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以来,经过7年的技术与概念混战,物联网产业终于进入稳步发展期。再加上传统制造被工业4.0、智能制造2025等概念唤醒,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参与者也更加多元化,尤其是来自ICT/互联网、工业自动化、传统制造业等各个领域巨头的加入,以及相关技术的成熟,让物联网产业进入了“第一级入口”的资本角力时代。
联动原素经过持续的跟踪调研,发现“第一级入口”集中在物联网应用开发平台、物联网嵌入式操作系统、现象级(高市场覆盖率)的智能终端三个层面。今天,联动原素就对目前37个物联网平台的跟踪情况,物联网应用开发平台(鉴于某些海外平台没有在中国、没有开发者接口,本文只讲中国本土企业,并除去一些刚刚搭建的平台。)的发展现状进行一个分享。(关于嵌入式操作系统和智能终端的分析,请关注后续文章。)
如何定义物联网应用开发平台?
在2017年底,联动原素已对物联网平台发布过一系列的分析文章(请参看文末的往期回顾),将物联网平台分为了3类:基础设施平台、应用开发平台、服务运营平台。并且认为各类平台的理想存在状态是:
其中基础设施平台负责数据的存储与处理等问题;应用开发平台负责为服务运营平台提供应用开发的基本工具和构件;服务运营平台负责应用服务的运营,可以说到了这个层面,运营重于技术。
现阶段,由于整个物联网产业刚刚从“技术思维”进入“应用思维”,应用开发平台便成为了产业发展核心。尤其是2015年开始,物联网应用开发平台蜂拥而至。
时至2018年,虽然大部分企业依然活得很“纠结”,对自己的定位尚不完全确定,但是物联网应用开发平台的发展路径开始逐渐清晰。既然要谈到物联网应用开发平台的发展路径,首先要弄清楚物联网应用开发平台的定义,就是“何为物联网应用开发平台”。
经过对37个物联网应用开发平台的走访调研,发现作为应用开发平台必须具备3个基本功能,也是它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设备上网、数据上云、App开发,如果要给这三个功能加上定语,应该是:快速、安全、稳定。
从难度系数上来看:
首先,我们从相对最简单的“数据上云”说起,为什么说它最简单,因为我们已经走过了互联网时代大规模数据上云的历程。当然,相对于互联网的数据,物联网的数据更多的是时序数据,当设备连接量小的时候,比如只有几百台的时候,不会增加多少难度。但是,当设备量达到一定规模,比如万级、十万级,甚至是百万级,并且设备类型多样化、地域分布跨时区的情况下,难度就上来了,也就是说物联网“数据上云”的难度是分层级的。不过从目前看来,设备连接量处于万级,且设备类型单一的平台比较多,真正能够达到十万级、百万级的寥寥无几。所以说“数据上云”相对简单。
其次,说“设备上网”。这个事情看起来,似乎也很简单,给硬件装个Wi-Fi模块、NB-IoT模块、GPRS模块,似乎就可以解决了。但这只限于增量设备,并且在增量设备里也要考虑该设备的使用场景、形态、功耗等方方面面的情况,才能决定让它以怎样的方式上网。
在存量设备中,从应用场景上来看,一个是消费级场景,一个是工业级场景。在消费级场景中,除了快消品,大部分设备,比如空调、冰箱、电视等的使用年限都在10-15年,而在过去10年中,这些设备基本都达到了“户均一台”(第六次人口普查4.1亿户家庭),也就是说增量市场空间已不大。就以冰箱为例,自2009—2011年家电下乡政策刺激后,接下来的几年销量均呈下滑态势,比如2016年同比下滑0.7%,2017年同比下滑5.3%(以上数据来自某家电研究报告,若有问题,请指正),也就是说总体来看,增量设备的量远小于存量设备,而联网的家电设备从2015年才开始全面推向市场。
同时,在工业级场景中,设备的使用年限更长,比如据联动原素了解有使用了40年的生产设备仍然在运行。而在一些比较偏远,或者人力难以触及的地区和场景中,恨不得那些设备可以万年不坏。再加上近几年实体经济相对萧条,对新设备的购买需求不是那么旺盛,所以存量市场占比更大。
也就是说,在“设备上网”这个层面,最大难点在于大量存量设备的联网问题如何解决。
最后说难度系数最大的“App开发”功能。可能大部分人一看到“App”,就想到了手机上各种各样的App,会觉得非常简单,App嘛,随便找个软件外包公司就可以做。但是,看清楚了,是“物联网App”,不是“互联网App”。互联网App主要解决人与人的交互问题,但是物联网的App不仅要解决人与人的交互问题,还要解决人与物的交互,物与物的交互问题。这里面多了一个物,难度就是几何倍数的增长。
我们就以冰箱为例,人与冰箱交互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首先要看与冰箱交互的人是谁,如果是用户,那么其目的是为了存取物品?实时了解冰箱内的物品情况?让冰箱帮助购物?如果是冰箱生产商的工作人员,那么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冰箱各个功能的使用情况?了解不同地域用户的使用习惯?实时掌握冰箱的潜在故障?然后通过什么方式和人交互:语音?屏幕?手势?短信?这里面的每一个点都是一个不同的逻辑,而这些逻辑都要在其关联的App上体现。
所以物联网终端多样化、场景碎片化;同时,同一类型终端在同一场景中的运行模式和商业模式也不统一。这就导致企业在进行应用开发的时候,各种逻辑都要尝试,结果就是“物联网App开发”这项工作的难度增加,也导致了物联网应用开发平台公司不能像原本设想的那样“让用户以搭积木的方式自助构建物联网应用”,而要投身去帮助用户做整体解决方案。同时,这也是导致物联网应用开发平台开始分流的关键因素,并有可能决定这些平台企业未来的发展路径。
物联网应用开发平台的发展路径猜想
2018年开始,物联网应用开发平台有了比较明显的分流倾向。如果按照当前的情况往前演进,我们预测这些平台会经历两个阶段,最终会呈现三种状态。
第一阶段
云存储+解决方案
可能到2020年前,即具有较高数据价值的单一设备联网率,或者场景化组合设备的联网率低于一定比例,比如30%,应用开发平台公司会呈现两种状态,一种以卖云存储为生;一种以做解决方案为生。
一眼望去,是不是发现除了中国移动,全是原来做IaaS的企业?不过这个想一想也很正常,目前整个物联网产业还处于“设备上网”的初期阶段,设备上网了,就有数据,有了数据就需要存储,尤其是现在不知道哪些是有用数据,哪些是无用数据,所以干脆都存起来,所以对存储的需求增长可想而知。
当然,这些公司也不是不做解决方案,拿了项目,可以外包啊!
这部分企业还坚守在帮助用户构建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或者协助用户在其平台上自主构建解决方案的第一线。
在此,特别提一下联想懂得的GLA平台,似乎不在这两种状态之中。除了技术赋能之外,更加注重资源赋能。
第二阶段
云OS+物联网系统运维+物联网服务运营
当物联网设备联网率达到一定比例,比如50%以上的时候,物联网应用开发平台可能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可能呈现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是成为早期大家都在提的物联网云OS;第二种是成为物联网系统的运维服务商;第三种是成为物联网服务运营商。
要成为云OS,要能够实现跨类型、跨场景的物联网应用快速开发。但是从目前的状态来看,如果设备类型和应用场景的跨度太大,那么该开发平台的构建周期就太长,所以关联场景中的跨领域开发平台,成为引擎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当前来看,可以分作三个基本场景:消费级场景、城市管理级场景、工业级场景。不过从存储走到OS的企业,可能受场景的限制会小一些,因为他们的核心优势可能在于跨领域的数据价值挖掘,以及应用开放。当然,达到这一层级,需要的不是一般的资本和资源支持,所以整体看来,大型企业,以及获得了大规模投资的企业更具竞争力。
现在“物联网不是技术,是应用,是服务”这一理念,在业内基本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物联网应用和服务的背后就是系统的支持,而这些系统就是应用开发平台公司正在帮助用户构建的解决方案。当应用开发平台的那些用户们能够基于这些解决方案运营物联网的应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时候,一部分应用开发平台企业将承担其系统运维的重任。这一点颇像当年的云计算产业发展路径,上百家企业角力公有云,仅有数家胜出,剩下的企业要么离场,要么转战云运维,发现这个市场比公有云能容下更多的企业。
最后,一部分可能会成为物联网应用服务运营商,比如运营一个“工程机械共享服务”,或者一个“燃气灶变卖为租服务”,或者一个“基于环境数据的健康管理服务”等等。也就是说,当联网的设备量足够大,有效数据量足够大的情况下,基于数据的物联网应用将迎来大规模爆发,那个时候可能会有一个新的创业高潮,而今天已经入行的应用开发平台企业原则上更有机会成为优秀的物联网应用服务运营商。
-
物联网
+关注
关注
2909文章
44671浏览量
373707 -
云存储
+关注
关注
7文章
747浏览量
46054 -
物联网平台
+关注
关注
7文章
99浏览量
20738
原文标题:物联网产业入口之战——物联网应用开发平台发展路径浅析
文章出处:【微信号:Iotchannel,微信公众号:联动原素】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