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解析中国通信的崛起之路

通信首条 来源:未知 作者:工程师3 2018-05-28 15:12 次阅读

坊间流传这么一句话:千年历史看北京,百年历史看上海,十年历史看深圳。

改革开放40年,就是中国崛起的40年,也是深圳飞速发展的40年。深圳从一个小渔村,一跃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就是中国崛起的见证。一个国家的崛起,一个城市和区域的发展,必然是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成长和崛起。

“全球未来是否稳定的关键在于,各大国是以主权还是以供应链为行动出发点,是要发动战争还是参与拔河比赛。战争中的主角是军队和军事联盟,但在拔河比赛中,主角则是城市和企业。政府仅仅是所有者、教练和出资者,也是规定制定者,但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各选手之间的平等竞争。”--《超级版图》【美】帕拉格·康纳

如果从企业之于城市,城市之于国家的角度去看“中国通信”产业,就不难发现总部都设在深圳的中国通信行业双子星“中兴、华为”,这里面有一个逻辑线:中国通信产业(中兴华为)的崛起,成就了深圳的迅猛发展,更是中国崛起的缩影。

这就是企业之于城市,城市之于国家崛起的内在联系。改革开放40年以来,回望中国通信激荡30余年,从过去“一穷二白”,到今天“全球四强”(中兴华为占据两席)的崛起,其中亦有一条清晰的脉络。

接下来,笔者将以此次“事件”的主角中兴通讯为线索,基于历史背景、全球格局、时代机遇等层面去透视、解析中国通信的崛起之路。

历史背景

要讲中国通信,我们先从程控交换机(PBX:Private Branch Exchange)时代说起,也就是固定电话时代。这个时期,我们国内的通信设备都是全进口的,因为关键的核心技术都在美国(贝尔1965年发明了第一部程控模拟交换机)、欧洲(1970年法国开通世界上第一部程控数字交换机)等手上。今天,我们很多70、80后都记忆犹新,在上个世纪80年代家里能装一部电话机是何等的有身份,就是因为在全进口和高昂的安装成本与通信资费的情况下,拥有一部电话是很奢侈的事情。

直到1990年,中国的第一部数字程控交换机成功面世(中兴研发的第一台数据数字用户交换机ZX500面世,华为开始自主研发面向酒店与小企业的PBX技术并进行商用),才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垄断。

到了移动电话时代,中国通信经历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行,5G开始领跑的崛起路径。1G时代是模拟之王的摩托罗拉的天下,传说中的“大哥大”就是他们的杰作;2G时代欧美争霸,欧洲的GSM与美国的CDMA之争,也是中国通信跟随时期;3G时代欧美中斗法,中国开始参与到标准制定里来,并获得突破。欧洲的W-CDMA、美国的CDMA2000、中国提出了TD-SCDMA标准;4G时代,得益于中国的超级市场规模,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大力推进,打造了全世界最大规模的4G网络;到了今天5G的开端,中国通信基于3G、4G一路走来的经验和专利技术储备,开始领先,如中兴通讯已成为5G先锋,这是因为其在2016年的MWC世界通信大展上获得了多项5G通信领域 的“奥斯卡”大奖,并且已经掌握2000+项 5G核心专利技术,同时2018年初在广州打通了5G端到端的第一个通话(First Call),真正标志着中国通信的崛起。

前一阵,中兴遭制裁事件,全国舆论一片热议中国“缺芯”之痛,并有不少公知和好事者将矛头直接对准中兴通讯,嘲讽其就是一家没有核心技术企业。凡有此观点者,是对通信行业和通信公司的误解所致。它是一家通讯公司,并非一家“芯片厂”,以任何一家高科技企业之力是无法做到上下游全覆盖的,这就好比你要求厨师亲自去种菜一样。全产业生态的构建,需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去部署的。

相反,从通信产业综合能力来看,中兴通讯是全球仅有的两家可以提供“5G端到端”解决方案(无线、有线、核心网、云计算、业务、终端)的企业之一,就连曾经的“无线之王”爱立信都不敢称自己可以提供“5G端到端”解决方案,由此可见其实力非同一般。

另外,从整个通信行业的发展来看,中兴通讯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下,也堪称优秀。

先看国内,当年的“巨大金中华”(巨龙、大唐、金鹏、中兴、华为),至今也就剩下华为、中兴可担大任。

再看国际,贝尔实验室、北电、阿尔卡特、朗讯、摩托罗拉、西门子等等这一连串听起来如雷贯耳的名字,已悉数倒下,仅剩爱立信、诺基亚(先后兼并了多家公司,戏称“八国联军”)。从全球范围来看,也就剩下华为、诺基亚、爱立信、中兴这四家巨头。

因此,在硝烟弥漫的通信高科技战场,中兴、华为能活到今天也实属不易。

全球格局

从全球格局来看,为何“八国联军”悉数倒下,为何中国通信可以逆势崛起?这其中,有两方面重要原因:

一方面从主观上讲:在杀红了眼的通信江湖,能活到今天,靠运气肯定是不够的。“剩者为王”,也得有硬功夫(中兴通讯,连续8年全球PCT专利申请名列前三,手握6.9万件全球性资产专利)

另一方面从客观环境上讲:在中国的大地上能长出“中兴、华为”这样的企业,还要得益于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我们把这个比喻为商战领域的“战略纵深”,这是很多中国企业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战略性资源。

立足全球来审视中国,中国正成为全球的“枢纽”,这一点在《枢纽:3000年的中国》中有阐述:

中国40年间的发展奇迹,有两个重要原因:

第一,是中国的超大规模,已经兑现成一种非凡能力;

第二,我们踩在了命运的关键节点上,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和弹性,无人能及。

中国正在变成全球经济体系的十字路口,是资源、信息、资本在全世界流动的必经之路,是世界的路由器,也是施展老师这本书的名字--枢纽。

作为枢纽,我们向原材料产地国家输出资本、制成品、基础设施和就业机会。

作为枢纽,我们向西方发达国家,提供形形色色的工业品和创新落地的机会。

基于上述,我们进一步剖析中国通信崛起的客观环境。

一、从“枢纽”来分析。

我们试着将“中国枢纽”的特征与通信行业的属性对比一下,就很容易发现其内在的紧密关联:

中国枢纽,是资源、信息、资本在全世界流动的必经之路;

通信行业,是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高科技人才)的行业。

通过对比一眼就能看出,中国通信正是因为占据了中国枢纽的优势位置,才得以快速崛起。

二、从“规模”来分析。

规模,本质上就是中国的人口红利、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经济体量、完备的工业体系(在联合国工业体系名录里,中国是唯一一个具备完善工业体系的国家。就是说从航天飞机到一根缝衣针,各行各业在中国都可以找到。这里可能有人要说了,中国不是“缺芯”吗?其实,这是个误读,中国并非无芯,只是芯片产业还不够强大),构建了中国强大的“战略纵深”。这就是规模造就的一种不可替代的能力,也是一种战略资源。之所以讲“战略纵深”,我们大家都知道,打仗的时候腾挪、迂回的空间越大,取得战略制高点的机会就越大。

对于中国通信而言,就是因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给了中国通信的足够的腾挪空间(战略纵深)。例如,固话时代,中国通信面临西方技术和设备一统天下的局面,是很难插足的。当时的中兴、华为采用了最经典的战略“农村包围城市”,也就是从“农话”开始渗透,让产品获得市场验证的机会,进而优化产品再打进城市,与西方厂商抗衡。这就是中国通信成功迈出的第一步。

正是因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中国通信从1G的空白,到今天的5G领跑,就得益于中国规模化的商用市场验证和推动,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商用网络。

三、从“效率”来分析。

前文提到,移动通信时代,中国通信历经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行、5G开始领跑的崛起路径。在曾经烽烟四起通信江湖,一路过关斩将,跑到“剩者为王”的今天。

“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西方通信企业(彼时个个都是全球响当当的巨头)缘何都纷纷倒下了?”身边的朋友常常会问我,我回答:“它们主要死于‘效率革命’”,因为除去效率,还有制造成本、人才、市场规模等因素。

曾经的西方通信巨头“传统的作业”习惯,导致了其内部组织架构僵化,造成运营效率低下;同时,低效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也无法更好的满足复杂的市场环境、多变的客户需求。我曾跟朋友们开玩笑,人家(曾经的通信巨头)的工作时间是5*8小时,而我们可能是7*24小时(半夜爬起来开电话会议、回复国际客户邮件)。中国通信一路走来,靠的就是“勤奋和拼命”(高效、定制化解决方案,与自主研发创新等)。

因此,中国通信崛起,包括此次事件的主角“中兴通讯”能够走到今天,也是久经沙场、大浪淘沙,历史和命运的选择。通信这场游戏,就像“打怪升级”,越到后面难度越大。因此,尽管前路艰辛,但愿中兴通讯这样的企业能够坚持到最后。因为通信行业已经从“战国时代”(七国八制时期)进入到“寡头竞争”,胜利的曙光已经在招手,千万不要轻言放弃。

时代机遇

时代机遇,高效率的产业环境和全球供应链枢纽成就了中国通信。

从全球视野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必将是每一个国家迈向未来的战略“制高点”。当下,普罗大众都已熟知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以及面相未来的人工智能AI)等都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而这些产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效率。就是说所有的技术和工具,都是为了提高各行各业产业效率去的,包括提高研发生产效率、提高运营和供应链效率、提高组织管理效率等。不论是电子商务,还是电子政务;不论是工业互联网,还是智慧城市;不论是美团外卖,还是共享单车。这些领域的企业和组织,都在不遗余力的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善我们的购物效率、政府管理效率、企业运营效率、城市运行效率、个人出行效率等等。

因此,效率成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终极目标和历史使命。

(1)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终极目标:效率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推动下,“数字经济”开始兴起,而数字经济的基础是 “产业数字化转型”,只有产业全面数字化了,信息和数据才能快速流通与共享,产业运营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因此,数字经济的本质还是“效率经济”。当下从国家层面也在不断强调,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这其中的内质就是一场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工具,实现所有产业“效率变革”的国家战略。

《2017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关于企业和行业的变革,罗振宇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只要你的行为方式是推动效率,你不用考虑什么转型问题……”,这也是在互联网大跃进的背景下,给所有行业和企业的一个清醒的认知,不论用什么信息技术工具,本质上只要是推动“效率”提升的,都是正确而有效的。

(2)中国通信肩负《中国制造2025》的使命,也是“效率革命”的先行者

我们从《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路径里,再审视一下中国通信。《中国制造2025》本质上就是要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效率,进而从整体上提高中国制造业水平,实现制造业强国的目标。在《中国制造2025》里,有一条清晰的脉络直指“通信产业”:《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重点领域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首当其冲;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的六大领域里,“下一代通信网络”(5G技术等)又排在首位。当我们梳理中国通信的中坚力量时,会发现有中兴、华为这样的中间力量,如中兴·5G先锋。

从上述不难看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水平和效率的提升,中国“5G技术”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5G技术将成为所有信息技术的底层通用技术,包括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等都离不开;

同时,作为通用技术将深入改变各个行业和产业的结构、商业模式、运行效率,并从经济层面上影响全社会,包括金融、就业等各个领域;

再者,5G带会来广泛的行业应用,如:增强型室内外宽带、企业团队合作、培训教育、虚拟现实、智能农业、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城市安全、自动驾驶无人机工业自动化、远程医疗、智能电网等,将渗透到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像中兴通讯这样的公司,不仅要去引领5G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同时,还要通过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来发动对自己的“效率革命”,进而将技术和经验带给各行各业,造福整个社会和人类。因此,中兴也是数字化转型、“效率革命”的先行者,这是由其自身的行业属性决定的。

综上述,中国通信激荡三十年,从一穷二白到今天领跑全球(剩者为王),这不仅有客观的历史背景,全球格局和时代机遇,也得靠自身勤奋和努力,才能走到今天。

值此“世界电信日”之际,谨以此文献给全体中国通信人。

因为有你们,打破了西方电信列强的垄断,我们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日子;

因为有你们,构建了移动通信的基础网络,我们过上了“在家点外卖,出门打滴滴”的移动互联网生活;

因为有你们,即将领跑下一代通信网络技术(中国力量正在参与到5G技术的标准制定中去),我们未来的智能生活更加可期(将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构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家庭等等)。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移动通信
    +关注

    关注

    10

    文章

    2618

    浏览量

    70117
  • 5G
    5G
    +关注

    关注

    1356

    文章

    48517

    浏览量

    566505
  • 中国制造2025

    关注

    13

    文章

    180

    浏览量

    25638

原文标题:深度| 中国通信激荡三十年

文章出处:【微信号:txdoutiao,微信公众号:通信首条】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国产主板的崛起之路代表着我们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主板产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产主板逐渐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上面,在通信、电子产品、交通用品等领域都有国产主板的身影,国产主板的崛起代表着我们科技实力的又一大进步。
    的头像 发表于 01-21 08:43 157次阅读

    揭开中国存力崛起背后的故事

    近日,《第四支柱:中国存力崛起录》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正式发布,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这本书是业内为数不多的、对中国存储产业发展史进行完整梳理与回顾,同时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的历史记录。
    的头像 发表于 01-14 11:22 257次阅读

    环宇智行:以技术创新引领智驾普惠之路

    树立行业标杆,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充分展现腾飞的中国经济、崛起的民族品牌和向上的企业家精神。近日,“崛起的民族品牌”专题系列节目对话
    的头像 发表于 12-30 11:31 225次阅读
    环宇智行:以技术创新引领智驾普惠<b class='flag-5'>之路</b>

    千方科技荣获2024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近日,2024中国信息通信大会暨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开幕式在成都召开。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头、千方科技深度参与的“车路云通信与计算协同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4年度
    的头像 发表于 12-23 16:05 279次阅读

    AUTOSAR通信协议解析 如何实现AUTOSAR通信

    通信协议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涵盖了多种通信方式和模块,以实现车内ECU之间的高效、可靠的数据交换。以下是对AUTOSAR通信协议的解析及实现AUTOSAR
    的头像 发表于 12-17 14:54 1190次阅读

    中交兴路荣获2024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近日,以“科技领航创新、产业共筑未来”为主题的2024中国信息通信大会暨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会上重磅公布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头,千方科技、中交兴路等
    的头像 发表于 12-11 17:22 358次阅读

    京信通信荣获2024年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此前,2024年11月29日到12月1日,2024中国信息通信大会暨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在成都举行,京信通信牵头完成的《高能效环保天线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2024年
    的头像 发表于 12-04 11:37 368次阅读

    串口通信协议解析 串口通信应用实例

    串口通信协议解析 串口通信协议是指规定了数据包的内容,内容包含了起始位、主体数据、校验位及停止位,双方需要约定一致的数据包格式才能正常收发数据的有关规范。以下是串口通信协议的介绍: 基
    的头像 发表于 11-21 17:03 833次阅读

    中国半导体的镜鉴之路

    中日韩东亚三国的特性。我们当年那个“巨大中华”做网络通信,5G通信,最后卷啊卷,我们把深圳华为卷成了世界老大,这其实也是一个内卷。内卷也是一个学问,也是进步的阶梯。 中国和日本,印证价值的第二个叫
    发表于 11-04 12:00

    中国移动成为国内首个加入OIN的通信运营商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国移动再次以先行者的姿态,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近日,中国移动正式宣布加入Open Invention Network(开放发明网络,简称OIN),成为中国通信
    的头像 发表于 07-17 17:47 1033次阅读

    本源量子与中国联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绘量子通信新蓝图

    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中国量子计算领域迎来了一项重大合作。近日,国内领先的量子计算科技企业——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源量子”),与中国通信行业的巨头中国联合网络通信
    的头像 发表于 07-03 14:21 1314次阅读

    第二十一届中国通信集成电路技术及应用大会暨上合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青岛胶州成功召开

    6月20-21日,由中国通信学会集成电路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21届中国通信集成电路技术及应用大会暨上合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CCIC 2024)在青岛胶州成功召开。本次大会为期两天,吸引了
    发表于 06-21 15:26 313次阅读

    深入解析与无线通信RFIC设计与测试实用指南

    深入解析与无线通信RFIC设计与测试实用指南
    发表于 04-16 11:03 363次阅读
    深入<b class='flag-5'>解析</b>与无线<b class='flag-5'>通信</b>RFIC设计与测试实用指南

    工程智能:崛起中的中国力量

      工程智能发展之路(一):崛起中的中国力量 半导体工厂是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生产过程复杂精细,对效率和良率有着极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数据分析和经验传承模式已难以满足智能制造时代的需求,成为
    的头像 发表于 04-01 10:59 535次阅读

    2023年中国通信储能锂电池企业出货量排名TOP10

    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通信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为8GWh。
    的头像 发表于 03-26 09:40 1454次阅读
    2023年<b class='flag-5'>中国通信</b>储能锂电池企业出货量排名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