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需要一些新的“招数”来应对上半年被Waymo、通用Super Cruise掩盖的“舆论阵地”,尤其是其雄心勃勃的自动驾驶计划。
从去年对外确认正在开发自己的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芯片,特斯拉CEO Elon Musk近日再次透露了这款被其称为“世界上最先进的专门用于自动驾驶的大脑”。
最新消息是特斯拉将在明年推出这款芯片,与目前其采用的英伟达PX2相比,可以实现每秒2000帧的视觉图像处理能力,是目前英伟达PX2的10倍。但特斯拉并没有透露性能测试是基于上一代英伟达PX2芯片组还是新的PX2 Pegasus。
目前,特斯拉现有车型搭载的还是两年前的英伟达Drive PX2芯片平台。按照推算,其芯片的性能和目前最新的PX2 Pegasus相当(Pegasus基于英伟达之前的自动驾驶平台Drive PX 2开发,计算能力相当于后者的10倍,并针对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后的实际计算需求进行了优化)。
这款特斯拉自主研发的,被命名为 “Hardware 3”的芯片计算平台,这将用在Model S、Model X以及Model 3上来实现自动驾驶功能。成本则远低于目前使用的英伟达芯片。
之所以自主研发芯片,特斯拉的另一大论据是目前GPU和CPU之间的数据传输性能受限。这也正是英伟达推出NVLink的目的之一。
NVLink,是英伟达开发并推出的一种总线及其通信协议。NVLink采用点对点结构、串列传输,用于CPU与GPU之间的连接,也可用于多个图形处理器之间的相互连接,目前可实现20GBps的数据传输。
同时,由于这款芯片采用了反向兼容的模式,Model S、Model X以及Model 3的现有车型将可以更换搭载特斯拉自己的芯片。但特斯拉目前并未透露后续具体的升级计划细节。
Autopilot自动驾驶团队的关键人物,其中一位是团队主管Pete Bannon。此前,在苹果收购PA Semi 后,Bannon在苹果工作了近8年时间,曾参与A5至A9时期芯片的开发,并于2016年加入特斯拉。
Bannon的上一任是前苹果芯片构架师Jim Keller,在特斯拉Autopilot自动驾驶碰撞事故后,于4月份从特斯拉离职。Jim Keller是芯片大神,曾是AMD的K8首席架构师,在苹果公司设计了A4、A5两代移动处理器。
对于特斯拉来说,自研芯片除了降低成本,更好的做到算法与芯片的极致性能匹配。更重要的是未来在芯片供应上可以不受限于外部供应商。要知道,目前全球自动驾驶芯片的供应可能会出现周期性的短缺,而英伟达的芯片目前在L3级及以上市场已经供不应求。
同时,对于英伟达来说,汽车芯片目前并未主要的业务营收贡献来源,至少短时间内不会。而多线布局,也让英伟达有了更多可选项。
比如,今年初梅赛德斯-奔驰发布的全新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由英伟达AI提供技术支持,搭载其Parker128芯片,实现实时3D动画,不会造成触摸屏延迟,还支持无线更新。
此外,梅赛德斯-奔驰与英伟达、博世在早些时候达成合作伙伴关系,搭载英伟达自动驾驶平台的车队将于2019年下半年开始,在旧金山湾区开展免费无人驾驶汽车共享服务试点项目。
和芯片消息同时发布的还有现有自动驾驶系统升级计划,特斯拉宣布本月底将发布自动驾驶系统Autopilot9.0的完整更新包,并在自动驾驶能力上有重要的进步。
Autopilot9.0的一大特点就是具备驶入和驶出匝道的自动驾驶能力,这是特斯拉先前所承诺的Autopilot系统最为重要的功能配置之一。但团队负责人同时表示,目前的自动驾驶系统仍然不适合在复杂的城市街道环境中使用。
特斯拉对“自动驶入/驶出匝道”功能的描述如下:
“一旦车辆进入高速公路,特斯拉将帮助车主决定何时在哪一条车道保持行驶。为了确保车主能够在所需要的匝道口出高速,在车辆周边车流行动缓慢之时,Autopilot将视时机自动驶入车速较快的车道以准备下高速。当车辆到达出高速出口时,车辆将自动驶离高速并减速行驶,之后再将车辆操控权交还至车主。”
Autopilot9.0的到来,意味着特斯拉再次领跑量产车的自动驾驶“竞争力榜单”。
同样在汽车芯片上走自主研发路线的,还有中国的新造车实力—零跑汽车。
今年6月初,零跑汽车宣布与大华股份联手研发的首款国产AI自动驾驶芯片“凌芯01”已进入集成验证阶段,明年第二季度进行实车测试。同时也展示了搭载了L2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S01两门四座轿跑车型,该车将于2018年第三季度接受预定。
官方信息显示,凌芯01可在2-3W的功耗下实现5Tops的算力(每瓦5万亿次运算)。自己生产芯片,零跑的考虑主要有:降低成本;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并将用户的需求通过算法固化在芯片上;将芯片作为拓展渠道的利器,与产业上下游取得更好的连结。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不管是特斯拉即将推出的芯片,还是此前的谷歌推出的TPU,更像是ASIC,意味着不是像FPGA一样做到硬件可编程,也不可能有GPU的灵活性。
而ASIC的利弊也非常明显。好处是,如果你确切知道一款ASIC芯片的生命周期是保证十年内运行,那么他们的确会更有效率。
比如,激光雷达目前普遍使用的是FPGA,因为它们需要重新编程以符合新的安全标准,而且不断修正代码。
和其他ASIC一样,特斯拉的这款芯片很可能有一个软件抽象层,在降低性能的同时,只要能坚持以前的框架,就可以运行不同类型的软件。这可能意味着如果特斯拉需要更新它的软件,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去解决更多问题。
当然,目前对于大多数汽车主机厂和自动驾驶公司来说,往后看三年最大的障碍不是算法而是硬件受限,不管是传感器还是计算芯片。
谷歌旗下的Waymo就是一直坚持采取内部自研来开发自动驾驶技术的路径,包括开发自己的芯片和核心传感器,以限制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
在计算方面,Waymo利用谷歌的TensorFlow 和TPU来训练其神经网络。比如,谷歌的Waymo自动驾驶系统使用自家的TPU后,性能提高了15倍。
一直以来,特斯拉“拒绝”激光雷达成为Autopilot搭载传感器的一份子,随着其即将推出的Hardware 3,能够处理每秒2000帧的性能。因为埃隆·马斯克曾说过,他可以实现自己的“全自动驾驶”的能力,在没有激光雷达的情况下。
-
特斯拉
+关注
关注
66文章
6309浏览量
126524 -
英伟达
+关注
关注
22文章
3760浏览量
90941 -
自动驾驶
+关注
关注
784文章
13757浏览量
166302
原文标题:特斯拉“挑战”英伟达 | GGAI视角
文章出处:【微信号:ilove-ev,微信公众号:高工智能汽车】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