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一位从外企辞职加入阿里的IT工程师的故事

工程师人生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工程师吴畏 2018-07-23 14:51 次阅读

IT 工程师肥侠的 2014 年过得不太平静,这一年年底,他对未来产生的迷惘转化为行动,终于下定了辞职的决心。在这之前,肥侠一直是某知名 IT 外企上海研发中心的重要成员,他为这家科技巨头已经服务了7年,从一张白纸的实习生,到独当一面的业务负责人,肥侠始终觉得这家外企还是给了他非常多的发展机会和待遇,但形势比人强,在中国本土互联网巨头的挤压下,曾经的巨人已显得步履蹒跚。

「BAT 的发展太快了,我不可能不注意到。」有好几年的时间里,每当肥侠刷着新闻,或围观新兴互联网企业的技术革新时,他偶尔会停下手头的事,想一想,传统 IT 研发和互联网的结合点在哪里,自己的未来又在哪里。

离开外企:他为什么想转型互联网?

在华外企的最后挣扎

2014 年对外资企业来说,并不好过。

国内用户的消费习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开始逐渐发生改变,同时发生改变的还有整个行业的生态环境——在 BAT 三足鼎立,诸多创业公司「百花齐放」的情况下,整个中国市场成了创业者的天下。在此趋势下,首当其冲的就是传统IT外资企业。

从 2013 年开始,在华IT外企的市场份额就开始逐渐被国内互联网公司稀释,外企圈掀起了裁员潮,工作久、级别高的员工成了重点裁员对象。十几年前曾受无数国内IT技术人才青睐的外企,开始了在华市场的最后挣扎。 这种结果,是 2007 年从南京大学硕士毕业后,以加入国际 IT 巨头而感到自豪的肥侠未曾预料到的。

「十年前,无论从个人成长还是职业发展来看,加入外企在程序员行业里都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好的选择。」十年后的今天,在外资 IT 巨头见证了整个中国软件行业的发展和外企在中国的反转之后,肥侠不禁为时代风向的变化之快感到唏嘘。

敏锐的嗅觉和技术前瞻性

在外企工作的七年时间里,肥侠一步一个脚印地从最开始独立做事情,到带领团队做一个小模块,再到带领团队做一个完整项目,不断证明自己、扩大职责范围的过程中,不仅接触到了 Java 底层核心代码的研发,打下了坚实的 Java 研发基础,还收获了平均每两三年一次的职级晋升。

但工作之余一直关注 IT 行业发展趋势的肥侠还是注意到了:传统行业需要有一些变化。他所在的那家外企当时在中国做的所有项目都是全球项目的一部分,但在中国落地却比较困难。一方面,在集成服务领域,华为、用友等新兴竞争者开始向外资企业发起强有力的挑战,他们以更加亲民的价格与可靠的性能不断从这家公司手中抢走客户;另一方面,云技术、大数据等技术潮流的出现也开始动摇这家传统 IT 巨头的安身立命之本。

正巧那时,这家IT巨头意识到了危机,开始拥抱移动——在内部设立一些类似 Web2.0 的创新项目,用中间件帮助企业跨平台研发移动 App。这个可以接触到一些新的技术理念和互联网概念的项目让肥侠感到兴奋,他主动请缨加入其中,在这个项目的基础上开始 PaaS 平台的尝试。也正是这个项目,帮助他首次接触互联网研发,并将从这个项目中吸取到的某些理念和灵感,带到了后来为阿里改造的产品中。

离开舒适区的勇气

虽然转型互联网项目后的那段时间,肥侠每天都和线下的落地团队沟通推广细节和技术改进方案,却在结束工作后一次次感到落寞。在他看来,公司所面临的困境并非源自技术,而是业务模式和产品理念。「那家公司提供的服务都是针对企业的,它会针对每家企业客户通过中间件单独部署一套解决方案。些解决方案当然都很可靠、很精致,但同时成本和操作方面的要求也非常高,给企业带来很大压力。互联网公司则完全不一样。」

那么互联网公司的研发流程究竟是怎样的呢?肥侠的好奇心与日俱增。 平心而论,在外企待了几年,那家公司给了他优渥的薪资和稳健的晋升渠道,但变动的时局之下,这些「稳定」反倒让肥侠感到困惑,他反复问自己:我会不会过得太舒服了,一个安稳、可预见的职业道路,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

「在外企的工作很安稳,我也可以带一只很大的团队,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还没有到达瓶颈。」谈到离开知名外企的原因时,肥侠说,「但个人是个人,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大势所趋,我必须放弃安稳,拥抱变化。」 2014 年,肥侠终于决定不再空想下去——他决定去互联网公司看看,亲身体验一下技术和产品的未来。

「第一考虑自然是 BAT 中的几家公司,传统 IT 的 Java 研发流程我已经很熟悉了,接下来我想去一家国内顶尖的互联网公司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肥侠说,当时阿里的 Java 和分布式是行业最顶尖的,所以首选阿里。这样的过渡在他看来最直接,也能让他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有一些连续性。

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年的年中,位于杭州的阿里巴巴成立了集团客户体验事业群,他们同样在物色一位能够在系统架构领域为阿里带来新鲜血液的资深架构师。就这样,肥侠在 2014 年的年末将简历递到了阿里的 HR 手中。 由于肥侠在 JDK 开发领域的技术专长和他在知名IT外企多年的技术管理经验被阿里看重,面试过程进行得颇为顺利。2014 年双十二前夕,肥侠正式向原公司递交辞呈,他一个人来到杭州,租下一套单间,开始了成为阿里集团客户体验事业群 P8 级员工的新生活。

100offer说:

肥侠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名出身良好的外企 IT 工程师,在时代变迁下的职业发展走向。

2014 年是一个外企 IT 工程师的职场转型分界点,100offer 上的数据同样显示:从 2014 年 7 月至今,从 IBM、微软、甲骨文等知名外企跳槽的 IT 工程师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他们大多毕业于北大、清华、上交、北邮等高等院校,有着 5 年+工作经验,平均年龄 30 岁,在 100offer 上人均收到 10+ 封面试邀请。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最终都流入了互联网企业。

加入阿里:他在转型后遇到了哪些挑战?

从传统 IT 外企来到风格迥异的阿里,肥侠不希望仅仅是简单的融入,他还希望在阿里获取到新的知识与锻炼,能够促进他完成真正的互联网转型。

然而转型必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和许多外企人转型互联网后的处境一样,前方有诸多挑战,正等待着他逐一克服。

从0开始搭建团队

刚进阿里,一切都是崭新的,尽管他是作为中层加盟阿里,但入职之初,肥侠还是刻意将心态压制最低,「刚来阿里,内心肯定是抱着学习态度,毕竟做的是和从前不太一样的东西。」

入职后的第一个任务是带领团队搭建商家服务业务中的申诉体系,内部代号「登闻鼓」——让新入职员工接触一项可独立运作的垂直业务,是阿里一贯的策略,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通过一次小规模的业务练习尽快熟悉企业的运作流程和业务模式, 从而更平滑的落地。

「作为整个登闻鼓项目的负责人和产品leader,我当时的思路很明确,就是聚焦——我们找一个半年内需要完成的事情,然后把招到的所有人都投入到这件事情上,取得成果后,再慢慢去看其他事情该怎么做。」肥侠说,当时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挑战,是如何组建团队。

「一个PD(产品执行),还有我,两个人,这就是我们团队最初的构成。」入职前,肥侠已经有过数年的技术管理经验,但从未从零拉起过一支队伍,何况 JDK 开发领域的工作偏重底层,对程序员的要求较高。

这是刚进阿里的头一个项目,肥侠万分谨慎。在了解了业务需求后,他制定了对应的人员招募计划,随时待命,参与到招聘对象的面试里。这些潜在的团队成员来自阿里内部不同的事业部,也有来自社招。在 HR 的配合下,肥侠花了2-3 个月的时间,为自己的团队添砖加瓦,终于完善了一个可以执行项目的十几人团队。

随着肥侠工作职责的不断扩大,这支十几人的团队逐渐扩大到了二十几人、三十几人,直到现在,肥侠带领的团队已有近 45 人的规模。

这对从事技术管理的肥侠来说,又是一个新的高度。

陡然增加的业务压力

通过登闻鼓项目,肥侠熟悉了互联网分布式技术的研发流程,同时对阿里的企业文化与工作节奏有了更深的理解。

随着 CCO 业务的发展,部门越来越大,业务也越来越多,但系统之间仍是数据孤岛,涉及到跨业务的服务场景下, 客户体验就会受损。肥侠的团队不得不奔波于几个不同的业务部门之间,于是他把更多时间花在了思考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上,然后形成了一套对阿里现有客服体系进行改造的想法。

「我想通过技术手段使系统支持更多的阿里体系里的平台,把平台的重复建设降到最低,让效能发挥到极致。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阿里巴巴收购的公司,它从前可能要自己做一套客服系统,但我们可以提供一个通用的平台,只需要它们进行一下技术配置,而不是二次开发。」肥侠说,他喜欢把工作比喻成乐高积木,他是那个设计出基本款积木模型的人,至于如何搭建出想象中的结构,留给最懂具体业务场景的专家去做。

从 2015 年开始,肥侠带领团队梳理了整个客户服务平台的底层通用能力,并将它微服务化。那段时间,肥侠花费了大量的心力在研究微服务的相关论文和技术应用上。

最终肥侠确定了一个方针,那就是明确方向、逐步替换。「我们先一点一点切入,把每一块做深做完,再扩展到下一个版块,否则这么大的体系,无论是改造风险还是知识缺口,都是很大的挑战。」

正是在这一改造过程中,肥侠感受到了互联网公司的工作方式和传统外企的不同。

首先是业务压力上。

「在阿里,我会对商业的结果更敏感,目标导向也更明确。为了拿到业务结果,我们往往会做很快的创新,也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快速调整,这对团队的敏捷性和执行力要求更高。」肥侠坦言,这些都和他在传统外企的工作方式截然不同。

肥侠之前工作的外企做的是中间件软件,针对的是企业级,并不面向终端用户,相对来说稳定很多。但是阿里的项目面向终端用户,跟着业务去快速迭代和调整的节奏非常快,对应的业务压力大很多。「在上一家公司,Bug 的周期是以月为单位去修复,但是在阿里,却是以天为单位去修复,这个节奏完全不一样。」肥侠说。

更频繁的迭代速度

与此同时,在产品的迭代速度上,肥侠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把阿里原有的客服服务系统微服务化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肥侠带领的团队从小的领域开始,找到切入点做系统的拆分,看从哪块开始风险最小,验证效果后再逐渐扩大范围,一点点深入,最终实现了老系统的功能覆盖和业务迁移。

如果说原来的老系统 5 天才能发布一次,分成模块后每一个小团队都可以专注在自己的领域里迭代,基本上每天都可以有新的发布,有时甚至一天可以在多个系统上针对模块做十几次发布,研发的效率和稳定性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肥侠感到自己比从前累了很多,也充实了许多。因为他确确实实感受到了自己的改变:那就是越来越多地从业务角度出发,去思考技术的可能性。

转型成功:他在阿里收获了什么?

今年 6 月,肥侠成功在阿里晋升 P9。

但相比职级上的晋升,肥侠认为他在阿里收获更大的,是作为一名外企人在互联网企业的成功转型。通过登闻鼓项目和对客服系统的改造,肥侠实现了当初加入阿里时的规划:看看互联网公司是怎么做研发的,同时既结合自己原来在外企学到的技术,也利用阿里现有的技术,用 SaaS 化的方式去改造垂直行业系统。

具体到技能上,他实现了技术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拥有了更强的团队开发执行力,与从业务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

技术管理方面,随着技术团队规模的不断扩大,肥侠将越来越多的精力花在了思考团队的发展方向,每一位团队成员的成长,和怎样把更多福利资源带给团队成员这些事情上。遇到困惑时,他会看看身边职级更高的前辈们是怎么做的,并主动找他们聊天,把问题抛出去,让他们给出建议。

团队开发执行力方面,肥侠从小团队切入,从商家服务系统做起,先接触一个垂直的业务,了解了研发的方式,再去逐步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方式去更高效地支持这些垂直业务。然后在不断尝试、验证、改进、迭代的过程中,提高团队的整体开发效率。

业务思维方面,阿里的业务变化很快,由于传统外企的敏捷还不够接近业务的敏捷,上家公司一年上线一次的大版本,在阿里几个月甚至几周就要上线,因为用户需求就在身边,这迫使肥侠不得不时刻以业务目标为导向去分解工作,再及时根据数据的反馈去验证产品的效果和价值。

以上这些,都是肥侠在阿里收获的隐形财富。

100offer说:

在肥侠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从外企成功转型互联网的技术人身上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首先是对趋势的正确判断和离开舒适区的勇气。当外企在华的生存空间逐渐被互联网企业挤压时,肥侠第一时间感受到了危机。他深知大环境的变化对个人职业发展的隐形影响有多深,因此即使在外企的工作顺风顺水,也依然选择了逃离舒适区,去陌生的领域闯一闯。

其次是空杯心态。采访末尾,肥侠回忆道:「我至今仍记得加入阿里时,看到的对我影响很深的四个字:保持空杯——把原来做的事情全部忘掉,不要急着做一些事情,也不要急着证明和挑战自己,先去看看身边的人在做什么事情,是怎么做的,这种空杯心态很重要,越急着证明自己越容易把方向带偏。」

然后是强烈的技术驱动力。如果不是对探索更深层技术的热爱和持续学习的好奇心,肥侠不可能走到今天。「持续学习很重要,不能停下来。」肥侠说,每天抽空看书、技术文章和博客,是他多年培养的习惯。这样做是为了多了解技术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培养业务 sense。

最后是持续向牛人请教。肥侠在外企工作时和一位美国的技术 manager 建立了长久的导师关系,每周他都会把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抛给这位「老师」咨询,包括怎么带人,如何结合现状做出更合理的职业规划等。「多去看看离自己稍微远一点的技术 leader 们是怎么做事的,把视野打开,不要埋头做事。」采访最后,当我们问他可以给那些想要在技术上有所建树的程序员提供怎样的建议时,肥侠这样说道。

但最重要也最核心的,是时刻拥抱变化的心态和勇气。行业变化与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时刻拥抱变化,是肥侠,也是任何一位优秀互联网人必备的品质之一。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工程师
    +关注

    关注

    59

    文章

    1566

    浏览量

    68434
  • 阿里
    +关注

    关注

    6

    文章

    436

    浏览量

    32800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寻求专业工程师帮助设计USB多口充电器

    嗨, 我正在开发款USB多口充电器,现寻求一位专业工程师或产品设计的帮助。希望能够与有经验的工程师合作,共同完成产品设计。以下是我们的需
    发表于 08-05 12:03

    正是拼的年纪|65岁电子工程师上班VLOG #65岁退休 #电子工程师 #搞笑 #上班vlog

    电子工程师
    安泰小课堂
    发布于 :2024年07月25日 11:31:02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如何提升自己?

    ,可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实现个人的职业目标。愿每一位嵌入式软件工程师都能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中取得成功!
    发表于 06-12 11:20

    大厂电子工程师常见面试题#电子工程师 #硬件工程师 #电路知识 #面试题

    电子工程师电路
    安泰小课堂
    发布于 :2024年04月30日 17:33:15

    为何国外工程师偏爱使用for(;;)来实现MCU死循环?

    一位工程师发现,国外工程师在给demo在做死循环时用的是for(;;),而不是常用的while(1)。这仅仅是个人习惯的问题,还是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发表于 04-01 11:26 584次阅读
    为何国外<b class='flag-5'>工程师</b>偏爱使用for(;;)来实现MCU死循环?

    如何搞崩个硬件工程师心态?试试对ta说这几句

    硬件工程师
    扬兴科技
    发布于 :2024年02月20日 18:05:49

    鸿蒙Harmony是如何影响Android工程师的呢?

    迅猛,目前已经有包括社交、金融、影音、游戏、资讯、食品等多个领域的企业以及开发者加入到鸿蒙的生态建设中,可以说是日常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全面展开。 为什么会影响Android开发工程师? 因为自从华为
    发表于 01-14 22:14

    优秀电源工程师的必备技能大揭秘!

    随着电源市场的不断扩张,开关电源行业飞速发展,企业对电源工程师的需求日益增加,对电源工程师的技能要求也日渐提高,相信没有一位电源工程师会错过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机会。作为
    的头像 发表于 12-19 08:23 1679次阅读
    优秀电源<b class='flag-5'>工程师</b>的必备技能大揭秘!

    #人工智能 #FPGA 怎么成为个合格的FPGA工程师

    fpga工程师
    明德扬助教小易老师
    发布于 :2023年12月18日 21: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