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Science官网报道,国外研究人员研发出一款自主的机器人Robat,它可以像蝙蝠一样利用超声波导航。
在自然界,蝙蝠通过发射超声波回声定位来测量周围环境,Robat也可以模仿。Robat没有翅膀,比蝙蝠体积大,它基于一台现成的四轮机器人,通过安装在前轮上方的微型扬声器产生超声波,通过2个麦克风“耳朵”收听声音,然后使用小型机载计算机处理这些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同时Robat可使用回声来对物体进行分类,以及识别特定物体。它能够区分植物和非植物,准确率达到68%。
不过,Robat的主要缺点是每行走0.5m必须停大约30s的时间来收集周边信息。但是研究人员表示,后期经过不断改进, Robat就可以在移动中进行回声定位。改进之后,该机器人可以在视觉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完成任务,比如,在夜晚或是充满烟雾的建筑物中进行搜索和救援。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原文标题:国外科学家研发超声波导航自主机器人
文章出处:【微信号:robotmagazine,微信公众号: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Sonair近日发布一款用于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和自动导引车(AGV)避障的新型3D超声波传感器。 Sonair将新型3D超声波传感器描述为昂贵的激光雷达(LiD
发表于 11-16 09:57
•377次阅读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自动真空机器人的超声波地面和悬崖探测.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10-08 11:38
•0次下载
不同的应用,超声波的频率可以从20kHz到几兆赫兹不等。 应用领域 医学领域 超声波成像(B超) :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的反射和吸收特性,形成图像,用于检查胎儿、检查器官等。
发表于 09-19 16:42
•1867次阅读
超声波感应器是一种利用超声波进行距离测量、物体检测和定位的传感器。它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技术、汽车防撞系统、医疗成像等领域。超声波感
发表于 09-19 16:38
•670次阅读
超声波传感器是一种利用超声波信号进行距离测量、物体检测、流速测量等的传感器。它们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导航、汽车防撞系统、医疗诊断等领
发表于 09-07 11:34
•426次阅读
超声波传感器是一种利用超声波进行距离测量、物体检测和流速测量的传感器。它通过发射超声波信号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根据时间差计算距离或速度。超声波
发表于 09-07 11:32
•516次阅读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割草机器人利用超声波感应自动检测地形类型和障碍物.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9-07 09:17
•0次下载
超声波测速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来测量物体速度的技术。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交通等领域。 一、超声波测速的原理 超声波的定义
发表于 08-16 10:36
•3492次阅读
引言 超声波测速主要利用的是 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是为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Christian Johann Doppler)而命名的,他于1842年首
发表于 08-16 10:34
•686次阅读
板采用高频振荡电路,通过控制电路的开关频率和占空比,输出一定频率和幅度的交流信号;这个交流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后,驱动超声波换能器产生高频振动,从而发出超声波。 优势特点:体积和重量较小,方便携带和安装;具有较高的驱动
发表于 06-14 11:54
•769次阅读
超声波无损检测(Ultrasonic Non-Destructive Testing,简称UT)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在材料内部传播的特性,检测材料内部缺陷和结构的无损检测技术。本文将详细介绍超声波
发表于 05-24 16:48
•4782次阅读
只要一接入示波器自己就会发射超声波信号,然后接收的是自己发出又返回的超声波信号?
疑问:按理说超声波探头没给脉冲信号他不会发射超声波,只会接
发表于 05-04 15:03
超声波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超声波流量计是一种常用的非接触式流量测量装置,它利用超声波在流体中的传播速度差来测量流体的流速和流量。其工作原理可分为传声和接收两个过程。下面将详细介绍
发表于 01-30 10:43
•1984次阅读
超声波传感器发射头是利用压电效应来实现产生超声波的,就是在发射头不断给出一定频率的如40KHz的电压信号,就可以产生超声波。
发表于 01-29 10:23
•967次阅读
于许多领域,例如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导航、安防监控等。本文将着重介绍超声波测距的原理,并详细说明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的接线方法。 一、超声波测距原
发表于 01-22 15:22
•2167次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