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浅析动力电池热管理设计关键要素

geQw_gh_a6b9141 来源:未知 作者:胡薇 2018-09-17 10:26 次阅读

整车的正向设计,功率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决定着动力性能的优劣。而电池系统的功率边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热管理的限值控制能力。

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设计,是保障电池运行安全的决定性外在因素。也是提升电池系统寿命等性能指标的关键所在。它直接关系到电池系统最终的成败,可以一票否决设计成果。

从热设计过程来看,关联元素很多,如同在支点上找平衡。最终的目标,技术实施的结果,就是保证系统内所有化学电芯工作环境的“舒适性”、“均温性”。做到这一点,众多电芯的性能才能“齐头并进”,发挥出最好的作用。

在车用动力电池系统早期的设计中,不乏以电池布置为主。打开箱体,满满当当的都是电池,热管理设计难觅踪影或被弱化,没有作为关键环节对待。近些年,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客户对“缩小使用差距(和燃油车)”很迫切,从功率角度、环境适应性,对电池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热管理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这就需要运用科学完整的开发流程,循序渐进,认真对待每一个小环节,让热设计满足电池系统要求。

1、基于V模型正向开发的入口:三个关键“需求”,想清楚才能做明白。

其实,所有零件的设计都是基于“需求”的设计。但是这么多年的设计走过来,发现往往出问题的还是“需求”环节。有的问题在设计之初就是模糊或模棱两可。其结果只能是事后打补丁,甚至可能推翻设计。付出很大代价。所以设计之初就要充分“想清楚”,后期的工作,才能“做明白”。

1)关键需求之一:应用“区域”说清楚,满足环境要求是第一位的。

从成本角度,不太赞成“全温度”需求设计方案。电池的本征特性NCM、NCA、LFP锂离子化学电池温度适应性很窄,也只能通过热管理去调节其应用范围(如图示)。但是,有一个问题,适应环境越强,温度调节范围越大,技术和成本投入也就越大(在热管理的硬件、软件部分)。如何权衡这个问题?我列举几点:

措施一,设计不同版本的热管理。尽管我们在续驶里程方面,不遗余力的努力,但是大部分车辆,大部分客户,还是把新能源车定义为中短途点对点的交通工具。运行范围还是比燃油车小。例如,如果在南方地区应用的物流车辆,覆盖高寒地区需求设计,显然是不合理,不经济的。时下“用户精准定位”,的设计也是一种发展趋势。

措施二,“告之客户”:比如说,leaf早期的版本,用户手册上有一条:“勿把车辆,置于49℃以上场所24h以上;置于-25℃以上场所7天以上”。任何产品,都是以满足大多数客户需求为目标的。当面对“少数”客户,少数“情况”的时候。需要给客户“讲清楚”。也是合情合理的办法。

措施三,从根本入手,选择电池类型。比如说LTO电池,低温适应可以提高一个数量级。在电量和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是可以尝试应用的。(这一点,不在本文讨论)

2)关键需求之二:电池系统功率边界SOP,考验热管理温度限值控制能力

整车的正向设计,功率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决定着动力性能的优劣。而电池系统的功率边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热管理的限值控制能力。一般来讲,第一步需要整车功率需求的导入。电池系统再行分解技术指标,选择电芯,选择热管理模式等。当然,电池系统也有鞭长莫及的时候。和整车的匹配曲线,也会不吻合的。这个时候,需要优先考虑整车的安全性。

3)关键需求之三:系统温差设计目标,主要体现热管理的均温能力

我一直认为,这是热管理设计的精髓所在。尽管热管理高低温的控温能力,解决了电池的安全运行问题,但是,体现电池性能,寿命能力,是“系统均温”能力说了算的。Tesla<2℃的系统温差,除了说明他的热管理能力强大,更关键的是modelS、modelX15万英里的行驶里程,大部车辆电池容量损失不到10%。这才是真理。

均温设计,更多的是从热结构、冷媒介质、控制策略入手,是比较直接的环节。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容易被忽略掉,哪就是“保温”设计(结构材料、控制策略)。保温措施,是改变温度变化斜率最有效的办法。一方面让高温时热管理降温更快(降低外环境影响),一方面,让环境低温时,停驶的车辆降温慢。这给用户带来了便利,也让环境温度略低于0℃的热管理设计,变得简化和容易。

2、不可忽略关键元素之一:电芯本体传热并非想象的好,系统温点布置需标定

不管是圆柱电芯、方形电芯还是软包电芯,都是由多层极片叠加而成。如某品牌方形电池,45Ah,由23片正极片+24负极片+N片隔膜+若干电解液组成。我们先看看相关材料热导率(导热系数)如图:

(注:表中数据因测试方法可能会有出入,仅做参考)

从表中材料角度,电芯成分和金属材料,差距非常大。也就是说,让电池表面的温度,传热到最内层,时间长度很长。更为重要的是,均温特性,会变得非常差。从电池加工工艺角度分析,还有更多的差异影响着传热、均温:

其一:同一片极片存在温差(因涂布厚度工艺)

其二:叠片工艺不同传热途径不同(卷绕工艺沿着铂片方向导热,叠片传热是沿着叠层的垂直方向。)

其三:极耳温度不完全代表极片的中心最高温度(极耳通过连接片与极片相连,工艺、材料是有差异性的)

通过上面分析对比,单体电芯上温点采集布置,是不确定的。同时,单体电芯组成的模组、包体,因结构设计、布置的差异,也是完全不同的。需要通过标定完成温点的布置设计。如,Leaf电池系统有4个采集点,分布于箱体的不同位置。仅从采集数量上看,日产是很自信的。但其背后,完成了多少轮实验,这种开发的辛苦,我们不得而知。

不可忽略关键元素之二导热界面材料应用选择

图中①③④⑤都与热有关系

1)用在电芯之间的作用①:导热、隔热。听起来似乎是有些矛盾。我们在应用中,的确也是游离在其矛盾的边缘上。在正常运行,充放电过程中,我们是希望其导热性好的。这样,系统的均温特性可以得到保证。当发生故障,如短路、热失控,我们又希望其绝热,让相邻电芯免受株连。

2)当用在电池和导热板之间的时候③,我们不仅仅要求其导热性好,还需要导热均匀,绝缘性好。这也是一对矛盾。从材料角度,导热性和材料绝缘因添加成分取舍,其性能天平会有倾斜。下面界面材料数据,可以看出材料的一些部分选择特性。仅供参考。

案例数据:source:苏州佰旻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除了上述关联热性能、电性能的选择外,还有结构上的一个选择。电芯在充放电过程中,会有一定的膨胀,这时,需要结构方面吸收这个变量。界面材料,自然也担起“缓冲”的作用。总之,辅件虽小,作用很大。需要很好的“选择设计”。另外,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品牌的选择。目前市场上,品质良莠不齐,一些不好的产品,用超低的价格引诱。切莫因小失大。我是见证过因小小的一片导热垫全部返工的案例。选择产品厂商,关注其实验能力,用真实数据说话。

不可忽略关键元素之三系统箱体的局部隔热

对于水冷系统设计,我们在局部还是做了一定的隔热设计。下底板的隔热主要作用是阻止来自地面的高温辐射传热。上面的隔热棉主要是阻断电池系统对车身或乘舱的传热。从安全角度,隔热作用也是很大的,一旦发生电池系统故障燃烧,能起到对乘员舱缓解和保护作用。目前,箱体还做不到完全隔热设计,原因很多。但是,对电池系统热的精准设计方向是正确的。隔热设计也会被要求的。

不可忽略关键元素之四:自然冷却的电池系统,也需要热管理设计元素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然冷却是依靠箱体冷却,没有主动的设计元素。看来,这种观点,是需要修正一下的。

1)电池系统外箱体气流的导流通道

这一点,我和很多经验丰富的结构工程师做过讨论。他们很认可这一点。当电池充放电倍率在1-2C,使用环境温度也满足需求。使用自然冷却是合理的。这种冷却,箱体自然变成了一个“散热片”。车辆移动时,箱体外形对气流的导流是需要设计的;电池箱体与车身结合的间隙也是有要求的。

2)电池布置的容积率

这一点大家可以理解的。当采用自然冷却的时候,电芯之间间距是加大的。从自然对流的角度,电芯间隙5~10mm才能形成有效通道。同时,模组之间,模组和箱体之间,保留了很大的对流通道。我做过一个分析,空隙容积率在40~50%,自然冷却是最有效的。

小结

本文阐述的是工作中的一点体会。在热设计过程中,其实还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一个是“理解化学电池”。很多做热设计、热仿真的工程师,都是从其它领域转型过来的。这种跨专业的“理解”是需要学习的。只有根植于你的思想理念中,你才能体会到,热系统设计,不仅仅是控制高温或低温哪么简单,这只是你设计的一小步,而把系统做的“均温”才是你的本事。另一个关键“是电池的热模型”,这个概念提出很多年了。大家也在默默的做。我的理解,做的还远远不够,数据还不够丰满。本文没有描述,放在后期留做专题讨论。

以上介绍,仅仅指出了正向热设计需要的“循序渐进”;需要把很多的元素溶入其中,从“清晰的需求”入手,把热设计做清楚。同时,把“关键“元素设计做充分、做完整。通过不断努力,相信一定能设计出一流的产品。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动力电池
    +关注

    关注

    113

    文章

    4534

    浏览量

    77645
  • 电池系统
    +关注

    关注

    9

    文章

    390

    浏览量

    29928

原文标题:【誉辰自动化•总工札记】动力电池热管理设计关键要素分析

文章出处:【微信号:gh_a6b91417f850,微信公众号: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6.2.1]--动力电池热管理关键技术视频

    动力动力电池热管理
    学习电子知识
    发布于 :2022年11月17日 20:50:53

    AMS+Infineon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代理的Infineon(英飞凌)和AMS(奥地利微电子),以英飞凌高性能16位MCU XC164为平台,辅以奥地利微电子的高精度、零温漂的动力电池电流检测芯AS8510的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解决方案。一、
    发表于 12-05 09:56

    保障电池运行安全,如何进行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

    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设计,是保障电池运行安全的决定性外在因素。也是提升电池系统寿命等性能指标的关键所在。它直接关系到
    发表于 02-22 17:56

    燃料电池重卡热管理研究

    因此成为燃料电池重卡开发的 关键技术之一。如图 1 所示,为燃料电池动力电池混合驱动的整车热管理示 意图,各子系统在整车布置时需考虑热风回
    发表于 04-15 13:33

    荆州动力电池模组回收 动力电池模组现金回收 动力电池模组梯次回收

    电话:***彭'SQQ QQ752127311动力电池模组上门收购 动力电池模组回收 动力电池模组现金回收动力电池模组梯次回收动力电池模组梯
    发表于 04-19 15:38

    动力电池技术发展瓶颈分析及建议

    装置、高压电路防护、动力电池高压互锁、电池系统热管理关键相关因素,对动力电池系统开展正向设计。此外,多材料、轻量化的
    发表于 05-07 10:11

    基于电功率的动力电池均衡控制实验系统

    摘 要: 动力电池管理是实现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节能与环保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重点研究动力电池电容量实时计量方法和
    发表于 08-30 08:16

    回收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回收,全国动力电池回收,动力电池高价回收,回收软包动力电池

    我们将为贵司提供热情周到的,咨询、报价! 电话:***彭'SQQ QQ752127311动力电池模组上门收购 动力电池模组回收 动力电池模组现金回收动力电池模组梯次回收锂
    发表于 11-02 15:33

    简单介绍下电池管理系统(BMS)及其功能和构成

    【BMS】浅析BMS上电源芯片SBC应用首先简单介绍下电池管理系统(BMS)及其功能和构成: 一般来说,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是由几千个小电芯组成的,
    发表于 12-27 06:18

    动力电池如何进行热管理

    如何将电池内的热管理工作做好,为电池中的热量分子们戴上“紧箍咒”,已成为未来解决动力电池安全的必答题。
    的头像 发表于 02-25 15:30 4343次阅读

    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有哪些主要功能

    由于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将直接影响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并有可能导致电池系统的安全问题,并且电池箱内温度场的长久不均匀分布将造成各电池模块、单体间性能的不均衡,因此,
    发表于 06-06 15:59 1.9w次阅读

    动力电池热管理说明

    由于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将直接影响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并有可能导致电池系统的安全问题,并且电池箱内温度场的长久不均匀分布将造成各电池模块、单体间性能的不均衡,因此,
    的头像 发表于 12-25 21:04 1851次阅读

    动力电池热管理设计研究探讨

    笔者在梳理电池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为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设计,测试生产提供理论基础。计划分为5个篇章来整理
    的头像 发表于 03-24 11:14 2758次阅读

    动力电池胶粘剂、动力电池结构胶热管理应用解决方案!

    结构胶在动力电池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提供电池的支撑力,避免电池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还能起到热管理的作用。
    的头像 发表于 06-20 17:24 721次阅读
    <b class='flag-5'>动力电池</b>胶粘剂、<b class='flag-5'>动力电池</b>结构胶<b class='flag-5'>热管理</b>应用解决方案!

    浅析动力电池装配的关键流程

    动力电池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电池管理系统、外壳部分和众多的电池模组。电池包由多个模组组成,每个模组又由多个
    的头像 发表于 07-11 18:22 110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