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小米官网上架了新款米家行车记录仪,出自小米生态链成员上海板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型号为MJXCJLY01BY,三围尺寸是87.5mm*53mm*18mm,重90g,目前只有黑色版可选。
规格方面,米家行车记录仪采用的是索尼IMX323 1/2.9英寸CMOS,搭载Mstar MSC8328P处理器,光圈为F1.8,160度广角,最高支持1080p分辨率视频。
我们刚拿到了一台米家行车记录仪,通过拆解为大家带来详细的内部结构、用料分析。
米家行车记录仪外包装盒简洁大方。
米家行车记录仪突出的特点都以图形方式标注在包装盒侧面。
包装盒底部标有详细的规格参数等等。
打开包装盒直接映入眼帘的就是记录仪本体,白色的包装配合黑色外观异常的醒目。
盒子内部还有简单的图示,参考建议走线位置。并且赠送了走线专用的撬棒,材质为塑料,非常贴心。
包装内物品一览。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记录仪的支架使用双面胶固定在玻璃上的,并非常见的吸盘式的固定方式。这样的固定方式势必会对拆装记录仪增加一定的难度。
附带一个5V2.4A的车充。
记录仪正面,虽然是塑料看上去非常有质感,配合玻璃材质镀膜镜头炯炯有神。
3寸的大屏幕,在屏幕下边缘四个白色的小圆点就是触摸功能键。
记录仪顶部圆形金属拉丝质感的电源键,旁边是支架固定槽,MicroUSB规格的电源输入接口。
记录仪底部有两个小孔,一个是记录仪重置按钮另一个是麦克风。
存储卡插口还有防尘保护盖,旁边是电源指示灯。
打开保护盖,图中在卡槽的左下方还有一个圆形开孔,里面有一个按键功能不明。
镜头的金属装饰环外部采用滚花纹理增加质感,边缘CNC倒角。
记录仪装上支架的样子,看起来有那么一点点专业范儿!
拆机先从屏幕边缘入手,从图中这一侧使用撬棒撬开卡扣,切记不可大角度开启,因为下面紧贴着屏幕的信号排线。
开到这个角度需要用镊子去除屏幕信号排线。从这一侧开启的原因是另一侧还有隐藏的螺丝只能从这边先下手。
接下来使用热风枪温度100,风速最小慢慢解开屏幕前方的透明保护盖。
保护盖上还有触摸按键的排线,翘起的角度要掌握好以免发生悲剧。
触摸按键的排线连接口有一点不同寻常,使用的是六针插座,并且针脚很长。按照传统思路拆排线只需要轻轻一撬即可,而这个样的需要往外拔才能顺利取出。
触摸按键主控IC。
液晶屏幕的规格型号。屏幕虽然是3寸,但是画面颗粒感明显不够细腻。
记录仪主板上主要IC由一整块金属罩做屏蔽。
拆主板之前先断开电池连接线。
分离出主板,电池与镜头组件固定在记录仪的前外壳上。
内置3.7V 240mAh锂电池,经过实测想要用这块内置电池离线录像基本是不可能的。
WIFI天线黏贴在外壳内部,通过弹性触点与主板相连。
记录仪前框的镜头装饰罩用螺丝固定。
单声道扬声器。
米家行车记录仪配备F1.8超大光圈,再加上6组全玻璃球面镜片,每一枚镜片均有9层镀膜,增加光线的透过率,减少反射率,让更多的光线成就高素质的图像。
米家行车记录仪搭载SONY IMX323图像传感器,感光度高达510mv(F5.6标准)。感光元件大至1/2.9英寸,阴天或夜景等弱光条件下,影像画面品质优势尽显。
镜头的对焦螺纹出厂前已经调教好并用胶水固定,无需个人再次调整。
分离镜头与传感器。
镜头底部的红外低通滤镜。
和TF卡比较一下大小。
主板上大小不一的元件星罗棋布。
本以为屏蔽罩里面应该有很多IC,结果只有一个大个头的处理器…处理器与屏蔽罩之间放置有导热贴。
MicroUSB电源输入插座,插座旁边丝印为WS3202为供电转换IC。
TF卡插座。
记录仪复位微动与麦克风。
型号为AP6181的WIFI模块。
WIFI天线触点。
屏幕触摸排线插座。
这个微动按键功能不明。
PCB上的MIDRIVE LOGO。
处理器供电转换电路部分。
华邦Winbond 25Q64JVSIQ 8M闪存。
Mstar MSC8328P处理器。MSC8328P是目前行业里小屏产品广泛采用的方案,高度集成的Car-cam、Sports-cam和IP-cam解决方案,主芯片为Dual 600MHz 32-bit RISC 处理器,内置DDR ,On-chip high quality ISP。
通过外置GPS,可实现记录车速及行车轨迹功能。可自动循环录影,可设定每个档案录影时间。支持车道检测、前车检测、车道偏离预警(LDWS)和前车碰撞预警(FCWS)等,给用户提供良好的安全体验;支持WIFI互联,实现实时预览、回放、下载及分享视频记录;真正高清1920 x 1080,30fps,支持NTSC/PAL、TVoutput和HDMI输出。
NS4150是一款超低EMI、无需滤波器3W单声道D 类音频功率放大器。
全家福。
-
小米
+关注
关注
70文章
14366浏览量
144399 -
行车记录仪
+关注
关注
15文章
161浏览量
4574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