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在2018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发布了AliGenie 3.0AliGenie 3.0具备行动能力,具体表现为:精准定位、自助导航、高精间图、环境感知、传感器融合、人机交互,多机器人协同,人工智能音响新一轮的AI竞赛越演越烈。
大洋彼岸另一面亚马逊智能音响系统Alexa已经登陆2万多台设备上,在最近8个月就增加了5倍。行业先驱者亚马逊Echo出售量几乎每季度都稳坐智能音响市场头把交椅。
行业分析机构Canalys报告,2017年使用智能音响的人数还未超过4000万,预测到2018年年底人数将达到一亿,到2020年将达2.25亿。智能音响行业的崛起速度疾如雷电,智能音响成了未来人工智能语音交互的入口级产品,国内外IT巨头纷纷抢争语音技术之地,力求占据市场。
国内智能音响市场发展亦迅速,仅在2017"双11"当天,阿里天猫精灵智能音响就售出超过100万台;百度的小度在家仅在1分钟之内将1万台全部售完;小米小爱同学智能音响在2018Q1达到了60多万台的成绩;京东的叮咚智能音响同样采取低价销售模式,在2018Q2以30多万的销量跻身全球第五。
智能音响被卖得风生水起,市场日益壮大,发展迅猛,驱动因素有内有外,究其原因,还得从它本身出发。
IOT设备爆发,语音技术成熟驱动智能音响发展
从外来说,周边IOT设备的爆发;从内来说,智能音响本身的语音技术成熟更是对它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方面,IOT设备的爆发
图为CompariTech制作的相关IoT发展。2017年联网设备数量达到284亿,预计到2020年会突破500亿。IoT设备的爆发,智能家居组队走入家庭,智能音响成了终端控制平台的目标产物,有望成为智能家居的场景控制中枢。
智能音响作为流量入口,商家搭建生态平台。智能音响不只是售出的一个单品,而是以它为核心,实现IoT生态搭建,建立本身优势,扩展周边设备平台,为众多价值链上的环节构建辅助,从而增强平台粘性,形成生态平衡。
另一方面,语音技术的成熟
百度、科大讯飞都对外公布语音识别准确率均达到了97%。Mary Meeker的2017年报告,谷歌机器学习系统的语音识别准确率(英语)已经达到了95%。语音识别技术不断提升,促使智能音响市场发展。
此外研究机构指出,2015年全球语音识别市场规模约为61.9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可以接近200亿美元。
语音识别市场潜力也在继续上升,实行无屏幕的语音交互渐渐开始成为未来趋势,智能音响作为载体更是处在风口。重要的是需要认识到语音识别技术高的智能音响才能使出货量高、用户体验增强。
诸多因素,促使了智能音箱的快速发展。
天猫精灵、小度、小爱同学、叮咚各有何优势
国内智能音响如雨后春笋般升起,阿里、腾讯、京东、小米、百度都开始推出了自家的智能音响,我们来从人工智能生态角度看看他们各自持有的优势。
天猫精灵:支付是特点,封闭性强,对开发者扶持较弱
特点是支付
阿里巴巴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支付宝与其全球合资伙伴一起在全球为约8.7亿年活跃用户提供服务。天猫精灵独特的支付系统和购物功能在众多智能音响中拔出头尖,支付系统是可变现的独家优势,相对于其他品牌的智能音响这是一大吸引。
天猫精灵是阿里旗下产品,是电商的产物,所以其享有电商购物独家功能,同时也为后续的开发者变现提供支持。
打通AliOS闭环是关键
近期阿里巴巴公布,AliOS系统设备量突破2亿台,同时获得1000多家合作伙伴支持。AliOS积极与上汽集团、惠普、中国移动通信等合作,涉及汽车、TV、冰箱、智能手机等CPU性能及内存要求较高的IOT设备,阿里力图成为整合市场的角色。
AliOS系统主要面向智能汽车、IoT终端、IoT芯片和工业领域研发物联网领域,其全方位生态为天猫精灵的IoT生态提供保证。AliOS与天猫精灵的AliGenie打通,与电商打通,形成长期的交易服务闭环。
开发者扶持相对较弱
阿里打造闭环生态也就排外了开发者,流量和数据的宝贵性让阿里不愿意大力扶持第三方开发者,也就是不提供最核心的技术。AliGenie赋能开发者声纹识别支付平台,但是却不提供支付系统等等。
小度:人工智能是优势,生态更开放,对开发者扶持最多
人工智能是优势
小度是百度推出的一款低价、性价比较高的智能音响。百度是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的技术公司之一,因而小度智能音响在人工智能上占优势。
近日百度公司宣布,“百度”应用DAU已达1.5亿。百度拥有强大的搜索引擎,基于百大脑,这是搜索优势的积累。另外百度对外公布语音识别准确率已经达到了97%,语音技术方面较为成熟。
2018年8月8日,百度方面宣布,搭载DuerOS智能设备激活量突破一亿台。
人工智能的优势,百度获得了与众多厂家合作。百度的DuerOS系统积极与海尔、联想、美的、TCL这些国民品牌合作,小度也搭载了小鱼在家VS1,渡鸦Raven H现身市场。
生态更开放
在站长时代,百度通过成就站长来实现自身价值。这就是相对于阿里封闭的不同之处,百度更希望与更多的开发者共赢,也是其基因所在,致使百度DuerOS的生态开放。
DuerOS降低接入门槛,增加接入设备,全面支持能力,免费提供场景解决方案,DuerOS愿与各行各业的伙伴广泛合作,力图双方长远的合作与发展,真正将人工智能的高科技落于现实。
而1亿的激活量也映证了百度的开放性。
对开发者扶持更多
因为生态的开放性,百度对开发者的重视程度很高。DuerOS将通过为合作伙伴提供市场营销、技术、人才培训以及政策支持,甚至提供了搭载DuerOS系统能力的“智慧芯片” ,极大降低了合作伙伴使用人工智能对话系统的门槛。
2018年7月4日,百度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亿元开发者支持计划”。DuerOS鼓励开发者,邀请个人及企业开发者入驻DuerOS开放平台,与其共创生态,一同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无限可能。
如今百度正大力推广类似小程序的“轻应用”,小程序和轻应用都是依托于强大的流量入口推出的无需下载的产品,这些产品可帮助个人开发者获得更高的曝光量,百度对开发者的扶持能力可见相对较高。
小爱:连接独家设备,比阿里更封闭,对开发者扶持更弱
连接独家设备是特点
小米家的小爱智能音响可连接独家米家设备,米家App官方宣布,截止2017年底,小米智能家居平台米家App联网设备量超过8500万台,米家平台DAU设备达1000万台,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智能硬件IOT平台。
比阿里更封闭
小米没有类似阿里的AliOS系统为第三方厂商赋能。在生态链布局中,小米凭借着高性价比的硬件产品与大量关联的智能家居先行一步,更多的是希望对自家产品进行赋能,形成一种闭环状态,而不是打造开放平台、帮助开发者变现。
闭环使平台圈住自己的用户,避免客户流的竞争,同时,平台小也会很容易掌控,不盲目拓展品类,保证品质。
小米的设备与第三方厂商是竞争关系,自然不会与其展开大规模合作,这样会打乱自身的生态系统。但是不展开合作就得不到第三方有用资源,这样造成自身发展受限,损失客户流。
对开发者扶持更弱
小米仅开放了无关紧要的内容,并不利于开发者获取小米核心资源,当然小米自然不会为开发者提供太多支持,也不希望开发者利用小米生态获益,因为小米有着自身的投资,只给自身投资的产品介入,以免第三方开发者影响小米品牌的发展。
以高效的售出模式和对产品的掌控力,使得投资的产品获得质的提升,打响了名声同时获取自身吸引的固定客户流,掌握自身平台的发展方向。
叮咚音响:与阿里类似,但是对开发者吸引力较弱
京东与阿里一样,都是电商企业,也有着和阿里一样的系统,京东自身的Alpha系统,但是京东的系统比阿里来说弱很多。其接入IOT设备,尚未还有过公开,可见其薄弱。
Alpha-IoT开放平台是面向硬件厂家的一站式智能硬件开发平台,与智能生态的每个参与者进行合作,开放程度高。
对开发者缺乏吸引力
亿邦动力网报告,2015年支付宝市场份额是京东支付的238倍,相较于阿里来说,在支付能力远不及阿里,阿里旗下有自身的较成熟的支付宝支付系统,京东一开始有跟阿里合作接入支付宝,后来关闭,才决定做自身的支付系统。
叮咚智能音响是由科大讯飞联手京东推出的首款智能音响,京东由于自身能力不足,接入了科大讯飞。在接入设备上,阿里接入的设备量也比京东多。所以尽管提供较多服务与能力,但是技术的匮乏和无生态性,使得开发者望而却步。
智能音响受自身系统的生态圈影响
四大企业推出的智能音响本身其实大同小异,主要是其周边涉及的IOT设备以及背后企业的能力。
阿里与京东虽都属电商,但京东的生态圈暂时不及阿里繁荣,倘若不断创新以及提升自身能力,未来必能追上或是超过阿里。
百度开放程度以及开放能力在其他企业看来相对最高,与第三方合作者互利共赢是宗旨。
小米没有自身独有的系统,靠着IOT设备数的强大性在市场上独来独往,打造闭环状态,第三方开发者难以获取资源,致使小米生态圈相对较小。
2018Q2智能音箱销量出炉:前五谷歌占3个 天猫精灵国内最多
近日,国外统计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智能音箱市场统计数据,数据显示谷歌的Home Mini智能音箱成为了全球2018年第二季度最畅销的智能音箱产品,共卖出了230万台,占据了该季度总销量的20%。
亚马逊依然是智能音箱市场霸主,它有2款智能音箱产品销量排名前列,Echo Dot卖出220万台,销量排名第二,份额为18%;Echo卖出140万台,占据了12%的份额,亚马逊合计共占据了30%的市场。
苹果的HomePod设备没有进入前五,它的销量只占据了6%的市场份额,不过其收入是所有音箱中最高的,占据了16%的收入份额,在价格超过200美元智能音箱市场中,HomePod拥有70%的市场份额。
阿里巴巴的天猫精灵是仅次于亚马逊的智能音箱产品,卖出了80万台,谷歌还有一款产品与其销量持平。
整个智能音箱市场在2018年第二季度创造了10亿美元的收入,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Google Home Mini和Amazon Echo Dot占全球出货量的38%,但它们仅占收入的17%。
美国智能音箱普及率达32% ,年底或将达到50%
智能音箱在国内的普及程度还是比较低,大多数消费者对智能音箱并不是很感兴趣。但是在国外,智能音箱的普及率远高于国内。根据国外媒体AdobeAnalytics周一发布的报告显示,截止到目前,智能音箱的普及率达到了32%,相对于1月份的28%,半年多的时间增长了4个百分点。
美国家庭中,使用的智能音箱大多数为其本土产品,如亚马逊的Echo、谷歌的Google Home以及苹果公司的HomePod等。根据分析师估计,年底美国家庭的智能音箱的普及率有望达到48%,逼近50%。
尽管国内智能音箱进步比较大,但是由于智能家居尚未普及,使得国内的智能音箱的家庭普及率没有美国家庭那么高。考虑中国人口规模,未来中国智能音箱市场将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也难怪各巨头争相拥入。
面对智能音箱这片红海,华为终于坐不住了
面对智能音箱这片红海,华为终于坐不住了。
过去两年,BATJ、小米以及N多个中小型创业企业相继进入智能音箱大战。华为在经过内部多次讨论,不断否定又不断重启,终于也将在今年年内(预计10月份)推出智能音箱。一位华为研究院员工向蓝鲸TMT记者侧面证实了这一点。
入局智能音箱较晚的巨头,除了华为就是三星了。前不久,2018年8月10日,在三星Note 9发布会上,三星推出了一款智能音箱Galaxy Home。Galaxy Home内置六个扬声器一个低音炮,八个检测语音输入的远场麦克风,具备播放音乐、远场识别声音、控制智能家电设备等功能。
不过由于Galaxy Home外形颜色“特别黑”,底部安装了三角支架,横过来特别像“老式手摇爆米花机器”,因而遭到了国内外众多网友的嘲笑和调侃。尽管外形不出众,首次亮相并不“漂亮”,好在也算是赶上了高端智能音箱的“末班车”。遗憾的是,三星并没有公布Galaxy Home价格和上市时间,具体可能要等到11月三星开发者大会。
不同于亚马逊、Google等互联网企业们做智能音箱的“轻而易举”、“轻车熟路”,硬件厂商们涉足智能音箱总是“多灾多难”,各种波折。早在2014年,苹果公司就开始了智能音箱项目。该项目经过多次犹豫、延缓、跳票、恢复,结果被亚马逊的Echo抢了先机。
而同样,华为内部犹豫不决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也在于,就像华为消费者业务战略方向的负责人邵洋所说的那样,智能音箱确实是一个风口,但是要搞清楚究竟是谁的风口。
巨头圈地各有各的算盘和局限
2014年11月,亚马逊推出了一款将智能语音交互技术植入到传统音箱的产品Echo,随即引起了市场强烈的反响。2016年5月,在谷歌I/O开发大会上,谷歌紧随其后,正式推出了对标Echo的Google Home。苹果在2011年率先推出了Siri“语音接口”的概念,起了大早赶了趟晚集。直到2017年的苹果开发者大会上才公布智能音箱Home Pod的相关信息,推迟到今年年初正式发售,且仅限于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六地。
一时间,智能音箱成了巨头们攻城略地、抢滩的“新大陆”。亚马逊和谷歌均在设想一个未来,支撑企业的生态建设。在自身没有手机相关硬件产品的情况下,智能音箱将成为智慧家居最好的流量入口和退而求其次的硬件产品。
亚马逊Echo的副总裁托尼·里德Toni Reid曾对智能扬声器的定位这样畅想过,“试想一下,你身边拥有一台永远在线、友好的数字语音助手。会关灯,可以从你的购物清单中订货。可以跟你从世界杯聊到日本动漫任何有趣的事情。当你心情低落时,能够鼓励你,使你振作起来。”
这样美好的愿景,也确实得到了相关数据的佐证。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数据的预测,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定期使用语音识别系统,到2019年全球将销售将近1亿台智能扬声器,到2022年大约55%的美国家庭将会拥有一台智能扬声器。预计2018年全球智能扬声器市场将达到约30亿美元,2023年将增至近120亿美元。
全球智能音箱市场主要集中在亚马逊和谷歌之间的“你追我赶”,来自Strategy Analytic的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音箱研究报告显示,亚马逊Echo出货量400万台,市场份额43.6%,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谷歌Google Home出货量240万台,市场份额26.5%,较同期增709%。阿里巴巴天猫精灵70万台(在中国销售),市场份额7.6%,排名第三。苹果、小米以60万台(6%)、20万台(2.4%)销量排名第四、第五位。
而分析公司Canalys称,2018年第一季度,亚马逊Echo250万台的销售量低于谷歌Google Home 310万台的季度销售量,谷歌的销售业绩首次击败亚马逊,成为市场第一。苹果受限于上市时间较晚、价格偏高(349美元),市场份额暂时较小。不过,Home Pod上架以来,在三个月内也迅速占领了美国4.1%的市场份额,不少分析师给予“令人印象深刻”的评价。
显而易见的是,智能音箱市场由于入局企业所在的领域性质以及相对应的产品属性、思路的差异,分化为两大阵营。一类是以亚马逊、谷歌、微软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一个是以苹果为代表的硬件企业。
亚马逊背后拥有一个强大的零售系统,自然期望Echo成为除了网站、移动端流量外,另外一个重要的购物入口。谷歌的逻辑在于,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在2016年所提出的,智能语音交互将成为计算领域下一个重要的平台,语音控制和人工智能将实现互联网与现实世界的无缝互动。谷歌的优势也很明显,谷歌日历、Gmail、Android系统的手机拥有上亿次的用户群体。Gmail和日历功能可以与智能音箱联动是Echo不具备的。当然,两者均通过智能音箱的“连接”作用,将消费者“锁定”在自己构建的生态中。
而苹果公司更多的是将Home Pod作为了智能手机以外的配件,以音乐硬件的形式完成配件的布局和Apple软件的集成。苹果2016年12月以4亿美元收购的音乐识别服务提供商Shazam,今年升级的AirPods,2019年即将推出的录音棚音质级别的耳罩式耳机,都是构建Apple Music流媒体音乐生态的一个环节。
在产品规划方面,Echo不同于Home Pod的封闭,采取与Spotify、Pandora、iHeartRadio、Audible等流媒体音乐服务商以及自家Amazon Music开放式的合作方式。借助于亚马逊AWS的云计算能力,和云端实现实时的数据传输。API接口开放,不同厂商可以进行开发。相比之下,Home Pod只与手机连接,严重依赖于iPhone,更像是智能手机的一个配件。产品专注于音箱的音质效果,“智能”位于其次。
不同的产品思路,也体现在了定价方面。亚马逊Echo目前拥有Echo、Echo Show、Echo Dot、Echo Sport四个产品系列,价格从100美元到40美元不等,廉价的Echo Dot最为畅销。Home Pod则更多从硬件音箱产品的角度,制定价格。高达349美元的价格让人望而却步,显得不太“亲民”,除非是少部分追求音质效果的“发烧友”。
所以,对于亚马逊、谷歌而言,需要的是将产品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迅速普及,获得流量、数据训练。而对苹果而言,重要的是每一台机器不至于亏损过度。
毫无疑问的是,互联网企业在消费级To C端,拥有海量的数据信息,可以支持人工智能不断的“学习”,实现交互的良性循环。而智能硬件(手机)厂商,拥有基于LBS+实时需求的移动生态系统,是互联网企业“可望而不可及”的重量级入口。
亚马逊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一方面和微软Cortana合作弥补数据集空白,另一方面和手机厂商HTC合作实现移动端集成Alexa,并在iOS APP应用商店上线Alexa,提供移动端主动式服务。
不同象限“叶相似味不同”的怪圈
在海外巨头酣战正欢,各自划地为界时。我国的智能音箱市场也硝烟四起,从BATJ四巨头到各路神仙级别的大大小小创业企业,早已实现“集齐七个龙珠,可以召唤神龙了”。随着华为、三星的加入,未来市场会更加热闹。
不同的是,国内智能音箱市场“价格战”打得异常惨烈。79元起的京东叮咚mini 2,双十一期间499元的天猫精灵X1降价至99元,89元的天猫精灵方糖,原价249元尝鲜价只需89元的小度智能音箱,169元的小米小爱mini音箱……除了带屏幕的智能音箱,以上产品正常价也均没有超过500元人民币。
相反的例子是,前不久,百度旗下的渡鸦raven H智能音箱。因为高达1699元的定价,市场定位不精准。最终因订单不足1万台,黯然收场。智能音箱定价高不意味着相应的利润也高,IHS Markit相关数据显示,Home Pod每台349美元的售价带来133美元的利润,占比约38%。远低于Amazon Echo的66%和Google Home的56%。
同样以节日低价补贴、会员优惠推进市场的Amazon Echo却能够实现“高利润”。国内的智能音箱厂商仍徘徊在低价“血洗”市场的边缘,迟迟不能正式“入门”,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促成的。小i机器人的创始人朱频频曾经说过,自己绝对不会去触碰智能音箱行业,因为智能音箱本身是一个亏本的生意,培养用户习惯是一个异常艰难的过程,发展后期才能实现盈利。
“目前,国内智能音箱市场玩家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互联网巨头,通过烧钱建立用户新的入口。第二类是To VC商业模式,不在乎销量,侧重于产品概念,市场看不清其商业模式。通过外形奇特、很酷的产品获得融资。例如杭州的Rokid(若琪)智能音箱。第三类是山寨智能音箱,集中在深圳,一直没有实现盈利。”朱频频对蓝鲸TMT记者说。
面对国内智能音箱市场概念的火爆,锤子科技前CTO钱晨也曾对媒体表示,百家争鸣的背后,智能音箱的概念可能被玩儿坏。诺为咨询调研报告显示,国内智能音箱采取市场低价快速渗透的策略。声智科技董事长兼CEO陈孝良对记者表示,烧钱加快市场认知和快速铺量的过程,对于培养用户大有裨益。但是产品的出路肯定不是烧钱,最终是挖掘和满足用户体验的问题。
从消费者的反馈来看,智能音箱性价比越来越高并没有带给用户很好的初次体验。人机交互体验不佳、平庸的音质以及受限的使用场景为智能音箱产品“鸡肋化”埋下隐患。显然,国内智能音箱产业链的成熟度和用户习惯的培养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其中,消费者使用过程中的痛点具体体现在,唤醒难度高,一次叫不醒或者误唤醒。距离稍微远一点,天气不好都可能唤醒难。语义识别不佳,响应迟钝,经常答非所问且只能识别标准普通话。待机都会发热,电流声音严重,音箱的音质普通。无内置电池只能接电源,电源线短不方便。手机连接性差,连接不稳定经常掉线,手机自带音乐不能播放,无法点播自动续播。做工材质太粗糙,很多音频需要付费。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可以播放歌曲的闹钟”。
中文的语音识别在技术上不同于英文,难度更大。此外,中文各地方方言相差巨大,如粤语和闽南语,无形中造成产品“坐标”上的障碍。更为重要的是,国内智能音箱迫切需要改变的就是产品高度“同质化”。思必驰CMO龙梦竹对记者透露,华为智能音箱将会采用思必驰全套的语音技术方案,包括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义理解、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语音对话等。
智能音箱产业链提供语音技术的厂家主要有科大讯飞、思必驰和云知声三家。京东叮咚由科大讯飞提供语音技术支持,天猫精灵、小米小爱音箱(第一代)由思必驰提供全套的语音交互技术。所以,各家智能音箱的用户体验、使用感受从本质上看,差异不是特别大。在关于噪声抑制、混响去除等最为基础、关键的技术方面,Amazon的多麦克阵列和Google的双麦克阵列具有先发和领先优势。
国内智能音箱市场颇为尴尬的一点,还在于东西方文化方面的巨大差异。西方国家听音乐是非常基础的生活诉求,是部分地区根深蒂固的习惯,用户音乐付费的习惯相对成熟。属于刚需市场,市场容量明确。因而,当传统音箱或者蓝牙音箱升级为带有AI功能的智能音箱时,市场接受度比较高。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技术导向和技术测试验证体系。比如,智能音箱在国外的场景主要是客厅和厨房,国内的场景主要是客厅和卧室。”陈孝良说。
同时,亚马逊所设想的解放双手,脱离手机的“语音购物”生态,本身就存在“变现”的悖论。根据The Information相关数据显示,美国只有约2%的用户使用Echo进行购物。更为糟糕的是,在2%的用户中,有90%的人只使用过一次。20%的人使用Echo寻找优惠降价的产品,却从不购买。
对于“千万级”销量的亚马逊尚且不能给市场带来太多的变化,国内“百万级”的阿里巴巴、京东们恐怕一时半会儿也摆脱不了,智能音箱“预告天气、设置闹铃、播放音乐”三大用途的“怪圈”。即便智能音箱获得大范围普及,以国内家庭应用场景考量,其使用率很可能远低于电视。
将“坐标系”拉长,纵观整体智能音箱市场,各种Bug事件层出不穷。今年2月中旬到3月初,亚马逊Echo的Alexa声控助手失去控制,发出诡异、惊悚的笑声吓坏用户。用户Lauren Hall留言,没有任何人跟它说话,房间甚至一个人都没有,Echo在家里开始放肆地大笑。几乎同一时间,亚马逊的AWS云数据服务连接中断,致使美国大量用户无法正常使用Echo与其互动。
接着,美国俄勒冈州几位女性之间的私密谈话,被Echo偷偷记录,并随机发送给通信录的联系人分享。波特兰市的一对夫妇也遇到类似情况,两人的谈话内容未经允许,以附件形式发送给了通信录联系人。Echo的Dot Kids儿童系列,在触发成人内容,提取儿童的隐私数据方面,引发了很多家长的担忧。这些事件的背后除了算法的不可控,更在于相关物联网技术运行的不尽完善。
华为HiLink PK 小米生态链,华为生态建设任重道远
物联网促进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被认为是继移动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浪潮,智能音箱又是物联网和AI非常细分的一个环节。无论是阿里巴巴的智能音箱购物还是小米的智能家居控制,“即使,商业模式仍然不清晰,技术不成熟,现阶段用户不买账,不断的烧钱。企业都在抢占物联网的入口,不愿意偏离、放弃物联网的赛道。”朱频频说。
针对距离消费者最近的智能家居IoT,2012年,三星启动SmartThings控制平台。2014年1月,谷歌通过收购Nest Labs获取Nest背后的智能家居平台和主导的行业标准组织Thread Group。同年,苹果提出了智能家居系统Homekit,亚马逊推出智能音箱Echo构建智能家居中心。国内,早在2013年,小米创始人雷军就启动了“小米生态链”计划。2015年阿里巴巴推出阿里小智,以APP作为智能家居生态链的切入点。华为行动略晚,在2015年12月12日才正式发布HiLink智能家居平台。
“很明显,互联网企业做人工智能产品会更有优势,不仅是对技术的认知,还在于对内容的储备。而且互联网企业更看重速度,心态也更加开放,愿意和合作伙伴共同发展。相比之下,传统的硬件企业在这些方面相对走的慢一些,犹豫一些。”陈孝良说。
以企业性质区分,抛开互联网公司,在量级上,唯一可以和华为类比的就是小米公司。根据小米招股书披露,小米通过自产及与生态链企业合作的方式构建自身的IoT和生活消费产品系。硬件产品包括自产的智能电视、笔记本电脑、路由器、AI音箱。与生态链合作生产的包括,移动电源、手环、空气净化器、净水器、扫地机器人、智能平衡车、智能门锁、床头灯、LED智能灯泡、米家IH压力电饭煲、智能马桶盖、智能插座、万能遥控器、无人机、AR/VR等等。8月14日,小米第三次布局空调产品,推出了米家互联网空调。
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公司通过投资和管理建立了由超过210家公司组成的生态系统,其中超过90家公司专注于研发智能硬件和生活消费品。在生态链企业的广泛布局下,小米公司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消费IoT平台。
反观华为的HiLink,一直没有太大动静。直到今年3月8日的AWE博览会上,华为邵洋才宣布发力智慧家居,开展“百亿计划”,希望三年内把支持HiLink家电设备的销售额做到100亿美元。到6月22日的华为终端开发者大会,余承东发布华为的全场景智慧生态战略后。外界才逐渐清晰,华为这次跟云计算“大潮”来袭时一样,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与小米相同的是,华为HiLink的主入口是手机,辅助入口是平板、PC、音箱等设备,泛IoT硬件位于三圈生态的最后一层。不同的是,华为有自家框架下的HiLink标准协议和Lite OS。尽管小米生态链一直饱受诟病,诸如,“什么都做,什么都做不好”,生态链过于封闭,压榨生态链下游创业企业的利润。不得不承认的是,小米起步较华为早,生态链产品布局较为齐全。
通信分析师陈志刚对蓝鲸TMT记者表示,小米的封闭性比较像苹果公司,其投资管理能力和IoT平台的操控能力已经趋于成熟。生态链产品无需适配,执行能力强,效率高都是小米的竞争优势。
华为的“连接”其实走的是小米生态链之前的路线,在“众口难调”的情况下,华为需要拉拢数量庞大的传统家电厂商。同华为云计算业务相似,怎样平衡好合作伙伴的利益,在众多合作伙伴中,华为如何定位自己都是未知数。
因而目前,华为在不具备互联网企业所具备的渠道优势和补贴优势,智能家居“大连接”战略处于空中楼阁,语音交互技术欠火候的情况下。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1文章
46896浏览量
237670 -
智能音箱
+关注
关注
31文章
1783浏览量
78511
原文标题:智能音箱美国普及率32% ,国内开发者竞争激烈各有何优劣?
文章出处:【微信号:bandaotiguancha,微信公众号:半导体观察IC】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