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圈子里,有一句话流传甚广:得人工智能者得天下。似乎还应加上一句:得人才者得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人才到底有多稀缺?打开某知名招聘网站,搜索“人工智能”后会出现很多招聘岗位,具有诱惑力的薪酬会让人眼前一亮。以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为例,该职位少则月薪1万、2万,多则年薪百万。不像其它行业占据职业高薪榜的是高级管理人才,在人工智能领域中,技术类工程师拿的是最高薪。然而,“坑”多“萝卜”少,人才哪里找?
“人工智能产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和知识储备的竞争。据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中美两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全面解读》分析,美国人工智能产业总量约是中国的两倍,基础层人才数量是中国的13.8倍,人才差距巨大。据高盛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分布》报告统计,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中国只有5%左右,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
一、环球同此凉热
这种供需不平衡的现象不仅在中国有,在美国硅谷亦是如此。李开复去年曾公开透露,“在硅谷,做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博士生,现在一毕业就能拿到年薪200万到300万美元的录用通知,三大公司(谷歌(微博)、脸书和微软)都在用不合理的价钱挖人。”
据领英近日发布的《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基于领英平台的全球AI(人工智能)领域技术人才数量超过190万,其中美国相关人才总数超过85万,高居榜首,而中国的相关人才总数也超过5万人,位居全球第七。
然而,这些人才仍不能满足互联网行业的需求,目前互联网行业中最稀缺的就是人工智能人才。甚至很多行业巨头会用月薪几十万招聘人工智能顶级人才。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国内的供求比例仅为1:10,供需严重失衡。工信部教育考试中心副主任周明也曾在2016年向媒体透露,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
为何人工智能人才如此稀缺?目前,国内外企业均把人工智能看成下一个变革的主要力量。AI技术人才,则是主导这一变革的中流砥柱。人工智能的竞争说到底是对人才的竞争,因此出现了各大互联网企业高薪挖人的现象。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天人工智能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2010年“深度学习”技术取得的历史性突破,但由于大部分学术界人才还在学校或者科研院所中,所以真正能够投入业界的人才非常少。这也是造成目前人工智能人才如此稀缺的原因之一。
二、“远水”来解“近渴”
美国在人工智能方面布局很早,所以人才数量也较多,目前,人工智能人才有一半在美国。其中,华裔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科研力量,人工智能领域华人力量的集体崛起已经成为一个现象。《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显示,美国已成中国AI人才最大回流来源,中国拥有海外工作经历的AI技术人才有43.9%来自美国。华人人才的持续回流,将加快缩短中国与美国等国家的技术差距。
人才需求的激增促使科技公司把目光瞄准国内外各大高校的人工智能科研人才,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挖人”方面不惜重金。据业内人士透露,人工智能的顶级人才回国后主要聚集在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行业巨头有海量的数据能够为人工智能研究提供支撑,在业务层面上吸引了海归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也愿意拿出高薪聘请他们做科研项目。有些中小企业尽管愿意出高薪,但却苦于没有海量数据,所以也很难请到这些顶级人才。究其原因,是因为数据是人工智能研究的基础,如果没有海量的数据,高水平的研究人员也难有作为。而海量数据恰恰是互联网行业巨头们的优势。
顶级人才有了,基层人才又是如何培养起来的呢?如果单靠高校培养,时间上会有延迟,所以目前业内的基本情况是:顶层人工智能人才来自美国硅谷和国内外高校,一线员工有很大一部分是内部转岗,还有部分是通过校园招聘来的。
三、本土力量崛起
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人才在总量上与美国有差距,但发展前景看好。《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显示,中国资深人工智能人才数量与美国差距显著,10年从业者仅占38.7%,而美国的10年以上AI从业人员比例达到全球最高的71.5%。但中国人工智能人才也有其优势,即高学历者众多,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占比达到62.1%,领先于美国的56.5%。这意味着中国人工智能人才虽然比较年轻缺少经验,但学历高、接受能力强,后续潜力不容小觑。
近年来,校企联合逐渐紧密,培养了一批相关人才,人工智能人才团队也逐渐壮大。很多中国年轻的本土人工智能人才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20所高校,所以,这些高校在业内也被称为“AI人才的摇篮”。
在王兴军看来,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上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在细分领域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的结论也印证了这种观点。中美两国AI人才在不同细分领域的分布“各擅胜场”。其中,美国的AI基础层人才占比超七成,集中度很高;中国在AI技术层和应用层的人才分布更为广泛,特别是在机器人、图像识别、精准营销和自动驾驶等领域。
中国高潮迭起的互联网科技创新、庞大的数据量、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大量的资本涌入,使中国对于全球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这将使中国成为全球人工智能赛道上一个最强有力的“赶超者”。
四、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
人才紧缺成为行业现状
腾讯研究院与发布的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对当前全球人工智能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做了细致的分析,提出了人才紧缺成为行业现状。
(一)美国主导下的 全球AI人才发展现状
在全球AI产业人才分布方面,美国在AI基础层占据绝对优势,中国则在应用层与美国旗鼓相当。据腾讯研究院《中美两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全面解读》统计,截止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共计2617家。美国占据1078家居首,中国以592家企业排名第二,其后分别是英国,以色列,加拿大等国家。其中,美国1078家人工智能企业约有78700名员工,中国592家公司中约有39200位员工,约为美国的50%。
1.人工智能企业拥有数量TOP5
其中,美国1078家人工智能企业约有78700名员工,中国592家公司中约有39200位员工,约为美国的50%。
2.全球人工智能领域20所顶级高校
目前,全球共有367所具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高校,在这367所高校中,美国拥有168所,占据全球的45.7%,独占鳌头,加拿大、中国、印度、英国位于第二梯队。
3.国内外高校AI课程设置对比
国外:系统完善,学科交叉精耕细作。对于本科来说,主要课程包括数学和计算机课程。必修课程如下:
国内:未成体系,师资力量严重欠缺中国高校在AI领域一般设有计算机科学学院与软件学院。在培养方式上,前者软硬件相结合,侧重研究;后者以软件为主,侧用应用。两者区别如下:
(二)全球AI顶级人才全景图
据估算,目前,全球AI研究及直接从业者约有30万人,主要分布在高校、AI新兴企业、科技巨头以及其他领域。其中,高校约10万人,产业界约20万人。从这30万人中,我们筛选出其中各领域顶尖人才近千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和统计后,筛选出有代表意义的人才进行了“画像”,包括:学术领域204人,领先企业81人,科技巨头50人,投资人24人 。
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主要体现为人才之争。我国AI人才以80后作为主力军,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人才需求量也以这些城市居多。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592家公司中约有39200位员工,而中国对于AI人才的需求数量已经突破百万,但国内AI领域人才供应量却很少,人才严重短缺,中小企业招聘更加困难。此外,企业对于AI人才的招聘门槛相对较高,硕士成为最低门槛,偏爱双一流院校毕业生,专业以计算机、数学、物理为主。
数据显示,2017年前10个月内,AI人才需求量已经达到2016年的近两倍,2015年的5.3倍,人才需求直线上升年复合增长率超200%。
随着人工智能概念的持续火爆,大批求职者主动向人工智能相关岗位靠近。数据显示,过去三年中,我国期望在AI领域工作的求职者正以每年翻倍的速度迅猛增长,特别是偏基础层面的AI职位,如算法工程师,供应增幅达到150%以上。
为了对比国内AI人才供需情况,我们引入供需指数,该指数根据在特定时间段内的行业整体招聘需求量、活跃求职者存量与招聘/求职活跃度四个指标建模得出。指数反映了某一岗位人才的供需状况,当小于1时说明人才供不应求,大于1说明人才供给充足。
从结果上看,目前国内AI人才供需指数逐年走高。2017年,国内AI人才供需指数已达0.98,较2015 年提升11个百分点,表面上看人工智能人才供需已基本平衡,然而相关人才质量参差不齐。
在对人才各项参数进行详细分析后,近三成期望在人工智能领域大展身手的求职者与 AI雇主所要求的各项指标相距甚远,这部分人或为低学历求职者,或为刚初出茅庐,仅对基础编程略知一二、缺乏实际AI技能的初级程序员。在滤除“高水分型”求职者后,发现,2017年真正基本满足AI 企业要求的人才供需指数仅为0.6左右,较2016年下降0,04,说明我国AI人才不但严重紧缺,且这种趋势正由于人工智能企业增多而变得愈发严重。部分核心类岗位,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工程师等,人才供需指数更是不到0.4。保守估计,截止到2017年10月,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至少在100万以上。而且,由于合格AI人才培 养所需时间远高于一般IT人才,人才缺口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填补。
-
AI
+关注
关注
87文章
30753浏览量
268901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1文章
47205浏览量
238272
原文标题:人工智能高科技人才全球紧缺 需求旺盛
文章出处:【微信号:jingzhenglizixun,微信公众号:机器人博览】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