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片微结构的真实实验数据,通常采用随机模型生成电池极片微结构的简化图像,这与实际结构往往存在差别。
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微观结构对电池性能有重大影响。目前,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模拟锂离子电池微观结构与电池性能的关系。但是,由于缺乏电池极片微结构的真实实验数据,通常采用随机模型生成电池极片微结构的简化图像,这与实际结构往往存在差别。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Martin Ebner等人启动了一个电池微观结构项目,他们采用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采集电池微观结构图像,免费提供下载锂离子电池多孔电极和隔膜的三维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数据。
锂离子电池极片可看成一种复合材料,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活性物质颗粒,嵌入或脱出锂离子,正极颗粒提供锂源,负极颗粒接受锂离子;(2)导电剂和黏结剂相互混合的组成相(碳胶相),粘结剂连结活物质颗粒,涂层与集流体,导电剂导通电子;(3)孔隙,填满电解液,这是极片中锂离子传输的通道;(4)集流体。
在电化学过程,极片涂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过程:(1)电子传输;(2)离子传输;(3)在电解液/电极颗粒界面发生电荷交换,即电化学反应;(4)固相内锂离子的扩散。(详细过程解释参见文章:锂离子电池极片机理)。极片微观结构中,颗粒粒径大小和分布会影响锂离子扩散路径和电化学反应比表面大小,孔径大小和分布会影响电解液的传输过程,孔隙迂曲度决定锂离子传输距离,等等。这些微结构特征都会最终影响电池性能。
利用电池微观结构开源数据,科研工作者可以研究电池极片微结构特征,电池微观机理,以及微结构控制技术。比如利用这些电池极片三维数据生成有限元模型,将这些真实微观结构模型作为输入,仿真模拟电池的性能,建立微观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我们实际电池设计和制造者也可以采用这些数据直观认识和理解电池极片的微观结构特征,实现对极片微观结构的优化和更精确地控制。以下对开源数据简单说明,并示例三维立体图像重构过程。
电极微观结构开源数据主要是NMC111正极极片,包括活物质NMC111:粘结剂PVDF:导电剂Super C65比例分别为90:5:5、92:4:4、94:3:3、96:2:2四种配方的极片,每种配方又分别经历0T、300T、600T、2000T压力条件辊压,共计16种极片。由于X射线CT扫描分辨率限制,极片微观结构只能区分活物质颗粒和孔隙两相,碳胶相被看成了孔隙。电化学数据是将极片组装成纽扣半电池进行的测试。
采用ImageJ软件(免费开源软件,下载地址:http://imagej.net/Downloads)对极片图片序列进行三维立体图像重构示例,步骤如下:
(1)从开源数据库下载Binary Data数据,如图1所示;
图1开源数据列表
(2)打开ImageJ软件,首先使用File> > Import> > ImageSequence命令以virtual stack形式导入二值化的图像序列(binarized文件夹),如图2所示;
图2导入二值化的图像序列
(2)然后构建三维模型,具体步骤如下: Plugins>> 3D> > 3D Viewer,操作步骤如图3所示。
图3构建三维模型
(3)对图3视图可以进行操作,设置背景颜色,旋转视角,缩小放大等,锂离子电池极片3D微观结构如图4所示。
图4锂离子电池极片3D微观结构
获取以上3D微观结构之后,我们可以统计活物质颗粒粒径分布,孔隙率,孔道迂曲度等参数,如图5所示。
图5粒径分布和孔隙率分布
-
锂电池
+关注
关注
260文章
8207浏览量
172399 -
极片
+关注
关注
3文章
26浏览量
11452
原文标题:【泰德激光•技术札记】可视化锂电池极片3D微观结构
文章出处:【微信号:gh_a6b91417f850,微信公众号: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光学系统的3D可视化
中国传动网:3D打印锂电池:特斯拉还是手机用?
3D形貌微结构测量用什么设备好?推荐3D轮廓测量及分析仪
寻求锂电池代加工工厂及求购电池极片
锂离子电池的介绍及4D技术让锂电池充放电过程微观可视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