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发展到今天,你可能已经发现,在打开手机里的一些APP时,除了使用密码和已经不算新鲜的指纹认证进行登录,还可以尝试一下时髦的刷脸。你面前这部小小的手机,只需要用它的摄像头看一眼,就能精确判断谁是它真正的主人。
陈熙霖
博士,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IEEE Fellow, IAPR Fellow, 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多媒体技术以及多模式人机接口。目前任IEEE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多本核心期刊编委,同时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机学报》副主编、《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副主编,同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合作出版专著1本,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0多篇。
2018年,地球上的总人口正在迈向80亿大关。但这个量级的数字,和人类总计五万亿种可能的面部特征组合相比仍然不够看。自有人类文明以来,人脸就一直是公认的区别和认定个体身份的重要生物特征之一。连我们的古代文学家也都清楚这一点,比如直到今天,我们都知道“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如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这句话说的就只能是关二爷。
人脸感知是人工智能界最早探索的领域之一
有关人脑对人脸面部特征感知与识别研究的第一篇科学论文甚至可以追溯到计算机出现前的19世纪。而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人脸感知技术诞生五十多年来,同样硕果累累。尤其是近十年以来,人脸感知的进展似乎成为了计算机视觉乃至人工智能进步的一个重要例证。实际上,人类用传统的方法一直没能解决的围棋问题,也是最终在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帮助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最终促成Alpha Go的横空出世。
人脸识别越来越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进入2018年以来,人脸识别正在从前些年的公共和安全领域的身份识别、安防监控场景,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刷脸就能走遍天下再也不是某些大V的专属技能。在MIT Technology Review评出的2017年度的十大突破性进展中,就包括刷脸支付。如果说人工智能正处于资本市场当前炙手可热的风口,那么人脸识别技术以及其所属的计算机视觉方向正站在风眼中心。目前国内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7家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有四家的核心技术以及主要业务领域都是计算机视觉和人脸识别行业。
人脸感知,一切仅仅是开始
正如马库斯西塞罗所说,“世间一切尽在脸上。”对人脸的理解远非仅仅就是人脸识别,从人脸中获得更多的信息是人脸感知未来重要的研究问题。通过刷脸知道“你是谁(身份)”只是计算机人脸技术微不足道的一小步,它的下一个目标应该是知道“你是谁(标签、特质、性格)” 。
本次的CCAI2018大会,我们将特别邀请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IEEE学士陈熙霖给我们献上一场有关人脸感知未来世界的讲座。在这场脑洞大开的讲座中,陈熙霖博士将和我们一起分享有关人脸识别技术的所有你需要关心的细节,包括自动人脸感知的问题、发展历史以及重要的方法加以回顾和总结,同时,陈熙霖博士还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人脸感知包括检测、识别以及多维度理解等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1文章
46838浏览量
237488 -
人脸识别
+关注
关注
76文章
4005浏览量
81754
原文标题:CCAI2018 | 知人知面更知心—人脸感知的进展与未来
文章出处:【微信号:CAAI-1981,微信公众号: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