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论坛近日发布的《2018年未来就业报告》显示,全世界正兴起工作场所革命,将使人类与机器和算法协同工作的方式发生巨变,这一变化将对全球劳动力产生深刻影响。《报告》指出,目前人类承担了全球71%的工作任务,而到2025年,机器承担的工作将超过人类。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岗位会产生哪些影响?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好应对准备?针对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有关专家。
做好转型准备,迎接未来就业——访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所长陈宇
非规则性劳动仍然无法被机器取代
记者:面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请您谈谈对未来就业趋势的看法。
陈宇:这是现在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出现以后,就业领域会出现机器代替生产工人的现象,从而使就业岗位减少,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
我个人对这个观点持保留态度。在工业社会初期,当时的人们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担心:蒸汽机的大规模应用,会使得机器排挤工人,导致工人的大规模失业。但是后来的发展证明,机器在消灭一些工作岗位的同时,也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
例如工业社会初期的纺织业,熟练手工劳动被机器替代,大量优秀纺织技工失业,引发这些工人对机器的仇恨,甚至曾爆发了工人组织起来砸毁机器的“卢德运动”。现在回过头来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纺织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民众对纺织品的需求大幅度增长,最终反而促使纺织业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最终纺织工人的数量和工资收入不减反增。
所以,用眼前的一些事实简单地推断未来的就业趋势,是不准确的。
记者:您认为哪些工作岗位更容易被机器取代?
陈宇:人类的劳动可以细分为4种类型,即规则性体力劳动、规则性智力劳动、非规则性体力劳动和非规则性智力劳动。新技术能够取代的,实际上是规则性体力劳动和规则性智力劳动。例如流水线上的工人每天重复进行同一个简单动作,这种规则性体力劳动对人来说是重复的、单调的、缺少劳动趣味的,被机器取代也是正常的。
但是,比如体育竞技等非规则性体力劳动,至今还没有机器人选手能够取代人类的趋势;再比如专业性的思考、复杂性的对话等包含价值观和目标函数设计的非规则性智力劳动,仍然无法被机器取代。
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短期内依然存在
记者:目前,我国就业领域面临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局面,新技术的发展,对今后我国就业领域有哪些影响?
陈宇:我认为,未来我国的就业形势肯定会有变化,但主要是结构性的变化,而不是绝对就业量的减少。过去,由于生产力所限,非规则性劳动在整个人类劳动中所占比例较小,人们大量从事的是规则性劳动。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非规则性体力劳动和非规则性智力劳动需求会迅速扩大,未来我国劳动力可从事的工作还会大幅度增加。
举例来说,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曾预言,只要拥有3台100万次/秒的计算机,人类就能够解决全部计算问题。然而,现在任何一部手机的计算能力都超过了当时全人类的计算能力,但人类的计算需求还在不断增加。所以,未来大部分人会去从事非规则性体力劳动和非规则性智力劳动,并且这种劳动的需要量之大,会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另外,随着新技术的持续发展,劳动者将需要新型技能组合。例如,随着数据分析师、软件和应用程序开发者、销售和营销设计人员等非规则性劳动的岗位增长,现有劳动力的技能结构已经无法适应新技术所创造的新岗位,所以,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在短期内依然会存在。
采取多种举措应对未来就业形势
记者:面对新技术对传统就业带来的冲击,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陈宇:对于劳动者来说,面对新技术对传统工作岗位的颠覆和新岗位的创造,劳动者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的自我开发,即更新知识。也就是说,产业在变化、劳动领域在变化、工作环境在变化,劳动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交流表达、数字运算、自我学习、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外语应用等核心能力,使自己能够适应职场的变化。
对于政府部门,尤其是人社部门来说,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鼓励创新创业,实际上是鼓励劳动者进入生产力发展的前沿阵地。
其次,人社部门要给予劳动者更多的培训和受教育机会。由于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旧存在,劳动者原有的劳动技能已不能适应新技术带来的变革。只有通过再培训,才能使劳动者适应新的岗位要求。所以,要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让更多人能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再次,还要建立更加充分的社会保障网络,在为劳动者提供兜底保障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民基本收入保障,以解决因新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财富分配问题。
最后,要积极应对新出现的用工形式,鼓励新业态发展。近年来,随着分享经济的不断发展,平台型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给社会发展创造了较大价值,人社部门要积极应对各种新型用工形式,支持新业态的发展。(赵为)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18年未来就业报告》
人工智能“换人”就业更焦虑?——人机不会对立
在国网浙江省永康市供电公司110千伏五峰变电站内,一台“大脑袋、大眼睛、身高1米左右”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在转动顶部的摄像头,采集表计读数、设备工作温度,以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工作人员介绍:“这台机器人可对自身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反馈,有诸多‘拟人化’的特点,如遇到前方有障碍物时,它会在接近1米时减速、0.5米时停止前行,前方阻碍时间超过半个小时,它就会返回等待。每一轮巡检任务结束,巡检机器人还会自动回到休息室充电,比以往人工巡检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安全性。”
机器正在代替人来作业
在诸多岗位和领域,机器人正在代替人来作业。而随着机器人智能化程度的升高,它们能完成的工作也日渐复杂。
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一大批企业展示了“机器换人”的最新产品:在无人物流方面,广东图匠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AI智能货架”可以自动监控和识别库存变化并通知及时补货,理货员减少了;在智能招聘方面,BOSS直聘公司研发的AI机器人学习了大量应聘者和招聘方的数据后,可以更加精准地进行人员推送,消解了“纸片人”的痛点,猎头岗位减少了;在无人零售方面,猎豹移动推出的“豹咖啡”,只要1分多钟,就可调制一杯媲美大师作品的香浓咖啡,食品制作员减少了……
机器换人时代的来临,让各领域从业者体会到前所未有的职业危机感。但一系列研究却表明,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局面影响,并非如想象那样“悲观”。
不必形成人机对立的观念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8年未来就业报告》,未来5年,尽管7500万份工作将被机器取代,但1.33亿份新工作将同步产生,这意味着,净增的新工作岗位多达5800万份。
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将重新规划机器与人类的分工,倒逼就业结构深度调整。从低价值劳动密集型生产向价值更高的岗位转移;从重复性劳动向创造性劳动转移。随着生产工具的改变,职业结构的调整是必然趋势,但并不会“一棍子打死”,不必形成人机对立的观念。
七牛云人工智能实验室创始人彭垚认为,未来越来越多公司可能会选择使用自由职业者或专业承包商,新岗位的产生也需要员工掌握新的工作技能。例如,在大数据方面,掌握数据管理、回归分析、编程等硬技能还远远不够,提升对各应用领域的逻辑理解和好奇心、加强与人工智能技术使用方的合作等各项软技能往往更重要。
“我相信人类拥有的智慧是机器永远无法获得的。机器只有芯,而人类有心。人工智能并不是某项技术,而是我们为自己的未来确定的一种生活方式。”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说,例如,未来制造业都是服务业,流水线上大部分工人将会被机器取代,而人类体验的部分不可能被取代。(周琳胡喆 王琳琳 图表内容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普华永道预计:未来20年额外增加约9000万个就业岗位
普华永道近日发布名为《人工智能和相关技术将对中国就业市场产生什么净影响》的报告。报告预计,未来20年,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无人机及自动驾驶汽车等相关技术,将使中国就业净增长约12%,相当于额外增加约9000万个就业岗位。该报告预计,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将创造的新就业岗位,足以抵消现有就业岗位被取代的影响。
普华永道对中国的最新分析结果,与之前对英国的分析形成鲜明对比。此前的研究显示,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对英国就业的影响基本是中性的。据分析,至2037年,这些技术将取代英国约20%的现有就业岗位。相比之下,据预计,中国现有就业岗位被取代的比例(26%)更高,因为中国制造业与农业实现自动化的范围超过英国。但人工智能与相关技术将大幅提高中国的GDP,同时这些技术在中国创造的就业数量(38%)将超过英国(20%),可抵消现有就业岗位被取代的影响。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认为:人工智能的兴起是难得的机遇期
日前,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联合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对外发布了一份名为《投资人力资本,拥抱人工智能:中国未来就业的挑战与应对》的研究报告。报告从理论上分析人工智能对就业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报告以蒸汽革命开始的专业化分工现象为基础,并结合一般经济学原理和现实情况,从理论上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就业产生的潜在影响。具体说来,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随行业的差异有所不同,在人工智能取代重复性强、程式化程度高的工作的同时,也会对工作岗位产生扩大需求和创造岗位的积极影响。
报告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对经济社会结构以及劳动就业结构产生影响,综合来看,人工智能的兴起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期,即使会遇到一些挑战,也应该积极拥抱而非“谈虎色变”。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建议: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造成的冲击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日前发表名为《人工智能对香港就业市场的冲击如何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报告。报告显示,香港未来10年至20年,大量就业人口将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
该研究中心与英国牛津大学合作,最近几个月针对香港就业市场受到人工智能冲击的风险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香港370万就业人口中,约28%的工作处于智能化高风险区域,未来10年至20年面临七成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风险,当中牵涉约100万人;18%的工作处于低风险区域,被智能化的风险少于三成。
针对这种情况,报告提出一系列建议,包括聚焦人工智能发展,制定全面的创新科技发展战略;特区政府加大扶持本地人工智能产业,并鼓励企业使用创新科技和投入科技培训;更新法律框架,营造良性的人工智能产业监管环境;增加科学为中学必修科目,加强科学基础教育等。
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人工智能也将创造许多新的工作
谈及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认为,虽然机器将取代目前由人类执行的大量工作,但人工智能也将创造许多新的工作,例如在数据标签领域,人们将数据进行标记并将其提供给计算机进行学习。同时,李彦宏也认为,生产力提高会缩短人类的工作时间,这意味着人们将有更多时间来消费内容,但内容通常由人类创造,在这一领域计算机还不擅长。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人工智能红利将在3到5年内显现
提到人工智能,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上表示,3到5年内红利就将显现、产业格局确立;5到10年内,很多人类工作岗位可能被替代;但30年内,人工智能都不会形成独立人格。
西门子首席技术官博乐仁:人工智能并非就业杀手,而是有力助手
西门子首席技术官博乐仁表示,如果能引导人工智能朝着有益人类的方向发展,让它成为人类的有力帮手,那么发展即机遇。知名市场研究机构一致预测,多达50%的生产活动都可以由机器完成。这意味着,一旦摆脱了这些琐碎的任务,劳动者就有更多时间来评估执行结果,为客户提供建议。
-
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10文章
28224浏览量
206593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1文章
46882浏览量
237636
原文标题: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岗位影响深远
文章出处:【微信号:D1Net08,微信公众号:AI人工智能D1net】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