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开门网受邀参观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要说参观之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COSMOPlat了。到底COSMOPlat是什么呢?它又能给工业互联网带来什么“甜头”呢?
1
放眼世界智能制造,海尔颠覆了什么?
“中国最终要打造国家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起工业生态,把工业大数据沉淀在自己的平台上,避免受制于人。”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副总裁、供应链总经理陈录城说道。
此处的“平台”,便是COSMOPlat,它是海尔在这几年对智能制造探索基础上推出的中国首个独创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把互联工厂模式产品化并可对外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COSMOPlat,海尔构建了一个社群经济下以用户为中心,面向大规模定制的新工业生态,完全和用户连接,并以用户体验和用户需求,驱动内部“智能制造”的迭代升级。
海尔COSMOPlat有什么独到之处?COSMOPlat解决的是高精度下的高效率,是全球唯一能与用户零距离交互并唯一实现用户终身价值的大规模定制解决方案平台。海尔代表的中国“智造”,要做全球第三极!
“强调与用户连接,强调从产品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把用户需求、用户体验作为推动自身迭代升级的最大驱动力,是海尔智能制造的核心。”陈录城解释。
一方面,COSMOPlat通过在交互、定制、研发、采购、制造、物流、服务全流程节点的业务模式变革,输出七类可社会化复制的应用模块,帮助企业实现产品生产高精度下的高效率。
另一方面,COSMOPlat可为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提供软硬一体的大规模定制整体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具体提供的服务有两种:软硬一体、虚实融合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如新工厂建设、老工厂升级、企业管理等。另外则通过平台沉淀的数据,为企业提供基于大数据的增值服务,如预测性维护、全产业链的协同优化、资源共享集约及金融服务等。
海尔COSMOPlat具备了全流程、全产业链的概念和能力,并通过高内聚的系统架构和物理化的系统模块,实践了大规模定制的业务。而这种模式目前只有中国企业具备,也应由中国企业提出。
陈录城坦言道:“COSMOPlat就是要为所有企业在探索智能制造转型中,提供一个落地的标准与指南,减少试错成本,缩小与先进国家在品牌塑造和创新能力上的差距。”
2
“智造”基因融入传统工厂,实现互联定制
海尔对COSMOPlat的自信,更多源自该解决方案在体系内部的成功应用。其已按COSMOPlat思路构建了沈阳冰箱、郑州空调、佛山滚筒、胶州空调、青岛热水器、FPA电机、青岛模具,及中央空调等十大互联工厂。
互联工厂在此过程中,很好地充当了海尔推广COSMOPlat的“样板间”。走进车间,像极了一个整洁明亮的办公空间,工人并不多见,柔性生产线上,为数不少的橙黄色机械臂协同运转,井然有序。大型装备的自动化率竟高达70%以上!
传统中央空调主机生产线均采用人工推动生产,效率低又浪费人力。而今磁悬浮总装线,在借鉴汽车行业动力板链地平线基础上,可根据节拍设定自动运转,做到了6种产品的总装混产,工程不良减少了30%,效率提升了60%以上”。
“对品质的好坏,我们会从安全、性能、外观精化三方面判断。对很小的部件,如机器伸不进去的焊接点,仍然要由人工来做,精益求精,这是海尔工匠精神的体现。”杨伟欣补充说。
中央空调互联工厂的“智造”基因,还体现在COSMOPlat智能云服务平台大数据分析上。该平台通过用户使用数据和设备数据分析,可为中央空调用户推送设备诊断、异常预警,以及节能运营等各种增值服务。
海尔COSMOPlat正在打造的互联定制系统——外联用户,内联海尔所有节点及利益攸关方。”王利强调,而要实现与用户互联,必须通过“三化”进行升级。
“大规模定制的本质是将用户个性化的小数据集成大规模订单,除可实现边际效益递减,同时解决了大规模工业设计生产和私人喜好间的天然矛盾。”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白津夫对此分析道:单纯个性化定制慢点、贵点就能实现,但实现大规模定制很难。而衡量这个的标准就是“每台产品背后都是有用户的”,衡量它的标准就是不入库率——目前海尔通过全球十大互联工厂样板实现了生产效率提高60%以上,不入库率达到68%。
3
互联工厂,本质是“共创共赢”生态圈
形象地说,依托COSMOPlat智能制造平台,海尔互联定制可让每个用户自己“制造”家电。但这背后的关键,仍然基于“人单合一”模式。
“人单合一”始自2005年,是海尔CEO张瑞敏提出并命名的一种全新商业模式。经过长达12年的探索,“人单合一”如今已进入2.0时代,有了新内涵,即建立一个互利共生的平台。
张瑞敏曾在海尔创业29周年纪念会上这样解释:“企业平台化”对应的是企业的互联网思维,即企业无边界;“员工创客化”对应的是员工价值体现,即让员工成为自主创业的创新者;“用户个性化”对应的是企业的互联网宗旨,即创造用户全流程最佳体验。
在张瑞敏眼里,2.0版本的“人单合一”,就体现在以上“三化”上,海尔不仅要颠覆原有传统模式,还要建立起共创共赢新模式。
从实践上看,“人单合一”的新诉求,无不倒逼着海尔对组织颠覆、流程升级,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最终自主研发了“人单合一”在制造业的落地载体——COSMOPlat;反之,COSMOPlat又为“人单合一”提供验证和支持,所有数据都会在COSMOPlat平台运营、管理。
以COSMOPlat为依托的海尔“智造”,并非简单的机器换人或自动化。最重要的,它让互联工厂超越了传统工厂的概念,以用户为中心,全流程资源并联形成了一个共创共赢的生态圈。而要支撑这个生态圈,必须从传统组织变成一个平台。
4
COSMOPlat 不只“属于”海尔
成功探索互联工厂的同时,海尔又将“互联工厂”模式软化、云化,外部企业可直接接入COSMOPlat,复制海尔互联工厂的成果,实现快速转型。
陈录城强调:COSMOPlat是一个“共创共赢的多边平台”,类似一个生态闭环。平台上所有资源、能力和技术解决方案都可释放。但前提是外部企业先要在平台上创造价值。“它们相当于外部‘创客’,可到平台贡献方案,只要被采纳,就能体现价值,进而在这个‘闭环’里存在,并与其他资源共享价值。”
为做这件事,海尔先后成立了工业智能研究院和家电业创新战略联盟,并加入工信部倡导的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未来,海尔以COSMOPlat为核心,对外输出服务及软硬件一体化集成解决方案。
走出海尔总部青岛,COSMOPlat已陆续展开规模化复制之路。2017年8月3日,海尔“产城创”生态圈模式,继天津后下一城——作为“产城创”中“产”的关键部分,COSMOPlat正式落户上海松江。
而根据海尔的统计,其社会化服务,也已成功拓展11个地区和20个国家,平台上甚至吸引了德国SAP、菲尼克斯、美国Oracle、亚马逊等美、德、法、日20多家国际资源,聚集了3亿多用户和380多万家企业。
智能制造“样板”扩展之快、开放程度之广,着实出乎我们的意料。
除家电行业外,已有电子、装备、汽车、家居等12个行业接入COSMOPlat。同时于每个行业,正在打造类似“海尔互联工厂”样板。
“互联网时代,比家电行业更需要与用户交互的传统制造业还有很多,他们都是海尔的潜在伙伴。”海尔互联工厂建设负责人说,未来,海尔将逐步实现从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的过渡,转型为用户解决方案服务商。
在“中国制造2025”风口下,海尔的目标是让COSMOPlat成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制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当然,作为一种制造模式创新,海尔的大规模定制如何成为一项指导全球工业转型需求的国际标准并最终落地,还有待时间和效果的考量。
-
海尔
+关注
关注
7文章
988浏览量
44658 -
智能制造
+关注
关注
48文章
5563浏览量
76339 -
工业互联网
+关注
关注
28文章
4322浏览量
94120
原文标题:走进海尔,让我们一起来聊聊工业互联网趋势——COSMOPlat
文章出处:【微信号:PCBDoor,微信公众号:PCB开门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