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汽车发布声明称,由于金沙江资本总体运营面临复杂问题,日产汽车取消将电池业务以10亿美元出售给中国投资机构金沙江资本的潜在交易。
[文/汽车电子设计 朱玉龙]路透社近日报道,日本汽车制造商日产汽车已取消将电池业务以10亿美元出售给中国投资机构金沙江资本的潜在交易。随后日产汽车也发布声明,证实是由于金沙江资本6月29日告知日产没有筹集好资金。日产将考虑该交易的未来前景,谁能成为买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去年8月,日产计划出售旗下电池业务公司AutomotiveEnergySupplyCorp(AESC),包括其在美国、英国和日本的工厂。
▲图1:日产的声明
一
金沙江的雄心壮志
今年2月,金沙江资本与土耳其佐鲁控股公司宣布,双方将投资45亿美元建设大型电池工厂。2023年投产后,产能可提供50万辆纯电动车所需电池。协议还包括增产电池原材料:金沙江资本计划获得佐鲁控股旗下的电池原材料钴等冶炼加工企业的50%股份,将产能增至4倍。从一万吨增产到4万吨,此举意在为AESC增产储备原料。
2017年,总投资125亿元的AESC中国总部及生产基地签约落户江苏镇江。该项目计划建设年产20Gwh三元锂电池及研发基地,分三期建设。金沙江资本一方面找到一些上市公司(大港股份、宁波华翔、骆驼股份、尤夫股份4家企业出资)来提供资源,也把AESC的技术分发渠道通过合作伙伴进一步拓宽。
一期投资35亿元,用于建设年产4.5Gwh三元锂电池生产线、AESC(中国)总部大楼和研发基地,预计2019年6月建成
二期投资30亿元,用于建设年产4.5Gwh三元锂电池生产线,预计2020年3月建成
三期投资60亿元,用于建设年产11Gwh三元锂电池生产线
在国内外分别宣布了这个宏大计划以后,为何会因为没有募集到足够的资金黄掉了?
事情需要解决很多的问题,金沙江资本从总体运营上需要解决很多的复杂问题:
1、需要构建一个强有力的执行团队,这个团队需要做的事情包括:
➤面向整车企业,推销AESC已有的NCM软包技术,还要向已经有大量部署的国内企业推销,选用这个各方面都没有特别大的惊艳的产品
➤面向上游,通过资源方来考虑长期的降本方案
➤面向AESC日本团队,获取相关技术和工艺细节,与万向收购A123一样,需要解决文化的问题,也需要解决主导权的问题。在日本的电芯开发团队,还有原有的电极开发团队都是以日本工程技术人员为主,需要解决日本技术往中国转移和拓展的问题
在中国构建一个独立团队,落地中国的电芯生产项目,建立相关技术转移的研究院,完成本土化工作
2、筹集足够的钱:
需要找到足够的钱来支撑这个企业的长期运行,在整个资金面都在去杠杆的情况下,找到愿意现在掏钱和未来持续掏钱的金主。
在国外也得同步运作。要向欧洲汽车企业进一步推销,在销售上采取更有弹性的策略,首要目标是利用美国、英国和日本现有的工厂,通过在土耳其合作可以进一步优化资源,并在电池上游端介入电池材料的矿产资源。这也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一家原有相对封闭的企业往整车企业做,代价有点高,目前基本是处于各家车企都选定对象的状态。进入新状态的AESC是不是值得信任,还是需要考察的。
现在看下来,这个事情折戟沉沙了。
二
AESC将走向何方?
成立于2007年的AESC是汽车企业在新领域与技术方之间的合作产物,通过经典的合资公司的建立过程,日产把NEC的电芯技术快速导入到电动汽车,推出全球真正意义上大量生产的纯电动汽车聆风(LEAF)。
聆风2014年1月销量超过10万台,2015年12月超过了20万台,2018年1月超过了30万台。随着日产大力推进,不断增产,对于电池的产量需求也随之变大。
由于聆风销量在2011年到2014年达到一个小高峰,AESC也成为全球第二大车用电池供应商。但是好景不长,随着LG化学进入了雷诺体系,面对性价比更好的电芯,雷诺日产联盟面临一场争论,甚至抉择。
AESC是一家合资公司,没法像松下、LG化学、三星SDI那样去拓展客户,由于LG化学的技术路线和AESC的软包路线高度相似,存在直接的AppletoApple被代替的关系。
在与LG化学的直接竞争中,LG化学把锂电池电芯作为战略业务,很早投入三元材料的开发,在锁定通用汽车、沃尔沃、雷诺汽车等客户以后,加大电池产能,并通过开发电池管理系统、储能业务等扩大电池的需求。
2013年到2015年,由于聆风的销量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相对其他汽车厂家的新能源汽车推动慢节奏,还能维持住与主要竞争对手的距离。
2016到2017年,出货量差距完全拉开,背后是成本和竞争力的差异。以松下、三星SDI和LG化学为代表的几家外资电池企业在业务上都以乘用车为主,在中国市场上由于政策原因,没有获得太多新能源大巴和商用车业务。
专业研究院认为,该卖还是要卖!
在乘用车电池化学体系选择和成本下降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大投入,也要不断扩大客户,跟不住就很难维持下去。而一家汽车公司的合资企业,在外接业务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阻力,况且还有LG化学这样的直接竞争对手。
2016年,日产寻求把这个合资公司卖掉的声音放出来,为了维持运营,日产本身也用相对较高的价格来采购AESC的电池,但运营状况还是持续恶化。接下来无非是继续经营一段时间,我们也不妨来思考一下未来的出路:
● 可能性1:在中国寻找其他的资金方,这个概率大概有30%,事情做了一半,NEC该退出的也退出了,接下来导入资金的,可能买卖价格上更优惠一些。
●可能性2:维持一段时间,切换之后把电芯和电池系统剥离,日产保留一些Pack业务,电芯单独折价便宜卖,概率20%。
● 可能性3:维持下去,到一定的时间把交易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概率50%,目前电动汽车的都赌上了一些元气,日产、雷诺和三菱联盟总体的市场规模还需要大力推进,所以把外购电芯和电池系统作为战略的一部分,让自家的和别人家同步进行。
AESC的电芯技术原本是在LMO体系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电芯的能量密度和单位Wh成本就是下不来,这是企业缺乏竞争力的很大原因。随着技术的进步,AESC在应用三元622体系的电芯上取得了一定突破,在新一代聆风应用的电芯能量密度上取了很大的突破,因此,保持一些电芯开发业务,也不是特别糟糕,但在规模上要进一步缩减。
小结:
像看肥皂剧一样,资本运作方以没钱的理由来停止一系列运作,只能说未来要做的事不那么不容易。
-
锂电池
+关注
关注
260文章
8124浏览量
170485 -
电池
+关注
关注
84文章
10593浏览量
130010 -
AESC
+关注
关注
0文章
9浏览量
3184
原文标题:【鹏翔运达•总工札记】AESC何处去?
文章出处:【微信号:gh_a6b91417f850,微信公众号: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