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高镍化趋势下,抢占包括动力电池在内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设备、智能制造等每个环节的技术制高点。
抢占了技术制高点,谁就有机会突破。
虽然“产能过剩”、“毛利微薄”已充斥于动力电池行业各个角落,但仍然有很多企业坚信上述信念,正加大研发投入开垦尚有待发掘的“处女地”,以期掌握无补贴时代的致胜筹码。
这其中,既有“强者恒强”的领军企业,也有野心勃勃资金实力雄厚的新进企业。
他们的目标相对一致:动力电池高镍化趋势下,抢占包括动力电池在内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设备、智能制造等每个环节的技术制高点。
动力电池领域,高镍811已率先在技术成熟度更高的圆柱电池上量产,但在被寄予更高能量密度期望的软包电池上应用尚存在技术难点。目前仅有个别动力电池企业在高镍811软包电池研发方面有所进展。
消息显示,国轩高科承接国家科技部300Wh/kg高能量密度重大科技专项目前进展顺利,已开发出三元811软包电芯,能量密度到达302Wh/kg。目前已开始建设相关产品中试线,计划2019年开始建设产线。
LG化学CFOChungHo-Young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811型是更适用于圆柱形,软包还是以622型为主。公司计划在未来引入712型。另外把NCMA设成是一个中长期目标。在NCMA型中钴含量可以做到低于10%,这个型号计划到2020年实现大规模生产。
“我们要从622做到70%的镍,10%的钴和20%的锰以达到712。而NCMA通过向NCM添加氧化铝,使镍含量接近90%。目前的情况是622型正在生产,712型正在积极开发,会在两到三年内进行大规模生产。”ChungHo-Young说。
正极材料领域,目前能够量产NCM811材料的企业屈指可数,有宁波容百、天津巴莫、杉杉能源、当升科技、桑顿新能源等等。
在宜宾锂宝董事长张郑看来,目前高镍三元对于整个行业而言,仍然是一种新型产品,是新进企业可以凭借技术优势抢占制高点的一块“处女地”。作为正在投建2万吨三元前躯体、2万吨烧结产能的宜宾锂宝,在超强技术团队支撑下,采用最新型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后发优势明显。
因高镍811原材料无法用碳酸锂,只能用氢氧化锂,这吸引着上游锂盐企业展开激烈角逐。
四川雅化锂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浩表示,目前氢氧化锂尚处于起量阶段,给锂盐企业提供了一个可以大展拳脚的舞台。雅化集团正瞄准氢氧化锂市场,加速扩充产能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提升锂盐产品在整个集团业务中的比重。
负极材料领域,与高镍正极匹配的负极材料是硅碳。现阶段下游电池应用硅碳基本都是掺和用一点,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硅碳负极。这是因为,当前硅碳负极性能尚不能满足应用要求,膨胀和首效问题有待解决。
目前石墨负极的首效达90%以上,而硅碳负极仅80%多,这中间差距仍然很大。即便首效问题可以暂时搁置,但膨胀问题涉及电池安全,这绝对不允许马虎对待。目前行业内通常采用掺杂及包覆的方式来解决硅碳负极膨胀问题,但效果并不太理想。
也即是说,谁能真正解决膨胀问题,谁就占领了硅碳负极的制高点。
察觉到商机的蓝海黑石自2015年起与西北工业大学开始合作研发硅碳负极,经过苦心专研终于找到解决思路。
蓝海黑石总经理罗贺斌透露:“硅膨胀是其固有的性能,我们想办法让它在固有的空间里,在宏观表面上不会展现出来。就像一个小孩调皮一样,再怎么闹就在固定空间里面闹就可以了。”根据这一研发思路,蓝海黑石新推出的硅碳负极产品拥有低膨胀、高容量等显著优势。
电解液领域,针对高镍电解液,如何解决循环寿命、安全性、产气等问题非常有挑战性。
新宙邦开发的LDY196型正极成膜添加剂,可抑制电解液在正极上的分解和锰、钴等金属离子的溶出,还带有负极成膜作用,能够提高高温存储和循环性能,并以此开发了两款高镍电解液,分别应用于圆柱和软包/方型电池,其中圆柱电解液循环1000周后容量仍在80%以上。
高工锂电了解到,目前新宙邦高镍电解液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销量占其总体业务比例10%左右,预计今年会有30%以上的较大幅度增长。
设备领域,高镍正极材料的产能扩张必将带动相关设备企业的新一轮市场红利。不过,由于高镍正极材料核心设备工艺涉及升级调整,且生产工艺控制比常规正极材料要求更为严格,目前国内NCM811/NCA产线核心设备以进口为主。
业内分析认为,随着生产技术的突破,正极材料企业工作重点必然开始向扩产能、降成本、抢市场等方面倾斜。国产设备企业在高镍设备领域的研发实力不断革新升级,高镍设备国产化替代率有望快速提升。
事实上,国内有一部分优秀设备企业在高镍三元材料领域已经提前研发布局,在市场起量之前整装待发。
其中,时代高科从2015年开始,就致力布局高镍正极粉料全自动真空干燥系统。2017年,时代高科成为世界著名企业日本则武NORITAKE集团的战略合作伙伴,并以此为契机,将高镍正极粉料全自动真空干燥系统导入日本松下的供应体系。
正极材料生产设备整线解决方案商赛德丽也瞄准时机,推出811高镍三元材料成套自动化生产线,通过对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营造封闭操作、智能监控的生产环境,来协助正极材料企业完成产品品质的提升,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
-
动力电池
+关注
关注
113文章
4536浏览量
77686 -
智能制造
+关注
关注
48文章
5568浏览量
76368
原文标题:【鹏翔运达•高工前瞻】高镍时代的配套产业链“处女地”
文章出处:【微信号:gh_a6b91417f850,微信公众号: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