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之前,我们已经给大家带来了微软Surface Studio一体机的外观图赏,那超大的28吋触屏和整体纤薄的造型想必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实说,市面上现在能做到如此美型工业设计的一体机已经很少,而在硬件配置上能够比肩Surface Studio的更是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
但是,如果你真的了解过Surface Studio,就会明白它那四核八线程的CPU(i7-6820HQ)、旗舰级的显卡(GTX980M)其实并非像其他“高性能一体机”那样为游戏而生,而是作为专业创意人士的新形态触屏生产力工具——换句话说,它是一台工作站。
如果按照这个角度去看,那么Surface Studio就显得很特别了:毕竟我们常见的工作站都是这种画风的:
相比之下,造型纤细、科幻的Surface Studio似乎很难让人相信它内部的“能量”层级——这就需要我们用专业的测试软件去逐一考察了。
配置解析:顶配的规格真可怕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台Surface Studio的硬件配置——笔者手头的这台是官网顶配,加上Surface Dial控制器的套餐售价高达36876元……这样的价格也确实符合“工作站”的身份。
Surface Studio配备了六代Core i7-6820HQ处理器,也就是六代移动i7的次旗舰型号——和我们更熟悉的6700HQ相比,6820HQ的频率看似只高了100MHz,但更大的区别在于它具备完整的8MB三级缓存(6700HQ和7700HQ都只有6MB),同时多了好几个指令集特性:包括用于企业远程管理的vPro、增强多线程开发性能的TSX-NI、还有强化安全加密的可信执行技术——换句话说,微软选择这款处理器,确实是考虑到了企业级客户的实际需求,而这也进一步说明了Studio的“专业”属性。
不过,用上了企业级的CPU,Surface Studio在显卡方面却稍显意外地选择了游戏级的GeForce GTX980M,而不是专业绘图取向的Quadro系列……笔者个人猜测这也许与Quadro那高的离谱的价格有关。
相对而言,使用980M可以在相同成本下提供高得多的通用图形性能——毕竟Surface Studio高达4500x3000的大屏幕可是它的骄傲,没有足够强的GPU怎么能行。
在现在这个内存疯狂涨价的大背景下,不知道各位看到Surface Studio顶配的32GB DDR4内存作何感想?是觉得物有所值呢还是感佩于专业设计软件“吃”内存之猛呢?当然,如果你平时就习惯了3D建模、视频非编这些工作,看到这样的大内存大概只会会心一笑吧~
最后,在存储设备方面,Surface Studio配备了2TB的存储空间——别紧张,并不是2TB的SSD,而是由2TB的机械硬盘与一块256GB的NVMe SSD组成的混合硬盘(SSHD)方案。
虽说如此,但是老实说在通过AIDA64看到真相之前,我们整个办公室的同事都以为它真的就是2TB的SSD——它运行起来真的太流畅了。事实上,我们从未见过表现如此之好的混合硬盘。
性能跑分:足够担当大任
为了探究Surface Studio的基础性能水准,我们首先对它进行了喜闻乐见的跑分测试,测试涵盖CPU、显卡、存储和综合性能四部分。在测试之前,我们已经将所有的驱动升级到最新,并将系统更新为刚刚发布的Windows 10秋季创意者更新(1709)版本。
首先,在CPU-Z自带的性能评测中,可以看到i7-6820HQ的计算性能水准落在了桌面版AMD FX9590和Intel i7-4790K之间,这样的水平对于一个移动版的CPU来说已经很吓人了,要应付如多线程渲染或转码这样的重负载环境,这样的的性能也已经足够。
同时,在3DMark测试中,GeForce GTX980M也没有让我们失望——虽然它已经不再是最新旗舰,但对于一体机这样的平台来说,980M依然属于极度“稀罕”的超高配。
有意思的是,根据3DMark内置的频率追踪图表,Surface Studio在CPU和GPU全满载的时候温度其实并不算低,但我们至始至终没有听到明显的风扇声音,而CPU、GPU也没有发生降频。
从这一点来说,似乎微软将这台机器的散热设计极限拿捏得相当准确……当然,对于那些不愿被人打扰的设计师来说,这样一款安静的机器或许正是他们想要的。
前面我们说到,Surface Studio的存储部分使用了一块256GBNVMe SSD和一块2TB机械硬盘组成的混合加速方案——从我们的测试来看,在系统中不可见的SSD实质充当了HDD的一个巨大的“缓冲盘”,所有的写入和读取操作似乎都会先在SSD中进行。
因此,Surface Studio的实测硬盘速度完全表现出了SSD的水准。而且相对一般缓存盘的小容量来说,如此巨大的“SSD Cache”很明显是考虑到了如视频编辑等应用场景中大量数据读写的需求。这种少见的设计再次说明了Surface Studio非同一般的定位。
最后,常规跑分测试的最终一项自然就是PCMark10:Surface Studio在所有的测试类别中都得到了不俗的分数,无论是轻度的工作场景还是重度的数字创作、3D游戏场景都应付自如。
同样地,在测试伴随的记录线形图中也能看出,Surface Studio小小的机身在散热和供电上的表现一点都不差:虽然温度不低,但是频率却能一直维持稳定,也是殊为不易。
进阶实测:渲染性能与CPU的“小秘密”
当然,上面的那些测试只是一般意义上的通用测试,对于定位工作站的设备来说,自然还会有些额外的“节目”。
比如说,专注图形渲染性能的CineBench R15……老实说我真的很意外GTX980M的渲染性能有如此之高:甚至和桌面GTX1070差距都很小;而i7-6820HQ的多线程渲染分数在移动CPU里也算得上出类拔萃了——和几代之前(3720QM、3840QM)相比,能看出Intel这几年来其实还是很努力的,并不能说人家“挤牙膏”什么的了~
考虑到Surface Studio那超越4K分辨率的高素质屏幕(DCI-P3色域)估计也被不少视频制作专业人员看重,我们也测试了这台机器的CPU编码速度:用的是最新的HEVC视频编码测试软件,分为1080P和4K两次测试。
从最终的编码速度来看,Surface Studio在编码1080P视频时已经接近30fps的实时速度,性能之强毫无疑问。
前面说到,我们注意到微软在抑制Surface的CPU过热降频方面似乎有特别的“技巧”——即使CPU满载温度很高的情况下也依然可以维持不掉频。通过使用Intel的调试软件XTU,我们找到了其中的部分原因:
原来,微软充分利用了一体机在供电和散热上的优势,将原本TDP只有35W的6820HQ“解放”到了45W-75W(最大睿频)的功率,从而使其可以长期保持高频运作,同时也增强了CPU重负载下的稳定性。
进阶实测II:读卡器性能和绘图实操
当然,对于一台专业工作站来说,稳定性在很多时候都比单纯的高性能更重要。而设备的外部接口、生产力附件有时候甚至又会直接影响用户的工作效率。
比如说,在之前的图赏中,我们已经知道Surface Studio配备了多个USB3.0接口和一个全尺寸的SD卡读卡器——可别小看这个设备,对于摄影师们来说,它可是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重要部件。
为了测试Surface Studio的读卡器性能,笔者使用了一款32GB、UHS-II接口规范,设计读写速度高达280MB/s的SDXC卡。通过Surface向其中复制一个大小约为3GB的压缩包,之后又将卡内多达1400张的照片直接读取至PC桌面……
不知道是SD卡因为长期使用已经老化还是什么原因,Surface Studio并没能达到理论上的极速,但无论是大文件写入还是困难得多的小文件连续读取,速度都一直稳定在170MB/s左右,非常稳定,最终用时也令人满意。
最后——奉上本站小编试用Surface Studio绘图的实例:大尺寸的屏幕可以“躺下来”直接当做画板,4096级的压感笔绘图时能依据下笔“轻重”而自如变化线条粗细,旁边的Dial通过按压、旋转就能轻松切换笔尖尺寸、缩放和转动画布、或是调节上色的饱和度……
整个过程几乎无需鼠标参与,而创作感受比起传统的“绘图板+工作站PC”的模式,无论是直观性还是舒适性都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总结:会是新时代的标杆么
在评测开篇,笔者也说到了:目前的业界,“工作站一体机”真的是少之又少:事实上,微软Surface Studio并非这个类别中的第一款产品,但它确实是最独特的一款。
在其他厂商只是尝试着将工作站的性能“塞”进一体机的机身里时,它却已经想到了将PC与绘图板的合二为一,而且最终的成品是如此优雅、强大、充满未来气息。
回想当年,微软Surface平板电脑可以说教会了其他厂商什么是合理的“生产力平板”设计,也培养出了一大批忠实用户;那么,由Surface Studio的诞生,将来是否会引发专业级市场的一次设计与产品形态变革呢?我想,这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微软
+关注
关注
4文章
6596浏览量
104057 -
surface
+关注
关注
1文章
211浏览量
27674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