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宣布以招股价下限17港元/股定价,成为完成招股等待下月挂牌的第9只新股。而市场上,映客等19只新股,正在紧锣密鼓接受认购。上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猎聘网母公司有才天下在港交所鸣锣上市,成为6月在港上市的第13只新股,同时也是上半年登陆港股的第101只新股。
此外,包括美团点评、艺龙、海底捞等诸多“网红”在内的逾120家公司也都正在路上,他们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预计将于下半年陆续启动IPO。
上半年,港股IPO募资额为512亿港元。随着众多科技新秀及大型H股扎堆于下半年上市,安永预计,港股全年的IPO募资额将达2000亿港元,有望重返全球IPO前三之列。
毕马威更是预测,全年港股IPO募资总额将超过2500亿港元,较去年全年的1290亿港元接近翻番。
多只巨无霸重磅来袭
与上半年101只新股仅募资512亿港元、募资规模最大的也不过88亿港元不同,下半年的港股市场,将迎来多只募资额超百亿的“大家伙”。
其中,将于7月9日挂牌的小米集团,已于6月底完成招股,发行价最终确定为17港元/股。由此,小米集团本次IPO募资额达370亿港元,如行使超额配售权,其募资额将进一步增至426亿港元。
继小米之后,港股市场最快将于7月初迎来又一只大型新股。据悉,由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共同出资设立的中国铁塔,目前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近日就会更新招股说明书。
据接近承销团队的人士透露,中国铁塔募资规模可能高达80亿至100亿美元(约624亿至780亿港元),有望超越小米,成为今年来港股市场募资额最大的新股。
另一只大型新股美团点评也于6月25日递交上市申请并披露招股说明书,美团将成为继小米后,又一家以“同股不同权”架构赴港上市的科技企业。市场预期其将集资40亿至60亿美元,最快10月登陆港交所,腾讯为第一大股东。
此外,继甘肃银行、江西银行之后,下半年仍将有中型银行股登陆港交所。
6月29日,九江银行公开招股,拟发行3.6亿股H股,发行价格每股10.48港元至10.96港元。
假设以最高价发行,且15%的超额配售权悉数行使,九江银行募资总额最高将达45.37亿港元。九江银行计划于7月10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科技股扎堆赴港IPO
新经济企业中,除了已于6月29日挂牌的有才天下(猎聘网母公司),以及两个“大家伙”小米和美团外,映客、宝宝树、同城艺龙、找钢网等也即将登陆港股市场。
求职平台猎聘网的母公司有才天下此次发售8800万股,募资29.04亿港元。公司2015年及2016年均处于亏损状态,2017年盈利760万元,2018年一季度却出现亏损。
由于盈利前景不明朗,有才天下公开发售仅获1倍左右的超额认购,并在挂牌首日出现破发。
而手机直播平台映客的母公司映客互娱,已于6月29日在港启动公开招股,拟发售3.02亿股,招股价每股3.85港元至5港元,拟募资11.55亿至15亿港元。
映客互娱也是腾讯参股的公司,根据招股书,腾讯于上市前持有该公司0.91%的股份。
休闲旅游在线服务商同程艺龙也已递交赴港IPO招股书,预计募资额在10亿至15亿美元。同程艺龙由同程旅游集团旗下的同城网络与艺龙旅程网合并而来。
目前,同程艺龙的主要业务是向旅行者提供住宿、航班和火车票预订等业务。据招股书,同程艺龙将利用IPO募资提升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能力。
6月28日,母婴社区平台宝宝树也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2015年至2017年,宝宝树营收分别为2亿元、5.09亿元、7.29亿元;2017年经调整盈利1.38亿元。
目前,广告和电商是宝宝树的两大收入来源,前四大股东分别为王怀南家族、复星、好未来教育集团以及阿里。
钢铁电商找钢网近日也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过去三年,找钢网分别亏损10亿元、8.22亿元和1.24亿元。按近期的一项债转股协议,找钢网估值已经超过170亿元。
伴随着这些新股的上市,港股新经济板块有望快速扩容。目前,该板块已汇聚了腾讯、美图、阅文、众安、易鑫、雷蛇、平安好医生等多只科技大咖。
逾150只新股排队上市
当然,下半年排队登陆港股市场的公司远不止这些。比较有名的还包括海底捞、佳兆业物业、华兴资本等。
如美团的财务顾问华兴资本在辅助美团IPO的同时,也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市场预计其将募资6亿至8亿美元(约47.1亿至62.8亿港元),最新估值目标为40亿至50亿美元。
此外,知名火锅类餐厅海底捞也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公司已聘请招商国际及高盛为联席保荐人,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业务扩张。
招股书显示,海底捞2017年营收106.37亿元,最近三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5.9%;2017年净利润11.94亿元,最近三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0.5%。
港交所披露易网站资料显示,目前有超过150家企业已递交上市申请材料,排队下半年登陆港股市场。其中,有29家已经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有望于近期陆续挂牌。
安永预计,港股新股全年募资可能会高达2000亿港元,有望重返全球IPO前三之列。零售和消费品、TMT、金融、建筑、健康等行业将成为下半年港股IPO募资的主力军。
毕马威则预测,2018年全年港股IPO市场的募资总额将超过2500亿港元,较去年全年募资总额1290亿港元增长接近一倍。
随着港交所修改上市规则允许未盈利的生物制药企业申请上市,预计至少有10家生物科技公司将在年底前递交上市申请。
账上躺着86亿资金还急着上市,拼多多到底有多怕资本寒冬?
资本寒冬到来,拼多多显然很紧张。如果二级市场持续不振,会进一步传导至一级市场。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企业接下来融资变得尤为艰难,二是一级市场的投资人无法像以前那样在二级市场获得良好回报。
独角兽争先上市正在变成一种潮流。
才3岁的社交电商黑马拼多多,赶在7月前,向美国SEC提交招股说明书。虽然连年亏损,但拼多多账上并不缺钱。截至今年3月31日,拼多多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金额高达86亿元人民币。
此次拼多多拟通过IPO最多筹集10亿美元,预计IPO完成后,其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金额将达人民币150亿元左右。自2015年成立以来,拼多多累计亏损仅13亿元(含期权支出),远低于其庞大的现金储备。
囤积上百亿资金,拼多多到底想干什么?
电商黑马拼多多
在招股书中,拼多多将自己描述成一个创新和快速发展的“新电子商务”平台,为买家提供超值的商品和有趣的互动购物体验。
拼多多诞生于2015年9月,此时的电子商务领域被普遍认为格局已定。但这家新生平台却瞄准三四线城市尚未被充分发掘的消费力量,通过开创性的“团队购买”模式迅速打开局面,从巨头割据的间隙杀出一条血路。
具体而言,拼多多鼓励买家将产品信息通过社交网络(微信和QQ)分享给家人、朋友或其他社交联系人,以便通过“团队购买”的方式获取更有优势的产品价格。平台本身则通过这种病毒营销方式迅速积累其巨大的流量。
截至2017年底和2018年3月底,拼多多App平均月活跃用户数分别为6500万和1.03亿。换言之,今年第一季度,其平均月活用户增加了近4000万。
多个大数据机构统计结果显示,拼多多App的渗透率已超过京东,位列电商App品类第二,仅次于淘宝。
丰沛的流量带来了高额成交。
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拼多多GMV(网站成交金额)分别为1412亿元和662亿元;移动平台订单总数分别达到43亿和17亿。
平台则通过向商家提供服务获得收入。招股书显示,2016年,拼多多主要收入来源为商品销售,即平台直接向买家销售商品。但由于商品定价过低,毛利率竟是负值。
2017年起,随着成交量放大,拼多多开始转型为商家提供在线市场服务,主要包括销售广告位和平台服务佣金。今年第一季度,平台总收入高达13.85亿元,是去年同期收入的37倍。
创始人黄峥在致股东信中说道,它(拼多多)的飞速增长表明它有着巨大的潜能和无限的未来的可能性。同时,他也承认,它毕竟只是一个三岁的小孩,身上还有着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和许多危险和挑战。
实际上在近期,拼多多经历了平台商品涉黄涉暴、商家集体暴力维权等负面舆论,而平台商品质量低劣、用户粘性较低等问题一直为人诟病。
信中,黄峥将拼多多上市形容为“这么早进入不可控的资本市场”。外界的疑虑也多聚焦在这一点,拼多多为何急于带病上市?
年内疯狂融资百亿
黄峥在信中回应称,拼多多“往后看3年、5年还是更长的时间上市其实没实质区别”。他希望拼多多“所有的成长也应该为公众所分享”。
尽管如此,外界更多将其上市的原因归结于“急于融资”。
“急于融资”并不是拼多多当下才有的状态。纵观其财务数据,公司账面现金规模远高于收入规模,且随着后者的扩张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2016年年末、2017年年末、2018年第一季度末,拼多多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分别为人民币13.20亿元、30.58亿元、86.34亿元。 同期,公司收入规模分别仅为5.05亿元、17.44亿元和13.85亿元。
据招股书,这些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主要为银行存款,来源则以股权融资为主。
天眼查数据显示,拼多多至今公布过4轮融资,其中,2016年公布3轮,2018年公布1轮。对照招股书来看,最近一次融资在今年第一季度完成,金额为55亿元左右。
拼多多表示,迄今为止,上述股权融资得来的现金主要用于为公司经营和投资活动提供现金。
从现金流结构来看,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自2016年起持续为正,并不需要额外补贴;投资活动花费的现金在今年一季度达到顶峰,为8亿元人民币,占公司现金余额比重不到10%。
也就是说,在过去3年的经营中,尽管持续亏损,但拼多多积累了大量现金,可谓兵强马壮。
本轮IPO中,拼多多预计最多将融资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6亿元。如此一来,公司账面现金规模将进一步增至150亿元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算上年初的融资和本轮IPO,拼多多仅在今年就将筹得超过110亿元资金。
如此庞大的资金规模,它要用来干什么?这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讨论的问题。
增长已达临界点?
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拼多多销售和营销费用分别为16.90亿元、21.44亿元和12.17亿元,占同期总收入比例分别为79.3%、83.2%和92.3%。
该项支出占比远远超过了平台同期综合毛利率,是其陷入亏损的主要原因。并且,该项支出占比正在不断攀升,说明拼多多正面临较大的扩张压力。
多方观点认为,拼多多的用户增长已到瓶颈,销售和营销费用大增是一个信号。
众所周知,拼多多迅速扩张的过程中,腾讯系社交产品微信和QQ功不可没。但依靠腾讯流量成长起来的平台都有一个特点,从0到1亿容易,再往上增长就比较困难。拼多多当前平均月活跃用户为1.03亿,已经抵达这个临界点。
事实上,从拼多多招股书长达40多页的风险提示中,首当其冲就是增长风险。拼多多坦言,平台无法保证未来能够保持过去的增长率,增长可能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不仅如此,淘宝和京东相继推出对标拼多多的低定价产品,拼多多的价格优势可能丧失。对此,其在风险提示中表达了对正在或即将面临的激烈竞争的担忧。
不少人士也指出,靠极低定价聚拢的用户缺乏粘性,价格优势丧失之后,这部分用户很难留存;定价过低同样会导致优质商家和商品很难在平台上聚集,影响购买体验。
囤积粮草,用户拓宽护城河,是黄峥在考虑的问题。
拼多多表示,目前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未来从运营中获得的现金流量,将足以满足至少在未来12个月内预计的营运资本要求和资本支出。至于IPO募集的资金,拼多多打算将其用于业务拓展、技术研究和开发、补充运营资金及潜在的战略投资和收购。
此外,或许还有来自宏观层面的影响。2017年以来,无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感受到阵阵寒意。一级市场融资事件大幅减少,二级市场股价跌落谷底,债务违约、质押爆仓频现,更加触目惊心。
如果二级市场持续不振,会进一步传导至一级市场。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企业接下来融资变得尤为艰难,二是一级市场的投资人无法像以前那样在二级市场获得良好回报。
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早已不是新鲜事。以小米为例,上市前,其估值高达1000亿美元。然而,最新消息称,小米港股发售价格约17港元/股,整体估值约540亿美元,缩水将近一半。
一切都指向一个词:缺钱。无论扩张、转型、还是“御寒”,都需要资金。
此前在A股,但凡有一个能讲好故事的公司,股价飙升,估值成几何倍式增长,但最近投资者变聪明了,360、富士康都是例子。而拼多多要去的地方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在那片土地上,人们不相信美妙的故事,更愿意看见能有多少现实的回报。
拼多多能否实现在资金上无缝衔接,为那片土地上的公众分享成长,欢迎在留言区讨论。
-
ipo
+关注
关注
1文章
1189浏览量
32538 -
小米
+关注
关注
69文章
14323浏览量
143816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