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对于无人驾驶行业而言,喜忧参半。喜的是,国内外的无人驾驶公司,都获得了惊人的融资,独角兽已不能形容;忧的是,Uber无人驾驶在路测中造成撞死人的事故,特斯拉车祸不断,近日下架无人驾驶官方选装包,避免误导消费者。
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搭载全新自动驾驶解决方案「Leo·灵」的Roadstar无人车在乌镇提供运营服务
高可靠性、鲁棒性、价格低是被提及的最多的,但在真正的大规模量产来临之前,还是个未知数。
坎坷激进中,无人驾驶的发展,也渐渐定调:10年内,完全的无人驾驶难以成熟状态面世,5年内以普及ADAS功能为主,在交汇穿插的时期,L3、L4的方案茁壮成长,由小到大,覆盖越来越多的场景,直至迎接可能到来的完全无人驾驶的时代。
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谈论L4级无人驾驶方案的商业化落地,会更为现实。在已经涌现出的场景中,不乏环卫、港区、矿区、最后一公里、(半)封闭园区等,这些场景相对可控,同时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被很多公司视为救命的稻草。
但,还有一个比较棘手的应用,它有着诱人的市场前景,最被资本看好,只是因为巨大的不确定性,少有人敢涉足。
它便是未来出行。所谓的未来出行,即无人驾驶的车辆给用户提供出行服务,私人汽车可能会消失,司机也不复存在。这不仅仅会减少大量人力成本,同时也会减轻城市道路交通压力,实现绿色出行的目标。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如此美好的终极目标呢?首先要从简单路况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做起,积累足够的技术、产品经验。
目前绝大部分以实现无人驾驶出行的公司,还停留在少数车辆的测试过程中,在测试里程、覆盖路况等多方面,极为欠缺。因此,要走的更远,首先要跳脱开当下面临的问题。
于是乎,在伴随着各地开放公共区域测试道路的同时,定位于做无人驾驶出行的公司,也在加紧扩充无人驾驶的车队,争取单位时间内积累足够多的经验。
Roadstar联合创始人周光表示,无人驾驶技术的升级,经验积累,分不同个阶段,现阶段公司拥有十几辆基于林肯MKZ改装的无人车,下一步计划将车队扩充至百辆左右,车型也会用其他的替代,更远的计划则是车队从百辆扩充到千辆,万辆。
无人驾驶的方案,应用到不同数量级的车队,需要解决的问题会有巨大差别,但这一定是无人驾驶发展的方向和路线。因此现阶段谈的L4级无人驾驶出行的量产方案,应该是针对百辆级车队的规模。
适合百台量产的方案
Roadstar最新发布的自动驾驶Level 4解决方案「Leo·灵」,就延续了这样的特性:使用了5颗多线激光雷达、8颗摄相头、数个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NVIDIA芯片的工控机作为主运算单元,FPGA的预处理计算单元完成更精准的前融合,功耗维持在500W以下、算力可达10Tflops左右。
在硬件上,整套方案已经保证了冗余性,单个传感器的失效,也不会使得整个系统失效,最大限度满足了系统的可靠性。软件上,自动驾驶系统基于Linux内核开发,运行稳定。
周光表示,目前核心处理器方面,在关键部分会进行双备份,软件系统上采用单系统运行的方案,他认为Linux系统已经得到多个领域的认可,运行稳定,因此系统宕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且这套无人驾驶的方案,对于系统失效的边界是,本身行驶在相对简单、可控的区域,有驾驶监管员(远程备份),紧急情况系统具备的能力是低速将车辆停在路测,最极端情况下系统可以通过看门狗监控系统运行状态,预见到特殊情况会重启系统。
公司也预留了远程驾驶监督员的角色,初始会是一对一,未来会视情况调整比例。但现在阶段针对百辆运营的规模,并没有打算让远程接管承担更重要的角色,因为无论从使用的场景,还是现有的通讯技术状态来看,远程介入还不太适合。公司希望目前无人车能尽量具备足够的端智能。
多颗激光雷达的配置,使得感知环境的精度大大提升,周光表示,目前的感知精度能达到 0.13度的角分辨率,为业内领先。结合其他传感器,结合其他传感器,精准感知距离从80m提升到了150m。这当中,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
衡量表示,量产的因素还包含了数据的流水线作业流程,无人驾驶车在行驶过程中,自动采集数据、上传平台、标注,快速的迭代技术。还要拥有完善的仿真平台,在测试技术的可靠性、成熟性过程中,充当有力的助手。
高精度实景地图技术
周光展示了高精地图的小视频,视频中,现实世界的道路,以清晰细腻的线条勾勒在画面中。无论树木、车道线、交通指示牌,还是路旁的隔离栏,都以近乎真实映像出现在了画面中,周光将其称为高精度实景地图。相比于以往见到的地图,有非常大的不同。
要做到这些,不仅是使用了传统的激光雷达和摄像头,同时在软件处理上,也有自己的黑科技,保证地图生成的数据量不至于庞大,效果也保持的较好。没有好的地图技术,无人驾驶看见的世界也自然不够清楚,连锁反应会最终影响整个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针对即将使用的场景,高精度实景地图的更新频率并不高,数小时更新一次,每次更新的数据量也不多。周光认为,这样的地图技术已经可以满足当下的使用场景。
周光相信,这样的高精度实景地图技术,会引领行业的潮流。
运营促进技术提升
百台的量产规模,也要面对软硬件的可靠性、鲁棒性、易安装维修等问题。除却零部件经过了各种品质、耐力测试,在设计、生产上也费了不少功夫。
「Leo·灵」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平台稳定性得到全面提升,如上一代产品在更换零件时需要拆开装置整体,耗时2天时间,而全新一代针对量产的「Leo·灵」无需拆卸整体装置,只需几分钟即可替换不同零件,在组装和生产环节都表现出极高的可维护性,也将适配更多的车型。整个生产、调试时间可以缩短到半天,可实现两天就让无人车拥有完整的自动驾驶能力。
另外衡量指出,量产之后在真实道路上的运营,是技术提升很重要的一环。
虽然现在政府也规划了一些开放道路作为测试,但更有效的路测是在更广阔的道路环境下积累的,他们希望路测过程中,无人驾驶公司拥有一定的自由度,能够挑选一些更有价值的测试环境,加快研发进度和技术的升级。
运营百台的无人车,是初次尝试,公司会尽量做足功课,将可预料到的问题都先期提出解决方案,对于无法预料到的,只能边走边看,随机应变。另外在初期,为了更快速地开展无人车的运营,会借助第三方的出行服务公司,进行托管运营,减轻公司运营的压力。
作为一个百台级的量产L4级无人驾驶方案,价格也是一个关键因素,Roadstar整套无人驾驶系统的价格约30万RMB。
衡量表示,目前的融资已经可以从容支撑运营数百辆规模的车队三年,未来公司也会考虑涉足一些更容易商业化的项目,以及继续融资。最终的目标,公司希望成为一家出行服务的公司,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创业公司需要面对巨头的竞争,但并不是全无优势。衡量相信,在这个时代,依然会存在“不以数量取胜的技术创新对行业的颠覆”。
-
adas
+关注
关注
309文章
2185浏览量
208679 -
无人驾驶
+关注
关注
98文章
4067浏览量
120567
原文标题:什么是L4级的无人驾驶量产方案?| GGAI头条
文章出处:【微信号:ilove-ev,微信公众号:高工智能汽车】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