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产业从爆火到遇冷究竟需要多久?无人货架的遭遇可能要再次刷新纪录。从风口浪尖上的加速扩张,到最近多个无人货架企业被爆出融资失败、裁员甚至倒闭的消息,短短半年多的时间见证了互联网时代的新陈代谢和生存法则,也让人反思这背后的原因。
货柜直接进入办公室,消费者触手可及……实际上,无人货架算不上新鲜事物,从05年开始便有国内企业陆续做起这门生意。然而近年来,“果小美”“猩便利”“哈米科技”等几十个无人货架品牌相继出现,借助新零售概念的东风,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据不完全统计,去年7月份到今年初,无人货架行业涌入了至少40名“玩家”,光融资总量就高达50亿元,这一数字比肩共享单车的鼎盛时期。资本疯狂追逐让无人货架企业爆棚式增长,一时间,各种零食饮料涌入了各大商场、写字楼、办公区,围绕投放点位展开的“百架大战”,也颇有当年外卖领域“百团大战”、共享单车行业“彩虹大战”的架势。
遗憾的是,风口概念的故事说得再好听,也改变不了无人货架本身存在的短板,资本的疯狂推动,反而加速了如今遇冷的尴尬。且不论高损耗率、供应链缺陷等问题,是无人货架企业一直以来难以有效克服的弊端,单从我们普通消费者的视角看,价格贵、产品质量难以保障、种类不够齐全、更新不及时等切身感受,就令人质疑:即便无人货架解决了一个“方便”的问题,但消费体验又该如何保障呢?在资本热潮下,只注重数量扩张,忽视精细化运营,复制“价格补贴”“烧钱大战”的套路,难免会陷入盲目扩张和恶性竞争的泥潭。市场“跑马圈地”,但产品距离消费者需求却越来越远,这或许是无人货架遇冷的原因所在。
由此来看,无人货架从爆红到遇冷,背后蕴含着更为深刻的判断:不论是商业发展还是互联网创新,必须尊重规律、回归理性。从“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的集市交易,到百货商店带来的“现代商业第一次革命”,再到如今线上线下结合的个性化消费体验,虽然零售的形态不断变化,但都离不开成本、效率和体验三个关键词,忽视任何一个环节,恐怕都难以支撑一种零售业态的长久。而从创新层面来说,无人货架作为“互联网+”的一种模式创新,有其价值,但光有模式创新,光靠创业者造梦、资本吹风,远远不够。失去对规律的准确把握、对现状的科学分析、对结果的审慎评价,沉迷于资本造富神话,便会扭曲市场心态,也不利于创新持续进行。
当然,也有人指出,当下所谓的遇冷也许只是阶段性产物。一方面,无人零售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无人货架作为模式之一,只要选对了方向,开展良性竞争,将会开辟更为宽广的市场前景。另一方面,优胜劣汰是市场规则,无人零售赛道上的企业注定要经历大浪淘沙和行业洗牌,有实力的企业将屹立不倒。与此同时,头部资本玩家的入场,将会改变原有的产业格局。近年来,阿里、京东、苏宁等均在新零售上不断加码,头部之间的较量或将开启下半场,让凉了的无人货架生意有了再次火起来的可能。
未来究竟如何,需要时间来检验。但毋庸置疑的是,无人货架要想真正从危机中突围,必须先从资本的狂热中冷静下来。赢得消费者口碑,这是零售行业万变不离的根本,既要把精细化运营水平作为主攻方向,也要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构筑企业发展的“护城河”。而这,也是中国互联网创新从表面走向深入、从浮躁走向坚实的必由之路。
这正是:零售遇寒冬,资本需慎重。创新本致远,莫迷浮云中。
-
互联网+
+关注
关注
3文章
225浏览量
32467 -
新零售
+关注
关注
1文章
247浏览量
27196 -
无人零售
+关注
关注
0文章
19浏览量
6167
原文标题:NB-IoT与LoRa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与挑战论坛@上海浦东
文章出处:【微信号:gh_f97d2589983b,微信公众号:高速射频百花潭】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