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本比《未来简史》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生命3.0》出版。作者MIT物理学终身教授迈克斯·泰格马克认为智能终将摆脱自然演化的束缚,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书中描绘了12种人与人工智能的未来,定将给中国产业界带来极大启发,让更多中国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知道这个世界未来的命运。
湛庐文化上周在京举行了“生命3.0:与AI相伴的人类未来”系列专家研讨会第二期,邀请财讯传媒集团(SEEC)首席战略官段永朝,新智元创始人兼CEO杨静,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永伟和湛庐文化总裁陈晓晖等,就《生命3.0》以及与AI相伴的人类未来,碰撞出精彩的思想火花。
技术发展,就是人类逐渐被取代的过程
几年前,迈克斯·泰格马克(Max Tegmark)站在南肯辛顿科学博物馆门外哭了。
他刚刚参观完一个展示人类知识增长的展览,观看了从巴贝奇差分机到阿波罗11号复制品的一系列展品。让他流泪的不是这些里程碑式的技术奇观,而是它们蕴含的深意。
“我就像被砖块击中了一样。”泰格马克回忆说:“每当我们深入了解自然中的某些东西,我们自己身心的某些方面就会变得过时而多余。一旦理解了肌肉如何工作,我们就会以机器的形式造出更好的肌肉;或许,当我们理解人脑如何工作时,我们也将造出更好的人造大脑,这样,我们自己的大脑也将变得完全过时。”
泰格马克进一步问自己:如果我们创造出了超越自身智慧的超级智能,人类将变成什么样?
随着AI技术的发展,这个问题开始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和紧迫性。泰格马克认为,我们必须研究人工智能的长期社会影响,尤其是出现所谓“超级智能”的可能性。
泰格马克:创立未来生命研究所,全球最具原创性的科学家之一
Max Tegmark
泰格马克是一位宇宙学家,拥有美国与瑞典双重国籍,近年来他的研究拓展到了人工智能领域。
他是MIT物理学终身教授、基础问题研究所科学主任,师承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约翰·惠勒,与理查德·费曼和基普·索恩师出同门。他提出了“数学宇宙理论”,是平行宇宙理论世界级研究权威,还著有畅销书《穿越平行宇宙》。《科学》杂志“2003年度突破奖”第一名获得者,被誉为“最接近理查德·费曼的科学家”。
泰格马克从14岁起便担忧核武器会毁灭人类。南肯辛顿科学博物馆一行更是深深触动了他。他当即便打电话给Skype联合创始人Jaan Tallinn,商量成立未来生命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FLI),致力于降低人类所面临的风险,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过程中的可能风险。这家非盈利机构很快便获得了马斯克的1000万美元投资,马斯克、霍金等人也担任其科学顾问。
未来生命研究所官网
生命3.0:完全摆脱自然进化的束缚,智能永生不朽
泰格马克把他的思索写成了新书《生命3.0: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进化与重生》(Life 3.0:Being Human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泰格马克研究这些问题的方式是,设想一个具有发展阶段的生命历程。他把最原始的生命形式,比如细菌,称为生命1.0。这是生命最简单的阶段,只是在不停复制,而适应只有通过自然进化才有可能。
生命2.0,或者说所谓的文明阶段,是人类现在所处的地方:人类能够学习,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并能有意识地改变这些环境。然而,我们还不能改变自己的身体,不能改变我们的生物遗传。泰格马克将这比喻为软件和硬件之间的对比——人类已经能设计自己的文化软件,但生物硬件,包括大脑和身体的特征,仍受到自然进化的限制。
再往上,即生命3.0阶段,是高科技阶段。在这个阶段,后期人类不仅可以重新设计自身的软件,还可以重新设计自身的硬件。泰格马克写道,这种形式的生命将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最终完全摆脱自然进化的束缚”。
这种新的智能将是不朽的,并将在整个宇宙中扩散。这将是一种我们尚不知道的生命形式。
泰格马克描述了生命3.0无限可能性的未来。
霍金:所有人都该问自己现在能做什么,讨论AI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一场对话
《生命3.0》上线仅一天就登上美国亚马逊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类”书籍排行榜首位,随后更是引爆硅谷。
当时,不管是像霍金这样的科学家,还是像马斯克那样的企业家,以及《自然》《科学》这样的顶尖的学术期刊,都非常罕见地同时推荐了这本书。
霍金在推荐语中写道:“无论你是科学家、企业家,还是将军,所有人都应该问问自己现在可以做些什么,才能提升未来人工智能趋利避害的可能性。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一次对话。”
Science、马斯克、霍金等的推荐语
现在,《生命3.0》由湛庐文化正式引进出版,并于今天正式上线发售。
《生命3.0》中文版今天正式上线发售
上周,湛庐文化在北京举行了“生命3.0:与AI相伴的人类未来”系列专家研讨会第二期,邀请中国顶尖大脑,一起进行这场最重要的对话。财讯传媒集团(SEEC)首席战略官、“数字论坛”的发起人之一段永朝,新智元创始人兼CEO杨静,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永伟,以及湛庐文化总裁陈晓晖共同碰撞出了精彩的思想火花。
湛庐文化总裁陈晓晖:为什么要做这本书?
我们为什么要出《生命3.0》这本书?它对于现在的人工智能热潮是特别不同的。大概在两个月以前,我用两个晚上看完了稿子,只有一个感想:我很久没有看到这么让人心情澎湃的一本书了!
这本书的重要之处在于,第一,它不仅简单地讲述了我们通常理解的人工智能的一些领域,还把它上升到了哲学和人类的高度:在未来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状态下,人类应该去做什么样的选择?作者泰格马克是一位宇宙物理学家,《生命3.0》里用非常严谨的逻辑推理来表明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人类未来的影响。所以,这本书在最近这几年,应该是独一无二的一部作品。
第二,现在我们聊人工智能,缺乏一个共同的话语体系。《生命3.0》就给了这样一个框架,把生命从1.0、2.0、3.0进行了一个分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书里描述了12种人工智能和人类的未来关系,基本上把人工智能和人之间关系的逻辑理清楚了。这是这本书特别有价值的地方。你看完这本书,跟任何一个专家、媒体或者朋友在聊人工智能的时候,你是可以有一个框架性的东西来跟大家建立共识的。
作为一个出版人,首先,我们特别希望这本书被更多的人看到。其次,我们现在在探讨人工智能,很多时候是从技术上去探讨技术,无论是神经网络也好,深度学习也好。但是,这本书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宏大的未来。其实,我们在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过程当中,需要去考虑它们对我们人类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会让我们建立什么规则,应该去思考哪些方向。
作者泰格马克成立了未来生命研究所,汇集了1000多个世界级的人工智能专家,探讨我们如何为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确定一些哲学、伦理和道德意义上的标准,像我们熟知的阿基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也一样,是对未来很多科学发展的下一步的框架性指引。
我们也特别希望能够影响更高层的、相关的政府的决策机构,开始探讨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社会对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未来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人作为世界上或者目前宇宙当中唯一的智慧生命的存在,能够做什么未雨绸缪的事情。至少在欧美已经开展这样的研究了,我们也不应该落后,这就是我们组织这样的一个专家会的原因。
段永朝:中国对人工智能的讨论庸俗不堪
财讯传媒集团(SEEC)首席战略官段永朝
我知道《生命3.0》这本书,是去年我一个做生物制药的朋友推荐我读的,看完后的确非常震撼。
我之所以对这本书印象很深,是因为我同时在看威尔逊的那本《知识大融通》。如果说用一句话总结威尔逊那本书的话,那就是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建立在生物学的基础上。但是泰格马克这本书不同,它说的是: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建立在物理学的基础上。大家知道,“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建立在物理学的基础上”,这是上世纪50年代的思想。所以当时我很诧异,我说:“这不是倒退吗?”当然,我相信没这么简单。
我强烈建议这本书跟他此前出版的《穿越平行宇宙》一并去读。我认为,《生命3.0》这本书的思想渊源来源于《穿越平行宇宙》,来源于它的物理学思想,更重要的是来源于柏拉图的思想。把这个脉络搞清楚,才能了解为什么泰格马克这个人有如此强悍的思想冲动。这是他不同于一般技术专家的地方,以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说:他是有情怀的人。
在此,我想大致梳理一下他的情怀,或者他的思想冲动到底是什么。
前两天,我也查了一些材料,所以照本宣科地来聊一聊:什么是柏拉图主义?什么是新柏拉图主义?以及,为什么我觉得泰格马克的《生命3.0》概念跟他《穿越平行宇宙》里面讲到的四层平行宇宙结构,是跟柏拉图思想2000多年的波浪一脉相承。
柏拉图核心思想叫“理念论”或者“观念论”。柏拉图有一个叫做“洞穴隐喻”的说法,这都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洞穴隐喻也好,理念论也好,这几个东西:
第一个,我们认为宇宙是是生成的,或者是创生的,但是怎么创生了第一推动,柏拉图没有讲。
第二个,我们关于宇宙的知识是“recall”,是被唤醒的。这个是古希腊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个假设。这就跟有人讨论文艺复兴时候的雕塑,问:古希腊的雕塑是怎么来的?他们有这么一种说法:雕塑本身就在花岗岩中。雕塑家的使命是把原本就存在于花岗岩中的作品把它浮现出来,把那些废的东西去掉,这就叫recall,重新唤醒认识。
第三个,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在伦理道德层面,是他著名的理想国。他假设存在那样一个道德至上的社会。
第四个,柏拉图的美学思想跟recall我们人所反映的外部世界,都是外部世界的一个模型,一个模仿。
好了,在这种情形下,我们知道柏拉图大概在孔子、老子时代,经过了大概500年之后,到了公元元年前后,也就是耶稣基督诞生的时候。那么,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基督教是合法的宗教。然后又过了大概七八十年,在查斯丁尼皇帝这个地方,它变成了罗马的国教。这个地方要注意,就是在基督教在古罗马传教时,又出现了一个流派,重新为柏拉图主义赋予了新的生命。这个人呢叫普罗提诺(罗马帝国时代最伟大的哲学家)。普罗提诺这个人大概生活在我们的三国时期。新柏拉图主义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跟泰克马克当年写《穿越平行宇宙》时候的四个层级惊人的一致。泰格马克写平行宇宙这篇文章是在2003年,发布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
泰格马克2014年出版的《穿越平行宇宙》,英文原名Our Mathematical Universe: My Quest for the Ultimate Nature of Reality,中文版由湛庐文化于2016年引进
你要注意到,他那本《穿越平行宇宙》是对一位穷苦潦倒、英年早逝的物理学家致以的崇高敬意,这个人叫休·埃弗雷特(Hugh Everett)。
1957年,埃弗雷特写了博士论文,提出了量子平行宇宙的概念,据说他拿着这篇文章还去请教了波尔,后者是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波尔对这篇文章不置可否。那么,埃弗雷特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我们知道,量子力学有一个波函数,那么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派认为,人的测量让波函数进入到了一种坍塌的状态。埃弗雷特的思想很简单,他说波函数不可能坍塌,测量这件事情是实验科学里面设定的一个场景。他说,我们应该想象这样一种情景,宇宙是分叉的,当测量行为发生的那一刻,宇宙就分岔了。不要老为薛定谔的猫的死活问题纠缠,事实上,猫可能在这个世界中死了,可能在另一个世界中活着。埃弗雷特认为,这件事情是可行的。
在上世纪80年代,埃弗雷特的思想被激活,后来的弦论,应该说受到埃弗雷特平行宇宙思想的很多启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子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基本上走到了尽头,像杨振宁、李政道他们也都是有这个观点,为什么今天杨振宁死活不同意建高能加速器?因为他认为,六七十年代已经走到死胡同了。
哲学是最朴素的原子论,其认为万物是可分的,所以在这种情形下,六七十年代时,粒子物理学基本上已经是穷途末路。但是,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场景——黑洞。在一个宏大无比的情况下,你能看到,物理学家分两个物种,第一个物种是粒子物理学家、原子物理学家,第二个物种是天气物理学家,然后就算黑洞,泰格马克可能算是黑洞的分支。当他跟这两种物理学家的思想接触之后,七八十年代就出现了弦论的初期思潮,但是结论主要是从数学上去推演宇宙方程,我们可以说弦论物理学家是最无所忌惮的数学物理学家,因为他们完全用自己的数学构造来反过来理解宇宙是什么,而不是从原子论的角度来看。
这个就简单说到这里,那么重要的,新柏拉图主义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认为这个世界是分层的,分为四层。第一层叫the one,上面一层叫作mind,叫心灵,再上面叫soul,或者灵魂。最上面这个层级是非常纯洁、纯粹的,最下面这层是matter,物质。简单来说,新柏拉图主义用了这么一个对世界分层的观点。物质世界是肮脏不堪的,物质世界是扭曲的,中间的灵魂是被绑架的,上面的是纯粹的spirit,精神。所以新柏拉图主义者认为,会有这样一个上升通道和这样一个下坠通道,你就会发现炼金术事实上也是在新柏拉图主义以后才出现的。这就意味着要克服下坠的力量,然后要寻求灵魂的净化。
好了,我们来看看泰格马克在2003年设想的平行宇宙的四个层级。第一个层级,他把它叫物理常数,物理常数有很多,比方说阿伏加德罗常数,万有引力常数。泰格马克曾经问,物理常数为什么是这个数?数字多万分之一和少万分之一世界会怎么样?顺便说到这,我就想说这就是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思想家就敢提这个问题。再举个例子——道金斯,道金斯就提了一个非常伟大的问题,为什么人这个物种只进化了一次?在我们看起来,这简直是傻得要死的问题。但这个问题是道金斯所有思想的源泉。泰格马克也是这样的,他就提出这么一个问题,物理常数如果有些许的变化,比如万分之一的变化,世界会不会完全不同?所以他提出,第一层宇宙就是属于我们今天、我们所处的宇宙。我们有一个视域,就是我们能看到的宇宙边界。有理论认为,现在宇宙的生命是137.8亿年,假设我们接受宇宙大爆炸学说,光从大爆炸的起点跑到宇宙边界,据说是400多亿光年,这就是我们能看到的世界,这是我们生活的宇宙。
第二层,物理常数不一样了,有些物理定律可能保持一样,有些物理定律不一样。这个问题就很神奇了,某些守恒定律还会继续守恒吗?这是第二层。第三层基本上是照搬埃弗雷特的一招,就是埃弗雷特说的量子宇宙,多重可能性的宇宙,这是第三层。第四层是这位老兄自己提出来的一个,跟物理定律完全不同的一种。他那本书,我们中文把它翻译成《穿越平行宇宙》,英文版的标题实际上说的是,宇宙的本质是数学。
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发现他把宇宙分这么四层,跟他今天把生命分成三个阶段,我觉得一点就不奇怪了。他的1.0版就是自然进化的宇宙,在我们看来就是一个庸俗版(通俗版)的生命进化史,一个自然的、没有经过干预的生命体。生命2.0版随着文化出现了,文化基因,这个跟道金斯的想法其实也很接近,道金斯创造“迷因”(meme)这个词汇,也是要说这个问题,文化对人的塑造,文化反过来塑造人的灵魂人性等等。
泰格马克讲的生命3.0,就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用他的比方来讲就是,硬件系统发生了变化,人突然有了介入生命的可能。如果2.0版是人的一种卷入的话,3.0版就是介入。卷入的意思是说,我们是通过文化符号,间接地把彼此裹挟到了一种共生进化的一种文化浪潮之中;但是3.0的介入,甚至是嵌入,意味着跟基因编辑、人工合成生命这些东西都有关系。我认为看泰格马克这本书可能需要了解这个思想。
我们在本土讨论人工智能时,几乎看到的都是粗俗不堪的讨论,顶多讨论到人工智能能代替人吗?或者人工智能什么时候代替人?然后就 happy地看世界杯去了。上帝的光芒没有照到我们这里来,我们跟上帝没有一个回应,对吧?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去领会泰格马克这本书背后的深意。在这种情形下,我们讨论人工智能顶多用一种两分法的论调,悲观的或者乐观的,或者用一种工具论的一种论调,把人工智能看成是一种人的延伸,然后让自己心想事成,创造财富,变得非常乐观。
泰格马克这本书的伟大意义就在于能不能再在这个层面上让更多的人警醒到,这是一股非常强悍的西方思想的空谷回声。再说远一点,还要注意到欧洲和美国在基督思想上的不同。美国的新教思想的确还是非常强悍。最后一个我最近,人工智能领域的大咖,比方图灵奖的获得者叫Judea Pearl,说今天玩的人工智能都是他三四十年前玩剩下的,贝叶斯网络就是他提出来。还有2006年Hinton关于深度学习那篇著名的论文,开启了深度学习之旅,但Hinton最近自己也说,过去的论文都应该扔掉,重新开始。从哪里开始呢?重新回到因果分析。
我们今天,包括产业界和学术界的人,拿到深度学习之后,第一句话就是牛逼,第二句话是我怎么才能像他们一样牛逼,这样就完了。我们没有这个冲动,也没有这样的思想源泉。所以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一件事情。我就简单说这些。
杨静:中国在产业和文化上还没有为AI未来做好准备
新智元创始人兼CEO杨静
我们新智元公众号最早在2016年推荐《未来简史》这本书,当时还没有人听说过尤瓦尔·赫拉利,我就意识到这本书是非常关键的。这篇文章是以第二条的位置发布的,阅读有8万多。随后2017年,《未来简史》成了人类精神史上的一个可以称得上里程碑的出版物。
去年9月17号,我们再次发现了这本《生命3.0》,它是马斯克推荐,议题又是人工智能对人类未来的影响,所以我们非常认真地翻译了相关内容,推送给我们新智元的读者。虽然阅读量并没有一个爆发,但是我认为,这本书一定是特别重要,它一定是比《未来简史》更高维度的这样一本划时代的著作,对于人类,特别是对精英阶层思想启蒙的价值,肯定是不输给《未来简史》的。
刚才我认真学习了段老师的发言,然后我又倒过来,再讲两个层面,先从最庸俗的物质层面开始。新智元微信的订户在6月8号过了30万,我们编辑部和整个公司,需要有一定的判断力,洞察世界运行的规律正在转变。
我们总结了三个定律,一个定律可以理解为软件层面上的AI摩尔定律。OpenA最新做了一项研究,深度学习所提供的算力,3.5个月翻一倍。这是一个指数级的增长,OpenAI总结,他们的算力从2012年一直到2018年这六年一共增长了30万倍。
深度学习相关的产业为什么能够席卷全球?现在全球市值前五名的公司全都是AI公司。华为是中国研发经费最多的企业,未来它会变成全球研发经费最多的企业,现在华为官网上的Slogan已经明确改为“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中国这样一家18万员工的企业,向全球输出中国人技术价值观的企业,为什么要转型系?其实还是因为他们现在所做的事没在AI摩尔定律的范畴上。
好,第二个定律就是深度学习。接下来底下那层是大家挺熟悉的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指的是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大家一直说,摩尔定律肯定是会遇到物理极限,到几纳米之后就缩不进去了。现在证明,摩尔定律至少可以延续到2030年。现在已经有一家公司研发出了1.5纳米的技术。AMD也刚刚推出了7纳米的GPU。
不过,在所有公司中,最能沾AI摩尔定律光的是英伟达,所以我们惊讶地看到,他们的市值一下就超越了百度。现在英伟达市值1400多亿美元,百度800多亿。其实前年英伟达的市值应该是比百度要低的。这种位置的颠覆证明了中国的企业没有掌握核心的技术,没有在AI摩尔定律这一块立足。我们可以在别人研发的原创技术上面做一些应用的更新,但没有掌握半导体核心技术。AI摩尔定律没有,摩尔定律也没有。
现在我们中国在什么位置?前一段我去清华经管学院,会计系的主任肖老师讲,过去几年中国所有行业,在A股上市的企业平均的财务回报率,可能也就6%,印度可能勉强到7%,这就是一个传统的产业,或者所谓互联网+能够给产业提供的增速,它是线性的,一年最多是就10%。今年要上市的一些企业,比如小米、美团、摩拜,的确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这种增长远远没有达到摩尔定律那个阶段。所以说,从实质的进展上来讲,中国的危机应该说非常重大,我们远远没有清醒认识到我们的位置,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以及人工智能进化过程当中,我们中国到底处于什么一个位置,我们是认识不清醒的。从产业的层面来讲,虽然有小幅度的追赶,但差距也很大。
第二个层面是社会的精神文化。西方的电影电视里,人工智能对抗或取代人类永远是一个主流的问题,比如《西部世界》《降临》《黑镜》。这种对未来的危机感,是西方文化非常强大的一种心理上思维层面的投射。反观中国社会,我们很少听到这样的声音。很多人看古装剧,看战狼,思维层面没有进化。
过去这几年,我们一些专家和龙泉寺一起研发了贤二机器僧,湛庐文化也出版了《贤二机器僧漫游人工智能》。我年年去龙泉寺,清明节春节端午节什么的都在那过,然后我跟龙泉寺法师聊,西方的文化也好,印度也好,他们其实对哲学世界观这方面有更新——人间不是永恒的,还有转世轮回。而我们的儒家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很难在哲学和世界观的层面去应对一个AI主导的未来。从赫拉利到泰格马克,从马德里斯爵士到霍金,大家都在对人类的未来做一些前瞻的呼吁,最主流的意识形态里面都在关注这件事。
所以,假如AI真的要取代或者超越人类,我想西方人和印度人他们对这方面应该说一直在准备——真正的宇宙离我们还很远,我们只是真正未来宇宙很小的一个角落——其实最难转化的是中国人,真正没有准备好的是我们中国人。
第一从产业上来讲,我们危机很大。第二从文化上来讲差距更大,我们缺乏一个对宇宙很成熟的世界观,无论是从文史的层面,还是从科学的层面。我们新智元想要做点什么,这次邀请《生命3.0》作者泰格马克参加我们9月份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2018 AI World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就是希望有这样一种高层思维上的交流和碰撞。
如果你不明白这个世界的真相,那么作为一个智能生命,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活明白。我认为《生命3.0》这本书能够给我们中国人,特别是给我们的产业带来的一个极大启发。湛庐做了一件好事,新智元也愿意付出我们最大的资源来推广这本书,让更多的中国人知道自己的命运是什么,知道这个世界未来的命运是什么。如果现在不明白,首先从读这本书开始,至少要思考这件事,不能等都发生了还没准备好,那就白活了是吧?
陈永伟:从生命的角度看人工智能,改变人类中心主义
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永伟
听了两位老师讲之后,我感觉受到了一场洗礼,听段老师讲的时候,我意识到原来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一些很庸俗的事情,至多思考到AI可能会取代多少就业。听完杨老师讲之后就更震撼了,我发现我白活了,对吧?
其实,真要说AI取代就业,历史上是谁第一个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追溯到柏拉图。柏拉图在《理想国》里面提出来的,如果是一天工匠都不用自己去干活,竖琴可以自动地弹奏,类似我们现在实现了自动化,社会将会怎么样?泰格马克在《生命3.0》里,既从哲学层面上回应了柏拉图的这个问题,也是从一个比较庸俗的现实层面上回答了这个问题。当时《生命3.0》这本书我是直接在亚马逊买的英文预售版,去年8月发货,9月份我就已经写了一篇书评。
我当时的一个体会就是,这本书很不得了,你说它是一部书,但其实它不只是一本书,它是几部书的一个合集。我开始读的时候觉得这是一部小说,后来读,觉得这可能是12部小说。书中设想了12个场景,对人工智能的一些基础知识进行了很好的介绍,因此它在很大程度又是一部教科书。书中介绍了人工智能的一些问题,那么也给出了自己的策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本书也是一个行动纲领。所以,我认为它是一部非常宏大的作品。
现在很多的人工智能书都把AI看成了一种客体,讲我们怎么去应对,或者怎样去更好应用这种工具。泰格马克用了一个非常不同的视角,谈人工智能,却从谈生命谈起,把我们从一个高高在上的观察者置身于生命演化的长河当中,把读者变成了和他一样的同行者。
生命最早是一个1.0版本,要取得一点点的进步,必须要经历一个很长时期的演化,只有自然的力量可以来作用。当我们有了一个文化的基因之后,我们可以将自己的一部分进行一些自主升级,这就是一种是2.0。泰格马克厉害之处在于,这样的1.0、2.0并非离散的跳跃,而是一个连续的概念,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迈向生命的3.0,我们已经开始更换自己硬件——眼睛不太好使就戴眼镜,牙不太好就种植假牙,所以我们现在每个人都是生命的2.几几几几。当我们从这个角度来思考,我们就会改变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我们很多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变了。我们原来思考的问题是,我们要怎么样用好人工智能,怎么样让AI为人所用,这本书提出的立意很重要:我们在人工智能时代应该怎么去跟人工智能这样一种新的生命形式共处。如果我们树立了这样一种概念,就像刚才杨老师讲的。万一哪天我们被一个人工智能统治了,也能活得明白,让心里好受一点。
另外,这部书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泰格马克提出人类会面临12种的未来。有科技乐观主义者,当然也有卢德主义者,他自己警醒的乐观者,还是赞成我们要对人工智能的未来介入,然后要把它引向正途。我们现在站在这个线,这12种宇宙都没有到来,但我们最后会实现哪一个宇宙,其实是取决于我们的行动。这向我们演示了介入人工智能政策的重要性。
第三个,这部书既有很高高在上的一种哲学的思考,但其实它又离我们非常近,又非常接地气,我们既要有远虑,也要去思考一些近忧。我们已经看到,人工智能开始慢慢取代就业,比如速记员,还有体育记者。中国80%多的职业都要面临着冲击,面临着一些重构。从漫漫的历史长河来看,这可能就是说一瞬间,但是可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它就是我们的永远。那么我们怎么样去面对我们的永远?我还是要呼吁大家看这本书的时候,要树立一个哲学的思考,也应该站起来呼吁我们应该怎么样用一些具体的手段来应对人工智能的一些近忧,怎么样去应对失业,怎么样去应对无人武器等等。这可能还是需要一些更加重要的政策指导。
泰格马克还提出了一些很重要的观点,比如什么叫AI造福人类?最大的问题可能并不是说,我们产生了一种有意识的人工智能,而是说是产生出了一种目标和人类不一致的人工智能。贤者过之愚者不及,如果是人工智能的水平高于你的话,他会觉得你这个人好愚蠢。对吧?但是,如果说是人工智能的水平低于人类,它可能又不能理解人类安排的目标。所以,“造福人类”这样一个浮在很高层面上的问题,泰格马克把它落实到了一些很具体的问题上,就说人工智能怎样理解人类的目标。这个很值得我们深思。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1文章
47246浏览量
238398 -
ai技术
+关注
关注
1文章
1271浏览量
24305
原文标题:《未来简史》后划时代巨作,《生命3.0》给人类命运一份终极指南
文章出处:【微信号:AI_era,微信公众号:新智元】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