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补全锐龙2代 AMD奉上全新磁盘加速技术
从2007年Intel发布酷睿2算起,AMD经历了整整10年沉沦。直到2017年全新构架的锐龙处理器面世,AMD才终于迎来了涅槃重生。2018年4月,锐龙2代如约上市,12nm新工艺加Zen+新架构,补足了一代锐龙核心频率过低,内存延迟过高的缺点。
此前我们已经体验了两款X级别的Ryzen 7 2700X/5 2600X,在首发一个月之后,如今更加主流的Ryzen 7 2700/5 2600也来到了我们面前。
锐龙7 2700与锐龙7 2700X同样也是8核心16线程、4MB二级缓存、16MB三级缓存,相比2700X基础/最高/全核加速频率分别降低了500MHz、200MHz、400MHz,TDP也相应的从105W降到了65W。
锐龙5 2600采用了6核心12线程、3MB二级缓存、12MB三级缓存,相比2600X基础/最高/全核加速频率分别降低了200MHz、400MHz、300MHz,TDP也相应的从95W降到了65W。
AMD StoreMI技术详解:
伴随锐龙二代,随同上市的X470主板提供了一项全新的硬盘技术AMD StoreMI,它最大的作用就是给传统读写很慢的机械硬盘加速,并且目前所有的AMD 400系列主板都可以免费支持。
传统的机械硬盘容量大、价格便宜,但是读写速度很慢。SSD读写速度快,特别是4K随机速度可以比机械硬盘快几十倍,但是高容量的SSD 价格昂贵。AMD StoreMI 技术就是将这两种存储器“融合”为一块驱动器,并将经常访问的数据自动移至 SSD,可以让大容量机械硬盘也拥有SSD同样速度。
除了可以让SSD给HDD加速之外,当系统内存容量大于6GB的时候,AMD StoreMI还可以设置将2GB的内存作为融合硬盘的缓存,进一步加快硬盘的读写响应速度。
这种技术看起来很Intel的傲腾加速技术很像,不过傲腾需要占用一条M2插槽,并且只有16/32GB,过小的容量限制了傲腾对硬盘的加速效果。
AMD StoreMI到底是鸡肋还是革命?AMD Ryzen 7 2700/5 2600实际表现如何?请看我们的详细测试。
二、测试平台:与2700X、2600X同台竞技
测试平台配置如下:
此次并没有将Intel的CPU加入对比,有兴趣的玩家可以翻看我们首发的锐龙2评测,里面有详细的对比测试。
测试主板使用了微星X470 GAMING PRO CARBON,13相供电设计和良好的散热能力,让喜爱超频的玩家没有后顾之忧。
内存使用了2条芝奇 F4-3200C14D 8GB,在没有作特别说明的时候,测试都是以3200MHz频率14-14-14-34 CR1时序运行。
数据盘使用了三星970 EVO。与三星960 EVO对比,970 EVO的主控从Polaris升级了新的Phoenix,闪存从之前的48层堆栈升级到了64层堆栈,同时缓存从之前的LPDDR3升级到了 1GB的LPDDR4,数据写入寿命从400TB增加到了600TB,最大连续读取速度3200MB/s,最大连续写入速度1900MB/s。
不过由于本次需要测试StoreMI硬盘,这个970 EVO只是作为备用盘使用。
机箱使用了玩家风暴新方舟机箱,其内置的船长280水冷散热系统可以媲美360分体水冷,在我们做超频测试时都能很好的控制CPU温度。
平台装机效果图。
三、AMD StoreMI安装及设置: 上手很轻松
本次测试采用了微星X470 GAMING PRO CARBON主板,Windows系统安装在影驰ONE 240GB上,用三星860 EVO 250GB+西部数据 2TB蓝盘来融合成StoreMI硬盘。
在AMD官网下载并安装AMD StoreMI安装程序。
打开AMD StoreMI程序后,出现了3个可选项:
第一个选项可以把操作系统的硬盘与另外一个空白硬盘融合。
第二个选项可以将一个装有数据的硬盘与另外一个(或者更多)空白硬盘融合,整合后保留硬盘原有数据。
第三个选项是将2个完全空白的硬盘进行融合,整合后的硬盘需要重新分区和格式化才能使用。
在此建议大家点击第二个选项,这样可以直接保留数据。
选择要将哪些硬盘进行融合。Fast选择固态硬盘,Slow选择一个或者多个机械硬盘。
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如果机械硬盘有数据,那么固态硬盘要先删除分区才可以继续后面的操作。
另外,StoreMI最多支持将256GB的SSD划作机械硬盘的缓存使用,如果使用大容量的SSD来融合,多出的容量可以作为一块普通的SSD使用。
选择完硬盘之后切记不要急着点Create,先点击Create Options按钮。
Mode选项中“Tier_Full”的意思直接将2个硬盘整合成一个分区,分区容量为2个硬盘容量之和。“Tier_Rsvd”的意思是2个融合的硬盘能保留原有的分区。这里强烈建议选择“Tier_Rsvd”。
Initial Map和Drive Type 2个选项直接使用默认设置就好,不用管它。
DRAM cache可以选择划分2GB内存作为新硬盘的DRAM缓存(需要系统有6GB以上的内存),如果您内存容量足够大,建议选择打开2GB DRAM cache。
所有选择完成之后,点击Create Tier就会创建新硬盘。
创建完成后,西数2TB蓝盘的分区和数据都在,这里你需要将后面230GB的SSD重新分区并且格式化,否则无法给机械硬盘加速。
四、AMD StoreMI测试:机械硬盘重获新生 安全性几近完美
1、AS SSD Benchmark 测试
为了防止DRAM cache干扰测试成绩,在此项测试中关闭了2GB的DRAM cache。
从左到右依次是三星860 EVO、WD 2TB蓝盘、StoreMI硬盘。
StoreMI硬盘基本上保留了860 EVO的性能,顺序读写速度3倍于WD 2TB蓝盘,4K随机读写速度相比机械硬盘更是提升了数十倍。
2、游戏读取速度测试
选择了《剑灵》和《魔兽世界》这2款对硬盘读取速度要求比较高的网络游戏来测试StoreMI技术,游戏测试中打开了2GB DRAM cache。
《剑灵》:画面设置为2560*1440全五档画质;游戏的场景为建元城都天命宫外廷营地,记录从角色选择画面到完全进入游戏所需的时间。测试的副本为12人副本螺旋寺院。
《魔兽世界》:画面设置为2560*1440十级特效;游戏的场景为部落主城奥格瑞玛的银行门口,记录从角色选择画面到完全进入游戏所需的时间。
在游戏测试中,StoreMI硬盘读图所消耗的时间相比WD 2TB蓝盘成倍缩短,在《魔兽世界》中表现出的优势更是明显。StoreMI硬盘读盘速度能够小幅超越三星860 EVO,应该是2GB DRAM cache发挥了作用。
这里要说明一点StoreMI硬盘需要将数据从机械硬盘转移到SSD,第一次读图速度通常会很慢,但是完成这一步后,以后的读图速度都会非常快。
3、SSD写入消耗测试
很多用户担心用SSD作为机械硬盘缓存使用,会不会对SSD造成过度消耗,以至于提前报销。基于这点我们花了三天时间做这项测试。
这是在三星860 EVO在融合前的数据写入量,使用了2小时,写入量120GB是因为做了网络游戏读图测试。
本文后面进行的游戏性能测试均是在StoreMI硬盘内进行。
8小时(第一天晚上)写入量170-122=48GB。
17小时(第二天下午)写入量:197-170=27GB。
25小时(第三天下午)写入量:215-197=18GB。
第一天进行游戏测试时,大量的数据需要从机械硬盘迁移到SSD,导致写入量达到了48GB,第二天的测试后由于SSD已经保存了大量常用数据,写入量降到了27GB,第三天的写入量更是低到了18GB。
三星860 EVO 250GB拥有150TB的写入寿命,如果按照平均每天40GB的写入量,想要让860 EVO 250GB挂掉需要11年时间。
我们频繁的游戏测试对SSD硬盘的消耗应该是不亚于玩家的日常使用,由此可以看出StoreMI技术对SSD只是正常的读写消耗,并不会折损其寿命,玩家大可不必为此担心。
4、安全性测试
有用户担心在使用过程中,如果SSD出现意外故障,机械硬盘内部的资料能否保存,对此我们分三步进行测试:
①、在StoreMI程序中正常移除融合硬盘
在AMD StoreMI软件界面点击Remove StoreMI。
选择需要移除的StoreMI硬盘并点击Remove按钮。
会提示需要将SSD的数据迁移回机械硬盘,点击确认开始迁移数据。完成后机械硬盘所有数据都完好无损。
在这里指出一下,国内某门户网站提到移除StoreMI时会清空硬盘内所有数据,其实这个描述并不全面!只要不在Change Settings选项中进行Delete操作,硬盘的数据就不会消失。
②、SSD闪存出现坏块,系统可以识别硬盘
如果闪存出现坏块,在移除StoreMI时无法将SSD数据迁移回机械硬盘,会出现什么情况?
我们在进行移除StoreMI硬盘时,不进行SSD数据迁移回机械硬盘的操作(点击取消按钮),看看机械硬盘内的数据是否还能存留!
经过反复的测试,只有在创建StoreMI硬盘时按照Create Non-Bootable StoreMI后在Creates Option选择“Tier_Rsvd”的步骤创建StoreMI硬盘,此后复制进去的资料才会永远保留在机械硬盘中,即便不将SSD数据迁移回来也不受影响。
以其他方式创建的StoreMI硬盘在移除时若点击取消数据迁移,硬盘所有数据都会消失。如果用户对自己的SSD质量感觉不放心,可以按照我们的建议创建StoreMI硬盘。
③、SSD完全损坏,系统无法识别
此项测试,在创建好StoreMI硬盘后,我们关机直接将SSD主板上取出,然后重新开机进入系统。
很遗憾,Remove StoreMI这个选项变灰了,只能在Change Settings选项中进行Delete操作,所有的资料都将不复存在。
希望StoreMI后续版本能够完善修复功能。
5、测试小结
StoreMI技术能将用户经常使用的数据迁移到SSD上面!那么什么是经常访问的数据?
比如《星际争霸2》,如果您只玩对战,不玩剧情战役,那么StoreMI只会将你对战部分的数据迁移到SSD上面,用不到的战役、CG动画这些数据永远也不会迁移到SSD。
再比如《魔兽世界》拥有庞大的世界,但是90%的地图或者老副本您从来都不去,那么这90%的数据都不会被迁移到SSD上面。
这2个例子应该就能让您知道StoreMI的作用,它只将用户常用的数据迁移到SSD,以极小的容量代价让整个机械硬盘获得SSD一样的速度。
至于安全性问题,用正确的方法创建StoreMI硬盘,只要您的SSD不是完全损毁,都可以保留住机械硬盘内的数据。
StoreMI技术对SSD的写入消耗处于一个非常正常且合理的水准,并不会折损SSD的寿命,因此可以放心使用。
五、CPU性能测试:性能差距小于价格差距
1、CPU常规性能测试
CineBench R15是考察CPU性能的最常用、最权威工具。
2600单线程比2600X要低10%,多线程低5.5%。
2700单线程比2700X要低9%,多线程低12.2%
2600单线程比2600X要低5.7%,多线程低8.2%。
2700单线程比2700X要低4.7%,多线程低11.1%。
国际象棋测试中,2600比2600X要低5.9%,2700单比2700X要低11.1%。
wPrime 2.1测试中,2600比2600X要低7.4%,2700比2700X要低11.1%。
3D Mark物理成绩主要反映的是CPU性能,2600比2600X要低2%,2700比2700X要低10%。
在CPU常规性能测试中,Ryzen 7 2700满载频率在3.475~3.5GHz之间浮动,相比2700X 8核满载3.9GHz低了不少,在测试中反映出了12%左右的性能差距。
Ryzen 5 2600全核满载频率为3.75GHz,2600X满载频率可以达到4GHz,测试中只有5%左右的差距。
2、搭配独显游戏性能测试
本次游戏项目测试中使用了映众GTX 1080超级冰龙版,选择了《古墓丽影10》、《文明6》、《GTA V》、《最终幻想15》测试程序四款游戏,分辨率均为1080P,默认最高特效。
其实对于目前绝大部分单机游戏,CPU并非瓶颈。在《GTA 》V 和《文明6》中,高主频的CPU略占优势。《最终幻想15》中四款CPU成绩基本上相同,《古墓丽影10》中Ryzen 7 2700X领先其他CPU5~8帧。
六、超频/温度/功耗测试:4.2GHz稳定运行 钎焊保低温
从Sandy Bridge开始,为了不让低端CPU影响到高利润的高端型号的销量,Intel就锁死了CPU倍频,并在芯片组设置了外频墙。想要超频,必须买售价不菲带K的CPU并搭配昂贵的Z系列主板,大量预算有限的玩家被挡在了超频的大门外。现今DIY热度及市场极大的萎缩,Intel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对Intel来说,AMD对玩家就厚道很多了。锐龙全系列CPU都不锁倍频,只需要搭配低端的B350主板即可。如果玩家对超频更高的要求,则可以选择X370或者X470。
1、内存超频测试
测试内存用的是二条芝奇 F4-3200C14D 8GB,在微星X470 GAMING PRO CARBON主板上从3333MHz开始一路往上尝试,最终将内存电压调到1.4V时,可以在3600MHz频率18-20-20-38 CR1时序下稳定跑各种测试并过memtest64 2小时测试。
2、CPU超频测试
2代锐龙应该是存在频率墙,我们手上的这4片CPU都很难在全核4.3GHz频率下过拷机测试。
Ryzen 7 2700 在1.38V下稳定在4.2GHz过各种测试和AIDA64 FPU拷机半小时,相比默频全核3.5G高出了20%。但即便电压拉倒1.5V,也无法再4.3GHz的频率下过拷机测试。1.5V以上电压过于危险,不作尝试。
Ryzen 5 2600 则可以在1.36V电压下稳定4.2GHz过各种拷机测试,比默认的全核3.75GHz高了12%。与2700一样,1.5V
都无法在4.3GHz的频率下过拷机测试。
我们对4.2GHz的Ryzen 7 2700/5 2600做了简单的测试,汇总如下:
整体来说,超频到4.2GHz的Ryzen 5 2600相比默频时,常规性能提高了12%,与8核的Ryzen 7 2700相当。
超频到4.2GHz的Ryzen 7 2700相比默频常规性能提高了21%。
超频后的Ryzen 5 2600游戏性能几乎等同于4.2GHz的Ryzen 7 2700!只需要一半的价格就能获得顶级CPU同样的游戏体验,可以算是AMD送给普通玩家的福利,同时这也是Intel禁止低端CPU超频的原因(鄙视Intel-_-!)。
3、功耗测试
功耗测试是在AIDA64 FPU拷机15分钟后读取平台的功耗。
由于测试平台安装了3个SSD和2个HDD、280水冷和4个140风扇,满载的功耗会稍高。
AMD Ryzen 7 2700/5 2600的TDP同为65W,从测试结果来看,基本符合。
超频到4.2G的AMD Ryzen 5 2600平台满载功耗为198W,CPU核心功耗在120瓦左右,一个7相供电的B350主板就足以应付。
而超频到4.2GHz的AMD Ryzen 7 2700平台满载功耗达到了265W,此时CPU核心功耗也达到了180W。可能会需要一块10相供电的X470主板才能很好的支持。
4温度测试
温度测试采用玩家风暴新方舟机箱自带的船长280水冷散热器。Intel的CPU由于内部使用的低端硅脂严重影响了CPU的散热,于是对于8700K这样的高端CPU来说,1000元的高端散热器和200元的使用起来没有任何区别,拷机都是温度轻松超过100度(继续鄙视Intel -_-!)。
室温26度,待机温度都在30度左右。
由于核心内部180W的巨大功耗,超频到4.2GHz的AMD Ryzen 7 2700拷机温度达到了73度。
想要知道i7-8700K在核心功耗达到120W时的温度有多少吗?我也不知道!因为在使用九州风神船长240水冷时,8700K超频到4.6G电压1.23V的情况下(此时核心功耗120W左右),ADIA64 FPU拷机温度5秒升到100度,然后就触发CPU温度保护自动关机。..。..。
在给AMD点赞的同时,也期望Intel的桌面CPU能够早日回归钎焊导热。
七、总结:性价比再一次成神 Store MI技术带来新变革
AMD Ryzen 7 2700/5 2600处理器在规格上,相比Ryzen 7 2700X/5 2600X保持了同样的核心/线程数量、缓存容量,只是频率低了几百MHz,性能损失并不大。
而且它们俩依然完全不锁倍频,对于动手能力强的玩家,只需要简单超频设置就能让它拥有比2700X、2600X更强的性能,可玩性相当高,性价比非常凸显!
另外,Ryzen 7 2700/5 2600的热设计功耗都降低到65W,功耗和温度表现更加精细,而且同样附送原装风扇,再加上价格也都各自便宜了200元,对于价格和功耗更敏感的用户来说无疑更加合适。
StoreMI技术则是AMD回馈给用户的福利,AMD 400系列以及后续的主板都能免费使用。它只需要消耗极少的SSD容量,就能让机械硬盘获得和SSD一样的速度,消除存储瓶颈,而且不同于Intel Optane傲腾技术,它不需要用户额外花费一笔银子再去买一条SSD单独做缓存加速,使用起来也更加简单方便。
另外,它对SSD的写入消耗处于一个非常正常且合理的水准,并不会折损SSD的寿命,安全性方面只要正常操作,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对StoreMI技术的一点期待:希望后续版本的StoreMI程序在SSD完全损毁无法识别的时候,也能正常移除被融合的机械硬盘,如此的话就彻底完美了!这样的StoreMI硬盘能够拥有机械硬盘的可靠性、固态硬盘的速度,同时还能享受超大容量!想想都令人心动。
AMD StoreMI是一项非常非常不错的技术,在彻底解决安全问题之后,StoreMI会得到多数用户的认同、让市场接受,引发一场真正的革命也未可知!
-
amd
+关注
关注
25文章
5468浏览量
134165 -
cpu
+关注
关注
68文章
10863浏览量
211773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