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昨天下午专题调研半导体产业发展情况,实地察看集成电路企业,主持召开座谈会深入了解产业发展态势并听取企业意见建议。李强指出,集成电路具有战略性、基础性,上海要坚决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支持、更务实的举措加快发展,努力打造 “上海制造”品牌中具有标杆性的企业,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真正把集成电路打造成“上海制造”的重要代表
座谈会上,中微半导体尹志尧、中芯国际周子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张冬辰、华虹集团张素心、上海兆芯叶峻、上海硅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王曦等企业负责人先后发言,围绕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就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人才集聚培养、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等开门见山谈想法、提建议。李强认真倾听记录,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同大家交流讨论。
李强指出,上海半导体产业已有较好基础,要把集成电路作为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重点所在、科创中心建设的关键核心领域,立足上海实际,厚植产业优势,全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真正把集成电路打造成为“上海制造”的重要代表。
延伸阅读:中国“芯”艰辛发展历程
虽然在早期,技术与科学研究是以未加计划的、个体的方式进行的,可是到了今天,在任何主要国家,这种研究都是受到认真调控的。
—钱学森
南北基地
1986年,电子工业部在厦门举办集成电路战略研讨会,出台了集成电路“七五”行业规划(1986―1990年),在上海和北京建设南北两个微电子基地。
1988年,上海的半导体企业开始了合资模式的探索。这一年,上海无线电十四厂引进技术项目、建设新厂房,成立了中外合资的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同年,上海无线电七厂和荷兰飞利浦公司合资成立上海飞利浦半导体公司(1995年更名为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2004年改制为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
芯的征程
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集成电路企业的破茧成蝶,往往需要经历痛苦的抉择。时间见证了中芯国际等国内芯片企业的接力奋斗历程,见证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强劲步伐背后深层次的挫折教育和成功启示:系统性的战略眼光、专业性的实践经验和整体性的协调能力。
中芯国际的开创
在中国大陆的芯片制造企业中,中芯国际作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制造企业之一,在中国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和意大利拥有生产8英寸和12英寸的晶圆厂,率先在中国大陆进行14纳米工艺技术的研发。
2000年4月,张汝京博士与王阳元院士等人一道,带领着300多位台湾同胞和100多位来自欧美日韩等地的同事和朋友组成的团队,在上海创办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包括谢志峰(《芯事》一书作者之一)在内的许多中国大陆海归博士加入了中芯国际的艰苦创业中。在邵子凡的领导下,张汝京成长为芯片制造工厂建设专家:经历了前8年的研发职业生涯后,张汝京开始负责运营,成功主持了德国仪器在美国、日本、新加坡、意大利和中国台湾地区10座半导体工厂的建设与运营,成为了全球半导体业“建厂高手”。
在邵子凡、张锡纶的感召下,张汝京萌生了到祖国大陆建设芯片制造工厂的想法。1989年,德州仪器在多重评估后决定在中国台湾建厂,当时张汝京便设想招聘祖国大陆的工程师到宝岛上培训,以便未来建厂时解决人才难题。不过,由于台湾当局不允许,张汝京只得作罢。1992年至1994年,张汝京在新加坡建设芯片制造厂。在得到新加坡政府允许后,张汝京在内地招聘了约300人,后来中芯国际成立时有数十人追随张汝京到上海投身建设。
信心是实力的前提,实力是信心的体现。2000年8月1日,中芯国际打下了第一根桩,在2001年9月25日正式建成投产,前后仅历时13个月,创造了当时最快的建厂速度。
张汝京的专业、朴实和眼光很快吸引了一批国际化的专业人才集聚到中芯国际。建厂时,张汝京事事亲力亲为,初期每天在厂里巡视数次,每次要花约两小时。开工第一天,张汝京带领高层主管到无尘室,亲自用酒精沾布,蹲在地上擦地板。张汝京的做法,自然而然地凝聚了中芯国际员工的向心力,而中芯国际对于人才的第一要求是“操守”和“诚信”。这或许就是除了专业之外,“建厂高手”能够创造震惊业界纪录的又一法宝。在中芯国际任董事长的十年期间,王阳元院士则集长远发展的战略思维、切合实际的经营策略于一道,为中芯国际设计行之有效的运行和融资体制,使中芯国际广纳天下英才的同时,又能适应中国国情顺利发展。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中芯国际引入了上海实业、摩托罗拉、张江高科、北大青鸟、高盛、华登国际以及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等一批投资者,开启了中国大陆晶圆代工发展的新征程。
自主创“芯”
无论是发达国家的集成电路发展历程,还是中国从无到有的集成电路发展历史都表明,统一目标、奋发有为,是集成电路行业提质增效、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动力源泉。与之相反,如果忽略自我创新能力的建设,就会越来越依赖竞争对手的“施舍”。在21世纪,中国在超级计算机芯片、存储芯片和制造设备的开发上,再次证明了中国人有能力自主创“芯”、一定要自主创“芯”。
-
集成电路
+关注
关注
5389文章
11574浏览量
362267 -
半导体产业
+关注
关注
6文章
509浏览量
34371
原文标题:《芯事》解读│打造中国“芯”,如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文章出处:【微信号:ic-china,微信公众号:ICExpo】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