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美国对面向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和洗衣机征收30%的进口关税后,很多专家对全球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比较忧心忡忡,但中国的太阳能产业的企业家对此的反应却是惊人的温和,它们似乎对此见怪不怪了,用各种解决方案来维持其业务。
1、将生产工厂迁往东南亚以规避高关税
9月份,美国商务部很可能对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0%的关税,很多企业的客户已经预感到此举将导致大量企业倒闭,早在2014年,美国商务部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26%至78%的关税。中国一些大型太阳能公司为规避高关税,将生产工厂迁往了东南亚。
因此,美国对面向全球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30%的关税,已经不算新鲜事了。使得以前的低出口税率的东南亚工厂,再也无法避免增加成本。
2、直接在美国办厂是一个明智的长期举措
由于美国政府极度简约并且高效,虽然政府贫穷,但美国人则十分富裕,因此,美国是一个消费立国的国家,美国人的消费,常常占据全世界消费的30%以上。
而且,美国制造业的成本与中国不相上下,除了人工贵,员工懒之外,土地,政府补贴,物流,清关,能源等方面的成本具有明显的优势,以福耀玻璃为首的中资企业早已经提前在美国建厂。事实上,海尔1999年在美国建厂,TCL2002、2003年接连收购施耐德、汤姆逊,联想收购美国摩托罗拉手机业务……,中资企业在美国已经有了不俗的实力。
中国太阳能进口公司Grape Solar的首席执行官表示,去美国办工厂一直是中国太阳能企业的一个明智的长期举措。
目前,美国在全球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最高,每瓦2.87美元到3.85美元之间,中国每瓦的成本约为1.27美元,显然在美国开工厂的利润率更高。
另外,美国房地产价格更便宜,加上需求增加,以及中国产能过剩等因素,也是中国企业入驻美国的缘由。
3、进入美国市场可能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按太阳能行业计算,美国太阳能市场是全球太阳能馅饼的一大块,对中国企业来说难以抗拒,在美国开办工厂可以规避针对太阳能产品进口的高关税。
根据2018年1月发布的GTM Re-search的报告,在美国,2017年安装了11GW的太阳能电池板,到2022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增长高达14GW,使得美国成为中国太阳能生产商的最大市场之一。
但对于规模较小的中国太阳能企业来说,进入美国市场可能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因为在美国建一家太阳能工厂的成本高达数亿美元。
还要考虑一系列因素,如管理、法律问题和劳动法等。对于很多人来说,将生产转移到其它发展中国家是更现实的规避新关税的方案。
4、欧盟和其它市场也是不错的选择
近几年来,中国的民族企业海外扩张步伐并没有停止,尤其在欧盟有不断加快的迹象。
2016年,TCL多媒体(01070,HK)与巴西家电龙头企业SEMP共同出资约6000万美元投建合资公司SEMP TCL正式运营。
是年5月,创维位于印度尼西亚的“创维东南亚制造基地”也已揭牌成立。此前,创维两年间已收购了包括东芝印尼工厂在内的多家海外工厂。
2015年,海信以2370万美元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2016年,海康威视公司收购了英国公司Secure Holdings Limited。
2016年,福耀玻璃投资6亿美元在美国建厂。
2017年1月6日,美的集团更是以37亿欧元(约合292亿人民币)的价格完成了对于库卡机器人(KUKA)94.55%股份的收购,堪称一次标志性收购事件。
千百年来,数以千万的华人远度重洋,他们在海外扎根建厂,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如今,新一波的海外建厂热潮已经在悄然涌动。稍稍留意一下,就发现很多国内的老板已经在东南亚,欧美,甚至非洲或南美等地布局。
-
太阳能电池板
+关注
关注
0文章
237浏览量
26589 -
制造业
+关注
关注
9文章
2207浏览量
53502
原文标题:中国生产制造企业的求存之道:在东南亚、印度和美国开工厂
文章出处:【微信号:cpcb001,微信公众号:PCB行业融合新媒体】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