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注定将是全球经贸史上足以载入史册的一天。美国在北京时间周五12点正式对中国34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加征关税,中国则将在关税加征后的第一时间作出反击,这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在准备进行数月甚至数年的贸易战中打响的实实在在的第一枪。
也许至今很多人都还无法理解,几乎是毫无预兆的,为什么中美之间会突然爆发如此规模的经济冲突?
实际上,从代表一个国家工业最高水平的芯片产业领域来看,早就开始显示一些端倪。跟随中美贸易冲突一起爆发的中兴事件,正说明了这一点。
在与全球为敌的背景下,***贸易制裁能否像其期待的那样游刃有余?对华贸易威胁又真能像其宣称的那样稳赚不赔吗?中美贸易战最终会走向何方?中国在被动迎战的背景下,又该如何应对?
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历程也是中美在高科技领域实力博弈的过程,回望历史发展中的一些事件,再联系当下,我们可以梳理出一些清晰的思路。
2009这一年
过去的三年里,赵伟国是全球半导体产业中最受瞩目的角色,也是饱受争议的角色。
这位人称“饿虎”从不知低调为何物的企业家,在2009年凭借个人49%的股权强势加入紫光集团。
2009年,对于赵伟国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是人生开始新阶段的一年。这一年,靠着自己创立的建坤集团的实力,42岁的他第二次回到紫光,这一次,是以紫光集团董事长的身份。
这一年,张汝京创立的中芯国际正深陷被台积电起诉侵权官司的巨大泥潭中。在中芯国际反诉台积电被北京高院驳回诉讼请求后,在美国加州法院,台积电再次胜诉。接到律师通知的那一刻,张汝京在电话前放声痛哭,第三天,他便***,离开了为之奋斗了9年的中芯国际。
这一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nternationalTradeCommission,以下简称“ITC”)对芯片337调查案(案号:337-TA-630)作出终裁,裁决该案被申请人没有违反美国337条款。因使用涉嫌侵权芯片而被卷入该案的我国深圳记忆科技有限公司至此赢得完胜。
这一年,三星宣布将开始量产两款30nm制程NAND闪存芯片产品。其中一种闪存产品采用类似DDR内存的双倍传输技术,据三星公司宣称,这种产品的读取带宽是传统闪存芯片的3倍左右,单颗这样的DDR MLC闪存芯片数据传输峰值带宽可达133Mbps,而旧款闪存芯片则只能达到40Mbps的水平。这意味着三星在量产芯片产业领域又取得了超越式的发展。
这些发生在2009年芯片行业的事情,如今回头看,每一件事情都有其重要的意义所在。
半导体疯狂并购的开始
作为三星忠实的追随者和模仿者,在赵伟国看来,“三星经历的一切都值得学习和总结。”或许带领紫光集团踏入集成电路产业的契机,就源于此。
2013年6月,紫光集团斥资18.7亿美元收购展讯通信,开始进入业内的视野并被持续关注,赵伟国也开启了其近乎疯狂的并购之路:
从2013年7月9.1亿美元收购锐迪科;
25亿美元收购惠普旗下新华三通信51%股权;
31亿美元收购同方国芯;20亿美元成为中国***两家封测厂矽品和南茂科技的股东;
37.75亿美元收购全球领先的***生产商——美国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 Corp)15%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
主导西数以190亿美元(约合1200亿人民币)收购了闪存芯片厂商闪迪(SanDisk);
……
要不是美国政府阻挠等种种原因,紫光可能还会以230亿美元将美光科技收入囊中,加之传闻称其还曾有意并购中芯国际、联发科和入股台积电等,紫光集团在芯片产业得以“饿虎”和“土豪”之称,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代表了中国芯片产业欲求高速发展,甚至赶超的一种模式——并购。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这种疯狂的并购模式到底有没有提升中国芯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产业模式的升级?
时间给出了答案。
到了如今的2018年,从中兴事件的爆发,到目前日益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再看赵伟国多次并购的案例,除了挥金如土为紫光成就了“饿虎”的威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现状并没有多大改善,甚至于——更糟糕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需要说明的是,业内对于紫光集团在全球芯片产业的疯狂并购战略持有异议声音从没停止过。
郭台铭就曾经在接受媒体专访时称赵伟国为只不过是一个炒股的投资者,并在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更有甚者列举出诸多事实来证明紫光的并购只是为了自己的资本运作。某熟悉中国的IC设计大佬在观察赵伟国的系列并购举措后称,中国国家产业政策,是希望取得国外公司的技术和经营know-how,来强化自主产业,进而完成半导体产品的进口替代,而回顾赵伟国一系列重要的并购或者入股,皆未取得绝对多数的董事席次。借此判断,紫光其实只是在做资本而不是运营整合,没有介入经营,而在芯片产业中,know-how和技术是没有办法通过并购取得的。
如果说上述是业内对于紫光集团频繁并购的质疑,那么以其代表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尤其在美国马不停蹄并购高科技企业的这种模式日前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和产业层面。
导火索
2017年1月6日,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发表了《确保美国在半导体领域长期领导地位》报告,该报告认为中国芯片业已经对美国国家和相关企业造成严重威胁。为此,成员包括英特尔和高通等芯片制造商的现任和前任首席执行官的委员会给出的建议是:阻止中国收购美方认为影响到其国家安全的所有半导体技术和芯片企业,限制中国对美芯片的行业投资、出口和采购,同时和其他国家联手,加强限制审查中国的海外芯片出口和投资。
而导致这些举措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企业的疯狂并购。在去年年底,美国商务部长珮尼·普利兹克(Penny Pritzker)发出警告称,中国政府计划投资1500亿美元,到2025年将国产集成电路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额从现在的9%扩大到70%,这种大规模投资可能扭曲全球集成电路市场,破坏行业创新生态系统。
这一报告直接导致了2018年3月23日,美国对华启动“301调查”。海外并购是301调查报告当中最重要的内容,占到几乎一半的篇幅。报告认为,中国企业在“中国制造2025”中的战略性行业疯狂地并购,获取美国的技术,如集成电路、机器人、航空、生物技术等。报告指出这些企业大多数具有政府背景或是得到了政府的资金支持,所以中国的并购行为其实是为了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进行的非市场行为的技术购买。
这一次美国抛出的是对中国知识产权问题和技术转让规则的301调查,主要针对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3月23日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的讲话表露出,不想未来在这些领域中国对他们进行挑战。
此前,***签署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美国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同日,中国商务部公布了自美国进口的7类、128税项产品(主要是农产品)拟加征关税的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
至此2018年国际经济领域最令人瞩目的一场贸易战在全球最强的两个大国之间打响。
也许至今很多人都还无法理解,几乎是毫无预兆的,为什么中美之间会突然爆发如此规模的经济冲突?
实际上,从代表一个国家工业最高水平的芯片产业领域来看,早就开始显示一些端倪。跟随中美贸易冲突一起爆发的中兴事件,正说明了这一点。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以国家政策主导,以芯片产业战略部署为典型的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全面发展和升级,是这次中美贸易战产生的直接导火索。
中美贸易战的核心:科技之战
此次 “301”调查报告显示出对中国产业战略极为熟悉和高度关注。它广泛引用“中国制造2025“、“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多篇中国政府产业规划。
这篇报告实际上是对中国科技发展、技术引进、产业升级等相关政策的系统而全面的梳理,以及中国引进和利用高新技术的较为成功的案例的详细总结。报告表明:“技术和知识产权驱动经济增长,令美国经济保持竞争优势。最终,中国要求或施压进行技术转移的行为、政策和做法,削弱了美国公司知识产权价值、降低了美国的全球竞争力,阻碍了创新投资。因此,令美国商业承压和受限。”
简单来说,就是,一直以来,技术和知识产权驱动经济增长是保持美国长期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地位的优势。而现在,中国利用已经通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融入国际贸易与经济体系所取得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利益,吸收互联网领域的最新技术,开始实现高科技产业的布局和迅速发展。这引起了美国的高度警觉,在中国还没有真正崛起之前,现在下手,还来得及。
而最终决定这次中美贸易战的升级是否,来源于美国的判断:一是中国这么做究竟能不能真的崛起?二是以美国现今乃至长远的发展来看,在不伤害自身的情况下,究竟能不能完成对中国这个野心勃勃的对手的制衡?
中国高科技产业:还差的很远
中国国务院副***刘鹤在达沃斯论坛上阐明,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涵,就是从总量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
那么中国的产业现状在全球究竟处于怎样的水平?从2016年中国各行业全球占有率排名来看,中国企业占有率比较高的制造业,都是有技术含量和门槛的,但技术密集度不高,属于中低度技术密集型,处于价值链的中下游。
表面看来,中国独角兽企业的数量仅次于美国,但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文化娱乐、生活服务这些领域,在硬件、软件、科技、制造这些代表高科技实力领域的独角兽依然稀缺。
当互联网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国际传播与民用化时,中国依靠完整的产业体系,充分利用了这一特殊机遇,实现互联网领域多产业的迅速发展。因此中国在模式创新方面表现突出。也就是说,所谓的中国式创新更多是在商业模式上的合理应用。正因为如此,许多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高效管理、技术研发或精益成本控制,而是通过强力的销售和营销迅速占领市场,实现收入和规模的快速扩张。
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基本上都是第三棒,也就是商品化包装,做品牌、销售、客户服务。而第一棒的核心元件和第二棒的公版、产品都是绕过去的。而在最基本的实体创新,也就是底层技术储备上,和传统强国还有着不小的差距,这在芯片产业领域,表现尤为明显。而要想迈过这一关,过去靠市场换技术,现在已很难行得通,只有靠买,但今天,如果中美贸易战升级,这扇门也要被关上了。
而技术和知识产权驱动经济增长,正是美国最大的优势。美国社会的最大财富和最大优势不是钱,也不是人,而是美国推崇科技创新的环境。科学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制度,有三个特征:普遍主义、重视创新、致力于增进公众福利。
创新和技术买不来
从长远来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科学和创新是美国所拥有的最大竞争力。也是中国受制于美国的关键痛处。
所以中国需要思考,全民提倡的技术创新,应该怎样去实现,怎样去落地,怎样去升级到产业层面。首先需要具有包容力的环境,孕育创新种子的良好土壤,崇尚和鼓励科学家、企业家们自由探索的风气。
而长期以来,对中国很多企业而言,面对技术水平远远超过他们的那些国外创新科技企业,他们一看不管花多大的代价也是追赶无望,通常所要做的就是买买买。然而,买的来股东席位,真的买的来技术吗?赵伟国虽然视李健熙为偶像,但显然,他只是学到了三星的一点战略皮毛,三星能走到今天的地位,绝不是靠反周期的并购和扩产那么简单,而是几代人的卧薪尝胆、埋头苦干、钻研技术。
现在回头再看2009年发生的那些影响芯片行业的大事,会发现,中国的芯片产业发展不乏卓越的人才,为之付出的努力和代价又是多么惨痛。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和残酷,甚至当你想要崛起,别人就会来***。中国科技产业自身的发展和升级,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如何应对贸易战
目前中美贸易战中,对于美国来讲,中国是美国出口的第三大市场,贸易保护和限制中国贸易,会影响到美国240万个工作岗位。同时将会减少中国物美价廉产品,从而使美国中下等阶层人民的生活和社会成本上升。
对中国来说,对美出口受阻,如果每年没有3000多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对中国的影响:一、***的关税对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将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将造成中国产能极其严重的过剩;二、估计高达5000万-7000万个工作岗位将受到影响。
如果中国对美国的外贸顺差就算只降1000亿的话,对中国有多大影响?3752亿相当于中国GDP的3%,1000亿对中国实际上影响是0.8%。除去其他因素,应该影响在0.5%左右。
贸易战长期的影响在于,可能会切断中国产业链向顶端延伸的途径,严重迟滞中国的产业转型。要突破此困境的唯一途径就是支撑中国经济的主流必须向制造业与服务业的高端迈进,而要完成它只有依靠创新。
由此,转压力为动力,中国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坚定不移地进一步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坚持走产业升级,创新驱动,以知识产权立国、创新立国为根本,再发展和扩大内需,进一步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未来可能将继续扩大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开放,尤其在养老、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
贸易战对于中美知识产权与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也将是一次历史机遇。贸易战将倒逼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化;中美知识产权机制将有可能进一步趋同。
总的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崛起,美国提出的中美贸易战,来自中国的反制,至少是一定程度或象征性的反制将是必然的。而大规模的贸易战发生在两个如此巨大体量的经济大国之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全球经济都将影响巨大,很少有国家地区能够独善其身,可以预见在各方力量的游说和干涉下,最终和解的概率较大。
最后
4月7日,新华社发布的通稿《***同***开始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对***说:
“中美两国关系好,不仅对两国和两国人民有利,对世界也有利。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中美关系正常化45年来,两国关系虽然历经风风雨雨,但得到了历史性进展,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实际利益。中美关系今后45年如何发展?需要我们深思,也需要两国领导人作出政治决断,拿出历史担当。我愿同总统先生一道,在新起点上推动中美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7月4日,华为心声社区刊登了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以《励精图治,十年振兴》为题的内部讲话。在任正非看来,芯片急是急不来的,“不光是工艺、装备、耗材问题,股市为了圈钱,夸大太多了。我们还是要踏踏实实,自知在云、人工智能上我们落后了许多,才不能泡沫式地追赶。在这些问题上,我们要有更高眼光的战略计划。”
任正非表示,“至于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估计未来20年-30年,甚至50年-60年还不能消除。但是,我们要将差距缩小到‘我们要能活下来’。”
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各方力量都对中美贸易战极其重视和积极面对。美国耶鲁大学中国法律中心主任、教授葛维宝认为,美国对华的立场正在发生变化,一是因为***和之前的美国总统都不一样;二是因为中国实力已经大幅增强,美国对华政策当然要进行调整。“中美需要一起来制定两个国家共存的基本原则和条件,当然每个国家都要保护自己的利益,我们应该找到中美关系的基本原则,两国要一起来想这个问题,这样才能有积极的结果,这对全世界来说都是好事,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问题没有中美两国的参与是无法解决的。”
扩展阅读:
据EE Times,美国的芯片公司及其供应商都十分反对向中国商品课征20%的关税提议,以及全球这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持续加剧。他们担心最终的结果将会导致电子产品和组件的销售锐减......
在美国总统***(Donald Trump)宣布将对于中国商品(包括半导体供应链中的许多产品)课征25%的关税后,半导体产业分析师和市场观察家对此感到忧心忡忡。
美国的芯片公司及其供应商大致上都十分反对课征关税,以及全球这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持续加剧。许多人担心最终的结果将会导致电子产品和组件的销售锐减。
***政府认为,征收关税有助于终结与中国之间约3,75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以及对付被视为有害美国产业的中国政策,包括强势的技术移转以及当地松散的知识财产权(IP)保护措施。
代表半导体设备供应商、EDA供应商以及电子产业供应链业者的国际半导体设备暨材料协会(SEMI)已经表态支持***政府保护IP的决定,但也强调,关税并不能解决美国担心中国贸易行为的任何问题。
上周五(6月15日)在SEMI网站发表的博客文章中,SEMI公共政策经理Jay Chittooran表示,在这份名单上所列的半导体产品中,大约有80%曾经是美国贸易代表署(U.S. Trade Representative)于今年4月首度提出征收关税的产品,如今依然名列这份清单上,包括从中国输入美国的测试检测设备以及备件等产品。
代表芯片制造商的半导体产业协会(SIA)也呼应了SEMI的看法。
SIA发言人透过电子邮件表示,“对于中国强势的技术移转与IP策略,美国半导体产业与***政府同样深感忧心,但是,对于来自中国的半导体(其中大部份其实都是在美国设计和制造的)征收关税的提议,这种做法只会适得其反,而且无法解决在中国的IP权和产业政策问题。我们期待与政府合作,跟他们解释为什么对于我们的产品征收关税会对我们的竞争力有害,而且无法解决来自中国的挑战。”
《EE Times》访谈的业界分析师也对于这一关税政策感到担心,同时也质疑它否真的能有效解决美国对于中国政策的疑虑。
IC Insights总裁Bill McClean表示,关税将导致消费价格上扬、全球业务放缓,并对于所有的产业(包括电子产品)带来负面影响。
McClean说:“过去20年来,随着电子产业变得越来越关注消费者,其影响可能会非常严重。遗憾的是,类似的情况很可能出现在美国和墨西哥以及美国和加拿大之间。这真的会变得十分严重。我希望业界各方能在情况变得失控之前迅速地达成共识。”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 (IBS)首席执行官Handel Jones说自己刚从中国旅行回来,他认为当地高科技发展的一个关键重点是独立于美国之外。据Jones透露,除了RF等少部份组件,中国并不需要美国供应商制造智能手机。预计在两年内,中国将会有自己的解决方案或是来自欧洲、南韩等地的供应来源。
Jones说:“贸易不平衡可能是个问题,但关键的要求是确保中国需要从美国购买产品。但目前看来美国对中国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
美国频挑贸易争端的深层原因解析
回过头来看,从4月美方宣布将对中兴执行为期7年的出口禁令,到5月中美北京磋商和华盛顿磋商,再到6月中美北京磋商,中兴事件随之跌宕起伏,背后的博弈交涉更是艰辛复杂、惊心动魄。此次签署原则性协议,对中美双方来说都不容易。而这一事件所传递的诸多信息,更是发人深省,给人启示:
首先,中兴事件只是一起企业违规的个案,但中国政府出于以民为本的考虑,投入大量资源与美方严正交涉,终于换回了中兴一条活路。
中兴犯错源于2010年,因为受到商业利益驱使,不惜涉险破坏与美方合作的基本规则,违反美国的法规,受到了商业交易规则与法律法规的惩罚。这一点,在4月16日美方对中兴发出禁令的当天,中国商务部就有表态:“中方一贯要求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过程中,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政策,合法合规开展经营。”
不过,中兴企业作为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其生死存亡,关乎该企业8万职工、2万家庭的生计,也关乎产业链上下游上千家企业、数十万职工的前途命运,可以说关系重大。中国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一家公司决策的错误不能累及广大无辜的员工和家庭,正是基于这点,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从北京到华盛顿再到北京,与美方进行了多轮严正交涉,终于把中兴给救了回来。这也说明:自信强大的政府,是人民最坚实的后盾。
其次,信息技术是全球开放程度最高的产业,产业链全球公布。中兴与不少美国企业有密切合作,救中兴,其实也维护了美国企业的利益。这是***政府决定放过中兴的重要考虑。
目前,全世界各国都在发展信息技术,美国在某些领域虽然领先世界,但也不可能独立完成。据统计,全美有将近13万个高科技就业岗位,与中兴与美企合作有关。如果美国政府对中兴的出口管制措施生效,像高通、英特尔等这些中兴在美供应商必然会蒙受损失。事实上,在中兴通讯恢复营运后,在美主要供应商都欢天喜地,股票6日不同程度上涨,这是市场用数据表态:放生中兴,有利于中美企业的合作,也有利于全球信息技术产业链的完善和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符合各方利益的选择。
第三,国际型企业就要有国际范儿,不要当“巨婴”,不要用商业利益来裹挟政府。
上面提到中国政府为了民众考虑,力挽狂澜,帮中兴从生死线上救了回来,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以后出了事都找政府来扛。国际市场做生意,讲究的是契约精神与规则法律,而不是政府的行政介入。中国企业这几年走出国门的越来越多,但出门在外,关键要靠自己把国际规则法律吃透弄明白,给自己撑起一把坚实的保护伞。国际企业就要有国际范儿,走出去就不能当“巨婴”,祖国再强大,自己的事儿还要自己做、自己扛。
第四,中兴事件不代表中国企业的整体面貌,但对中国企业是个镜鉴。中国企业必须进一步警醒到创新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必须尽快把核心技术这个命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在5月28日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主席肯定了这条路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指出中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中兴事件的发生,相信每个中国企业和每个中国人对此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体会。
“自强为天下健”。这条立足自力更生、同时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人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集中力量办大事,尽快突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整体上看,如果说中兴事件危中有机的话,这一点,或许是中国从中得到的最大启示与最大转机!
扩展:中兴事件背后:美国将其作为中美贸易战“人质”
最近***总统的多项举措令世界不安。***政府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政治外交方面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特金会的举棋反复;贸易方面,挑起中美贸易争端,挑衅欧盟、加拿大和墨西哥等重要贸易伙伴;甚至对于中美贸易摩擦焦点问题之一的中兴事件的进展也如同过山车一样起伏。
6月5日路透社最新消息,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兴通讯已经与美国签署原则性协议,将撤销美国商务部针对该公司向美国供应商采购零部件的禁令,使这家中国电信设备生产商得以恢复运营。看来,中兴问题的最终解决已趋于无限接近。
随着第三轮中美贸易磋商取得“积极的、具体的进展”,中美贸易关系也趋于缓和。同时,中方也强调:“中美之间达成的成果,都应基于双方相向而行、不打贸易战这一前提。如果美方出台包括加征关税在内的贸易制裁措施,双方谈判达成的所有经贸成果将不会生效。”中方释放了一个信号:美国得说话算数,不打贸易战是前提;要珍惜谈判成果。
借“民族国家”拉选票
回顾***上任以来的种种举措,不难发现***政府传递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就是其在竞选总统时的口号:“让美国再度强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同时***近期也宣布了其2020连任竞选的口号:“保持美国的强大(Keep America Great)”。可以看出***政府在极力地鼓吹美国优先的治国策略,而这样的策略也是符合多数美国人的意志的。所以,无论是目前***政府向美国社会的舆论导向,还是其在国际外交上的实际动作,都是非常典型的“民族国家”意识形态。所谓“民族国家”是一种政治体制,与18世纪欧洲的传统帝国或王国不同,民族国家成员效忠的对象乃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认同感的来源可以是传统的历史、文化、语言或新创的政体。而对于美国来说,表面上是一个遵循言论自由体制的国家,但其崛起的起点正是爆发了民族国家的普遍认同感。利用这种认同感可提升民意支持,从而获得连任。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全面挑起与各国的争端,***是希望通过这种争端的台面化向美国民众灌输所谓的危机意识,而其中尤其以中国威胁论最为迎合民众的心理需要,这也是为何在解决中美贸易争端这件事情上,***一直在上演“变脸”绝活,甚至不惜以国家荣誉和商业诚信做交换。
奉行“单边主义”,全球失信
为了选票宁插兄弟两刀。从单方面挑起贸易争端,到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再到将驻以色列使馆迁往耶路撒冷,美国的种种举措悄然改变着欧美同盟关系,甚至影响到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不仅如此,对待昔日的盟友,***在关税上不留任何情面。此次美国加征钢铝关税,甚至涉及加拿大、墨西哥这些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退出伊朗核协议,美国更是公开放弃多边主义原则。如今的美国“单边主义”甚嚣尘上,不惜对全球经济发起公然挑战,四处挑起贸易争端,对盟友没有丝毫顾及。如此的***,引发了国际外交的全面不信任。加拿大***特鲁多曾表示:“我们只能相信,到某个时候,他们的常识会占上风。但是在美国政府今天的行动中没有看到这一点。”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说:“每次想到***,我都感到困惑。”行为的不可预测性正是***所表现出来的,也是他所预期的。早在竞选总统时,***就说过“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必须更加不可预测,我们现在完全是可以预测的,我们将所有事情都公之于众。”
***想借此来展现优势大国的威慑力。世界各国是否被威慑住了呢?据外媒报道,欧盟6月1日正式反击,向世界贸易组织(WTO)作出投诉,指出美国的措施违反WTO规则,并提交长达8页的货品清单,列出欧盟报复措施打击的美国产品。据世贸组织官员称,世贸组织秘书处已经收到欧盟提出的请求。欧盟领导人一直坚持要在世贸组织的框架下处理欧美贸易纠纷。如果世贸组织判定是美国违法协议,欧盟可以采取反制措施。墨西哥开始寻求与更多拉美国家的合作、“连横”。日本和欧盟签署了自由贸易谈判协议。澳大利亚和欧盟的自由贸易谈判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在美国“大棒”的威胁下,受到美国“单边主义”影响的世界各国正在更加积极的寻求合作。而四处挑起争端的美国,招来联合抵制也不足为奇了。一意孤行,必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逆全球化思潮崛起
至此,已经可以明显看出***政府实际上是在消费美国,以达到逆经济全球化的目的。究其原因无非是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受益下降,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受益较大。追溯全球经济发展的历史,逆全球化并非常态,而且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深化具有深层次的客观原因。现代科技革命缩短了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通信成本及交通距离,世界成为“地球村”,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国际金融深化发展促进资本自由流动,为经济全球化提供资金支持;世界主要国家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共同的市场体系;冷战结束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和平的发展环境;跨国企业携带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及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而WTO等国际机构成为全球化深化发展的保障。在此背景下,2015年全球GDP达到73万亿美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0年增长两倍多,而全球在公元0-1000年经济仅仅增长15%左右。虽然全球经济发展与诸多因素有关,但当代全球经济更快发展,显然与世界开放合作的全球化息息相关。
既然经济全球化能够促进全球经济更快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大的财富,为世界带来巨大好处,那为何当前会出现逆全球化的问题呢?观察当前逆全球化的相关现象,全球失衡是最重要的原因。虽然全球化为人类提供了创造更多财富的机会,但世界各国从中得到的好处却并不相同,收入差距的扩大预示各国人民从全球化中得到的好处也有巨大差异。有些国家通过经济全球化释放了比较优势,市场持续扩张推动经济较快发展。有些国家由于缺乏竞争力而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产业不断向外转移,国家产业空心化而出现经济增长乏力问题。
结合数据来看,世界主要经济体失衡的问题确实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而出现不断增大的现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到本次金融危机之前,苏联解体及东西德合并,先前倡导计划经济的国家纷纷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入美国二战以来主导构建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经济全球化获得了加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发达经济体经常账户赤字占GDP比重不断扩大,预示发达经济体出口难以弥补进口而导致赤字不断增大,发达经济体必须从外部持续借债以维持经济平衡。与此相反的是,同一时期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经常账户盈余占GDP比重不断增大,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释放比较优势而不断增大市场份额,出口收入远超过进口的支出,而且伴随着全球经济的景气发展,大宗商品出口国经常账户余额大幅增长。
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化过程中受益较大,这也就不难理解金融危机以来为何发达大国更热衷于推动逆全球化的进程。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大国对中国等国商品采取更严厉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虽然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显然与发达大国在全球化中收益下降有关。奥巴马时代美国期待重塑全球经贸规则,和***时代倡导美国优先的贸易保护政策,客观上虽然都是揭示了美国等发达大国对当前全球化的不满,但是从行动上确实大相径庭,前者是将美国视为全球领导者去带领大家重新思考共同改革,而后者更像是挑起贸易大战,丢出经济制裁“生化武器”来进行破坏性重塑,希望重新建立新秩序。两种方式都是人类在历史中经常使用的方式,但是后一种方式明显更加粗暴,损人也损己,更与现在世界和平发展的主旋律格格不入。
全球失衡的治理不仅涉及开放政策的调整,也涉及人口结构、创新等深层次的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变化,这就需要增强全球经济协调。通过创新全球经济治理,加强国际沟通协作,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由外需、投资依赖转为消费、投资、出口平衡增长,发达国家应增加储蓄,由过度依赖消费转为消费、投资、外需平衡增长,促使世界更多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好处。
贸易战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平等对话、诚意合作才能共赢
经济全球化的上述问题正在显现。然而,这些问题绝不是通过贸易战能解决的,更不应该通过贸易禁令等手段扰乱已经非常成熟的全球产业链,而是应该寻求更多合作与共赢的方式,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美第三轮贸易磋商后,中方的坚定表态再次表明贸易战是无法达成目的的,求同存异,为实现双方共同利益最大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合作就意味着双方都拿出诚意。中国宣布自2018年7月1日起,将汽车整车税率、零部件税率,还进一步降低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降税范围广、幅度大。中方拿出了十足的诚意。对美方,我们则“听其言,观其行”。双方所达成的磋商成果落地,前提条件是没有贸易战,双方必须相向而行,否则美国将什么也得不到。对于美方来说,放弃关税制裁、妥善解决中兴问题,都将是其诚意的表现。
人间正道是沧桑,在正确道路的选择上也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就如同这次的中美贸易争端以及中兴事件。对于中国来说,坚持底线,维护国家、人民的核心利益,同时中方也愿意“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邀请,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增加进口”。对于被贸易风暴席卷的中兴来说,作为承担诸多企业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公众企业,首先需要在这一轮风波中生存下来,就好比诺亚方舟,保存实力,保留物种来年才能生根发芽,风暴过去又是一个崭新的世界。生存是第一要务,付出的巨大代价也要坦然面对,这将为未来的每一步走得更加稳健、赢取更加光明的将来奠定重要基石。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4文章
50498浏览量
422272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4文章
27093浏览量
216816 -
互联网
+关注
关注
54文章
11119浏览量
103070
原文标题:深度观察:从“芯片”开始的中美贸易战正式开打 影响几何?
文章出处:【微信号:bandaotiguancha,微信公众号:半导体观察IC】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