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次国家级的政策征询会上,一位挂着中国科协十大青年科学家,中国软件十大杰出青年头衔的软件公司的CEO认为,“自主可控不是能否开发出来竞争产品的问题,而是开发出来的产品是否有生存空间的问题”,“实践多次证明,单方面追求自主可控,违背市场规律的产品/规划都会失败的”,“生态是发展自主可控的首要因素”。并强烈呼吁“MIPS和Alpha生态肯定做不起来了,请不要浪费国家资源和用户的爱国热情,不要瞎折腾做基础软件的中国公司了”,“主攻ARM和RISC-V生态,放弃MIPS和Alpha”。
先辟谣一下,这位软件公司CEO说的Alpha,指的就是申威。但是,申威不是Alpha,指令集为SW64,美国人已经辟过谣了,国内就别再找爹了。
这位CEO的话可以总结一下,那就是放弃龙芯、申威,把ARM和RISC-V作为自主可控的主攻方向。
虽然他的一些观点看起来有道理,但其实经不起推敲。而且按照最后的呼吁,中国的自主可控事业恐怕会被带到坑里。
自主CPU生态好不好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直以来,普遍的观点就是X86、ARM生态好,MIPS、SW64、Power生态不行。
但这种教条化的理念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矛盾的地方。
比如,说X86生态好,但X86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依旧很难在智能手机上占据一席之地。
类似的,一些人说ARM生态好,但ARM在PC和服务器上,生态和MIPS、SW64、Power一样都是难兄难弟。
原因何在?因为这种生态好坏都是泛泛而谈,没有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X86生态好,主要是PC和服务器,ARM生态好主要是智能手机、平板,以及各种嵌入式设备。
脱离具体应用场景,谈生态好坏,没有任何意义。
再举一个例子,在党政办公试点中,X86、ARM、MIPS/LoongISA、SW64同台竞技,很多人看来,X86、ARM生态好,MIPS/LoongISA、SW64生态不行,必然是X86、ARM获胜。
但试点的结果却是,X86、ARM并不比MIPS/LoongISA、SW64强。党政办公中,X86、ARM能做到,MIPS/LoongISA、SW64基本上也能做。在广东云浮市的试点中,自主CPU表现不错,就应用总量来说,自主CPU的应用量超过了技术引进的X86和ARM。
根据龙芯员工江山介绍:
2017年4月在云浮市,我和龙芯中科分管研发的高翔、分管党政业务的张戈两位副总裁听完用户对小批量试用情况的反馈后,信息中心伍主任特意让高翔试用采用引进CPU技术的另一型号“国产”电脑,说他们“很希望走自主研发路线的龙芯发展起来,所以在近三个月的批量试用过程中坚持每天使用和对比,现在龙芯有差距,什么时候有这台引进技术的电脑的水平,就意味着龙芯成功了”。高翔听了很不服气,在两小时的回程路上我们一直在讨论,都认为在目前已找准瓶颈点的情况下,经过小半年的持续改进和优化,没有理由达不到那台机的水平。半年后我们确实做到了,伍主任也特意回顾过,说他当时很有希望国产电脑尽快发展的情怀,也相信龙芯团队能行,于是用了“激将法”。根据伍主任的说法,现在3A2000的用户体验已经基本达到当时那台引进CPU技术的电脑水平,而3A3000就已经超越它了。
即便是打印机等外设适配问题,也由靳国杰博士带队,仅用两天时间就将省经信委和云浮市常用近十款打印机适配完成,有效缓解了制约用户的痛点问题,重新提振用户信心。有用户甚至还偷偷找到靳博士,说能不能顺便把那些非龙芯的引进CPU技术国产电脑的打印机适配问题也解决一下。
因此,泛泛而谈X86、ARM生态好,就认为在任何应用中,X86、ARM都一定具备优势,MIPS/LoongISA、SW64没有市场。这种观点与具体实践是矛盾的。
自主可控技术体系不具备竞争力是伪命题
有观点认为:
自主可控不是能否开发出来竞争产品的问题,而是开发出来的产品是否有生存空间的问题
实践多次证明,单方面追求自主可控,违背市场规律的产品/规划都会失败的
然而,自主可控不具备竞争力是伪命题。
在这方面,神威超算堪称是打脸的存在。
神威超算不仅把这些合资技术远远甩在身后,还在过去的几年里,把一些人视为高不可攀的洋技术也踩在脚下。
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云泉曾经表示:
“世界上很多超算科学家都渴望大机器,当新的项目在旧机器上已经跑不动了,而他们国家的超算发展却相对滞后,所以一旦咱们国家的新机器面世,他们就很迫切地把自己的代码、软件拿过来和中国人一起研制,特别是在不涉军涉密的科学研究上……来自欧洲的超算需求显得很迫切……许多国外的朋友通过邮件找到我,说他们有个应用,希望和‘太湖之光’联合开展研究。还有法国大使馆的科技参赞也专门找到我,希望中法之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让法国的科学家到中国来使用‘太湖之光’,这些合作我们都在落实当中。”
中国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副教授付昊桓介绍,新加坡国家超算中心在2016年参观完之后,马上就问“能不能买”?而且国内外还有很多机构对神威太湖之光超算非常感兴趣。
除了神威超算之外,在各型装备上,自主CPU已经被广泛使用,在交通、能源、工业控制、网络安全、党政办公等领域,自主CPU已经开始逐步替换X86和ARM。
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现在的情况是,自主CPU可以通过航天、装备、交通、能源、工控、智能家电、网安等行业应用赚到钱,而且用自己赚来的钱养活自己,研发新产品。
一些合资CPU,反而高度依赖政府输血。
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反而指责自主CPU,及其整机产品不具备市场竞争力。
这恐怕是中国自主技术体系构建过程中,最具黑色幽默的一幕。
社会效益才是发展自主可控的衡量标准
有观点认为:
自主可控不能违背市场规律
生态是发展自主可控的首要因素!!
应当主攻ARM和RISC-V,放弃MIPS和Alpha
然而,放到具体实践中,上述三句话是自相矛盾的。
首先,就生态来说,ARM的生态局限于智能手机和嵌入式。
如果说,扶持ARM主攻嵌入式应用,这倒还能理解,但把ARM列为PC和服务器的备选项,就恰恰违背了第二句话“生态是发展自主可控的首要因素!!”
其次,就国内几家ARM服务器厂商来说,无论是华为、华芯通、还是飞腾,都无法实现在商业市场造血。
华为依靠公司垂直整合输血;
华芯通则需要政府输血;
即便是做的最好的飞腾,也不具备在商业市场从英特尔碗里抢肉的能力。
那么,既然PC和服务器又是无法在商业市场与英特尔竞争,把ARM作为自主可控主攻方向,岂不是和第一句话“自主可控不能违背市场规律”矛盾?
即便是华为麒麟芯片在智能手机市场商业上的成功,也是在于把自己的洋房,建立在ARM和谷歌的地基上,和自主可控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结语
笔者认为,自主技术体系建设,要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标准进行衡量。毕竟,花钱买不来核心技术,市场换不到核心技术。
在航天、装备、交通、能源、工控、网安等行业,用上核心IP代码都由自己写的芯片,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
ARM
+关注
关注
134文章
9034浏览量
366617 -
智能手机
+关注
关注
66文章
18421浏览量
179762 -
cpu
+关注
关注
68文章
10816浏览量
210948
原文标题:这位软件公司CEO的观点,是要把中国自主可控事业带坑里吗
文章出处:【微信号:guanchacaijing,微信公众号:科工力量】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