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也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同时也多次强调指出,我国装备制造业要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些重要讲话吹响了我国向制造强国进军的号角,我们要深刻理解和贯彻讲话精神实质,在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中贡献积极的力量。
根据在装备制造业的多年工作经历和思考,建成制造强国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品牌众多;二是创新能力强且形成创新体系;三是具有高度的制造文明。品牌众多表明产品在市场中的认可度高、市场竞争力强,体现了制造强国建设的广度;创新能力强大表明掌握着关键核心技术和引领技术,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具有先导性,体现了制造强国建设的深度;具有高度的制造文明则表明整个国家形成了共同的价值理念、工匠精神、文化氛围和行为自觉,体现了制造强国建设的高度。
这三个因素从三个方面构成完整体系:品牌塑造着眼于社会方面,重在提升精神上的品位;创新能力着眼于技术方面,重在提升物质上的支撑;制造文明着眼于文化方面,重在提升道德上的培养。
作者 /李建斌: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工,国家“863”、“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
打造知名制造业品牌是增强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
建设制造强国,需要我们国家位居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高端,形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产品、公司和产业集群,这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企业的终极竞争是品牌的竞争。品牌包括两部分,即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就是在市场不断竞争中逐步形成的公司商誉,这种商誉主要来自于消费者的充分信赖感,企业品牌就是口碑,就是信任;产品品牌就是产品本身在市场对比中最有竞争力、最受客户喜欢的,产品品牌就是品质、可靠、安全、环保。拥有知名制造业品牌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必要条件:就是说制造强国必须拥有许许多多的产品品牌或企业品牌,小到螺丝,大到飞机,品牌是衡量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指标。
近几年,我国越来越注重品牌的培育,无论是“中国品牌日”的设立还是国家品牌战略的实施,都说明品牌培育已经成为国家行为。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如何培育品牌呢?主要应从产品品质和企业文化两个方面着手,这是培育制造业品牌的基础。
品质是产品的灵魂,没有品质就没有品牌;品牌可能会消亡,但品质则会形成长久的影响力。之所以能够成为知名品牌,最根本的就是其产品具有最佳的品质,能够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种品质感能够带给消费者一如既往的信赖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使得消费者始终愿意使用该公司产品,并因使用该公司产品获得美好的体验而产生幸福感。所以品质带来的是市场的信任和企业的自信。而让消费者成为品牌的拥趸者,不单单需要产品品质的优越性,还要公司进行价值理念的输出和共享,这就需要企业文化发挥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经营准则、企业精神、发展理念、道德规范等的总和,展现了企业在处理企业与客户、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关系的追求和愿景。一个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无法凝聚企业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创造出优质的产品,无法带给消费者充分的信赖感,自然也无法获得市场和社会的尊重。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来阐述企业文化,通过雇员报告、环境报告、质量报告、慈善报告等内容树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形象。
2创新能力是提升制造业综合实力的基础
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前,各个国家都在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科技创新能力,我们就无法在全球化的产业分工中居于一席之地,就无法掌握制造业发展的命运。
创新是科技振兴和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解决了两个方面的重大问题:一是引领发展。凡是先进的新产品都是由创新而来的,凡是制造业强国都是通过创新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加速了制造业发展进程,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让效率至上、精益求精的工业价值观得以普及;二是补强短板。凡是有短板的产品要么消亡,要么经过创新而焕发新生转为优势,创新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内生动力。同时,创新也是企业延续品牌的最好方式,创新力不足的企业无法获得持续竞争力,也就无法最大程度满足市场的需求,品牌的忠诚度自然不断下降直至消解。
制造业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制造强国的基础要素。美国启动实施了制造业的创新网络建设计划,已经建设了九个制造业研究院。德国产学研创新体系非常完善。英国的创新中心建设也已成体系。由此及彼,聚焦战略性资源,形成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是我们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中国的掘进装备产业后来居上,成功跻身世界前列,成为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一个典型。究其原因,就在于修好了“创新”这门功课,在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后开展创新引领,先后研发出世界最大直径的矩形盾构、世界最小直径硬岩掘进机、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等一大批具有开创性、奠基性和战略性产品,从而抢占了世界掘进机技术制高点,掌握了技术话语权。
3
制造文明是建设制造强国的精神内核和软实力
工业革命所建立起的工业文明不仅从根本上提高了生产力,而且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结构等各方面所含括的生产关系的变化,这种文明具有注重创新、劳动分工、规模化生产等突出特点。工业革命催生了工业文明,工业文明又发挥“反哺”作用,反过来持续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在制造强国建设过程中,我们的“软实力”也有待提升,必须培育与品牌和创新相匹配的制造文明,以此实现“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双重提升。
当前,尚未完全建立的制造文明可以说是中国制造的最大痛点。
制造文明是制造业的价值观,是制造者精神与内心至高无上的追求。制造文明是工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工业文明的典型特征,就是更加注重产品的创新创造,更加注重产品品质,更加注重市场引领和创造需求。在建设制造强国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遵守制造文明的精神追求、价值理念和秩序规范,在制造业中深植创造精神、工匠精神和服务精神。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制造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同制造强国相比,我国的制造业在产品研发设计阶段存在着原创设计不足、工业设计落后、迭代更新缓慢等问题,归根到底,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就在于缺乏创造精神和人文情怀,本质上是没有形成优秀的制造文明。因此,制造业培育创造精神,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器为用”,也就是要在研发设计中体现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和对痛点的解决,通过创造性的设计带来功能性与审美性的深度融合,不断对现有产品进行优化和迭代升级,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培育制造文明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倡导统一的价值追求,还需要明确基本的价值底线,尽而形成一种信仰。尊重劳动和劳动者、尊重市场、尊重用户,更要尊重自己的产品,树立契约精神,最大限度保障客户权益、信守承诺及合约,这些都应当成为制造业共同的信仰。
如果说企业文化是公司属性,那么制造文明就是社会属性,制造文明在空间上比企业文化更高。制造文明应成为制造业的发展自律和价值追求,成为制造业最伟大的精神产品。
制造业的发展实践证明,世界制造强国的竞争,不但是技术、产品和形象的竞争,也是制造文明的竞争、国民道德的竞争,硬实力和软实力缺一不可。在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中,需要我们更加尊重品质、敬畏市场,将创新、品牌和制造精神深入骨髓,将制造文明转化为一种民族信仰,我们才能在全球制造业的竞争中挺立潮头!我们在技术上向制造强国追赶的时候,我国的制造业者应该共同打造和培养中国的制造文明。呼唤更多制造企业、企业家和全社会共同关注和重视,并从企业制度、国家法治和社会倡导方面形成合力,培育中国特色的制造文明。
在制造业播撒文明的种子,必将盛开魅力之花!
-
中国制造
+关注
关注
11文章
465浏览量
26570 -
智能制造
+关注
关注
48文章
5551浏览量
76320
原文标题:【深度】制造文明:中国制造强国的最大痛点
文章出处:【微信号:industry4_0club,微信公众号:工业4俱乐部】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