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为什么中国芯片会那么缺呢?

uwzt_icxinwensh 来源:电子发烧友网 作者:工程师谭军 2018-07-03 11:44 次阅读

中兴事件的爆发暴露出中国芯片产业的短板,芯片产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媒体、公众甚至国家高层如此迫切的重视。

2017年下半年,由于全球NAND产能的增加,以及国内出现国产NAND的浪潮,国内NAND的价格出现下滑。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达到了2601.4亿美元,同比增长14.6%。有分析资料显示,在存储芯片、服务器、个人电脑、可编程逻辑设备等领域,中国芯片占有率竟然为0。

▲当前中国核心集成电路的国产芯片占用率

除了移动通信终端和核心网络设备有部分集成电路产品占有率超过10%外,计算机系统中的MPU、通用电子系统中的FPGA/EPLD和DSP、通信装备中的Embedded MPU和 DSP、存储设备中的DRAM (DynamicRandom Access Memory即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和Nand Flash、显示及视频系统中的Display Driver,国产芯片占有率都是0。

中国芯片产业瓶颈

资金不仅要充足还要有效率。2014年国家成立大基金后,截至2017年底,共投资49家企业,累计有效决策投资67个项目,累计项目实际出资818亿元。根据IC Insights的研究报告,2017年全球半导体公司研发投入连续两年都在前十的公司有英特尔高通、海力士等。其中英特尔投入最多,2017年研发费用达130亿美金,排名第十的海力士也有17亿美金。这么看,我们资金投入体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效率主要指资金投入对产出的贡献。近几年,各地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纷纷建起自己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其中不乏重复建设、低端投资、小而散等问题。据统计,2017年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有1380多家,数量还在继续增长。还有太多的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因为得不到持续投入而失败。

高端人才稀缺

人才是关键。中星微、展讯通信、澜起科技等都是海外技术人才回国创办的企业。中芯国际、紫光集团的发展也离不开技术专家的作用。但现状是,无论是初级人才还是高端人才我们都处于严重缺乏状态。

一方面是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6-2017)》显示,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从业人员总数不足30万人。按总产值计算,人才培养总量严重不足,有40万的人才缺口急需补上。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集成电路企业拥有10年以上工作年限的人员更少。

另一方面是受薪酬低等因素影响,集成电路人才转行多。《白皮书》显示,集成电路企业的研发岗专业人才年薪近30万元,生产制造专业人才近20万元。有人说,“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薪酬竞争力不强是人才缺乏的根本原因。人才不是没有,但清华、北大等一流大学的微电子专业毕业生大都加入人工智能、金融和互联网等更有竞争力的行业了。”

人才培养需要时间。当下为了解决问题,需要大力引入海外高端人才,让企业在管理和技术上更快向世界领先企业靠近;同时要激活国内集成电路人才从业的激情。最近,厦门、无锡、芜湖等多个地方都出台了集成电路专业人员的具体引进办法和初步规划等,在提高人才待遇方面做出了努力。长期看,还是要加快本土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步伐。在高校、科研院所的课程设置、研究方向上,结合集成电路实际需要,培养更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复合型人才。

半导体行业的现状

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的统计,2016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额412亿美元,全球半导体材料出货额443亿美元,共计800多亿美元。受益于中国市场需求增加猛增,2017年半导体设备热度不减,全年出货金额达560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40%,目前该领域中国仍然主要依靠进口。

中兴事件的警钟下,政策层面已经开始落实,各地方政府及社会资本也在积极推进,中国半导体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发展的前夜。一批优秀的半导体企业脱颖而出,IC设计、晶圆代工、封装测试、半导体材料、半导体专用设备等细分领域涌现出领头企业,部分企业甚至成为细分领域的世界翘楚。这些企业代表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崛起的雄心。

中国2016年营收最高的半导体设备公司收入9.08亿元(约1.36亿美元),2017年半导体设备板块实现营收52.47亿元(约7.83亿美元),同比增长56.05%,2018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3.60亿元,同比增长46.08%,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中国半导体制造设备增速很快,前十强的增速快于整体水平,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

存储芯片,零的突破

在主流存储芯片领域,中国仍然是一片空白,这一形容前面不用“基本”二字做掩饰。全球DRAM、NAND存储芯片基本由美日韩企业垄断,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东芝等巨头顺势赚得盆满钵满。

目前,在存储芯片领域,中国企业开始后起发力,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投入NAND Flash市场的长江存储、专注于移动存储芯片DRAM的合肥长鑫以及致力于普通存储芯片的晋华。

中国芯片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国内的集成电路产业设计、制造、封装三业并举,制造可以去代工,封装测试与美国的差距也不是很大。差距最大的地方在于设计,现在国内芯片设计主要还是依赖国外。一位北京某高校研究所专家告诉新智元,其实不是中国设计不了芯片,是因为当下没有芯片迭代的条件。

“英特尔、ARM这种大公司,它们设计的第一代芯片都很难用,但是可以去迭代,最后才会出现好用的芯片。”

反观之下,国产芯片生存比较困难,主要是业界不会给迭代的机会。这是因为,一方面,市场已经存在性能优越的芯片,甚至成本也低。另一方面,人们没有耐心去等国产的芯片去迭代,这直接限制了中国的芯片设计能力的提升。

“本来有很多人其实可以设计出很好的芯片来,但是由于市场的生态不给你国产芯片迭代的机会,选择性忽视国产,所以国内公司也就不能、也不给工程师去’牺牲’的机会,这就是我们的问题所在。”

另一方面,研发投入不足也是产不出高端通用芯片的原因。除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外,国家其他科技计划基本上没有集成电路相关的项目和经费投入。2008年启动的“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及“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装备及成套工艺”两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平均每年在集成电路领域的研发投入不过40-50亿元,不及英特尔一家研发费用的 5.2%~7.7%。

行业发展趋势

针对中国半导体设计产业的发展现状,半导体设计行业的发展重点是面向国家信息和社会安全,发展自主的 CPU 和安防产品; 面向移动通信和智能电视,发展高端集成电路产品; 面向安防行业、汽车、智能电网等特定领域,开发特色产品及 IP。

芯片设计位于半导体产业的最上游,是半导体产业最核心的基础,拥有极高的技术壁垒,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需要较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经验沉淀。目前,国内企业在 CPU 等关键领域与国外企业仍有较大的技术差距,短时间内实现赶超具有很大难度。但从近几年的产业发展来看,技术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同时,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半导体的背景下,逐步实现芯片国产化可期。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7

    文章

    51363

    浏览量

    428369
  • NAND
    +关注

    关注

    16

    文章

    1698

    浏览量

    136584

原文标题:中国芯片,你为什么那么缺?

文章出处:【微信号:icxinwenshe,微信公众号:芯闻社】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相关推荐

    中国芯片制造设备采购量预计下降

    据市场研究机构TechInsights最新分析,中国在今年对芯片制造设备的采购量预计将出现下滑趋势。这一变化标志着在经历了连续三年的强劲增长后,中国芯片制造设备市场正面临新的挑战
    的头像 发表于 02-17 10:49 197次阅读

    破万亿!中国芯片出口迎来里程碑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备受瞩目。根据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2023年前11个月,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3%,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中国
    的头像 发表于 12-17 16:43 670次阅读
    破万亿!<b class='flag-5'>中国芯片</b>出口迎来里程碑

    中国芯片新锐50强

    中国芯片新锐50榜单旨在遴选出国内在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领域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企业,旨在促进中国芯片产业的健康发展,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并为潜在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该榜单
    的头像 发表于 11-27 16:31 443次阅读
    <b class='flag-5'>中国芯片</b>新锐50强

    智芯公司荣获2024年“中国芯”优秀技术创新产品奖

    近日,2024中国微电子产业促进大会暨第十九届“中国芯”优秀产品征集结果发布仪式在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举行,智芯公司自主研发的电力负荷通感算控SoC芯片荣获“中国芯”优秀技术创新产品
    的头像 发表于 11-19 09:55 488次阅读

    美芯晟荣获“中国芯”优秀技术创新产品奖

    近日,2024中国微电子产业促进大会暨第十九届“中国芯”优秀产品征集结果发布仪式在珠海横琴圆满落幕。美芯晟凭借其自主研发的高分辨率高精度全集成旋转及按键检测光学位移传感器MT350X芯片,成功斩获第十九届“
    的头像 发表于 11-15 16:40 653次阅读

    中科驭数荣获“中国芯”优秀技术创新产品奖

    为推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中国微电子产业促进大会暨第十九届“中国芯”优秀产品征集结果发布仪式近日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举行。中科驭数第三代DPU芯片K2Pro从364款征集的芯片
    的头像 发表于 11-14 17:57 580次阅读

    江波龙自研eMMC主控芯片荣获 “中国芯”优秀技术创新产品奖

    11月7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2024年第十九届“中国芯”优秀产品评选结果揭晓,江波龙自研WM6000系列eMMC主控芯片凭借其先进工艺和优秀性能,在142款产品中脱颖而出,赢得了
    的头像 发表于 11-14 01:04 679次阅读
    江波龙自研eMMC主控<b class='flag-5'>芯片</b>荣获 “<b class='flag-5'>中国芯</b>”优秀技术创新产品奖

    智融科技荣获 “中国芯”芯火新锐产品奖

    近日,2024中国微电子产业促进大会暨第十九届“中国芯”优秀产品征集结果发布仪式在横琴举行。珠海智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ACC四口多协议升降压移动电源SoC —SW6306荣获 2024第十九届“中国芯”芯火新锐产品。
    的头像 发表于 11-12 13:50 534次阅读

    扬州杰利半导体荣获“中国芯”优秀市场表现产品奖

    近日,杰利GPP Photo Glass芯片、TVS/STD/FRD SIPOS芯片获得2024年第十九届“中国芯”优秀市场表现产品奖。
    的头像 发表于 11-09 16:09 753次阅读

    再次问鼎“中国芯”大奖!“港华芯”荣获优秀市场表现产品奖

    11月7日,2024中国微电子产业促进大会暨第十九届“中国芯”优秀产品征集结果发布仪式在珠海横琴隆重举行,大会颁发了第十九届“中国芯”优秀产品及企业奖项。名气家凭借“港华芯”再次问鼎芯片
    的头像 发表于 11-09 01:09 453次阅读
    再次问鼎“<b class='flag-5'>中国芯</b>”大奖!“港华芯”荣获优秀市场表现产品奖

    芯海科技车规级SAR ADC新品CS1795X荣获“中国芯

    11月7日,2024中国微电子产业促进大会暨第十九届“中国芯”优秀产品征集结果发布仪式在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隆重举行。芯海科技旗下集成高精度基准的低功耗汽车级SARADC芯片CS1795X系列,从
    的头像 发表于 11-09 01:06 427次阅读
    芯海科技车规级SAR ADC新品CS1795X荣获“<b class='flag-5'>中国芯</b>”

    VPS600超大规模无透镜显微成像芯片获“中国芯”芯火新锐产品奖

    2024中国微电子产业促进大会暨第十九届“中国芯”优秀产品征集结果发布仪式于11月6-8日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举行。南京威派视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VPS600超大规模无透镜显微成像芯片从280家
    的头像 发表于 11-08 13:26 431次阅读
    VPS600超大规模无透镜显微成像<b class='flag-5'>芯片</b>获“<b class='flag-5'>中国芯</b>”芯火新锐产品奖

    芯海科技EC芯片闪耀“中国芯

    第十八届“中国芯”颁奖仪式上,芯海科技(股票代码:688595)凭借其卓越的嵌入式控制芯片技术再次脱颖而出。公司的笔记本嵌入式控制芯片CSC2E101从全国数百家优秀企业的参赛作品中崭露头角,荣获了
    的头像 发表于 08-30 17:31 682次阅读
    芯海科技EC<b class='flag-5'>芯片</b>闪耀“<b class='flag-5'>中国芯</b>”

    胜诉!中国芯片企业在美获无罪判决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2月28日报道,中国芯片制造商福建晋华在美国摆脱了所谓“经济间谍”和其他刑事指控。报道称,美国司法部打击中国所谓“窃取知识产权”的行动受挫。 历时5年,遭美国司法部起诉涉嫌“窃取美企
    的头像 发表于 03-06 16:39 605次阅读
    胜诉!<b class='flag-5'>中国芯片</b>企业在美获无罪判决

    电容器相后是否需要立即断开

    电容器是一种常见的电气元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电力系统中。然而,在长时间使用后,电容器可能会出现相的情况。那么,当电容器相时,是否需要立即将其断开?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的头像 发表于 03-04 14:13 1226次阅读
    电容器<b class='flag-5'>缺</b>相后是否需要立即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