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码管的内部连接方式
数码管的七个笔段电极分别为A~G(有些资料中为小写字母),图1所示。这八段发光管分别称为a、b、c、d、e、f、g和dp,通过八个发光段的不同组合,可以显示0~9(十进制)和0~15(十六进制)等16个数字字母,从而实现整数和小数的显示。
图1 数码管的电极
数码管内部发光二极管有共阴和共阳两种连接方式。数码管的内部连接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数码管的内部连接方式
共阳数码管是指将所有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接到一起,形成公共阳极(COM)的数码管。共阳数码管在应用时应将公共极COM接到+5V,当某一字段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为低电平时,相应字段就点亮。例如,当段a、b、g、c、d接低电平,而其他段输入高电平时,显示数字“3”。当某一字段的阴极为高电平时,相应字段就不亮。
共阴数码管是指将所有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到一起形成公共阴极(COM)的数码管。共阴数码管在应用时应将公共极COM接到地线GND上,当某一字段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为高电平时,相应字段就点亮。当某一字段的阳极为低电平时,相应字段就不亮。例如,当段a、b、g、c、d输人高电平,而其他段输入低电平时,显示数字“3”。
常用数码管的内部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常用数码管的内部结构
常用四位数码管的引脚排列如图4所示。
图4 常用四位数码管的引脚排列
常用两位数码管的引脚排列如图5所示。
图5 常用两位数码管的引脚排列
数码管上的数字分别由a、b、c、……、f七段笔画组成,DP为小数点段,各笔画段引线引脚的排列采取双列。在数码正置俯视时,左下角为第一脚,按逆时针顺序依次确定其余各脚。数码管引脚排列如图6所示。
图6 数码管引脚排列
2 数码管的驱动方式
数码管要正常显示,就要用驱动电路来驱动数码管的各个段码,从而显示出想要的数字,因此根据数码管的驱动方式不同,可以分为静态式和动态式两类。
2.1 静态显示驱动
静态显示驱动也称直流驱动。静态显示驱动是指每个数码管的每一个段码都由一个单片机的I/0端口进行驱动,或者使用如BCD码二-十进制译码器译码进行驱动。静态显示驱动的优点是编程简单、显示亮度高,缺点是占用I/0端口多,如驱动5个数码管静态显示时需要40(5×8)根I/0端口,要知道一个89551单片机可用的I/0端口才32个,所以实际应用时必须增加译码驱动器进行驱动,从而增加了硬件电路的复杂性。
2.2 动态显示驱动
数码管动态显示接口是单片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显示方式之一,动态显示驱动是将所有数码管的8个显示笔画“a、b、c、d、e、f、g、dp”的同名端连在一起,另外为每个数码管的公共极COM增加位选通控制电路,位选通由各自独立的I/0线控制。当单片机输出字形码时,所有数码管都接收到相同的字形码,但究竟是哪个数码管会显示出字形,取决于单片机对位选通COM端电路的控制,所以我们只要将需要显示的数码管的选通控制打开,该位就显示出字形,没有选通的数码管就不会亮。通过分时轮流控制各个数码管的COM端,使各个数码管轮流受控显示,这就是动态显示驱动。在轮流显示过程中,每位数码管的点亮时间为1~2ms,由于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及发光二极管的余辉效应,尽管实际上各位数码管并非同时点亮,但只要扫描的速度足够快,给人的印象就是一组稳定的显示数据,不会有闪烁感,动态显示的效果和静态显示是一样的,但能够节省大量的I/0端口,而且功耗更低。
-
二极管
+关注
关注
147文章
9638浏览量
166470 -
驱动
+关注
关注
12文章
1840浏览量
85289 -
数码管
+关注
关注
32文章
1882浏览量
9110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