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太笨了。” 戴着一副圆框眼镜,留着小胡子,头顶高尔夫球帽的汪滔犀利地说出了这番话。
汪滔,38岁,80后中国白手起家富豪。
他是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他开创了非专业无人驾驶飞行器市场,他带领的大疆像一匹独狼驰骋全球,所有人都只有追赶的份儿。
如今,成立超过10年的大疆,尽管还没有IPO,但其业务的快速增长及“独角兽”“无人机霸主”等标签,成为资本市场上人人追捧的对象。
2018年4月,一级市场不少投资人士,被特独立行的汪滔点燃了愤怒的火焰。
大疆用竞价的方式进行融资,就引起了投资机构的激烈争夺,正如大疆的天使投资人所言,有人送钱,还好几倍地送,不要都不好意思。然而最后进入大疆的机构投资者名单大概只有不超过20家,大疆选择的B:D比例为1:1.5,目前10亿美元融资基本敲定。
大疆将无人机应用拓展至医疗影像AI、早教等领域,还有投资人透露,大疆将开始无人驾驶研发。
竞价融资尘埃落定
汪滔是一个信奉自由市场规则的人。
大疆这家优秀得不像中国的公司,投资者蜂拥来抢份额,是市场最后博弈的结果。大疆的过去几年的经营数据亮眼:2017年营业收入为175.7亿元,同比增长80%;净利润43亿元,同比增长123%。
聪明人汪滔熟知市场规则:大疆根本不愁无人问津,投资者们闻风聚集。
4月3日,有超过100家投资机构欲参加融资竞价,每家交了10万美元保证金。第一轮竞标结果4月5日出炉,各家认购金额的总和已超出原计划的30倍。
第一轮最高5亿美元(单个投资机构投资额上限)竞价结果是平均D类/B类认购比例为1.29:1。
4月15日下午,大疆公布第二轮竞价最新进展:截至当日15时30分,最高5亿美元(单个投资机构投资额上限)的平均D类/B类股的认购比例为1.61:1。
大疆融资如今尘埃落定:B:D的比例为1:1.5。大疆没有选择1.7:1,乃至2:1,而是选择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比例,和较少的机构投资者。
“我们拿到了几亿美元的投资份额。”上述投资人表示,前两天,大疆向其公司发来确认认购份额邮件,他对B:D比例只有1.5感到很意外。
大疆最后做出了妥协,从几百个机构投资者选定了不足20个投资机构,十亿美元融资正在一家家敲定。
而那些被拒之门外的投资者,正在加紧联系入选机构,并寻找机会索要转让的大疆股权份额,大疆的股权融资依旧炽手可热。
经过这轮融资之后,大疆的官方估值是160亿美元,新股投资人的加权等价估值约为165亿美元。
CFO和CTO的双重烦恼
高达10亿美元的融资背后,大疆狼性文化在企业内部开始显露。
2017年,一直在高速扩张的大疆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竞争对手极飞,这在农业无人机业务上给大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接着,大疆相应的行业无人机销售部门薪资2017年年底大调整。一些人调整前月薪为1.5万元至3万元,调整后成为8000元+提成。一些猎头挖进来的高薪员工,原本承诺的6到9个月的年终奖也并未兑现。
这一做法却并没有刺激业绩,反而引来员工反弹。有保障的薪资大调整,直接让一些根据原来收入规划生活和消费的员工陷入困境。有员工在知乎上发贴表示不满,再转到大疆内网,引发涉及组织架构与大疆价值观、企业文化的大讨论。最终,汪滔不得不直接出面调停,才缓解了员工的不满。
同时,大疆销售人员向华为做法学习,过一段时间就来一次内部区域调动,地区之间人员互换。不过,销售员张刚认为,“消费产品这样做可以,可以防止员工跟代理商串通一气。但行业机用户,像公安局、消防队,一个销售员工待了半年,好不容易跟客户建立联系,一换就没了。”
但是汪滔不这么看。他认为,快速迭代的基因不能丢。他更讨厌一些潜规则。“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几种阻碍组织迭代的力量:阻止实际情况流通传播的力量,比如粉饰数据,封锁消息……各种背离解决实际经营管理问题的小团体主义……”
内部管理,从一开始就是大疆和汪滔的难题。
早期的几个创始人除了汪滔外,还有陈金颖、卢致辉、陈楚强。因为股权纷争,三个人都先后离开了大疆,戏剧性的是,他们最终都成为了汪滔的竞争对手。
卢致辉在2008年底离开大疆,去了当时如日中天的航模企业艾特航空,之后又并加入另一家无人机公司——一电科技,公司主要做摄像机和无人机,涵盖消费级和军用级。在此期间,另一位创始人陈楚强一直跟随着卢致辉。
最后,卢致辉离职创业,创立了科比特,定位做消费级无人机。2016年4月,科比特发布了业内首款采用氢燃料的多旋翼无人机HYDrone-1800,续航时间长达273分钟,在材料和航时上的突破引起业界关注。
卢致辉透露,自2014年成立以来,科比特已完成A、B两轮融资,分别融得2700万和4000万元,B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达到5亿元人民币。
这一次,陈楚强也决定自立门户,他在2011年开始创业,切入市场比较空白的卫星通讯行业,创立了“头家技术”,目前已经与OUTERNET等卫星通讯行业巨头达成合作。
大疆的另外一位早期创始人陈金颖,离开大疆之后创业失败, 2015年陈金颖选择与卢致辉一起干,加入科比特,任职其研发总监。
创始团队分崩离析后,不断扩张的大疆让汪滔更是无暇分身。
2006年大疆刚创立时,汪滔以为团队会是一二十人的样子,现在整个企业的员工人数已经增长至1.2万人。
公司变大,身兼CEO和CTO两职的汪滔,不得不应对管理和技术上的双重考验。
2015年接受福布斯采访时,汪滔就表示:“如今我做的更多是管理工作,至于我最喜欢的产品,我不得不依赖于我的同事。”
作为一个对产品精益求精的人,汪滔并不能百分之百的信任他们,他一贯坚持着强硬的管理风格。对于没能完成绩效的员工,大疆挥起屠刀来毫不留情。
“老板做事以精品为向导,对于设计不好的东西,会很直接地骂‘这是什么垃圾’。”一位已经离职的前员工lanion写道,“这种严厉也让员工能够快速成长。”
不过,对于富有创造力和激情的员工,尤其是年轻人,在大疆并不缺乏大展拳脚的机会。
大疆在研发团队建立了产品经理竞聘制度。研发团队的人,不论年龄背景,只要有想法,计划书能经受住研发团队主管们的拷问和质疑,就能带队开发产品。
汪滔的特立独行和大疆的狼性文化,在企业里发挥着作用。
大疆对员工的奖励简单直接粗暴。这几年,大疆对优秀员工奖励豪车:2012年奖励高尔夫,2014年奖励特斯拉,2015年奖励奥迪,2016年奖励宝马和保时捷。
有大疆内部人士称,做得好的员工,年终奖可以拿到几十个月薪水,部分员工拿过40个月薪水。
飞往丛林深处
一路走来,汪滔很清晰的知道,他和大疆要飞往何处。
时针拨回到15年前。
2003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读大三的汪滔选择退学。因为他的成绩只是中等偏上,并不算突出,给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发出入学申请,不出所料地连连被拒。
汪滔只能进入保底的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就读。直到本科毕业,他也没能在学习成绩上翻盘:毕业设计学校勉强给了他一个C。随后,在2006年,汪滔开始继续在港科大读研究生,边创业边读书,但他不是天才,花了5年才拿到硕士学位。
虽然在学业上表现不突出,但是汪滔那个只得C的毕业设计,是他从小就有的梦想:直升机飞控系统。
他在直升机飞控系统上灌注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在香港科技大学,汪滔曾经参加了两次机器人大赛,获得香港冠军和亚太区并列第三。毕业设计选定直升机飞控后,他申请到了学校1.8万港币经费,废寝忘食地奋斗了5个月,终于开发出了可以令直升机在空中悬停的飞控系统,但结果却令人沮丧:飞机从半空中掉了下来。
但是这次失败却让这个学业普通的学生进了机器人研究权威李泽湘教授的法眼。李教授引荐汪滔成为自己的研究生,还支持汪滔创业。大疆初创的时候,碰到资金问题,李泽湘还会伸出援手。如今李泽湘仍挂着大疆董事局主席的头衔,持有的大疆股份价值数以亿计。
事实证明,李泽湘的眼光独到,汪滔确实闯出了一番名头。2006年,香港科技大学在读研究生汪滔创立大疆创新,时至今日卷走了全球消费级无人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
《华尔街日报》称,大疆是“首个在全球主要的科技消费产品领域成为先锋者的中国企业”,其他美国媒体同样对其推崇备至。
2014年,《福布斯》将汪滔放置封面,评价其为中美创新人物的代表。同年,《福布斯》、《时代》、《经济学人》不约而同地将大疆产品“封为”年度最杰出的高科技产品之一。
融资之后的大疆,从内至外,即将开启一段新征途。
目前大疆的客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产品分类四个方向:
“无人机”包括消费级和行业级,行业级无人机分为农业植保和经纬平台;
“影像设备”包括消费级和行业级;
产品零配件和其他;
新业务板块,今年尚未上线。其使用场景涉及能源、公共安全、农业、建筑等。
除占有消费者无人机市场8成以上市场份额之外,在行业应用无人机市场,大疆刚刚起步,组建团队、提升行业应用市场的技术实力,的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汪滔似乎也意识到了大疆在接下来会遇到瓶颈,即将到来的市场天花板,是阻碍它发展的最大壁垒。
虽然大疆的市场占有率极高,但据IDC预计,全球消费者和企业无人机的市场规模为90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的年均增长率约为30%。这意味着,到2023年,整个无人机市场的规模约为334.1亿美元。
334.1亿美元的规模甚至不如腾讯一家公司一年的营收多。2017年,腾讯营业收入达到了363.87亿美元。
于是开拓更多的市场成为大疆接下来突破的目标。
大疆曾经的目标是飞行和飞行影像,这在2010~2012年是一个绝对的技术驱动的市场。2016年大疆开始重视商贸事业部,并且拓展民用市场和发展更多细分品类,在技术之外也更重视产品体验。
在融资文件中,大疆如此展望其目标市场规模:在两大现有板块中,无人机板块(消费和行业级)2017~2021年累计市场规模880亿美元以上,影像板块年市场规模150亿美元以上。
而大疆要拓展的三大新方向包括:
医疗影像AI市场年市场规模50亿美元以上;
教育方面,3岁+科技课程年市场规模100亿美元以上;
新兴产业则包括围绕视觉、算法、影像处理、集成芯片技术为一体的人工智能及先进制造、机器人等相关市场。
虽然目前,大疆的“独角兽”“无人机霸主”“高技术壁垒”概念,以及现有业务的抢眼表现,都令它成为目前市场上不多见的优质投资对象。
但是,强有力的竞争者也要入场分一杯羹了。农业无人机遭遇极飞等对手阻击,通信和高铁巡线等业务有科比特尾随。而物流无人机,顺丰、京东都在自己搭建团队,苏宁与易瓦特无人机合作摸索。
被视为最有可能挑战大疆的国外企业——GoPro,从市值最高350亿美元跌至7亿美元,也让不少投资者担心。
与3D Robotics的命运一样,GoPro在发布自己的无人机没多久,产品即出现问题。如今GoPro沦落到被传言被收购的地步。
大疆已经在寻找新的方向:AI和自动驾驶。据投资者透露的消息,Ai和自动驾驶在2022年会占大疆收入30%-40%,甚至更高。
大疆的创新能力和执行力在过去十年一再被验证,能否打开新的市场,被投资者寄予厚望。
曾经的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如今已经变为中年,在内外压力之下,大疆不得不借助外力——资本手段。
如今,小米正在加紧港股上市,BAT正在紧锣密鼓筹划回A步伐,大疆港股、A股上市正在成为可能。
汪滔依然热血,他和他的大疆已经在高速飞扬。
-
无人机
+关注
关注
227文章
10316浏览量
179333 -
大疆
+关注
关注
30文章
901浏览量
81799
原文标题:融资10亿,估值165亿,“无人机霸主”是如何炼成的?
文章出处:【微信号:robotn,微信公众号:产业大视野】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