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概念讨论了近10年了,经历了几轮热点,进入2018年,可以看到物联网越来越落地,而物联网平台是物联网生态中最关键的环节,物联网平台型企业是否盈利,对物联网行业都是明显的风向标,具有导向作用。
2018年,物联网的领军企业麻烦增多
最近几年研究Xively的企业相对较少了,但在2010年的时候,Xively(现在叫Xively了,当时的名字是Pachube,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被媒体评为10大物联网公司),很早就具有了2.5亿个连接设备。但在2011年被LogMeIn收购后修改过两次名字(Cosm,Xively),主要还是没有盈利模式。最终在今年2月被谷歌收购。
经过10年的发展,在物联网时代到来之际,仍然找不到好的盈利模式,最终被收购。
前一段时间GE的Predix寻求被收购,作为工业互联网的领军企业,也是没有突破盈利模式的困难。
最近IBM的Waston,也被爆出用户体验不好,可能开出危险和错误的资料方案。
其实物联网平台型企业面临的难题无外乎两个:
1、在巨大的投入下,技术还有待完善[或者说商业生态还未建立],用户体验还不理想;
2、物联网平台的收益难题,平台的直接收益还不能支撑企业的运营。
解决用户体验的问题,还是需要投入,不断完善产品体验;最终还是盈利的问题,只要平台盈利了,用户体验也会经过迭代好起来。
所以物联网的问题,还是商业模式的问题。
在平台模式下,收入由按以前的解决方案(或软件授权费),转变为按使用(使用次数,或使用时间)来收费的模式。解决方案(或软件)授权费的模式,是先付费,后使用;而按使用收费的模式,是后付费模式。其成本的收回需要一个长的周期。在收入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一个阶段收入的降低,这个降低将体现在财务指标上,而财物指标对于上市公司是非常关键的,这是上市公司的平台型企业都会面临的难题。
类似的难题,IBM曾经遇到过,IBM是最早推动云计算的公司,但云计算的基础设施是租赁模式,在从卖硬件,向卖服务的转变过程中,财物指标的问题,限制了IBM云计算转型的发展。
在物联网平台模式下,一些大型企业会面临当年IBM一样的难题。感觉Predix也有些类似。
物联网的价值是由量变引起质变
根据梅特卡夫定律,连接的价值与连接数量的平方成正比,而物联网的价值创造,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连接的设备(不连接就会有风险设备),实际上在物联网技术之前就已经连接了,最简单的比如航空发动机的联网,还有高端的自动化设备,在物联网技术之前,都用自己的方式连接了。
非常重要的设备,已经不计成本连接了;剩下能快速增长连接的设备,是以前连接可以创造价值,但不连接也可以使用,而连接的成本高于其连接带来的价值。
随着技术发展,新的技术可以拉低连接成本,可以促进连接数量的增长,从而促进连网设备快速达到奇点,从而利用连接价值获得收益。现在正处于很多行业的连接接近奇点的关键时期,撑过去了,平台的收益会快速增长;而撑不过去,可能就如Predix,Xively一样,需要寻求被收购了。
在这个阶段,一些具有特点的企业,已经开始尝试收入模式的变化,比如PTC公司,今年7月19日宣布,从2019年1月1日起,其全球范围内的软件仅会通过订阅模式提供,订阅是一种以即用即付模式访问PTC软件许可证的方式,而不是通过一个大的前期成本访问。
利用订阅模式可以降低用户使用平台的早期投入,让用户更多的使用平台;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连接设备数量达到规模之后,其按次使用的价值接近或开始超过按次使用的成本;是连接创造价值的体现,说明一些领域的设备连接,已经接近奇点。
平台收入模式将会多元化
刚刚介绍的订阅模式是未来平台收入的一种模式。但随着平台的发展,平台的盈利模式也将会实现多元化。
有一些卖硬件连接方案的企业,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平台方案,可以导入硬件的销售,比如一些WIFI模块企业,通过平台解决方案,形成硬件销售的导入。虽然平台是支撑,不创造收入,但能为扩大硬件的销售规模,用另外一种模式获得收益。
扩大硬件销售规模,还有一个例子是重型机械行业,在平台上具有定位功能,就可以将重型机械设备由卖变租,降低了重型机械设备的使用门槛,扩大了重型机械设备的用量,带来的重型机械行业本身的快速发展。重型机械设备的平台,为其租赁提供服务。
再比如一些具有规模效应的设备连接,其连接规模巨大,有很好的导流入口特征。比如导航软件,以前都是导航软件收费。但随着定位功能的普及,所有的手机、汽车上都有定位功能,作为基础的功能,已经具有导流的意义。而通过导流,可以创造巨大的价值。所以随着用户的增加,传统收费的导航软件,开始免费,其收入是依靠导流来完成。
还有一种盈利模式,是通过数据以及专业化的服务来获取收入的。
比如GE最早的航空发动机,就有定位功能,可以其具体位置。这些高端服务是可以获得好的收益的。还有一个例子是小松机械,小松机械获得了大量的设备使用信息,在一些特殊行业领域,利用这些数据可以提供咨询,获得另外的一种盈利模式。
这几种模式,可能都是未来物联网平台企业的模式,另外还有一种,是通过应用来实现价值的,平台不收费,但通过应用获得附加值来获得收益。
比如宁波有一家企业生意帮,提供生产设备平台,将合作伙伴的生产设备连网,在平台上承接生产任务,将生产任务分配给产能有富余的企业,通过承接生产任务,分配生产任务这样直接与生产、销售相结合。
物联网盈利的多元化,我是比较看好以应用来获得收益的盈利模式。所以最近特别关注基于平台的应用,也就是现在提到最多的产业互联网。
如上图:有物联网行业平台,和物联网技术平台。在我的框架中,工业互联网处于物联网技术平台的位置,而产业互联网,处于物联网行业平台的位置。
行业平台是应用驱动(可以通过应用来获得收益的),而技术平台是技术驱动(在技术不完善的阶段,收益相对比较难)。但技术平台功能的完善,需要应用平台来推动。所以在技术平台为完善的情况下,领先行业的行业平台,可以先通过应用获利,再将功能完善后,提供技术赋能,成为技术平台。
其实阿里、京东的成长路径就是这样,阿里、京东实现了电子商务平台(应用平台),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必须要求具有超大规模的数据承载能力,开始研究云计算。当具有了云计算的能力,再进一步发展PaaS平台。
这个路径其实是可以借鉴的。
-
物联网
+关注
关注
2909文章
44701浏览量
373975 -
工业互联网
+关注
关注
28文章
4323浏览量
94145
原文标题:物联网发展趋势系列之十三(2018)
文章出处:【微信号:xuyongshuo-work,微信公众号:许永硕】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