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学长在参观了工博会之后,提出了一个观点,从工博会上,可以看到MES供应商的冷。
2016年,2017年的热(MES供应商),催生了众多的MES供应商,都期望在政府的催进下,可以赚到大钱。但是,实际上由于产品、人力资源等原因,接到的项目不是因为MES供应商自身的原因交付困难,还会因为甲方(工厂)的需求经常变动而无法上线,突然发现做智能制造是一个苦逼的活,慢慢地活着死亡,或者低调,不再多多出头露面,踏踏实实地练内功了。
看了这篇文章,其实在工博会上,MES软件参展比过去几年冷下来,而MES参展商相对于机器人展厅也相对冷清一些。实际上这与MES产品的特性有关。MES是IT与OT结合的融合位置,主要由两种类型的企业转化而来:传统的企业应用软件,遇到对设备的管理,从而实现MES功能,比如SAP;传统的设备自动化企业,在设备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需要与IT结合,从而实现了MES功能。
MES产品既关键,又不容易做
MES软件是IT与OT的交汇点,是打通软件与硬件的关键节点。MES既自动为IT提供大数据,又对设备进行管理。
看一下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2015/2016年智能工厂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中,有商业流(business),有产品生命周期流(Product),有产品线的生命周期(Production)三个维度。MOM是三个维度的交汇(MOM可以简单理解为MES的升级)。
可见MES在智能制造生态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从纵向集成的维度看,越是靠近决策层,产品通用性越好,越是靠近设备层,产品的行业特性就越强。
ERP上很多功能是通用的,但自动化设备却是专用的。MES作为企业应用软件与自动化的接口,行业特性非常强。正是因为MES的行业特性强,MES软件跨行业难,因而大企业形成也相对困难。
所以MES软件出现时间也比较久了,但MES软件企业都规模不大。
MES规模化的难点
刚刚讲了MES行业特性强,就决定了MES具有行业属性,很多都是具有行业特性的功能,所以MES软件功能兼容性相对较难。
而跨行业后,意味着实施团队也需要跨行业,MES实时,本身从技术维度上,就是跨软硬件,还要兼顾一个行业;而如果跨行业的话,就意味着又要多一个领域。人才瓶颈是跨行业的另外一个难点。
项目实施周期长,回款难,甲方组织结构变化、甲方项目需求变化、实施团队人员参差不齐等等难题,限制了MES企业的规模化。
在智能制造热的背景下,资本驱动下更多的企业进入MES领域,很多资本驱动的企业进入MES领域,带来人员流动,人才招聘的困难。
这样,很多MES企业的规模虽然智能制造热,但规模化很难。
在智能制造热的背景下,MES企业不需要参加展会也会有客户,而难以规模化的企业,参加工博会的目的是什么?
反倒是一些通过融资的企业进入这个领域,需要在工博会上宣传一下。在资本的寒冬下,MES企业参加工博会就相对而言少了。
如何克服项目型MES的难点?
如果突破MES规模化的难点?
根据经验,有三种方案:
1、将MES通用功能云化,以SaaS服务的形式,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
2、将MES通用功能标准化,个性化功能通过完善产品的配置功能实现来降低项目组成员的技术门槛;
3、将MES功能的配置制作模版,创立公司独有的项目管理模式,降低项目组成员的技术门槛。
第一种解决方案,MES通用功能相对不完善,完善的过程需要经验沉淀,需要较强的产品设计能力。同时SaaS化的服务,需要大的资金投入。在MES相对不完善的条件下,SaaS 化比较困难。曾经有一家MES企业,提供线上的服务模式,但感觉这个平台一直没有成功案例。
第二种解决方案,MES一些功能标准化,个性化功能通过完善产品的配置功能实现。最典型的企业是明匠智能,明匠智能的牛顿操作系统,是产品化的通讯配置系统,利用搭载牛顿系统的智能盒子,可以降低配置门槛,降低开发成员的技术门槛,缺点是明匠的盒子价格偏高。
在与几家MES交流过程中,一些企业在尝试完善产品,让产品配置能力增强。这种方法,我知道有两家企业在尝试,但是没有见过产品,不方便推荐。
第三种解决方案,是我曾经尝试向两家企业推荐,但没有被客户认可。这中方法的来源是以前一家APS企业,提供了标准产品+模版+完善的项目管理方法来实现。APS产品在不同领域的配置不同,这家公司为每一个领域配置好一套系统,并提供可以运行的基础数据,在不同行业实施项目时,利用模版和技术数据,可以快速的建立运行环境,项目方法提供根据用户需求配置系统需要考虑的需求点,以及相关配置点,可以进行快速的配置。后来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的集成,也是用了模版+项目管理方法来实现的。
-
MES
+关注
关注
5文章
890浏览量
29740 -
生态系统
+关注
关注
0文章
700浏览量
20709 -
大数据
+关注
关注
64文章
8863浏览量
137290
原文标题:工博会上看MES软件
文章出处:【微信号:xuyongshuo-work,微信公众号:许永硕】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