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勃兴,城市正成为一种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的宏大系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正成为撬动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支点。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升级版,被认为是未来城市的高级形态。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中央的重大部署,是各地抢占发展先机,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抓手。
作为城市发展的一种全新范式,智慧城市从提出就迅速被提升至国家的经济、科技战略层面,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力求快人一步;其中上海、深圳、南京、武汉、成都、杭州、宁波、佛山、昆山等城市最先推出了“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划,同时科技部、工信部和国务院的相关政策中也将智慧城市定位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高度,智慧城市从萌芽逐步走向市场推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指出,2017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已达到 6万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2.64%,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7万亿元。风口之上,国内科技巨头纷纷跑马圈地, BAT、京东等新经济体的加入,把智慧城市赛道拉升到了新的高度。据报道,三大运营商近年来已累计和超过300个城市签署了智慧城市建设协议;蚂蚁金服则已与全国25个省政府352个城市在新型智慧城市、“互联网+政务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华为NBLT今年开始向市场供货,其解决方案在智慧水务、智慧停车、智慧路灯等方面实现了应用。
从企业层面来看,各企业都在研发自己的核心技术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华为、软通动力与中国城市中心三方联合共同研发的智慧城市服务平台,运用“城市大脑”系统化地为城市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增强了城市应急事件处理能力,这在世界上还属首创。此外,腾讯、科大讯飞致力于城市政务系统建设;浪潮、中兴致力于城市的大数据中心建设;海尔集团则致力于智慧家庭的建设,并率先实现了家用电器互联网控制的系统化管理。这些技术日臻完善,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大范围普及。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形成遍地开花的总体建设格局,除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外,成渝经济圈、武汉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圈等中西部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均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目前的智慧城市建设多是从供给端出发,通过供应商提供后台产品和应用,以政府服务平台得以展现,真正能够连接到“服务接受者”的“智慧”种类并不多。从对各省内部分政府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抽样调查来看,多数公务人员都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与相关信息了解甚少。对智慧城市建设来说,公务人员既是智慧服务的“接受者”也是智慧服务的“提供者”,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和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这种缺乏“地气”的现状亟待改善。此外,智慧城市不仅意味着硬件的完善,更要求该地居民IT素质、环保意识、城市创新能力、人才吸引力等软性综合实力的提升。因此,要注重城市人才的培养,要积极引导院校和企业关注大数据技术演进、承担关键技术和系统的创新研发工作,以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智慧城市产业链集聚和发展。
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对于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质量的提升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整合智慧城市平台建设中,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发掘等方式实现智慧城市体验提升, 将是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趋势。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89文章
46545浏览量
236819 -
智慧城市
+关注
关注
21文章
4232浏览量
96957
原文标题:新时代 智慧城市从萌芽逐步走向市场推广
文章出处:【微信号:D1Net01,微信公众号:物联网智慧城市D1net】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