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5G R15规范走向完善 端到端传输效能问题如何解决

5G 作者:工程师飞燕 2018-10-21 10:47 次阅读

2018年是5G标准、技术研发以及产业成熟关键的一年,也是5G走出实验室,大举面向商业运转的起点。5G R15规范逐步走向完善,如何强化端到端传输效能成为产业热门议题。而为克服5GNR所带来的技术难题,芯片天线设计大厂也纷纷推出解决方案应战。

5G R15标准确定后,5G也朝正式商用化更迈进一步。而在各国陆续展开频谱拍卖、指配后,电信商也纷纷喊出2019年或2020年5G行动服务商用化的愿景。不过,5G不论是在组网方式还是使用的频段,都比历代行动通讯来得复杂。其中,5G NR高频毫米波的技术特性,更为基地台与行动装置设计带来许多挑战。为此,设备与芯片厂商也持续推出解决方案,希望能加速促成5G商用行动服务开通。

现阶段5G焦点主要集中在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应用情境讨论,希望能朝更高网络容量与更高传输速率发展。而要增加蜂巢式基地台容量可透过三大措施实现,包括获得新频谱、提高基地台密度和改善频谱效率。对此,ADI通讯基础设施业务部中国区策略市场经理解勇表示,虽然可见新的频谱持续增加、网络密度不断提高,但提升频谱效率仍相当重要。

目前Massive MIMO已被证实能够使行动资料传输量提高3至5倍,且未来有望持续提升。而各国电信营运商也纷纷展开5G Massive MIMO测试,预计在2019年至2020年开始在部分地区进行5G商业部署。而在eMBB逐渐完备后,解勇认为,高频毫米波技术及超高可靠度和低延迟通讯URLLC应用情境将成为下一波产业聚焦热点。

波束成形/主动式天线克服毫米波物理限制

毫米波为极短波长且极高频率的载波通讯,是除了多天线、多工调变方法之外,另一个能直接大幅提升资料传输速率的途径。然而,毫米波技术也面临到传输路径损耗、集肤效应等物理特性所带来的限制,造成通讯距离短、覆盖范围小、易受干扰且易被人体及建筑遮蔽等问题,因此必须透过波束成形Beam Forming、Massive MIMO阵列天线等技术加以解决。

波束成形技术可将多个讯号集中并指向特定方向,以克服毫米波耗损的问题并提升讯号传递的距离。而波束成形的运作还必须藉由相位阵列天线来控制、调整波束的方向,才能形成指向性波束。

而为避免方向偏差影响用户端的讯号接收,基地台天线还须加入波束追踪技术,快速移动、扫描以随时侦测用户位置。而为支援此技术,未来5G基站天线将采主动式、智能型天线设计。

某主流设备商台港澳业务销售总监郑志中进一步说明,主动式阵列天线能确保讯号的稳定性,但以5G时代一个基地台至少须处理64个发射机(TRx)的情况而言,可预见主动式阵列天线将会为基地台带来庞大的运算负载,使得基地台的处理效能与功耗成为重要的课题。为此,该设备商也着手进行实验,希望能将人工智能AI)技术引入5G基站,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提升运算效能,并进一步预测用户移动的路径,藉之分担主动式天线所带来的运算负载,提升基地台的运作效能。

而在终端装置的天线设计上,毫米波波束也可能受到手握手机的方式、系统的材质(如玻璃、陶瓷、金属元件、机构件)影响,被物质吸收、反射或是偏移本来应该辐射的角度。对此,Qorvo产品营销经理陈庆鸿指出,目前业界常见的解决方案包括导入多根毫米波天线阵列模块,或透过摆放方式、多极化多频段设计,来降低这些外在影响。

5G RF前端朝模块/IC发展

5G Massive MIMO阵列天线系统,使之对于射频元件的整合度、频宽与成本具更高的要求。此外,5G频段包含6GHz以下的低频频段与高频毫米波频段,支援的频段比4G LTE多且复杂,因此,若要达到5G RF性能指标要求,将为相关RF元件制程与电路设计带来更大的挑战。

LTE技术演进掀起RF前端模块市场第一波热潮,不过市调机构Yole指出,2017年底5G NR非独立(NSA)标准出现,才是驱动RF前端市场大幅成长的主因。5G NR NSA在架构上采用4G/5G联合组网,并引入“双连接”技术确保设备能同时使用两个基地台的无线资源,也促使RF前端设计复杂度以及元件需求向上提升。根据Yole发布的报告,RF前端模块市场2023年产值达352亿美元,2017-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14%。

以往RF前端多采用离散式元件,透过印刷电路板PCB上的RF走线连接收发器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滤波器等主被动元件。不过,随着RF元件用量的提升,陈庆鸿表示,目前4G高阶手机RF元件模块化已是必然的趋势,而5G将更进一步加速元件整合的趋势。其中,模块的型式包括封装、低损耗板材SMT、软板SMT等,但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解决IC热集中、高功率消耗的问题。

Anokiwave亚太地区销售总监张肇强进一步说明,5G毫米波信号易耗损、受干扰,为降低信号在PCB传递过程中的耗损,须将RF元件与天线整合以缩短RF走线,理想的做法是将RF元件置于天线基板的背面。然而,除了面临到RF元件用量大幅增加的问题,随着讯号频率变高、波长变短,天线尺寸及每个天线间的距离都会大幅缩小,而离散式RF元件的尺寸较大,因此难以直接将之整合在天线基板上。

由于上述问题,也使得5G毫米波RF元件整合成为必然的趋势,而目前市面也已有业者利用IC或模块的形式将RF元件整合在同一封装。对此,张肇强表示,该公司看好CMOS制程的成熟度、高整合性以及生产成本等优势,因此采用硅基的CMOS制程来生产毫米波RF前端IC,并将之与天线整合成模块,以解决讯号传输耗损问题。

RF模块封装须考量散热问题

Massive MIMO技术的导入使得5G基站与终端装置的天线数量皆增加,散热问题因而成为RF元件与天线设计上的另一项挑战,业者须在确保RF性能的同时,兼顾热管理与成本问题。对此,张肇强解释,虽然过去毫米波雷达与波束成形技术已被运用在军事上,但对于军事应用来说,尺寸与成本都并非设计上的首要考量,因此若要运用相关技术实现商用基地台,除了要克服尺寸问题,基地台散热所带来的庞大成本也是一大挑战。

为此,Anokiwave尝试从封装来改善散热问题,其第一代毫米波RF前端IC采用QFN封装技术,但考量塑胶封装散热效果较差,因此第二代产品改采晶圆级晶粒尺寸封装(WLCSP),在改善散热问题的同时也能进一步缩小封装体积。

同样考量到塑胶封装所产生的散热问题,Qorvo日前推出39GHz的双通道RF前端模块也针对塑胶封装提出相关对策。Qorvo指出,由于该款RF前端模块采用GaN制程,而GaN功率密度比GaAs高出2至3倍,因此在封装设计上面临更棘手的散热问题。为此,该公司在GaN RF前端模块封装基座内加置均热器,在确保产品成本竞争力的前提下,提升塑胶封装的热管理效能。

天线隔离度/线性度克服IMD干扰问题

5G组网方式分为独立(SA)与NSA两种,其中,NSA主要是透过LTE发送控制讯号,而SA则是透过5G NR发送控制讯号。就目前各国电信商布局看来,除了中国移动有意直接部署5G SA网络,多数国家在初期仍会以NSA网络部署为主,因此兼容各标准、架构的解决方案也更显重要。

针对组网方式对于天线设计的影响,陈庆鸿进一步说明,NSA的组网架构,无论是在1T4R或是2T4R的设计上,整体核心网络仍需要4G LTE做为控制通道,5G NR只提供高速的数据传输,因此NSA的架构下,会发生4G LTE与5G NR同时发射的应用场景,在RF前端设计须留意互调失真(IMD)产生的干扰问题。而SA组网架构,虽然不需要4G LTE做为控制通道,但在2T4R的设计上,仍须注意IMD带来的干扰问题。

面对NSA的架构下会发生4G LTE与5G NR同时发射的应用场景,陈庆鸿建议装置端的天线采分天线的设计方式,即4G LTE与5G NR的发射分别位于不同的天线上,利用天线间的隔离度,加上选用线性度较好的元件,来减少IMD对于系统干扰的影响。而他也指出,SA在1T4R的设计底下,除了可以节省一套RF发射元件之外,也无须面对IMD的干扰问题,对于终端装置的RF前端成本考量是一大优势,搭配成熟的天线调谐开关元件,可突破多频且宽带的天线在全面屏行动终端产品上的挑战。

基频芯片厂抢夺商用化先机

要实现5G行动服务商用化,除了克服基地台与终端的RF前端与天线设计问题,基频芯片亦是关键。为加速5G商转,高通三星以及Intel等芯片大厂也陆续发表5G基频芯片,并纷纷展开通话测试。如高通日前与爱立信共同宣布,利用搭载Snapdragon X50芯片之智能型手机尺寸的测试装置上,在39GHz频段完成符合3GPP R15规范的5G NR通话;而三星也表示,其已利用搭载Exynos Modem 5100的终端原型装置以及5G基地台,完成5G NR数据通话无线传输(OTA)测试。

据悉,三星推出的基频芯片在sub-6GHz频段最高下载传输速率可达2Gbps,在毫米波频段则可达6Gbps的下载传输速率。相较于先前的版本,Exynos Modem 5100在以上两个频段的传输速率分别是前代的1.7倍及5倍。此外,该款基频芯片在4G网络中亦能达到1.6Gbps的下载传输速率。而根据高通日前演示的结果,Snapdragon X50则可在使用两个28mm毫米波通道的情况下,达到1.2Gbps的整体传输速率。

除了基频芯片,高通日前也发表可用于智能型手机与行动终端装置的整合式RF模块。根据其说法,QTM052毫米波天线模块可与Snapdragon X50基频芯片协同作业,在26.5-29.5GHz(n257)、27.5-28.35GHz(n261)以及37-40GHz(n260)频段上支援800MHz的频宽。该模块在设计上,将无线电收发器、电源管理IC、射频前端元件和相控天线阵列功能整合在封装尺寸中,一支智能型手机中最多可容纳4个QTM052模块。

不过,高通也表示,材料、尺寸、工业设计、散热以及辐射功率之监管要求,都是5G毫米波正式商转前,会面临到的挑战。业者必须克服上述问题,才能加速5G毫米波行动装置的商用化。

MIC:5G行动终端装置2021年才会明显成长

纵观5G商用进程,资策会产业情报所(MIC)预测,5G终端将在2018年底陆续推出,然而,首波上市产品将以行动路由器与家用路由器为主;行动装置与智能型手机则会在2019年陆续问世,但要等到2020年各国5G基础建设完备、正式商转后,才会有较明显的出货成长。

资策会MIC资深产业分析师兼产品经理韩文尧表示,5G支援的频段包含4G LTE频段、5G NR sub-6GHz以及5G毫米波三个部分,不同的频段所需的技术不尽相同,因此,若要同时支援三个频段的运作,势必会为终端装置开发带来成本、尺寸、电路设计以及功耗的问题。而他也透露,目前5G毫米波终端原型装置的耗电量仍相当大。

除了技术挑战,毫米波装置在5G商转初期的市场需求不足也是一大问题,业者须设法在频段支援与成本间取得平衡。由于元件用量、天线成本与设计复杂度提升,5G毫米波RF前端成本也将大幅增加。然而,各国初期开放的频段并不全然相同,尽管智能型手机内含高频元件,也只能在部分国家支援5G NR毫米波通讯,市场需求并不高。

韩文尧就各国开放的频段进一步分析,美国与南韩电信商会率先开通5G NR高频频段,因此这两国的终端装置业者较有机会成为首波推出5G毫米波行动装置者。而以中国而言,由于其电信商初期布建着重在sub-6GHz,因此业者在近期推出毫米波行动装置的可能性较低。

而若以整体5G行动装置市场来看,资策会MIC预估2019年5G智能型手机出货量将达420万台,但要到2021年才会有较明显的成长,预估2022年出货量可达3.1亿台。

资策会MIC资深产业分析师兼研究总监李建勋表示,虽然芯片厂与多家Android手机大厂宣布在2019年推出5G行动装置,加上全球最大电信商中国移动也将于2019年初采购5G手机,但除了美国、韩国以及中国,多数电信运营商皆要到2020年才会推出5G商用网络。因此,在5G技术尚未成熟、网络覆盖率未大幅提升之前,出货仍量不会有明显的成长,初期推出的产品可能多属于电信商采购机种。综合上述,5G行动装置市场真正起飞的时间预计会落在2021年后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天线
    +关注

    关注

    68

    文章

    3206

    浏览量

    140902
  • RF
    RF
    +关注

    关注

    65

    文章

    3055

    浏览量

    167120
  • 5G
    5G
    +关注

    关注

    1355

    文章

    48479

    浏览量

    564800

原文标题:迎战5G商用:5G天线/芯片设计有对策!

文章出处:【微信号:angmobile,微信公众号:5G】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抢跑5G!爱立信发布5G商用产品

    爱立信此次推出5G商用产品,正是为了满足5G先行者的需求。据悉,爱立信的全新5G平台包括
    发表于 02-23 15:27 1284次阅读

    【9月26日|广州】5G部署全攻略,从基站到终端,探讨5G设计测试难题

    。满足这些要求就意味着网络和设备需要做出改变,以适应更高的信道带宽,更密集的波形和不同的用户特性,并逐步向毫米波频段推进。 在这一进程中,如何解读最新的3GPP标准,顺利完成5G
    发表于 08-26 15:17

    中国移动、中兴和高通三方合作展示5G新空口系统互通成果

    中国移动、中兴通讯和Qualcomm Incorporated子公司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今日宣布,成功实现了全球首个基于3GPP R15标准的
    发表于 11-18 09:38 762次阅读

    华为5G产品助力5G商用部署

    众所周知,5G NR标准主要分为两个阶段,R15面向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业务需求,主要包括高清视频、360度直播、AR/VR游戏等业务;R16面向行业数字化,将聚焦uRLLC(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和mMTC(海量机器类通
    的头像 发表于 04-18 11:27 5541次阅读

    中国移动联合华为打造5G开放实验室,为行业提供5G能力

    在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合作伙伴会议期间,中国移动联合华为在北京打造了基于5G最新标准的开放实验室,并进行了4K超高清
    发表于 09-18 11:51 931次阅读

    华为联合英特尔共同完成了基于R15协议的SA架构的测试

    本次测试在中国IMT-2020(5G) 推进组的实验室进行。在测试中,华为提供基于3GPP R15标准的5G基站及5G核心网, 英特尔提供第三代5G
    发表于 09-26 09:43 1457次阅读

    山东首个基于5G网络的专业无人机测试飞行

    记者昨从青岛联通获悉,山东首个基于5G网络的专业无人机测试飞行、视频回传以及VR直播在奥帆中心完成,成功实现了无人机360度全景4K高清视频的实时
    的头像 发表于 01-19 10:12 3425次阅读

    我国正式启动了5G网络切片总体架构标准研制工作

    经过认真热烈讨论,会议建议“5G网络切片 总体技术要求”“5G网络切片基于切片分组网络(SPN)承载的
    发表于 04-02 09:25 1099次阅读

    首个基于APP应用5G SA切片解决方案成功实现

    近日,中国联通携手中兴通讯、腾讯在广东打造业内首个基于APP应用级的5G SA网络切片,构建包含5G SA网络、切片运营平台、
    发表于 08-11 09:58 953次阅读

    三大巨头实现首个基于APP应用级的5G SA网络切片

    近日,中兴通讯携手中国联通、腾讯在广东实现业内首个基于APP应用级的5G SA网络切片,构建包含5G SA网络、切片运营平台、
    发表于 08-14 16:54 913次阅读

    北京联通首次推出“5G行业切片”产品!

    、随心选用、全时掌控的联通5G切片服务,将更进一步推进首都5G赋能千行百业,是5GtoB行
    的头像 发表于 09-03 10:44 2910次阅读

    5G网络切片架构和关键问题分析

    5G网络切片是5G 独立组网(SA)的标志性技术之一,也是5G赋能垂直行业的重要利器。2020年我国运营商、研究机构、设备商和产业各界全面启动了5G网络切片的系列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 12-09 08:58 6664次阅读

    5G网络切片标准的最新进展

    切片一直是5G网络使能垂直行业的重要抓手,但是具体5G切片进展如何,业界对此十分关注。标准先行,5G切片的标准正在不断完善,在2021 5G
    的头像 发表于 02-26 13:38 3535次阅读

    R&S和VIAVI联合展示5G NR eMBB测试场景

    在2021年6月举办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1)上,罗德与施瓦茨(以下简称“R&S公司”)和VIAVI Solutions联合展示了5G NR eMBB
    的头像 发表于 07-02 17:23 2316次阅读

    爱立信顺利完成5G网络切片管理技术试验所有测试项

    近日,爱立信顺利完成了IMT-2020(5G)推进组5G网络切片管理技术试验的所有测试项。 本次技术试验主要依据IMT-2020(
    的头像 发表于 10-26 14:20 550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