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8年2月,华米科技在美国纽交所上市,雷军在微博上表示,华米科技的上市,是小米生态链的模式巨大胜利。当时爆出雷军与投行接触,给出小米上市2000亿美元的估值。然而,在7月9日,在香港上市的小米,最终出现了早盘低开2.35%,开报16.6港元,盘前成交15.86亿港元,最新总市值为3714.4亿港元,约合473亿美元。雷军表示这已经好于预期,毕竟最近大盘环境不好,况且 IPO 价格低,“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短期的股价不是最重要的,公司长期的价值才是”。
小米业务结构分为四部分: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及其他。这与苹果iphone等硬件以及服务收入为主的业务结构颇为相似。小米硬件收入占比在70%左右,缘何雷军还强调公司是“互联网公司”?虽然小米收入以硬件为主,但小米仍然有互联网企业的属性,不仅体现在智能硬件的整合上,还有营销方式的创新上。小米招股书显示,miui系统月活用户超过1.9亿,用户每天使用小米手机的平均时间约4.5小时。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分别为32.4亿元、65.4亿元、98.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4.7%。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联网服务毛利分别为20.8亿元、42.1亿元、59.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9.3%。小米其实是通过软硬件赚钱的,盈利的大头在互联网服务收入上。如果硬件综合税后净利润率能有5%已经很高了,小米招股书显示,去年移动互联网收入近99亿元,在整个盈利中占的比例很大了,这部分收入不同于硬件,要抛去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成本,它除了人工成本其他几乎都是利润。而且会随着手机销售增量一起增长。
当然,看好小米不仅是创始人,还有其早期投资人,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小米早期投资者童士豪。他在接受国外媒体的报道,有如下表示。
据CNBC网站北京时间7月10日报道,小米集团周一在港交所上市后股价一度下跌6%,但是在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小米早期投资者童士豪看来,这更多反映的是投资者的困惑,而不是股票本身的实力。童士豪在接受CNBC节目《Squawk Alley》采访时称,小米股价的表现“可能同时反映了中国和美国的市场状况,投资者试图弄明白小米是一家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
作为全球第四大智能机制造商,小米因其各式各样的高性价比硬件产品而出名。小米一度被视为苹果公司的主要威胁,但是投资者的热情似乎已经降温。这可能是因为小米和其美国对手一样,正在积极寻求从互联网和服务业务中挖掘收入。
苹果已经成功建立了一个规模为400亿美元的服务部门,到2023年时预计将占据总营收的20%。但是相比之下,小米的服务业务增长更为缓慢,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不到10%。
童士豪确信,小米的服务业务将迎头赶上,这要归因于该公司庞大的硬件生态系统。他认为,小米硬件的粘性要比“我们在美国看到的硬件更高”。消费者一开始会被高品质的硬件所吸引,他们使用的小米设备越多,就越有可能使用小米的互联网服务。
“一开始,你会看到硬件销量将快速增长。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是,消费者在家中拥有的小米产品越多,他们最终使用的小米互联网服务就越多,”童士豪称,“这是一种不同类型的商业模式,硬件和互联网服务是连接在一起的。这种滞后效应将会逐渐显现。”
小米庞大的硬件生态系统已经使得一些人拿它与三星电子作比较,而不是与苹果,但是童士豪坚持认为,小米与这两家公司都不同。
“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者逐步了解小米,他们会把小米视为一家不同类型的硬件公司,不同于过去常见的硬件公司,”童士豪称。
小米称之为硬件公司,又说自己是互联网公司,显然这一切都建立在智能手机产品的高速增长,在提供服务时候,特别在海外市场提供服务时候,还有海外监管的障碍,这种模式是否真正被资本市场认可,时间是最好的印证。
-
苹果
+关注
关注
61文章
24421浏览量
199090 -
小米
+关注
关注
70文章
14363浏览量
144376 -
智能硬件
+关注
关注
205文章
2347浏览量
107670 -
华米科技
+关注
关注
0文章
101浏览量
10013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