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春风,市场迎来黄金期
越来越多的人形成共识,人工智能将会是下一个20年颠覆人类社会的技术,影响力堪比电与互联网。从大败人类棋手,到挑战人类辩论冠军,人工智能正在勾勒出充满未知及引人入胜的新图景。
工信部在去年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旨在力争到2020年,一系列人工智能标志性产品取得重要突破,形成国际竞争优势。中控智慧安防事业部人行通道产品经理王朝忠表示,发展智能控制产品,培育智能理解产品,推动智能硬件普及已经成为国家未来三年首要目标,而视频图像身份识别系统作为率先突破的领域之一,势必迎来新的发展黄金期。
在政策及市场的推动下,各行业对于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应用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但目前为止,许多磨合仍然处于概念阶段,但安防却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将人工智能成熟应用并落地的行业。为此,不少传统安防企业纷纷转型的同时,也吸引了人工智能企业大军朝着安防行业进军,但安防并不似互联网行业般,企业依赖“PPT”便能吸金,因此围绕着AI技术商业落地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
AI时代安企的入场券
对于传统安防企业而言,能否在人工智能的时代中突围而出发挥自己的价值呢?答案是肯定的。早在2年前的北京安博会上,主流安防厂商便开始以人工智能为亮点,向行业展现其与行业应用的结合。虽然当时有许多的产品及应用仍然处于雏形阶段,但却证实了传统安防企业开始留意到人工智能与行业的融合,宣告着行业自此从网络化进入到智能化。经过短短两年的时间,不少安防企业已经可以将人工智能从概念变为产品与解决方案。王朝忠分析:“根据人工智能在安防行业中落地产品应用,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一是视频结构化对视频数据的识别和提取);二是生物识别技术(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等);三是物体特征识别(X光检机、车牌识别、车标识别等)。无论从维稳基础设施建设、雪亮工程、智慧城市等领域,安防+AI的切入点都离不开三大类技术应用。”
在这些AI应用中,传统安防企业其实已经在视频结构化、生物识别、物体特征识别等方面皆有应用的基础,并且已经积累了海量的数据资源,这也为企业稳稳地拿到人工智能时代的入场券。
打好AI这张牌,加速应用落地
现今,“无AI不安防”几乎已经成为行业中的共识,如果不想在这波浪潮中掉队,转型已经成为传统安企的当务之急。
国内安防龙头企业的战略定位,更像是行业发展新的探索,但对于更多的安防企业而言,如何在这波竞争浪潮中站稳脚跟也让人疑惑,因为吸纳人才没有BAT天然的亲和力,做生态与平台一时间难以与巨头们比拟。但类似中控智慧以技术为指向型的企业,在扎实的技术上,找到了自己的出路——在自己熟悉的应用场景中,通过自身对于业务需求的理解,做最好的产品,实现AI技术的落地。
虽然战略看似简单,但其实背后的付出丝毫不少于人。王朝忠介绍:“中控智慧早在三年前便已经围绕物体特征识别布局,设立通道(围绕人与车)、安检(针对人和物)产品线,结合公司混合生物识别核心技术,在出入口控制、防爆安检、X光安检机、车牌识别系统、人脸识别通道、身份认证防伪等市场领域深耕。2018年初,在视频结构化方面,中控智慧第三总部武汉产业园落户临空港开发区,致力于网络安全实验室及生物识别安全芯片的研发与生产、AI智能感知摄像机研发和生产、AI智能感知技术及产品测试中心等,从而进一步加快智能AI摄像机的产业化布局。武汉视频生产基地也于6月底交付使用,生产基地投入使用后初期月生产规模可达15万台,助力中控智慧在AI智能摄像机、智能城市等方向的布局。”
在过去的几年,基于人工智能的安防系统已经在抓逃犯、车辆管理、打拐、行人闯红绿灯等多种领域得到应用。王朝忠认为,虽然传统安防企业在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智能产品,远不及布局安防市场的新兴人工智能企业,但安企有其自身优势在于资源,并且抓住了早前布局的终端及数据,但这正是AI创企的短板,安防企业要想在人工智能浪潮中赶上步伐,就必须加快产品应用快速落地。
“加速应用落地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拥有核心技术,在视频结构化、生物识别技术及物体特征识别中找到自己的发力点;二是专注细分领域场景应用,只有真正理解业务对技术的需求,专注场景应用的特点,才能实现产品快速落地;三是产品多元化,单品竞争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核心技术,形成不同领域的应用产品,以便轻松应对新兴的市场需求及应用;四是资源互补、强强联合,目前安防市场格局逐渐明朗,市场份额逐步集中。安防行业近两年内掀起投资、并购热潮,使得安防领域内企业开放、合作呼声渐高。” 王朝忠进一步分析。
“安防+AI”的帷幕才刚刚拉开,在这股浪潮中,传统安防企业能不能实现产品应用的快速落地,势必是传统安防企业近两年的发展的转折点。
-
安防
+关注
关注
9文章
2249浏览量
62541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1文章
47088浏览量
238063
原文标题:中控智慧:拥抱AI,打破传统安防藩篱
文章出处:【微信号:asmag001,微信公众号:安全自动化】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