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美国宣布对中兴实施商业禁令以来,不时就有国内企业发布中国最新研发的芯片,部分研究人员、研究机构和企业纷纷对外界宣称有某种国际一流、甚至最先进的芯片问世,一些自媒体更是推波助澜,似乎一夜之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芯片强国了。
“芯片”这个词热度大幅跃升,人们这才惊觉,生活中看似稀松平常的这个小物件,虽然它搭载在每一个手机、每一个电脑、每一个智能电子设备里,但这不代表它技术含量低,相反,中国正面临着受制于人的困境。
于是“造芯”的热度一时甚嚣尘上,似乎一夜之间,每个人都在谈论芯片的必要性、怎么造芯片、中国如何追赶美国等等等,许多企业比如阿里、寒武纪们也不甘寂寞,纷纷跳出来公布自己在AI芯片方面的计划,大张旗鼓地告诉世人:我们做出芯片了,性能超过市面主流十倍……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芯片,是指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体积很小,常常是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一部分。芯片组,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芯片组合。它们相互依赖,组合在一起能发挥更多作用,比如,计算机里的中央处理器(CPU)及手机中的射频、基带和通信基站里的模数转换器(ADC)等,就是由多个芯片组合在一起的更大的集成电路。而集成电路是非常精密的仪器,其单位为纳米。一纳米为十万分之一毫米。这就对设计、制造工艺都有非常严格、高标准的要求。
而随着AI技术进一步发展,支撑AI产品运作所需要的算力会以指数型增长,并且在不同的落地场景有不同的特殊需求,通用传统芯片如CPU已经无法满足,所以人们转而选择了更适合进行深度学习运算的GPU,这也让GPU大佬英伟达赚的盆盈钵满。
但考虑到未来AI技术需要更大的算力和兼容性问题,而且芯片作为底层硬件基础,严重依赖他人对任何公司都不是什么好事……中兴就是前车之鉴。因此,不止硬件厂商,谷歌、亚马逊、苹果、Facebook都加入了这条赛道,研发AI专用芯片已经成了互联网行业的共识。
“大跃进”和“放卫星” 解决不了国产芯片的恐慌
其实,中美芯片差距一直客观存在,只是中兴事件将这一问题彻底暴露在舆论面前。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之后的一个月里,以阿里为首的一众企业突然“觉醒”了,用一系列造芯新闻给科技领域刷了屏:
4月19日,阿里公布自研芯片Ali-NPU消息
4月20日,阿里宣布全资收购AI芯片企业中天微
4月23日,Rokid宣布自研AI芯片将于6月26日亮相
4月27日,云天励飞正公布面向嵌入式端的边缘人工智能芯片IPU
5月3日,寒武纪发布首款云端智能芯片MLU100
5月3日,阿里全资收购北京先声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未来将致力于语音专用芯片研发
5月11日,华为被爆麒麟980处理芯片将在今年下半年发布
5月11日,云知声宣布将在下周公布全球首款面向IoT的AI芯片
……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早不宣布晚不宣布,偏偏乘着全民关注芯片的这个时间节点搞了一波大新闻。舆论眼球是赚足了,但仔细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借势宣传产品并没有什么大碍,这也是一种营销手段,国内外概不例外,就是众多的跨国巨头也是如此。可在现在的信息产业中,各种营销手段都需要硬功夫作为本钱,比如芯片的研发和制造,技术先进性如何,质量是否可靠,必须要过用户体验这一关。最近发布的一些芯片产品是骡子是马,还是要在市场中“遛遛”才知道成色几何。
让很多人感到担忧的是,中国芯片产业现在的问题不仅仅是“放卫星”,而是出现了“浮夸风”“大跃进”的苗头。在芯片研发和制造领域,如果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不实事求是,浮夸成果,利用国家资源进行产业的盲目扩展,就会给国家进行战略决策形成很大的干扰,甚至会导致难以挽回的后果。
就拿阿里的Ali-NPU来说,在这个耐人寻味的时间点曝光说自己在做AI芯片的研发,那么有实物吗?没有,“还在研发”,但是“按照设计,阿里巴巴的Ali-NPU性能,将是目前市面上主流CPU、GPU架构AI芯片的10倍,而制造成本和功耗仅为一半,性价比超过40倍。”
这就有点厉害了,实物还没做出来,性能和性价比已经赶超欧美,吊打英伟达、英特尔、IBM等一众大佬。这样的新闻铺天盖地,许多老百姓缺乏相关知识,确实容易被唬住,但是对科技领域稍有了解的人,都会调侃:原来芯片和做车一样,也可以用PPT来实现。
在一浪接一浪“蹭热点”的批评声中,以阿里为首的大企业们没有停止高调布局的脚步,同时更涌现一大批造芯创业者。表面上看,大举做AI芯片是为了顺应民意、行业竞争、响应国家战略,但实质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靠“买买买”做芯片行不通
芯片的泛用性,很容易让普通老百姓觉得它的技术含量没有想象中那么高,而且全球化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对这类高尖精技术的危机感,而且很多人也不了解“代工”和“自行研发”之间的巨大差异。其实很多企业家也没看透这一点,觉得只要砸点钱,挖点人,花个两三年时间,就能出成果。
远的不说,国外奉行“买买买”大招最出名的就是英特尔。这个市值两千多亿美金的科技大佬在AI布局上真心舍得花钱:2015年以167亿美元收购芯片厂商Altera;2017年以153亿美元收购自动驾驶公司Mobileye,2016年以4.08亿美元收购AI创业公司Nervana……算了下,前前后后加起来也有数百亿美刀了,但靠谱点的芯片和AI应用连个响儿也没听见,每年都在重复一句话“我们的AI芯片明年将量产上市……”
那么阿里呢?阿里最近动作频频,收购这个收购那个,但实际上投入恐怕还不到英特尔的三分之一。如果说这点投入就能拿出中国需要的AI芯片,这不单是看不起硅谷那一票大佬,也是对国内真正勤勤恳恳埋首做事的芯片科研人员的不尊重。
而阿里这种奉行“买买买”拿来主义的另一重恶果在于,自行研发路线被忽视。但凡在技术上有所突破的大佬,无一不是靠自己数年如一日的深耕。只有自己技术上实现了突破,收购同类企业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否则就会和前文提及的英特尔一样,AI芯片研发进展缓慢,多条产品线发生冲突,Nervana多名员工甚至出走投奔死敌Google。由于真正属于自己的技术泛善可陈,阿里也被人调侃成“阿里组装厂”。
除此之外,做芯片的所需要的时间比我们一般的想象可能还要翻几倍。两年三年别说芯片了,组装线都未必能搭起来,五年都需要特别好的运气,因为这一行业试错成本极高,甚至有的企业花了十年,投入近千亿,毫无成果,黯然退出。
而英伟达、谷歌、AMD这些AI芯片的业界大佬,无一不是十年前就开始布局,那时候人工智能还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在民间没什么关注度,自然也谈不上什么利益,直到今天才成果初显。而现在很多企业突然冒出来说自己搞出来了AI芯片,再看看他们项目的启动日期,五年以上基本没有,两三年的也是凤毛麟角。顺带一提,Ali-NPU的研发者阿里巴巴达摩院,成立于2017年10月11日,到公布ALI-NPU的2018年4月19日,时间仅半年,这完全不合乎科学研究的规律。
半年时间,后来居上,以小搏大,赶超欧美。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
没有应用的芯片 就是单纯的电子元件
除了蹭热点邀功、放卫星冒进主义之外,阿里们在AI芯片的布局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没有认识到生态的重要性。
硬件的生态概念最早应该来自于PC时代的windows,众所周知,window作为一个操作系统,垄断了PC几十年,至今仍然占据着压倒性的份额。原因在于,现在很多PC软件都是在window平台开发的,那么就必须遵循window的标准,当软件足够多,人们会自然而然地选择预装windows的PC。
AI芯片也是如此,它是为深度学习框架进行优化的,后者好比操作系统,在它上面产生大量的AI应用。一颗专用的AI芯片能让深度学习框架运转速度更快,也更兼容,吸引更多的开发者使用这样的操作平台,来产生更多的AI软件,这样人们就会倾向于选择具有这款AI芯片的产品,企业的护城河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从英伟达、英特尔、AMD等大佬的AI布局来看,他们无一不是从全局角度来考虑,就好像盖一栋楼,不仅要考虑地基,还要考虑上层建筑怎么盖。从阿里目前的动作来看,他的投资和收购都集中在AI芯片厂商上,完全没有考虑与芯片结合的操作系统,以及芯片生产之后的落地应用。
就和软件是英特尔永远的痛一样,阿里在AI落地方面也较为狭窄,举例来说,目前AI芯片除了深度学习专用之外,还有安防识别、智能家居、自动驾驶、云端运算四大比较热门的落地场景,而阿里在AI上主要落地在于去年发布的天猫精灵智能音箱和今年公布的无人车计划,后者也只在内部研发阶段,不能说真正实现落地。
说到底,英特尔和阿里的拿来主义在AI领域行不通,因为“买买买”拿到的AI技术是各自为政,是完全割裂的,无法形成统一的生态,大家使用的深度学习框架、编程代码、应用标准都差异很大,这样盖起来的高楼不但地基不稳,而且比例别扭,造型难看,无法吸引到足够的开发者入住,不过是一个空中楼阁。
芯片非一夕之功
针对全民造芯的热潮,有位院士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太想明天就成功。”
话虽浅白,却道出了厚积薄发之理。放眼望去,世界上的芯片强国,基本上也是半导体设备强国,配套着完备的上下游产业。而这无疑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积累,世界上最早研究和生产芯片的硅谷,形成至今已有近百年。
因此,没有五年十年二十年的心理准备,别说自己要搞芯片,不然就是蹭热点玩票,或者是盲目乐观的冒进主义。确实,现在的民族情绪需要有人出来做芯片,需要有人安抚中美科技差距的恐慌,但这种“未见芯片先见性能”“只做芯片不顾其他”的行为,恐怕还是发国难财的意味大一些,毕竟英特尔靠着CPU让自己的股价2年内翻了8倍,这足以让许多企业眼红了。阿里高调宣布收购中星微的时候,就有网友毒舌点评了一番:
芯片研发不像共享单车和外卖,它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的行业,无法一蹴而就。做芯片也不该利用民族情绪和新闻热点,脚踏实地,不自我吹捧,不盲目冒进,做好长期规划,内外并举,才是做尖端技术的正确心态。如果只想着短期的利益,最后恐怕会和英特尔那样,变成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
-
cpu
+关注
关注
68文章
10885浏览量
212322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2文章
47458浏览量
239112 -
ai技术
+关注
关注
1文章
1283浏览量
24367
原文标题:兴事件引发全民造芯热潮 “PPT造芯”(演示方式造芯)值得警惕
文章出处:【微信号:ic-china,微信公众号:ICExpo】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