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 近年的双旗舰阵式是在上半年推出 G 系列,然后 V 系列要在下半年接棒,可是今年的 G7 ThinQ 系列却选在一年的中间时候登场(接着还来了一台 V35+,但不在此多谈),感觉 LG 手机部门的策略都要被连年亏损而乱了阵脚。不过作为一台当家旗舰手机,G7+ ThinQ 的设计又有否被打乱呢?小编使用了这台香港版本的 G7+ ThinQ 一段时间下来,反倒是有种很谷歌的味道。为什么会有这感觉?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外观设计
就跟老乡三星的做法相似,LG 今年也没有在 G7+ ThinQ 的外观上多着墨,同样是以极简的线条来勾画这部手机,同色系的金属中框和玻璃机背之间,有着比较前代更明显的弧度,带来更好的握感。右机侧上放有一颗电源键、相对的左侧却有着三颗实体按键−−两颗音量键和 Google Assistant 专属按键,因为新增的 GA 键有保持足够的距离,所以也不会出现误触的疑虑,大家可以安心。机底有着 3.5mm 耳机孔、USB Type-C 3.1 连接口和喇叭,双 nano-SIM 卡槽则放在机顶之上,混合式卡槽设计让它可以采用 nano SIM + microSD 卡排列,最高支持 2TB 的记忆卡。
机身依旧获 IP68 抗水防尘,以及军规 MIL-STD 810G 摔落测试的认证,耐用度仍然拥有一定的水平。配合 Qi 无线充电器同样可以进行无线充电,有线快充则支持高通的 QC 3.0 规格。
机背上的配置已经是老样子了,双相机底下是为一颗单纯的指纹感应器。不同的是 G7+ ThinQ 的相机变成垂直摆放于中轴线上,左侧放着激光对焦模组、补光灯等,视觉上有更修长的感觉。嗯?原来不是感觉,G7+ ThinQ 的屏幕是一片 19.5:9 的窄长形 6.1 吋 LCD 面板,原因是 LG 也搭上了异形屏的风潮,引入了刘海设计。不过 LG 这凹进去的幅度并不多,所以实际能够挖出来的空间其实很有限。无论如何,这样轻轻偷来的一点空间,再配合本来就相当细的边框,就带来相当夺目的全面屏效果。数字上,G7 的机身要比 G6 的长了 5mm,而且大多都反映在屏幕之上,拿在手上就真的很~长~
屏幕 + 音效
G7+ ThinQ 的屏幕除了长,效果也是相当亮眼,不愧是做电视的大厂−−应用的 LCD 显示面板的分辨率达 QHD+ 等级(3,120 x 1,440),色域更涵盖 100% 的 DCI-P3 和 135% 的 sRGB。LG 把这片面板命名为「Super Bright Display」,原因是它的最大卖点是最高全白亮度能达 1,000 尼特之谱,是市面上最光亮的面板之一。当然这超光亮的显示并不会是恒常应用,而是只会在使用者点按在快速设定页中,亮度条旁边的「亮度提高」按键,屏幕在点下按键之后就会逐步调亮,维持这 1,000 尼特亮度 3 分钟,然后就徐徐回到原本的亮度。这做法是能够平衡到耗电量和实际的需要,毕竟要在太大阳下滑手机,应该不会滑多久吧。在实际使用上,的确这片 G7+ ThinQ 的屏幕表现在色准、亮度都能叫人满意,而且色调还可以在设定页里作微调;在播放串流视频时,还能援 HDR 10 显示。总的来说,这是小编最喜欢的手机屏幕之一。
在 G7+ ThinQ 的身上居然也会找到 V 系列的特色卖点 —— Quad DAC 音频解码芯片,此外 G7+ ThinQ 更是首款支持 DTS:X 模拟立体声的手机,让使用者可以按着听歌或看视频的用途,个别启用不同的音效强化功能。两个功能都可以独立开关,Quad DAC 音频解码芯片大多是在听歌的时候启用,可以提升音乐的层次感;但 DTS:X 这功能则可在播放视频或音乐时,选择不同形式的模拟立体声。像是在看动作电影,就可以选择广阔模式来强化临场感;音乐的话,则可以试用前方模式来模拟歌手在面前唱歌的感觉。当然各个音效强化功能都各有利弊,使用者可以慢慢调整设定,这样也是 G7+ ThinQ 的一个高可玩性之处。
在独乐乐之余,LG 还特意为 G7+ ThinQ 的外放功能添了点心思,那就是虽然仍然保持机底单喇叭,但却改良了内部设计,让其音量倍化。这被命名为 Boombox Speaker 的喇叭,据介绍是利用了手机里的空间当作谐振室,总计有 8cc,是前代 G6 的 17 倍以上。换句话说,就是 G7+ ThinQ 的喇叭输出会比过往更大声。因为是音量提升了,LG 也就顺道利用了这机身的震动来做个噱头,把 G7+ ThinQ 放在不同材质的表面上来改变音质,这也是叫「Boombox」的原因。是说,G7+ ThinQ 没错是可以通过放在不同材质表面上播放,但其实也要手机的音量调高至一定等级才有足够的震动,只是使用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周遭,以免影响到他人。
软件功能
LG 近年在他们手机产品的软件系统上,其实都没有加载太多 app 进去,当然某程度是因为手机优化工具、游戏工具之类的东西都直接放在设定页里,所以在 app drawer 里头都不会有几个第三方应用程序就是了。比较特别的是 G7+ ThinQ 里新增的 New Second Screen,光看名字会把它跟之前 LG 的第二屏幕搞混,但其实这只是用来幽默一下自己屏幕上的两侧缺角。在这个 New Second Screen 的设定页面中,是让使用者选择如何显示或隐藏刘海,包括是如常显示,或是以不同颜色填满。而那个真正由第二屏幕演变过来的悬浮工具列,仍然是有保留在 G7+ ThinQ 之中,可以在上面设定不同的 app 快捷径、联系人、设定功能等。
至于 G7+ ThinQ 其他的软件功能,感觉都是从原生 Android 系统搬过来,尤其是 LG 主打在这台手机上利用 Google Assistant 完成生活大小事。
Google Assistant
前面有说过 G7+ ThinQ 的机侧(借镜同乡的做法那样)加入了一颗专门给 Google Assistant 的按键,让使用者可以更便利地使用到这个谷歌的 AI 助手。可是,来到还没有支持 Google Assistant 的语言地区的话,这按键的存在就变成了鸡肋,因为 Google Assistant 并不会因为这按键而突然会讲中文啊!所以如果系统语言是设定成中文(香港)的话,按下去就只会启动到「屏幕搜索」的功能,就连双击启动 Google Lens 的快捷键也被封印了。可是 LG 的 ThinQ 系列产品就是以搭载智能助手的卖点挂帅啊,所以为了可以用到全功能的 G7+ ThinQ,还是把手机的语言设定为支持 Google Assistant 的语言地区,像是 English (US) 的吧。
在获得了 Google Assistant 加持之后,G7+ ThinQ 就如焕然一新那样,由一台纯粹是换了设计的 G6 手机,变成了更具生产力的智能手机。由于小编早已相当依赖 Google 的产品,所以在配合 Google Assistant 的使用之下,就能更简单地调出各种资料、进行各种谷歌搜索的动作,现在更连启动手机的各个应用程序都懒得去按,直接按下实体键后就说出想要使用的 app 的名称,或是直接进行截屏的动作。
相机
应用在 LG G7+ ThinQ 上的双相机都是同样用上 Sony IMX351 CMOS 的 16MP 相机,分别为支持 OIS 的 f/1.6 标准广角镜头,以及 f/1.9 的 107 度超广角镜头。一如动手玩中提及到的,LG 有着逐步增加超广角相机焦距的趋向,原因非常简单,就是为了在保持可能捕捉尽多广阔景色的优势之余,希望减少超广角镜头所带来的桶状变形问题。实际上 G7+ ThinQ 的超广角相机所拍摄的成象,也确实能做到 LG 所希望的效果,可惜的是其画质依旧有着油画化的问题,不过对于一般应用的话,相信还是堪用的。
来到广角相机的部分,可能是差别太大的问题,感觉其成像是出奇地好,尤其是在用作记录生活琐事、近拍、随手拍等,都可以有不错的效果,浅景深和立体感都有更好的表现。可是在昏环的环境之下,不论是哪一颗相机都要相对长的曝光时间,容易因为手抖而影响成像。
G7+ ThinQ 广角相机和超广角相机的对比。
这次 G7+ ThinQ 里的相机界面变得相当简洁,除了把 G6 放在界面顶端的相片预览功能拿走了,还让变焦杆与快门键结合在一起,不过就把三个最常用的相机功能:Google Lens、人像模式、AI 相机模式都放在取景画面的下方,用起来也相当顺手。
作为预载 Google Lens 的首台非亲生儿子,G7+ ThinQ 是把这功能的选项放在相机界面里,简单切换过去就可以通过相机来捕捉并辨识身边的事物。用起来就跟大家手上的 Android 设备都一样,因为 Google Lens 已经开放给所有 Android 设备使用了。近年手机厂商都争相追捧的人像模式,这次也不例外地在 G7+ ThinQ 的相机里出现了,而且 LG 也有提供虚化程度的后制选项。至于其效果。.. 小编是认为虚化的范围似乎没有其他家的准确,尤其是头发的周边的虚化都有点太过了。
之前小编在华为 P20 Pro 评测中有玩过的「AI 摄影大师」,LG 也有他们的版本:AI Cam。在 G7+ ThinQ 的 AI Cam 是可以辨识出「个人」、「花朵」、「宠物」、「食物」、「日落」、「日出」、「风景」、「城市」、「婴儿」、「动物」、「饮料」、「水果」、「蔚蓝天空」、「沙滩」、「雪」、「低光」、「夜空」、「基本」和「文字」,总共 19 个特定场景,然后就会对不同模式的相片加上滤镜。小编个人是挺喜欢 AI Cam 对于宠物的强化,因为成像的锐利度稍微提高之后,毛色都变得更有光泽、立体;对植物的强化也很不错,成像的色彩鲜艳度稍有推高,相片会更讨喜。
可是,G7+ ThinQ 的 AI Cam 并不灵敏,往往都需要好数十秒才可以给出场景的建议,相比 P20 Pro 更是慢如蜗牛啊。至于所谓的 Super Bright Camera 更是鲜有顺利应用到,看来有着严重光污染的香港夜景是不够暗吧。
至于前置相机的部分,相比前代 G6 的 5MP 相机,G7+ ThinQ 终于用上更高像素的 8MP CMOS,以及有着 80 度广角来满足群体自拍的需要。而且自拍相机除了基本的美颜功能之外,LG 也有加入特效贴图来增添趣味,可惜的是选择不多,也并非目前大热的 AR 贴图,不知道 LG 日后会否跟进一下呢?
性能
LG 为 G7 ThinQ 带来两个版本,分别是基础版的 4GB RAM + 64GB 存储空间,以及小编手上这台有着 6GB RAM + 128GB 存储空间的 G7+ ThinQ,不过同样都搭载了高通 S845 处理器和 3,000mAh 电池,而且同时支持 QC 3.0 和 Qi 无线充电技术。跑分方面,G7+ ThinQ 的成绩显然要比去年的 V30+ 为高,只是在电池容量稍低的情况下,续航力却大减整整两个小时。幸好,在小编的中度使用之下,G7+ ThinQ 的电池还是可以撑过一天的使用的。
竞争对手
要说到跟 LG G7+ ThinQ 相衬的竞争对手,在相近时间发布的 一加 6 是个挺好的例子,因为在小编的角度来看,两台手机在软件方面都走着相当清爽的设计,功能也大同小异。最明显的不同之处是在定价上:香港的 G7+ ThinQ 要价 HK$6,798,但最接近的一加 6 (6+64)则只要 HK$3,998,8+128 版本也不过是 HK$4,498。
要找规格和价位更相似的对手的话,其实还有 HTC U12+。有趣的是这两家都是少数愿意在音质多花工夫的手机品牌。不过 U12+ 的机身设计却要比 G7+ ThinQ 的来得更阳刚气,甚至有点太硬派了,但以创新性来看,其实两台手机都可以算是平分秋色,只是小编自己却会因为有更先进的 Google Assistant 整合,而偏心于 G7+ ThinQ 啰。
另外,同乡的三星 Galaxy S9+ 也可能是大家在选购手机时的一个比较对手,因为 G7+ ThinQ 跟 S9+ 在核心规格上同样是有着 S845 + 6GB RAM、双相机等,不过 S9+ 在香港的定价却要高一个台阶。但站在玩手机的角度来看,S9+ 的高可玩性(AR emoji、可变式光圈)是略高一筹,与 LG 近来愈变简洁的方向,刚好成了一个对比。
当然我们不能只看价位而忽略了 LG 在 G7+ ThinQ 加入的独特功能−−超亮屏幕和 Boombox 喇叭,另外还支持 HDR 显示,有着不错的娱乐体验。同时,LG 也是少数会有超广角相机搭配在双相机组合之上,所以有如此需要的朋友,似乎还可以保留 LG 在考虑之列。
总结
在使用一段时间下来之后,发现这台手机的重点是名字后缀 ThinQ 所代表的意思,G7+ ThinQ 作为一台智能手机,其实就是一台硬件升级版的 G6。不过在配合其专属 Google Assistant 按键而带来的使用方式,的确会叫人更多、更愿意使用这个 AI 语言助手,对于几乎依靠谷歌服务来完成日常工作的小编来说,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体验。另一边厢,在这吹着 AI 风的大潮流之下,厂商们都不一定有足够的能力来由零开发一套自家的 AI(看看 Bixby),所以在谷歌近来如此大力推动 Google Assistant 的今天,G7+ ThinQ 是给第三方厂商的一个好示范,让有心的厂商坐一趟顺风车。
只是推出一台如此依赖谷歌服务的手机产品,对于厂商们来说是否一件好事呢?以这次 LG G7+ ThinQ 作为例子来看,独立的 Google Assistant 键能够轻易被他厂复制,但其他独家功能却似乎没有太大吸引力的情况下,那这台新手机的独特性就会被减少,变成只是市面上的另一台高端手机而已。当然,在 V 系列是走着极端差异化的路线时,作为 LG 智能手机产品线的另一支柱,G7 ThinQ 回归于完全平淡的这做法,可能是个意外的出路。
在撇除不是所有地区语言都能用的 Google Assistant,光是评论 G7+ 这台手机的话,就有如上文提及过的一样,只是一台有过小变动的 G6 手机而已。这样的说法并非只有在贬 G7+,因为小编是很喜欢 G6 那简洁、俐落的设计风格,能够重现在 G7+ ThinQ 之余,还抹去了多余的棱角,变得更洗练好看。只是会叫人主动选购 LG 的原因。.. 可能是部分人在对于各大品牌都有着主观成见的删除法之下,少数剩下的一个选项吧。
-
谷歌
+关注
关注
27文章
6141浏览量
105080 -
LG
+关注
关注
2文章
2357浏览量
141918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