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万物互联的5G时代似乎触手可及。当我们在畅想5G将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时,电信运营商也面临着来自同行以及OTT的激烈竞争。
传统的综合运营商通过引入IPTV、套餐绑定等方式不断强化自身全业务的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而移动运营商也同样纷纷启动发展FMC综合业务,通过FMC增强高价值用户的粘性、留住高价值客户,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业务优势,可以说开展FMC全业务运营是支撑移动运营商“Mobile First”发展战略的最佳选择。
OTT的跨界竞争,将运营商的眼球更多地吸引到业务竞争的层面;但在运营商传统优势的基础承载网领域,也正面临严峻挑战——越来越多OTT自建超大型数据中心节点、骨干传送网(谷歌、亚马逊、阿里巴巴等),并有从骨干向城域延伸的趋势,谷歌、Facebook等领先OTT甚至提出了“最后一公里”的进军接入层的计划,运营商相对OTT的最大“长板”或将不保。业界越来越形成一种共识,亟需建设一张灵活、智能、最佳体验的综合承载网,以满足全业务运营时代业务发展的诉求,并以此来强化自身优势、加强“长板”,应对OTT的竞争。
而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电信运营商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首先如何找到最具价值的区域优先建设;其次在实施阶段如何快速、高效、低成本地建网;第三如何确保这张网络运维的高效和自动化的问题;第四面向未来如何长期演进,持续保持竞争力。这四大问题互为关联,为运营商当前所关注的重点,业界也已涌现出很多有价值的思考和实践。
光纤接入点下移快速实现
无线、固网和企业综合业务接入
为了快速抓住市场机会,网络接入点需要尽可能地向下延伸靠近客户。通过光纤网络构建综合业务接入点,围绕接入点形成覆盖家庭、基站和企业的综合业务接入区,将使得接入区内的任何需求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响应并实现业务的快速开通。
根据业务热点找到价值客户、价值区域,实现精准规划:如何规划接入点的位置,才能发展更多的用户和业务,是运营商实现光纤接入点下移面临的首要问题。
华为利用SmartCapex分析工具,通过将夜间驻留、流量消耗以及企业分布、小区物业、竞争强度之类的数据收集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帮助该运营商精准识别高价值区域和高价值用户,进而可以精准规划综合业务接入点的位置,通过厚覆盖、短接入的网络规划,结合云端工程工具,快速发展业务。目前这套工具和方法已经在中国、哥斯达黎加、墨西哥、巴西等多个国家和运营商得到应用。
通过基础设施协同提升建网效率、发展综合业务:接入点的位置规划确定后,在具体的网络建设阶段仍然会面临站址获取难、取电难等一系列问题,如何高效地建设是运营商面临的第二个难点。华为根据众多的项目经验,针对不同的场景提供了多样化的快速建网方案。
利用海量无线基站为锚点,重用移动承载网资源,就近铺设短距离光纤覆盖周边客户,是最高效低成本的建网方案。以墨西哥某运营商在首都中心某区域实践为例,通过匹配站点资源(包含站点位置,电源/空间/承载带宽可用性)和用户光纤宽带需求,圈定20多个光纤化基站并在移动机柜内部署MINI OLT设备,铺设入户光纤(距离不超过300米为原则),迅速为周边家庭宽带用户提供光纤服务,项目实现了2个月完工获取现金流、Payback Period小于2.5年的良好商业结果。中国广东某运营商,利用其密集覆盖的MBH网络,面向全省1000多座高价值商业楼宇的商企客户发展专线业务,依托广覆盖、快速开通的优势,一年内开通高价值专线用户数百条,商业成果显著。
通过复用现有的固网街边柜资源,可以实现站址的快速获取、无线基站的低成本快速部署。埃及某运营商发展LTE的过程中,面临站址获取难、成本高、周期长达5-6个月的难题,华为和运营商一起联合创新,通过对已有的固网边柜增加侧边柜的方式,巧妙地解决了无线站址获取的难题,同时无线的基站和回传还可共用固网原有的供电和光纤资源,从而使部署周期缩短了2-3个月、成本还降低了30%,大大加速了无线业务的部署。
自动化、智能化、云网协同
是综合承载网的发展方向
5G时代,全云化的进程将会进一步向前推进,无线网络的MEC要下移、企业要上云、固网的BNG要虚拟化,数据中心将是将来大多数业务的汇聚点,综合承载网也必将是一张以数据中心为中心的网络,业务将趋于MESH化,而传统的DCN、DCI、MBH等网络的界定会更加模糊、趋于融合。此时,也需要承载网具备足够的灵活性和弹性,能够匹配云端业务的快速调整,实现云网协同。
依托华为提供的基于SDN技术随选网络方案,中国电信为其医院客户提供敏捷专线+天翼云的协同。医院白天使用常规带宽保证日常医疗数据的上云传输,而晚上则可以弹性扩展带宽,完成基因测序海量数据的云端同步。对医院而言,这样既保障了业务时效,又降低了成本;对运营商而言,可以有效利用夜间闲置带宽,提升带宽利用率。
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需求,也对承载网提出了多方面挑战,5G相比3G/4G网络而言,10倍的带宽增大、毫秒级的低时延以及海量连接都是全新的挑战;固网视频业务最为关注的是体验,从高清到4K、到3D/VR/AR,如何保障视频不花屏、不卡顿以及良好的交互体验是对承载网的最大要求;而2B专线业务最为关注的是SLA的保障以及快速上市。引入网络切片技术,将一张物理网络切分成不同的逻辑网络,提供差异化的网络能力,对于实现多业务承载非常关键。
5G时代的综合承载网将以分布式DC为中心、以SDN使能自动化和智能化、以切片提供差异化服务的极简、智能、开放的弹性承载网。
新协议是构筑成为
综合承载网的基石
未来的网络是一个IP的世界,传统的基于分布式控制的网络架构,将会向集中式SDN控制的网络架构演进,在这一演进过程中,Segment Routing / EVPN / Telemetry / Netconf Yang等一系列新的协议将构成未来综合承载网的基石。
目前在面向5G的承载网建设过程中,日韩、欧洲等先进运营商都提无一例外地提到了新协议的要求和部署计划,华为也积极参与了新协议标准化的制定工作,并在IETF标准组织中担任多个工作组的主席职务,成为新协议标准的积极推动者和贡献者。
5G已来,承载先行
面向未来,多业务的发展趋势是确定的,但具体的业务网建设比如移动MEC部署位置、带宽的发展进程、运维的智能化需求等又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作为基础网络的综合承载网架构既要充分满足确定性趋势和需求,同时更要具备弹性的架构和灵活智能的管控系统匹配不确定性。
承载网就像运行与城市的复杂的管网系统一样,需要提前规划,并根据业务的发展分期逐步进行部署。今天的巴黎下水道总长2300多公里,规模远超巴黎地铁,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下水道,也是世界上唯一可供参观的地下排水系统,做成这样的成绩,巴黎花了20多年。如今,中国、德国、西班牙、菲律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都已经开始依据现网的实际情况,启动面向未来的综合承载网架构规划和设计,并制定向目标网的演进路线,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5G部署也不会是一蹴而就,承载网的建设周期长、需求多样,在5G来临的前夕,首先应对业务的未来发展态势及业务流量进行预测性研究,对无线的5G新频谱和站点规模、DC分布、家宽带宽需求增长率、企业专线需求等进行量化评估,提前规划目标网络架构,明确对产品软硬件能力的要求基线。
基于清晰的目标网络对现网进行梳理,评估现网的架构和设备能力的差距,逐步对老旧的设备进行改造和升级,做到平台Ready。具体的网络建设过程中,可以根据业务的发展阶段分步引入新的特性及进行网络的扩容,平滑地向5G时代的综合承载网目标进行演进。
万物互联,始于足下;承载先行,刻不容缓。
-
自动化
+关注
关注
29文章
5598浏览量
79427 -
智能化
+关注
关注
15文章
4907浏览量
55502 -
5G
+关注
关注
1355文章
48479浏览量
564842
原文标题:加强“长板”,承载未来:5G时代最佳体验综合承载网如何构建?
文章出处:【微信号:C114-weixin,微信公众号:C114通信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