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弘前大学的医工合作组织医用系统创造开拓组织的研究团队开发出采血机器人。该机器人利用红外线摄像头掌握血管的形状和位置,寻找适合采血的位置,然后将装在机器人上的针头插入血管。研究团队使用模拟人类手臂的模型进行测试,机器人能够准确将针头插入血管。该团队计划对机器人进行改良,实现根据针头的触感判断是否正确下针,力争3年后通过动物实验来测试效果。
在医院看病和体检时,经常要通过抽血调查症状和健康状态。虽然抽血的静脉较粗,但是由于静脉位于皮肤之下,不好辨认,正确将针扎入血管并非易事,有时候无法一次成功。目前日本人手短缺、想当护士的年轻人减少,如果能够实现自动采血,将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研究团队力争最终让人工智能(AI)掌握护士等医护人员的熟练技术,推出能够自动采血的机器人。该团队开发的机器人带有两个红外线摄像头,能够结合来自两个方向的红外线图像,立体掌握血管的形状、位置和粗细等。可在1秒内测定几十次,即使采血时活动手腕,也能找准下针的位置。为了模仿学习经验丰富的护士的技术,在约10个人的大拇指上装上触觉传感器,然后让护士采血,测定护士下针以及为防止损伤血管内壁而把针头向内推的动作。今后,团队计划收集更多数据让AI学习,从而提高准确度。护士如何选择容易采血的血管也成为AI学习的数据。之后将学习了数据的AI装入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实现自动采血。如果动物实验进展顺利,计划5年后用于人类,力争实现临床应用。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原文标题:日本开发采血机器人,利用红外探头可准确找到血管
文章出处:【微信号:MEMSensor,微信公众号:MEMS】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能够利用\"思维链\"的技术将复杂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以渐进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不仅提高了任务的成功率,也显著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使得机器人可以更高效地应对复杂环境和多样化需求
发表于 12-29 23:04
需要理解环境,适应变化的环境。
从国际上来看,已经有不少科技公司发布了自己的机器人产品,大多数应用在安保,物流,制造等场景。
中国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研发速度相对较慢,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
发表于 12-28 21:12
解决许多技术的和非技术的挑战,如提高智能体的自主性、处理复杂环境互动的能力及确保行为的伦理和安全性。
未来的研究需要将视觉、语音和其他传感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相结合,以探索更加先进的知识表示和记忆模块,利用强化学习进一步优化决策过程。
发表于 12-20 19:17
鸿蒙机器人与鸿蒙开发板联动演示,机器人的角色为迎宾机器人,开发板负责人宾客出现监听
发表于 12-02 14:55
机器人红外避障
发表于 09-19 12:57
•0次下载
简介
作者在完成硕士论文答辩后,利用空闲时间制作了一个他一直想做的机器人——可爱无用机器人。
无用机器人原理是一个连接到开关的电机,通过逻辑门控制。当开关被推到“开”时,
发表于 09-03 09:34
简介
作者在完成硕士论文答辩后,利用空闲时间制作了一个他一直想做的机器人——可爱无用机器人。
无用机器人原理是一个连接到开关的电机,通过逻辑门控制。当开关被推到“开”时,
发表于 08-30 14:50
8月2日,日本科技界传来新突破,立命馆大学携手滋贺县草津市的“人机一体”机器人创新企业,共同揭幕了一款革命性的人形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以其卓越的自适应平衡能力,在未预先测绘环境的情况下,
发表于 08-02 17:08
•709次阅读
金航标kinghelm萨科微slkor总经理宋仕强介绍说,萨科微Al大模型机器人有哪些的优势?萨科微AI大模型机器人由清华大学毕业的天才少年N博士和王博士团队开发,与同行相比具有许多优势:语言
发表于 07-05 08:52
近日,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与江苏亨通集团达成重要战略合作,共同致力于人形机器人专用线束及相关线缆产品的研发工作。这一举措旨在推动人形机器人线材和线缆连接器的标准化与产业化,为
发表于 06-19 09:33
•850次阅读
在医疗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手术机器人已经成为精准医疗的重要工具。然而,如何确保手术机器人在研发过程中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避免潜在的风险和失误,是摆在研发团队面前的一大挑战。此时,失效
发表于 06-18 11:25
•511次阅读
、Zynq和摄像头为硬件基础,搭建了六自由度机器人视觉平台。
(2)设计了基于 FPGA的视觉检测方案。利用 西林提供的 HLS和CV库对从摄像头采集到的像素流进行实时处理,并设计了一套识别物块坐标
发表于 05-29 16:17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历经15年,成功研发出微尺寸仿生机器——“昆虫”机器人。这款机器人设计灵感源于蟑螂,外形如同硬币,重量与相应体型的昆虫相近,约200毫克。
发表于 05-23 11:39
•738次阅读
该篇文章的主要撰写人和通讯作者,东京大学教授竹内昌治表示,生物混合型机器人是生物学与力学的巧妙结合,为机器人领域开辟了全新的视角。运用肌肉做动力源,他们成功创建了一款行动快捷且无声的紧凑型机器人。
发表于 01-29 11:24
•692次阅读
红外热成像设备是一种在机器人技术中广泛应用的先进技术。通过利用红外辐射来检测和测量物体的热分布,红外热成像设备为
发表于 01-11 17:46
•911次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