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全国26所高校呼吁尽快开设AI本科专业,人工智能专业的发展有多快?

DPVg_AI_era 来源:未知 2018-11-29 09:23 次阅读

日前,全国26所高校呼吁尽快开设AI本科专业,但专家认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就是我国的人工智能专业,二者没有本质区别。今年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和人工智能专业若是申报成功,2019年AI专业将达到近200个。

设立AI本科又被提上了议程。

几个月前,全国26所高校共同签署了《关于设置人工智能专业建议书》,联合呼吁尽快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应该尽快设置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积极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实现与行业的对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针对人工智能普适性、渗透性、应用性强的特点,建议科学设置人工智能的专业类,强调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与优势,制定有特色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目前,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虽然有“智能”相关专业,但没有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近年来部分高校等开设了人工智能实验班,也仍然借助计算机、自动化、电子信息等专业授予学位。

上周,2018年全国智能科学技术教育暨教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顺利召开。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委会主任王万森教授在会上表示:我国人工智能本科教育起源于2004年,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就是我国的人工智能专业,二者没有本质区别,仅仅是名字不同,建议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更名为“人工智能”专业。若一定要并行存在,则可差异化发展。

这次会议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工作组、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承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自然语言处理专业委员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业委员会、上海计算机学会、《计算机教育》杂志社协办。

大会名誉主席李德毅院士和大会主席、上海大学副校长聂清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

聂清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她在招生工作中了解到现在上海优秀的高中生大多热衷报考计算机专业。当她问及原因时,这些年轻人一脸向往地回答“AI啊”。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对年青一代的强大吸引力。

会议围绕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和相关专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旨在促进我国人工智能教育事业的发展,引导和推动各高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人工智能冲击最大的行业就是教育,尤其是计算机教育

当下是人工智能教育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具挑战的时代。

最好的时代是因为包括数据、算力、算法在内的人工智能的基础极快地促进了AI技术的发展。

最具挑战的时代,是因为人才的需求与教育的输出并不匹配,教育变革滞后科技发展。

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认为:“人工智能冲击最大的行业就是教育,尤其冲击计算机教育。”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院士

而即便满足了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需求,在当今智能时代下的“计算机教育”又该传授些什么呢?

在过去的信息时代,有5个专业(一级学科)被计算机教育者所共认,江湖人称“信息时代5兄弟”:

电子、微电子、光电子理论与工程

通信工程和网络工程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

自动化理论与工程

智能科学与技术

智能+“信息时代5兄弟”专业

而在智能时代的今天,这些专业被扣上了“智能”的帽子,摇身一变便成为以智能科学与技术为核心的智能芯片、智能控制、智能计算和智能网联专业。

这些专业的更名就真的使其“智能”了吗?——不要对哪门学科属于一级、二级科学过分纠结,要关注的是其贡献程度。

李院士表示,人工智能引发的是对教育本源的重新认识,人类的学习应当是传承学习和自主学习。

传承学习是指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显知识,适应生态文明,由上而下,主导性强;

自主学习是指自己实践生成经验、技巧和知识的能力,隐知识,反复实践,成为本能,由下而上,主题性强。

当教育已经从传授知识、发明工具、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拓展到人脑自身如何认知、如何在塑造的新阶段,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挑战不单是一个学科、一个专业的问题,而是本世纪全新、全方位、持久过程的挑战。

各专业本科生的智能课程体系设置和新形态教材的制订与开发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巨大工程。

明年或将迎来193个AI方面的本科专业,专家建议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改名为“人工智能”专业

人工智能专业的发展有多快?

根据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506种本科专业中,仅仅有4个专业涉及智能,分别是智能科学与技术、建筑电气化与智能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以及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委会主任王万森教授表示:

在2019年,若申报成功,仅“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和“人工智能”专业的数量便将达到193个。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王万森教授

王教授分别从人工智能本科教育的基本状况、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知识结构以及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专业体系建设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

人工智能本科教育的基本状况

王教授表示,我国人工智能本科教育起源于2004年,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就是我国的人工智能专业,二者没有本质区别,仅仅是名字不同。目前,全国经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的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共55个。

人工智能本科教育也正处于热潮兴起阶段,根据教育部公示的2018年全国高校申报专业名单,到2019年全国各相关专业数量为: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155个;

人工智能专业:38个;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509个;

机器人工程专业:194个。

而在人工智能教育建设如此热潮情况下,需要一些冷思考,包括三点基本估计和两条基本准则:

三点基本估计:具有较强的发展原动力 、内涵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需要认真考虑 、教育的本质是树人,质量和前瞻性是其首要属性 ;

两条质量准则:一是学科准则;二是需求准则;

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知识结构

王教授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知识结构进行了探讨:

人工智能及其基本结构

人工智能专业的知识结构及课程体系

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专业体系建设

王教授认为,人工智能不是任何一个现有专业的子集且人工智能应该是一个新的专业类。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专业体系应当是“内核+衍生层+复合层+交叉层”:

内核是人工智能类专业的核心,起着“机器大脑”的作用;

衍生层由内核衍生出来的新专业构成,其衍生方式是按照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要方向,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形成新生专业。内核专业+衍生层专业=人工智能类专业;

复合层由以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创新为目的而形成的复合型专业所构成,通常以“智能+X”为专业名称,以“X+人工智能”为主要教学内容;

交叉层通常是在原有专业基础上,通过增加人工智能知识结构、强化学生智能意识、提高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和应用能力,实现人工智能与现有专业的交叉融合,例如与数学、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的交叉。交叉层最大特点是体现在教学内容上,一般不会去改变原有专业的名称。

最后,王万森教授总结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所面临的三点严峻挑战:

在今年申报人工智能专业的学校中,有一部分学校是打算用人工智能专业替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有些地区甚至要限制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专业的出现,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存在被淹没的危险。

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院副院长,张博锋教授

针对王教授提出来的严峻挑战,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院副院长张博锋教授在25日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群言堂”中也对此表示忧心:

大众对“人工智能”这个词汇的认可度要高于“智能科学与技术”,会对专业报名产生误导;甚至有些高校会有停掉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可能。

面对该问题,张教授表示无外乎两种出路:

第一,就是改名字。将“智能科学与技术”改名为“人工智能”,但为什么要改,怎么改,难度几何?

第二,就是坚持。但需要凭借什么优势来坚持呢?怎么坚持?如何在人工智能专业蜂拥而起的现在做到屹立不倒?

王万森教授回答道,“目前,我们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老师们都表示赞同改名,若人工智能专业一旦获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包括今年,一些已有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校之所以重新申请人工智能专业,其主要意图就是打算放弃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总之,我本人观点是赞同更名。”

走出象牙塔:构建AI+教育生态

新智元创始人、CEO,杨静女士

新智元创始人、CEO杨静女士在此次研讨会中发表题为《以云计算和智联网为基础的AI超级生态系统》的精彩演讲。

杨静女士认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有三段论:第一阶段“天网”、第二阶段“天算” 、第三阶段“天智”。

而在此发展过程中,中国人工智能应当说是稳中向好,具体表现为:

无可比拟的优势:人口和数据;

资金来源:中国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正在生成;

论文数量超过欧盟总和:质量仍落后美国和欧盟;

人才争夺:中国只有5万人从事AI相关技术工作。

杨静女士同样认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建设至关重要,但需走出象牙塔,与产业融合。就目前阶段来看,二者的结合已然有所发展:

产业:企业与学校共同推出人工智能教材,从小学到高中的首套人工智能教材浮出水面。

学术:如今全球各大高校也纷纷加入大热的AI浪潮之中,为AI的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与储备提供坚实力量。

投资:新智元对63家披露信息的人工智能+教育公司进行统计,2014-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7年融资额度达42.17亿元。

中国人工智能的两大优势:制造业、电商的全产业链优势,给软硬件一体化的万物智能时代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工智能教育不能孤立在象牙塔内,而应该融入产业链、提高转化率,为AI云生态的迭代创新源源不断提供生机与活力!

众专家教授共议AI专业人才培养

11月25日,教学学术研讨会圆桌讨论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群言堂》顺利举办。

参加Pannel的专家教授有: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委会主任、教授王万森;

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院副院长张博锋;

新智元创始人兼CEO杨静;

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自动化与智能科学系副主任许林教授;

河北工业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主任张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主任孟明;

百度云智学院产品方案架构师冯磊;

深圳创想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杨帆;

众专家教授共同参与Panel研讨,针对人工智能教育的起始点、基础建设、办学特色、实践案例和生态建设的系列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89

    文章

    46290

    浏览量

    236451
  • 智能网联
    +关注

    关注

    4

    文章

    594

    浏览量

    23200
  • 自然语言处理

    关注

    1

    文章

    586

    浏览量

    13464

原文标题:AI专业将达200个?专家: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改名为“人工智能”专业

文章出处:【微信号:AI_era,微信公众号:新智元】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6章人AI与能源科学读后感

    不仅提高了能源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还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人工智能将在能源科学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总结 《AI for Science:
    发表于 10-14 09:27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 4. 对未来生命科学发展的展望 在阅读这一章后,我对未来生命科学的发展充满了期待。我相信,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生命科学将取得更加显著的进展。例如,在药物研发领域,AI技术将帮助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二章AI for Science的技术支撑学习心得

    ,推动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总结 通过阅读《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二章,我对AI for Science的技术支撑
    发表于 10-14 09:16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的同时,确保其公正性、透明度和可持续性,是当前和未来科学研究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此外,培养具备AI技能的科研人才,也是推动这一领域发展的关键。 4. 激发创新思维 阅读这一章,我被深深启发的是人工智能
    发表于 10-14 09:12

    人工智能ai 数电 模电 模拟集成电路原理 电路分析

    人工智能ai 数电 模电 模拟集成电路原理 电路分析 想问下哪些比较容易学 不过好像都是要学的
    发表于 09-26 15:24

    人工智能ai4s试读申请

    目前人工智能在绘画对话等大模型领域应用广阔,ai4s也是方兴未艾。但是如何有效利用ai4s工具助力科研是个需要研究的课题,本书对ai4s基本原理和原则,方法进行描诉,有利于总结经验,拟
    发表于 09-09 15:36

    名单公布!【书籍评测活动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

    每个交叉领域,本书通过案例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梳理了产业地图,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适合所有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读者阅读,
    发表于 09-09 13:54

    报名开启!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将启幕,国内外大咖齐聚话AI

    8月28日至30日,2024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暨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博览会将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办。大会以“魅力AI·无限未来”为主题,致力于打造全球通用人工智能
    发表于 08-22 15:00

    《科技日报》关注:我国近40所高校前瞻性部署自主量子计算教育

    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的《关于开展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明确,支持高校面向量子科技等关键领域布局相关专业,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记者近日从安徽省量子
    的头像 发表于 07-31 08:23 181次阅读
    《科技日报》关注:我国近40<b class='flag-5'>所高校</b>前瞻性部署自主量子计算教育

    10所高校巡回!广和通积极驱动AIoT产学研用落地

    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火热进行中!作为本次竞赛的合作伙伴,#广和通#和竞赛组委会走进10所高校进行巡回技术讲座,与各大高校在AIoT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科研创新等方面进行交流,为进一步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优秀物联网人才
    的头像 发表于 06-12 18:41 161次阅读
    10<b class='flag-5'>所高校</b>巡回!广和通积极驱动AIoT产学研用落地

    四川将人工智能纳入首个创新工程,助力高质量发展

    四川作为我国“东数西算”工程的重要节点,拥有两家国家级算力平台,11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以及27所设有人工智能相关专业高校。因此,四川将发展
    的头像 发表于 05-28 09:56 343次阅读

    教育部公布!6所高校新增智能传感器专业,33顶尖大学传感器科研信息(全面)

    参加今年高考的考生将可以报考相关专业。   据介绍,本次专业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3389个专业布点,数量之多为历年之最。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院校专业调整中,
    的头像 发表于 03-23 08:41 2584次阅读
    教育部公布!6<b class='flag-5'>所高校</b>新增<b class='flag-5'>智能</b>传感器<b class='flag-5'>专业</b>,33<b class='flag-5'>所</b>顶尖大学传感器科研信息(全面)

    开设传感器专业高校+1,天津大学成立感知科学与工程系

    日前,天津大学精仪学院感知科学与工程系获批成立。 感知科学与工程系的成立旨在瞄准新质生产力发展,满足国家对先进传感技术、高端科学仪器装备和智能技术的迫切需求,为智能感知工程本科专业提供
    的头像 发表于 03-22 17:21 407次阅读

    英伟达将推出生成式AI专业认证

    人工智能日益成为技术发展的核心领域的今天,英伟达在近日举行的GTC大会上将推出生成式AI专业认证。这一创新举措旨在帮助开发者、职场人士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更好地证明和展示自己在生成式
    的头像 发表于 03-19 11:44 769次阅读

    嵌入式人工智能的就业方向哪些?

    于工业、农业、医疗、城市建设、金融、航天军工等多个领域。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嵌入式人工智能已是大势趋,成为当前最热门的AI商业化途径之一。
    发表于 02-26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