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7~2018年版于日前刚发表。先说白皮书的总观和结论。到2017年底,国内半导体产业从业人员在40万人左右:设计14万、制造12万、封测14万,到2020年左右预计市场需72万人。
这72万人怎么估算的?是依到时整个产业产值预估约1兆人民币、人均产值140万人民币。所以短短2年内人力资源有32万人的缺口,这几乎是要倍翻才能达标了。
对策呢?一、高校培育、产学一体;二、引进海外高阶人才;三、职业教育;四、建构创新的生态。先不说这些对策有没有对症下药,看几个比较有趣的调查数据。
第一个是从业人员平均月薪为人民币9,120元,这很颠覆传统的刻板印象。编委及部分行内人士也认为这数字偏低,但这毕竟是大数据统计结果,自然业内也有相当的非技术人员,这些会拉低平均薪资。半导体产业的薪资在52个产业中排名第6,落在金融、专业服务/咨询、互联网、银行和房地产之后。我认为这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供应面呢?白皮书列举了15个相关系所,关系最近的有微电子学、微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制造工程4个。15个系所每年毕业近20万人,这里面还不包括可用于半导体制造以及先进材料与元件研究的物理、化学、化工、材料等专业。但是在这20万人之中毕业后从事IC产业的只有12%,也就是每年大概实际有2万多人投入,另外入行之后也有转行的。
所以从这些数字中可以得到另类的结论: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数实际上远超过产业所需初阶人力,但是产业本身如同漏水的筛子,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承接这源源不断的供应,也在其后陆续流失人力到其它产业。
薪水不够高并不是出于雇主悭吝的问题。国内半导体产业起步较晚,竞争上相对不利,产业整体毛利偏低,能够支付给员工的相对地少,这是经济规律。但是招不到最顶尖员工、导致高流动率,又进一步降低产业的竞争力,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要解决人力供应缺口问题,在此循环某一环节介入以打破恶性循环可能是比较有效方法。特别是在制造部分,人力成本占运行成本不到10%,可以腾挪的空间很大。
一个社会如果觉得一个产业至关重要,理应有系统性的方法引导顶尖人才注入这产业,这是制度经济学的要义。
-
集成电路
+关注
关注
5387文章
11509浏览量
361538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4文章
27249浏览量
217915
原文标题:【名家专栏】《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观察篇
文章出处:【微信号:DIGITIMES,微信公众号:DIGITIMES】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