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的未来几乎确定无疑:传统汽车的核心要从发动机、变速箱、操控,基于用户的传统卖车、配件、金融模式,转变成基于用户账号与软件数据服务的模式。”博泰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应宜伦认为,这将成为2018-2022年接下来五年中国智能汽车的发力点。
如今,单纯依靠汽车销量推动行业发展的时代已悄然远去,如果汽车厂商能在其他领域赚取同等利润,就不会介意市场增速是否跳水。
这意味着汽车厂商要彻底转变造车理念,逐步摆脱内燃机这一最主要的束缚因素,摒弃当前对于驾驶质感、舒适性、加速性的过分重视,这样车联网和智能领域的变化才会随即而至。
汽车厂商的商业模式需要改变,不是简单的新零售模式,而是基于OS、云、用户账号产生多种新的商业模式,但仍会以汽车公司为主导。
要实现这点,需要依托的正是车联网行业的发展:高速公路收费、加油、充电、洗车、维修保养、道路救援、订机票、订酒店、网上购物,以及原先的汽车金融等等,最终成为一个闭环,就会产生大量交易。
车联网的发展模式要变,汽车厂商的商业模式也要变。如今的车联网已进入深水区,留给实践者的是车联网业务布局+渠道拓展+打造极致产品+资源整合——这才是下个时代胜出的关键。
B2B是基础
车联网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但一直没有太大颠覆性的进步,随着自动驾驶,高科技技术的出现,车联网也再一次进入大众视野。
但对于行业本身而言,盲目崇拜技术是不可取的。过于关注前瞻性的技术,反而不利于车联网行业的良性发展,会使得车联网陷入上一次不温不火的泥潭。
如何真正促进行业的发展,在应宜伦看来,作为汽车供应链中的一环,关注企业6-24个月内的技术进展,商业盈利情况,才是最为紧要的。
同时,车联网行业也要真正让技术服务于产业,产生实际的商业价值,才能谈更多的技术革新,企业的转型升级。
也因此,博泰未来的发展计划,也将会是首先针对B端的客户和业务,将车联网相关的OTA、TSP、E-Call、车辆管理平台、信息娱乐系统等传统技术、业务,更深层次的推进到OEM、Tier1链条中,在此基础上,做更多易用、实用的产品和服务,让车联网不再形同虚设,产生实际有用的价值。
比如基于现有的车联网技术,将地图厂商、外卖、商业区、保险公司、高速、停车场等等行业联系起来,就可以产生非常多实际的应用。
比如信息共享之后,用户用车过程中,系统可自动推送附近的车位空闲、好评餐厅、就近目的地路线、限速路段等信息,车辆进出各种关卡,也无须单独付费,车辆本身跟车主银行卡或者支付渠道绑定,无感支付。
这些并不需要高科技、AI,仅仅是车辆以及环境的基础通讯设施改造,就能为用户带来显著的体验提升。
本末倒置的B2C
应宜伦表示,“如果不打通整个体系的层层环节,车联网就没有未来。”首先要从去App化做起,如果用传统模式将手机上的App照搬到汽车上,就等于否定了操作系统ID和云及其相关生态能力这两个智能先决条件,也就没有什么未来的新商业模式可言了。
因此,目前车辆网厂商更多聚焦的点,应该在提升B端业务的能力。
而C端用户的体验,是更高级的目标。虽然行业都在谈提升用户的车联网体验,但做了这么多年,用户还是选择手机,无视车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车联网基础设施没有建设完善,导致无法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服务。
博泰目前在和伙伴进行一些业务上的沟通,未来希望打通手机同车之间的底层信息交互渠道。
用户在手机上提前规划了目的地信息和需求信息后,在上车后,并不需要唤醒手机,汽车即可共享用户的行程信息,为用户规划最佳的行车路线,以及推荐用户个性化,可能需要用到的服务。
当然车联网行业也需要一定的前瞻,但这种前瞻还是以实际服务为导向。比如V2X是现在热门的一个词,但V2X本身包含V2I、V2V、V2P等多种概念。以目前的技术和车联网行业发展现状而言,这些都还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以V2I为例,博泰要做的尝试,也是计划同一些OEM、Tier1合作,在2018年实现上海的某一个机场,或者商业中心的停车场改造,实现车和停车场信息的打通。
这样能为用户提供一个最后一公里自主泊车的服务,用户开着有对应功能的汽车,并且搭载了配套的软件服务,即可在停车场入口,实现车的取和停功能。
-
车联网
+关注
关注
76文章
2577浏览量
91562 -
智能汽车
+关注
关注
30文章
2844浏览量
107258
原文标题:车联网进入深水区,博泰应宜伦眼中的未来五年 | GGAI现场
文章出处:【微信号:ilove-ev,微信公众号:高工智能汽车】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