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小米这么大争议的背后其实是估值之争,是小米到底值不值得投资:如果是互联网企业,那么估值明显偏低——八年的互联网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是硬件公司,小米极有可能已经遇到了天花板,现在的估值有些偏高。
8月22日,小米2018二季度财报发布,在小米上市的争议声中,财报表现可谓非常亮眼。自2010年成立以来,小米一直在飞速奔跑,特别是与中国家电明星企业格力老总董明珠的“五年之约”,不仅惹人注目,更是见证了小米的奇迹般地成长。但是小米到底是一个互联网公司还是一个硬件公司,存在争议,千人千面的小米,未来又会发展成为怎样一个企业? 文章来源:老虎证券供稿,作者:徐杨,老虎证券合伙人。
本文引用地址:成绩越好,争议越大。8月22日,小米2018二季度财报发布,在小米上市的争议声中,财报表现可谓非常亮眼,流行的话来讲,亮瞎了看客们的钛合金狗眼。
财报亮眼 重拾升势?
小米第二季度财报出来之前,我对小米是否能如2017年度那样飞奔是存在一定的怀疑的。
众所周知,由于华为等复制小米的营销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功将小米挤下了手机头名宝座。
市场第一,是一个护城河,代表了市场对该产品或服务的认可,如果能持续上升,将会逐渐形成垄断。但是小米的头名宝座并没有坐了太久,个人判断,这显示了在手机业务领域,小米不存在这类护城河。
而且,国内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创业板的企业,经常的操作是上市前业绩亮眼,上市后就开始亏损。
显然,我低估了小米和雷军的野心和实力。
上市之后,小米的第一次财报展示的业绩,特别是增长速度非常亮眼。
从增长速度上来说,超过2017年的增长速度8%左右。就各业务占比来看,与2017年有了一定的分别,小米强调的互联网基因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这起码说明小米的业务发展质量是比较可靠的,为了上市,血拼业务的拔苗助长行为的概率进一步降低。
上图可以看出,小米的手机业务占比进一步下降,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显著上升,互联网服务轻微下跌。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在小米2018年业务继续大幅度提升的情况发生的变化,互联网服务与IoT的总体占比却是进一步提升,某种意义上,这代表小米的互联网化服务和生态体系建设的成功,但需要注意的是,相对来说,小米的硬件电商体系更加成功,因为从手机到其他硬件是比较容易跨越的,而从硬件到其他互联网服务,则会更加困难。
小米更加亮眼的表现是在国际市场方面,这也是我们比较关注的点,小米刚成立8年,国际化收入已经占到了36.3%,这证明了小米的思路不仅在中国可以行得通,而且在国际上也是行得通的,这也符合基本的市场认知:低价为王。
下面的数据引自小米财报:
根据Canalys的资料,2018年第二季度,我们的智能手机在印度市场继续快速增长,按出货量计市场份额名列第一。2018年第二季度我们在印度尼西亚亦取得显著增长,按智能手机出货量计排名第二。2018年5月,我们的西欧市场扩展至法国及意大利。2018年第二季度,于西欧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2700%。
根据Canalys的资料,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我们在25个国家及地区的智能手机市场排名前五。
不过,虽然小米成长亮眼,但仍然有些需要注意的点:
1、小米的互联网金融爆雷事件。在今年年中的P2P网贷爆雷事件中,小米的互联网服务这块也受到了波及,相当多的小米用户深受其害,后续事件如何演变,仍需要观察。这也表明,虽然互联网服务可以无限扩展,但在金融这块,小米仍需要加强风控环节。
2、小米的手机售价不断提高,这被小米解读为利好,是消费者行为习惯的转变,被业内一些媒体解读为客户群体仍然是屌丝群体。我个人不看好这种价格的提升,因为小米有背离初心的可能。“感动人心 价格厚道”是小米之所以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低价为王定律的成功。小米是否会进一步提升旗下品牌的价格是值得关注的事件,因为这等于拆掉了自己成功的一大支柱。
但是今天,在小米第二季度财报公布后,相信很多人大跌眼镜:第二季度收入452.36亿元,同比大涨68.3%,环比增长31.5%;经调整利润21.17亿元,同比增长25.1%。整个上半年,收入796.48亿元,同比增长75.4%,经调整利润38.16亿元,同比增长62.6%。
不过,憋着一股劲的格力,第一季度的表现也是非常亮眼,第一季度营收400亿,同比增长30%,两者之间到底最后鹿死谁手,仍未可知。
然而,我们已经借着两人的五年之约,见证了小米近乎奇迹般的增长,只用短短八年时间,就做出来了一个千亿规模的企业,并且引领了中国手机中国制造的热潮:可以说,正是小米,刺激了中国技术派手机华为的诞生。
无论输赢,小米已经利于不败之地:财大气粗的雷老板自然不会在乎这十个小目标的。
插上互联网翅膀的手机制造商
小米的成功,不仅是中国手机制造商的成功,而且是互联网精神的成功。
当年,在两者打赌之后,董明珠或许觉得这是一种挑衅,但在互联网人眼中,这是两种思维的战争:互联网思维VS传统思维。
传统的思路是先做产品,通过线下渠道慢慢打开市场,稳健的成长。
但在互联网人眼中,这种方法太过笨拙:为什么不通过整合已有的资源,借助发达的物流体系,在线上进行营销呢?
这种讨巧的方法,见证了众多互联网巨兽的飞速成长:直接通过互联网触达用户,实现了规模的指数级增长。
不过,必须承认,小米的路子还是非常奇葩的,直接将互联网对接硬件制造。这创造了互联网与传统企业结合的奇迹,同时也成为了诸多争议的焦点。
这也引领了一批妄图复制小米路子的互联网+硬件生产企业。可惜,他们至今仍然名不见经传。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