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8年,中美贸易竞争一直成为国内关注的热点话题。之所以如此受关注,除了日益升级的态势之外,中兴被禁事件则是一个引爆点。在美国商务部做出今后7年禁止向中兴通讯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决定之后,全球第四的通信巨头中兴即刻进入“休克”状态,这简直是无法想象的。
“中兴事件”充分暴露了我国核心芯片及元器件严重依赖进口的现实。从2013年至今,我国集成电路的年进口额均在2000亿美元以上,而2016年中国原油的进口金额也才1153.08亿美元。据SEMI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芯片自给率仅为27%,高端芯片领域基本依赖国外进口,芯片国产化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从产业现状来看,我国半导体产业仍处于低端水平,生产的芯片产品还仅仅处于能用阶段,可靠性和品质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需要从设备材料、芯片设计、制造及封测等环节全面突围。近些年,在国家政策的带动下,我国中西部集成电路产业正逼近第一梯队,以合肥、武汉、成都、重庆、西安等为代表的城市集成电路发展势头迅猛。今天我们就结合中西部代表地区四川省产业发展情况,谈一谈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突围之路。
政府大力扶持带动产业配套
我们都知道半导体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慢回报的特性,单靠个别企业是无法实现的。在产业成长过程中,政府必须给予大力支持,推动产业发展和完善。
为了减少对国外技术依赖,2014年9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正式成立,截止到2017年底,大基金实际出资约人民币818亿元,累计有效决策67个项目投资布局覆盖制造、设计、封测、设备、材料、生态建设等产业链各环节。随着中美贸易战的爆发,大基金二期也适时出台,预计募集金额为1500亿-2000亿,投资方向将围绕国家战略和新兴行业,包括智能汽车、智能电网、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
在大基金的带动下,以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合肥、成都、重庆、天津、无锡、厦门以及大连等众多有一定集成电路产业基础的城市为代表,纷纷出台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成立地方集成电路产业基金,规模从数十亿到几百亿不等,招引相关的产业项目落地,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集成电路投资浪潮。
以四川为例,在国家大基金一期出台之后,首只规模达120亿元集成电路和信息安全产业投资基金成立,存续期10年,主要用于扶持和壮大该省优势的集成电路相关产业。在此带动下,四川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获得快速增长。2017年四川全省集成电路产量达58亿块,实现收入820亿元,同比增长62.3%;产业规模连续三年居全国第5位、中西部地区第1位。
更为重要的是,政府专项基金的出台也吸引了外资资本的入驻,对于当地集成电路产业水平提升具有极大推动作用。例如,2017年落户成都高新西区的格罗方德12英寸晶圆生产基地项目,在晶圆制造方面填补了四川集成电路产业链缺失的一环,对于电子信息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具有巨大帮助作用。
由此可见,我国半导体产业突围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在大基金二期的带动下,国内半导体产业也将迎来新的一轮投资热潮。
重点布局半导体关键技术
据相关统计,大基金已经形成了近1:5放大效应,带动各地集成电路产业投资超过3000亿元,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
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超过1000家,销售收入预计为1518.52亿元。成功超越***之后,我国也逐渐成为了仅次于日本的全球半导体第三大国家。在产业规模上,我国已经领先于全球增长水平。据IC Insights预计,2018年中国IC市场规模将达到1350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IC市场规模将占全球比重达到35.7%,较2015年的29.4%有较大幅度提升。然而在关键领域,我国占有率还基本为零,具体情况如下表:
近几年,我国半导体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各地政府更应该聚焦关键技术及高端环节,集中力量实现我国半导体产业实质性突破,避免跟风抢进与重复投资。这一点从四川省投资策略中就能非常明显的看出。
基于当地产业配套现状,四川省在项目引进的时候就有了针对性方向。目前,已经汇聚了紫光集团、中电子、中电科、华为、格罗方德、英特尔、德州仪器、展讯等国内外知名集成电路领军企业,构建了集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材料设备于一体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产业发展需要自主创新
自2014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成立以来,为了实现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我国发起了很多海外并购,如建广资本购NXP标准产品线、长电科技收购星科金朋、中国财团收购豪威科技、武岳峰资本收购ISSI、北京山海昆仑资本收购硅谷数模半导体公司等。
在国内企业积极收购的同时,国外半导体产业也在不断加强网络安全审查,否决了大量中资发起的半导体收购项目。2016年,美国CFIUS接受申报了173个项目,其中中资企业申报的收购项目占较大比例,173个项目创造了历史新高,而驳回数量也刷新了记录。2017年,美国安全审查继续收紧,而国内的资本运作也因种种原因未能突破,兴起于2014年的借并购迅速做大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路线基本停滞。
由此可见,想要通过资本运作快速实现半导体产业赶超之路已经走不通,国外也不会给我们这样的机会。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需要回归理性,坚持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摆脱国外依赖。政府在引进国外企业的同时也得重点扶持本土企业。
为此,四川省除了鼓励500强及全球行业前10强的集成电路企业投资之外,还对本土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鼓励创新。
破解从业人才稀缺难题
集成电路不仅是技术集中产业,同时也是人才集中产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卢山认为,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缺少相关领域的人才,随着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人才的短板成为回避不了的问题。
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6-2017)》显示,1999年到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但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4.91%,可谓蓬勃发展。但另一方面,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人才缺乏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根据《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推进纲要》,产业规模到2030年将扩大5倍以上,对人才需求将成倍增长。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从业人员总数不足30万人,但是按总产值计算,需要70万人,人才培养总量严重不足。对此,中国半导体 协会设计分会理事长魏少军 也认为,我们现在不缺钱、不缺市场,就是缺人才。
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发展集成电路亟需攻克的难题。为此,四川省除了通过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家重点高校定向培养人才,还针对集成电路开展常态化、全方位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到2025年,成都高新区将力争引进培育10万名电子信息产业人才,总量达到15万,形成拥有核心关键技术的人才集群。
抢占中国集成电路第四极
从区域布局来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化现象进一步明显,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已经成为核心产业集聚区。目前北京、深圳和上海在集成电路方面优势依旧明显,但在产业西进的大背景下,成都、南京和西安都有机会抢占第四极。
其中,成都集成电路产业起源于建国初期,经过一五、二五和国家重大军工基础专项建设,支撑成都市成为了国内最早的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经过近年来的加速发展,成都集成电路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基础。
2015年,成都集成电路主营业务收入达377亿元,占全国集成电路总营收3691亿元的比重超过10%。其中设计业营收逾30亿元,制造业约为1亿元,封测业约为334亿元,装备材料业约为2亿元。按照城市排名,成都集成电路年产值仅次于上海、无锡、北京、深圳,位居全国第五,中西部地区第一。
除了成都之外,南京和西安也分别设立了集成电路产业专项发展基金,以此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由此可见,中西部正在成为我国集成电路新的价值“洼地”。
为此,7月10日Cadence、IBM、华大九天、芯原、云天励飞、英韧科技、朗昇科技、罗姆半导体、寒武纪、大疆、戴尔、兆易创新等国内外半导体代表性企业将齐聚“2018中国(成都)半导体生态合作峰会”,从资金、技术、创新及人才角度全面解读我国半导体产业的突围之路。同时也将通过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视角,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未来的走势和机遇进行深度的分析,探索我国中西部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4文章
26802浏览量
213895 -
半导体产业
+关注
关注
6文章
509浏览量
34270
原文标题:远离“超车党”,认真思考中国半导体发展之路!
文章出处:【微信号:Anxin-360ic,微信公众号:芯师爷】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