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小米在香港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上,雷军携六高管林斌、洪峰、黎万强、王川、刘德及周受资出席发布会,宣布将于7月9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交易。
据发布会上主持人高盛联席总裁詹姆斯·帕拉戴斯介绍,小米股票代码是1810,新股是65.8%,老股34.2%,超额有15%,发行规模是54到70亿美元,第一天的交易日是7月9日。
小米于2010年创立,8年的时间,小米仍算一家年轻的公司,但高管团队已经过多次迭代和权力调整。
目前小米的初创团队中周光平和黄江吉已经离开小米,其他四名联合创始人仍为核心高管层并出席发布会,此外还有负责小米电视业务的王川、集团CFO周受资出席。
小米的招股说明书披露,包括雷军在内的董事会7人,高管团队共13人。
从在董事会的地位、所持股份与在集团的职权分工看,小米执行董事、总裁兼小米手机总经理林斌是当之无愧的除雷军外的高管团首席,而高级副总裁、品牌战略官黎万强则可排至第二。
根据此次招股说明书披露,部分高管的持股情况,林斌持股13.3286%,位列除雷军外高管团首位,这意味着如果按照市场给出的较低估值700亿美元计,林斌所持股份至少价值93亿美元,若成功实现1000亿美元估值上市,林斌的身价将超过880亿元。
而黎万强持股3.2375%,持股市值至少在22.66亿美元,加之黎万强自身在文化、影视等方面的投资,身价超150亿元。
从小米高管团“六大金刚”的个人履历来看,可以说,走出的是一条学霸+技术宅到亿万富豪,令人钦羡的创富之路,其发展路径、个人行事风格也都极其相似。
雷军首次创业旗开得胜
首先我们想要介绍下雷军,他是1969年出生于湖北仙桃。1987年,毕业于原沔阳中学,同年,雷军考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进入大学后,对自己要求比较严的雷军就开始选修了不少高年级的课程。仅用了两年时间,雷军修完了所有学分,甚至完成了大学的毕业设计。
读完大学的雷军便开始闯荡计算机市场。1992年,雷军与同事合著了《深入DOS编程》一书。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雷军涉猎广泛,写过加密软件、杀毒软件、财务软件、CAD软件、中文系统以及各种实用小工具等,并和王全国一起做过电路板设计、焊过电路板,甚至还干过一段时间的黑客,解密各种各样的软件。
两年下来,雷军和各家电脑公司老板之间都成了熟人,成了武汉电子一条街的甚有名气的人物。
受《硅谷之火》中创业故事影响,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雷军开始和同学王全国、李儒雄等人创办三色公司。
当时的产品是一种仿制金山汉卡,可是随后出现一家规模比他们更大的公司,把他们的产品盗版了,而且这家公司可以把同类的产品做得量更大,价格也更低。
三色公司度日维艰,不要说公司运营,即使他们生活上也面临着等无米下锅的局面。半年以后,三色公司决定解散。清点公司资产时,雷军和王全国分到了一台286电脑和打印机,李儒雄分到了一台386电脑。
在三色公司工作期间,雷军与王全国合作编写了雷军的第一个正式作品BITLOK 加密软件并组建了黄玫瑰小组;除此还用PASCAL编写免疫90,此产品获得了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一等奖。
雷军要如何安放他的互联网梦?
“我并不是很纠结我们到底是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我更在意的是小米是一家独一无二的公司。”6月23日,雷军在香港四季酒店对投资者和媒体宣称,尽管此前小米还坚称自己是互联网公司。
“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 5月3日,小米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雷军在公开信中强调对小米的定位。
在小米6月7日和6月14日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的CDR招股书里,其也反复强调:“小米集团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 IoT 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
而早在2013年9月小米完成D轮融资前,雷军便给这家公司穿上了互联网外衣。
其实,雷军的互联网梦很早就已开始。1998年,雷军出任金山软件CEO,要求金山经理层每天花两三个小时研究互联网。
从金山转型到投出移动互联网半壁江山,再到带领小米杀出血路,二十年过去,他一直在费力追逐互联网的步伐,结果却被互联网浪潮抛弃,如今,小米能承载他的互联网梦吗?
在浪潮中摇摆的小米定位
“这次550亿美元的定价,就是我也不想开价了,你们随便开吧,总不至于连550亿美元都不值吧?” 6月21日小米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雷军在路演时对投资者说。
当天,小米公布招股价格区间为每股17港元至22港元,计划发行21.79亿股,融资规模为47.2亿-61.09亿美元,小米市值降至539亿-697亿美元,与之前追求的千亿美元估值相去甚远。
“雷军说小米是家互联网公司,只是为了提高估值。”当谈及小米对自己的互联网定位时,一位投行人士告诉无冕财经,“手机行业现在处于血海,很低的毛利润,(如果)定位为手机硬件公司将远远撑不起小米的估值目标。”
自2018年小米IPO提上议程后,雷军和小米一直急于证明自己是家互联网公司,应获得比硬件厂商更高的估值。
继5月3日雷军在公开信中称小米是家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后,小米的招股书中也一再出现小米是家互联网公司的论调,随之而来的是连番质疑。
小米在招股书中透露,截至2018年3月,MIUI月活跃用户超过了1.9亿,用户每天使用小米手机的平均时长约4.5小时。但小米没有一款可以拿得出手的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与硬件的收入比例严重失衡。
2016年,小米总营收684.34亿元,来自互联网服务的营收仅65.4亿元,占比9.56%;2017年小米营收1146.25亿元,互联网业务贡献的营收仅8.62%;直到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的互联网营收占比仍不到10%,手机一直占其销售额的很大一部分。
“我真的不在意小米是不是互联网公司,有人问我应该给腾讯的估值还是苹果的估值,我说应该是腾讯乘苹果的估值,因为小米是全能型的。”历经重重质疑后,雷军不再执着地宣告小米的互联网属性。
“硬件、新零售和互联网,三个环是小米的商业模式。”但他依然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他对小米互联网业务的看重,如果不考虑电商的话,这99亿人民币的收入也能使小米进全球互联网公司的前25名。”
据原国美电器董事长陈晓回忆,他有一次去拜访雷军,后者给他算小米的估值:“小米有7000万用户,每个用户的价值380美元,这样算下来,小米市值300亿美元。”
而客单价是互联网估值的核心,雷军的初衷,也许便是成为互联网的弄潮儿,但现今失衡的小米能承载雷军的互联网梦吗?
美国为何不积极认购小米?
美国资本市场为何不积极认购小米而是保持观望?
一句话,美国市场不买小米模式的单。
为什么不买单?因为美国有太多科技互联网大牛,即便是一些公认表现优异的美国科技公司,都不一定被某些投资机构看好,又何况是中国科技企业在美国路演。
小米到美国当然会称自己是科技公司,但在苹果、谷歌等公司的“衬托”之下,小米就相形见绌了。若小米重点提公司的互联网属性,美国还有亚马逊、Facebook等一众优秀的互联网公司,小米也无法与这些公司PK。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有美国科技与互联网公司的对比,再翻看一下小米的盈利业绩,美国资本市场:一方面不会高看小米,你说你是科技公司但盈利却不怎么好;
另一方面他们可能看不懂小米,因为还没有类似小米模式的企业给予其做参考,市场要么不会给予小米高估值,要么只能在一旁观望。
相较与香港市场对“小米是互联网公司还是硬件公司”的定位问题争论,估计美方市场更看不懂小米的企业性质:
你说你是技术创新型公司,但你的技术在哪里?
你能否像谷歌一样在人工智能、VR等多个领域拥有较多的技术及专利?
显然这些都不是小米所长。由此来看,在美国佬眼中小米更高的权重属于模式创新。
事实上,相对于科技研发创新,美国市场似乎更看好中国那些模式创新性的公司,这在当前的美国股市可见一斑。美国市场很看好“复制美国模式”的中国企业,因为他们深刻认同中国市场的规模效应,并且这些模式也已经在美国得到了验证。
只是,小米没有也不会给自己贴上“模式创新”标签,科技创新与互联网企业是小米诞生以来就贴上的标签,这样美国市场此次只能给予小米不冷不热的态度。
从市盈率上来看,5月份刚提交招股书之时,有媒体以小米去年54亿盈利来计算,若小米估值达1000亿美元,其市盈率超百倍。
至6月份,摩根士丹利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认为,小米的公允价值约在650亿至850亿美元,相当于其2019年调整后盈利预期的27至34倍左右,其他机构给予的估值也在这个数字范围上下。
而根据彭博社数据,苹果公司当时的市值为2019年调整后盈利预期的14.5倍,小米的估值水平约为苹果的两倍。
但小米估值在不断的质疑声中缩水,甚至有投资者表示,如果将小米归为A股硬件公司,其估值应不足200亿美元。这与雷军为小米估值的550亿美元相去甚远,550亿美元还是小米上市前最调低估值的结果,这或许已是雷军的底线。
在这个前提之下,小米美国路演,观望仍为许多投资者的态度,可能大部分美国资本机构已不认同小米市盈率能超过苹果2倍的评估,他们并没有看出小米的诱人前景,即便雷军着重强调小米是新物种。
在资本市场,一个新物种的诞生,其所代表全新模式及最新体验,一般而言会走向两个极端:
因为颠覆性的创新深市场欢迎备受资本市场推崇,从而给予足够高的估值并乐于购买;
因为概念过于新潮或者无法引起市场兴趣不被资本市场看好,进而给予相对低的估值。
小米既是第一个将以CDR形式上市的公司,又独创了不同于其他中国任何科技及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两重全新属性叠加起来的效应,使得这个新物种反而不被市场认可。
当然,还有一点在于当前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使得美国市场不敢轻易给中国企业好的评估,即便中国有巨大的消费市场。
但我还是认为,小米是值600亿美元以上的,主要还是在于小米生态的价值。
小米通过手机业务积累的大量用户、工业设计、供应链管控、品牌、渠道、资金等资源能力,已经筑造了相当量级的行业壁垒以及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也正在提升。未来也有很多可想象的多元交错上升空间,假以时日必定会将该效应放大,在资本市场的走势也将是上涨的。
而在市值方面,小米似乎还有一层防护罩。作为中国CDR上市排头兵,小米此次上市前资本市场的热情及初始市值,决定了后面相继上市独角兽的资本市场表现,前者与后者是一荣俱荣的关系。
相信相关机构不会坐视不理,之所以现在不发声主要还是看海外对小米模式的反应,而海外资本市场最终购买的情况眼下还不得定论,仍旧要看最后一天的表现。
-
互联网
+关注
关注
54文章
11179浏览量
103579 -
小米
+关注
关注
70文章
14380浏览量
144549 -
雷军
+关注
关注
3文章
614浏览量
24850
原文标题:8年时间,从技术宅到千亿身家,他是如何逆袭的?
文章出处:【微信号:elecfans,微信公众号:电子发烧友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