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10大统计事实:排名前20的科学家大多从事人工智能

DPVg_AI_era 来源:未知 作者:李倩 2018-06-29 11:27 次阅读

Guide2Research网站日前发布了2018年全球计算机科学和电子领域H-index排名前1000的科学家。密歇根州立大学的Anil K. Jain 教授超越诺贝尔奖得主司马贺成为最新的榜首。源码资本的张宏江博士是中国第一。中国共有29名科学家上榜,距离美国(632人)仍有很远的距离。

Guide2Research最新公布了2018年计算机科学与电子领域顶级科学家排名。排名基于 Google Scholar 和 DBLP 提供的 H-index 指标。H-index(被引次数高于或等于h的论文的数量)是衡量科学家产出和研究影响力的一种手段,除了论文被引次数,还将基于其论文的数量进行量化。

在这份最新的列表中,不少科学家的排名都发生了变化,从中也能看到很多有趣的统计事实。需要指出,这份列表的数据来源是Google Scholar 和 DBLP,没有收录在上述数据库中的学者,其信息也不会在这份列表中呈现。接下来新智元的统计也是基于这份榜单(链接见文末),并使用 Guide2Research 网页上的最新数据做了参考。如果有没有收录的学者,可以联系 Guide2Research 更新信息。

10大统计事实:排名前20的科学家大多从事人工智能

1、H-index 最高的计算机科学家是密歇根州立大学的Anil K. Jain 教授,印度籍美国人,今年已经70岁了。他的 Google h-index 为 174,Google 引用次数高达 178,672,DBLP 论文 655 篇。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是 1999 年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Data clustering: a review》,已经有 14454 次引用。

2、排名第二的是司马贺(Herbert A. Simon),h-index 为 170,跟去年保持不变。他是图灵奖得主和 ACM Fellow,也是名单中唯一的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奖)。

3、h-index 最高的华人依然是伊利诺伊大学的韩家炜(Jiawei Han)教授,h-index 为 158(去年是 152)。韩家炜教授 1949 年出生于中国上海,1979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5 年在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是ACM Fellow 和 IEEE Fellow,2009 年获得了麦克道尔奖,这是 IEEE 颁发的最高技术奖。

4、排名第二高的华人是清华数据科学研究院院长Philip S. Yu(俞士纶)博士,h-index 是 140(去年是 139)。另一位美籍华人、被誉为“计算机视觉之父”的Thomas S. Huang(黄煦涛)教授,排名第 10,h-index 为 139。

5、H-index 最高的中国大陆学者是源码资本的张宏江博士,全球排名第 29。张宏江博士是前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金山软件CEO。他的 h-index 是 121(去年是 115)。H-index 第二高的是今日头条的马维英博士,h-index 100,全球排名86。这样看,中国大陆排名第一第二的学者,都在产业界工作。

6、来看跟人工智能相关的学者:统计机器学习大牛 Michael I. Jordan 的 h-index 为 144(去年 138),排名全球第 8。被誉为“深度学习教父”的 Geoffrey Hinton,h-index 是 136,排名第 12。紧随其后的是曾经领导谷歌无人车项目、创建 Udacity 并积极推动无人驾驶的 Sebastian Thrun,h-index 为 136。DeepMind CEO 哈萨比斯、Mobileye联合创始人兼 CTOAmnon Shashua 这些大牛的老师,MIT 的Tomaso Poggio 教授,排名第 15。

7、提到深度学习时不能忽视的其他几位大神:Yoshua Bengio,现在 h-index 是 110(去年为 100),排名全球第 52;Yann LeCun 为 99(去年 95),排名全球 88;吴恩达(Andrew Y. Ng)在这份榜单里没有收录。

8、h-index 最高的女性计算机科学家是康奈尔大学的Deborah Estrin 和谷歌的Daphne Koller,两人的 h-index 都是 124。综合论文发表数量和被引次数,Deborah Estrin 排名全球第 20,Daphne Koller 排名第 24。Daphne Koller是麦克阿瑟奖得主,AAAI Fellow,美国工程院院士,获得了 ACM Infosys Foundation奖,与吴恩达一同创立了 Coursera,现在是谷歌旗下 Calico 的首席计算官。Calico 的目标是治疗衰老。

9、名单里的学者大部分是美国国籍,目前在美国的高校和研究所工作。其中,拥有人数最多的是MIT(49人),其次是斯坦福(39)。产业机构里,微软以 25 位学者居于榜首,谷歌以 13 位位居第二。

10、最后,来看全球排名前 20的科学家,他们是:

全球顶级计算机科学家,大多是美国国籍,在美国工作

正如上文所说,在全球 H-index 排名前 1000的计算机科学和电子领域研究者当中,大部分是美国国籍,现在在美国生活和工作。实际上,排名前十的科学家,全部来自美国。

按照国家分布,人数最多的是美国(632人)、英国(58人)、德国(45人)。如果将欧洲算为一个整体,实力也很强。

下面是人数排名前十的国家:

机构分布:美国高校屠榜,MIT最多,斯坦福其次

按照学者所在的机构来看,美国的高校表现强劲,MIT、斯坦福、CMU、伯克利……几乎霸占了前十。唯一杀入重围的是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学者数量前十名的机构如下(人数重复的并列):

MIT 49

斯坦福 39

CMU 34

伯克利 26

伊利诺伊大学(含芝加哥分校) 23

EPFL 21

UCLA 18

华盛顿大学 13

UC Irvine 13

UC Santa Barbara 12

康奈尔大学 12

佐治亚理工学院 12

在产业机构里,根基深厚的微软以 25 位学者居于榜首,谷歌以 13 位居于第二。中国的百度因为总裁张亚勤博士(h-index 75)上榜。

微软 25

谷歌 13

IBM 8

亚马逊 2

Facebook 1

Apple 1

百度 1

中国大陆有11人入选,h-index≥40的总人数比去年增多4位

在全球排名前1000的计算机科学和电子领域顶级学者中,中国大陆有 11 位科学家入选。根据Guide2Research网站的最新数据,现在中国大陆排名前10的是(需要指出,图中数据是最新的,因为榜单已经发布一段时间):

在2018年全球榜单中,中国大陆排名前10的科学家是(可以与图片中的最新数据作对比,括号里是当时的排名):

张宏江,源码资本(29)

马维英,今日头条(86)

高会军,哈尔滨工业大学(94)

周志华,南京大学(202)

高文,北京大学(228)

谭铁牛,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260)

张亚勤,百度(353)

焦李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97)

王飞跃,中国科学院(556)

刘云浩,清华大学(750)

再看一下更宽泛的数据。根据 Guide2Research 的数据,h-index ≥ 40的学者中,中国大陆地区有22位被收录,比去年增加4位。下面是第11到第22位:

蔡登,浙江大学(在榜单里是980)

陈积明,浙江大学

金海,华中科技大学

唐杰,清华大学

张煜东,南京师范大学

J.-S. Roger Jang,清华大学

李晓明,北京大学

李树涛,湖南大学

贾维嘉,上海交通大学

杨小康,上海交通大学

潘正祥,福建理工大学

鲍峰,华为

中国香港13人入选

最后,介绍一下排名前1000里的香港科学家(括号里的数字是榜单里的排名):

David Zhang(张大鹏),香港理工大学(97)

汤晓鸥,香港中文大学(127)

TF Chan,香港科技大学(131)

张磊,香港理工大学(183)

Michael R. Lyu(吕荣聪),香港中文大学(246)

Lionel Ni(倪明选),香港科技大学(292)

王晓刚,香港中文大学(378)

Khaled B. Letaief,香港科技大学(395)

李世鹏,科通芯城(538)

Jeffrey Xu Yu(于旭),香港中文大学(622)

Dimitris Papadias,香港科技大学(651)

Michael Kwok-Po Ng(吴国宝),香港浸会大学(758)

Ada Wai-Chee Fu(傅慰慈),香港中文大学(946)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计算机
    +关注

    关注

    19

    文章

    7553

    浏览量

    88799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7

    文章

    47867

    浏览量

    240881
  • 图灵
    +关注

    关注

    1

    文章

    41

    浏览量

    9756

原文标题:2018全球Top 1000 计算机科学家h指数发布,中国29名学者上榜!

文章出处:【微信号:AI_era,微信公众号:新智元】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嵌入式和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关系?

    领域,如工业控制、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具备像人类一样思考、学习、推理和决策的能力。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经
    发表于 11-14 16:39

    传感器专家郭源生当选2025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科学院院士

    近日,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科学院2025年院士名单正式对外公布。本次评选公示初评名单116人,最终公布的终身院士名单86人,其中有27名华人,中国国籍科学家不完全统计约不到10位。其中,九
    的头像 发表于 11-13 01:04 964次阅读
    传感器专家郭源生当选2025美国国家<b class='flag-5'>人工智能科学</b>院院士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6章人AI与能源科学读后感

    幸得一好书,特此来分享。感谢平台,感谢作者。受益匪浅。 在阅读《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的第6章后,我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在能源科学领域中的巨大潜力和广泛应
    发表于 10-14 09:27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 4. 对未来生命科学发展的展望 在阅读这一章后,我对未来生命科学的发展充满了期待。我相信,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生命科学将取得更加显著的进展。例如,在药物研发领域,AI技术将帮助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二章AI for Science的技术支撑学习心得

    非常高兴本周末收到一本新书,也非常感谢平台提供阅读机会。 这是一本挺好的书,包装精美,内容详实,干活满满。 关于《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二章“AI
    发表于 10-14 09:16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的效率,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和精确度。例如,在生物学领域,AI能够帮助科学家快速识别基因序列中的关键变异,加速新药研发进程。 2. 跨学科融合的新范式 书中强调,人工智能的应用促进了多个
    发表于 10-14 09:12

    risc-v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应用前景分析

    RISC-V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这主要得益于其开源性、灵活性和低功耗等特点。以下是对RISC-V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应用前景的详细分析: 一、RISC-V的基本特点 RISC-V
    发表于 09-28 11:00

    名单公布!【书籍评测活动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

    !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 这本书便将为读者徐徐展开AI for Science的美丽图景,与大家一起去了解: 人工智能究竟帮科学家做了什么?
    发表于 09-09 13:54

    报名开启!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将启幕,国内外大咖齐聚话AI

    呈现、产业展览、技术交流、学术论坛于一体的世界级人工智能合作交流平台。本次大会暨博览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政府采购中心、广东省工商联、海合作区管理局、深圳市工信局等单位指导,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主办
    发表于 08-22 15:00

    FPGA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有哪些?

    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度学习加速 训练和推理过程加速:FPGA可以用来加速深度学习的训练和推理过程。由于其高并行性和低延迟特性
    发表于 07-29 17:05

    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有什么区别

    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如何使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的学科。它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计算机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开发能够模拟人类思维过程的计算机程序。
    的头像 发表于 07-04 09:39 1553次阅读

    OpenAI首席科学家创办新的AI公司

    人工智能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和卓越成就的深度学习专家伊尔亚·苏茨克维(Ilya Sutskever)周三宣布,他正在创办一家名为Safe Superintelligence的新型人工智能公司。这一
    的头像 发表于 06-21 10:42 585次阅读

    本源量子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2024年4月23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计算与新兴软件”重点专项“面向复杂物理系统求解的量子科学计算算法、软件、应用与验证”青年科学家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合肥顺利召开。该项目由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的头像 发表于 05-11 08:22 867次阅读
    本源量子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b class='flag-5'>科学家</b>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5G智能物联网课程之Aidlux下人工智能开发(SC171开发套件V2)

    32秒 https://t.elecfans.com/v/27222.html *附件:5G AIoT技术实践入门与探索_V2_20240416.pdf 人工智能 AIMO模型优化平台介绍 2分20
    发表于 05-10 16:46

    嵌入式人工智能的就业方向有哪些?

    嵌入式人工智能的就业方向有哪些?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嵌入式人工智能成为国家新型基础建设与传统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同时在此背景驱动下,众多名企也纷纷在嵌入式人工智能领域布局
    发表于 02-26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