科普大咖袁岚峰最近在视频节目中谈论“中兴、芯片和技术战争”。大包基本认同他的主要观点,比如“中兴事件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社会对于自主创新重要性的认识”。但也有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
袁岚峰说:
中国的芯片业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吗?依我看,完全有可能。实际上,任何一个科技领域的发展,关键都在于人才。如果像一般行业那样,拿着历史数据外推未来趋势,很可能会失效。道理很明显:钱学森、郭永怀、邓稼先等人的回国,把中国的技术能力一下子推进了多少年?潘建伟的回国,把中国的量子信息研究能力推进了多少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科技方面是最明显的。如果有一个或者一批芯片业的领军人才为国效力,中国的芯片业会一下子前进多少年?既然知道芯片的重要性了,还有什么理由不去以最大的努力吸引人才呢?
这段话有几个问题。
一是将芯片业这种垂直分工,同时包括技术(IC设计)、资本(IC制造)、劳动力(IC封测)密集型的庞大产业,同个别的科研项目混为一谈。集成电路工序多、种类多、换代快、投资大,技术(流片)和市场都存在很大风险,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分工转移尚且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整个20世纪下半叶),这与当年人才回国就能“推进多少年”的科研项目完全是两回事。
即便是科研项目,中国今天的问题也不是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我们早就有了对海归人才挑挑拣拣的底气,不是领军人才中国还不要呢。
二是钱学森等科学家回国的例子并不恰当,两弹一星并不会受制于知识产权、应用生态、市场需求等因素,而芯片业要另起炉灶,仅依靠领军技术人才,仍有太多无法解决的困难。即使只谈技术,核心技术花钱买不到,那把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都引进到中国来就行了?中国芯片业有整体性的不足,哪有这样的捷径和好事。
三是过高评价了潘建伟的科研贡献,量子信息研究显然不能和当时两弹一星的地位相提并论。不知道袁岚峰把自己同校的潘建伟和钱学森、郭永怀、邓稼先放到一起相提并论,有什么依据,这里还是要说清楚,量子信息不管进步多少年,相关技术都不能代替现在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不存在什么弯道超车的事情,因为根本不是在一个轨道上,大家不要被国内一些不负责任的科普忽悠了。
以目前的情况下,吸引人才或者说挖人肯定是中国芯片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引进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哪有这么容易,认为中国芯片就此便能跨越式发展,更是太乐观了。
说到底,你不能幻想人才回国能和钱学森当时的作用相比,帮你省下这场技术战该有的资金和时间成本。
如果袁岚峰实在要举一位自己的校友,在这里,尹志尧明明是一个比潘建伟更好的例子,而且他和袁岚峰还是一个专业的。
芯片业涉及太多环节,我们先不说芯片设计、晶圆代工、原材料、封测等等,就只说芯片制造设备。要造出先进的集成电路,需要有1000多个工艺步骤,其中,刻蚀步骤最多可达100多个。你知道光这100多个步骤,涉及到的设备刻蚀机,中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就需要一个领军人物,加15位相关顶尖人才一起回国,历经十多年,才实现。
这就要说到尹志尧,他本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专业,文革后第一届研究生进北京大学化学系,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物理化学博士,最后误打误撞进入英特尔,从事了自己本来一无所知的芯片制造技术的研发。
尹志尧
他分别在美国的应用材料、Lam Research和日本的东京电子工作,2004年8月,年届六十的尹志尧和15位在硅谷主流半导体设备企业工作过15到20年的资深华裔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回国,创立中微半导体。
中微半导体现在做到了什么程度?16nm刻蚀机实现商业化量产并在客户的生产线上运行,7-10nm刻蚀机设备可以与世界最前沿技术比肩。确实,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成绩。
最近还发生了一件事,大家都注意到了,美方涉嫌侵犯中微半导体专利权的设备即将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进口,中微随即向上海海关提出扣留侵权嫌疑货物。这件事扬眉吐气,就是因为背后中微半导体的技术实力。
但中微走到今天,该交的学费还是要交,应对美国公司的诉讼中,中微仅仅律师费这一项就耗费了两千多万美元巨资。
好了,做制造设备(注意只是刻蚀机,很多人和光刻机混淆了)的尹志尧很厉害,做晶圆代工的张汝京也是领军人才呀。可是,张汝京三起三落,中芯国际和上海新昇,现在还是离先进水平差得很远。这就涉及到半导体产业的规律,到了量产的时候,你即使研发过关,但在量产时总有障碍,而且试错的时间和资金成本特别高,排错难度特别大。
张汝京
“潘建伟的回国,把中国的量子信息研究能力推进了多少年”,这个例子姑且不论对不对,但到了半导体产业就没用了。
当然人才要引进,可是这和钱学森等科学家回到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完全是两码事。我们看到紫光砸钱,要在存储上率先突破,紫光确实挖来了***DRAM教父、前华亚科董事长高启全。前华亚科总经理梅国勋自镁光退休后,又在高启全牵线下,加入紫光集团。但紫光该备足的弹药,总计3700亿人民币的底牌,是不能少的,否则比起三星的投入,你怎么和人家干呢?
高启全
那么,美国可能回国的华人,半导体产业的“张汝京”还有多少呢?
恐怕有这个水平又有这个志愿的,不会有多少了。
这样的人才本来就少,美国政府对华人参与关键器件的研发控制严格,对学习这些专业的中国留学生更严格审查,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华人就更少了。这当然有众所周知的原因,但也要怪一些华人工程师当了害群之马。
这些人和钱学森当年回国,根本不能相提并论。首先这些人带回技术资料,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次他们是为了个人利益,骗财骗名,而不是为了国家的发展。
2002年,陈进托他在摩托罗拉的前同事私自下载了MOTO dsp56800E的源代码,但是陈进不是科班出身,偷了代码依然搞不定。后来的汉芯事件,大家都知道了。
还有许多东窗事发,让美国政府更加提高对华裔工程师防范的事情,比如2009年,ADI的李云初博士,偷偷将高性能DAC产品的原版GDSII文件带回国,以及应用材料的4个工程师盗窃公司16000多张图纸用于自己中国和美国的创业公司。
最近,却还有大V在说,他们的例子表明中国芯片产业起步艰难。这让人实在无力吐槽。这些害群之马骗到经费,让国内真正自主研发、潜心多年攻克技术难关的人才,反而受到打击。
希望大家不要因为中兴事件,太过着急,也不要被“推进多少年”的盲目乐观误导。前途是光明的,但我们还是要遵守产业的规律,还是要从特殊领域开始,“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实现国产化替换,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前进。
-
芯片业
+关注
关注
0文章
5浏览量
6328 -
量子信息
+关注
关注
0文章
52浏览量
12740
原文标题:领军人才归国,就能让中国芯片业跨越式发展?
文章出处:【微信号:guanchacaijing,微信公众号:科工力量】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