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MotoX极怎么样 值不值得买

454398 来源:工程师吴畏 2018-12-14 09:30 次阅读

1Moto X 极 深度评测

上一刻手机在桌面上,而这一刻手机则在桌面与地面间一米左右的空间里做着自由落体运动,身为手机拥有者的你,是不是感觉到自己心脏猛的一缩?然后随着“砰”的一声,手机与地面来了一次深度接触,而你小心翼翼的将手机拿起时发现,屏幕上荡漾起了细密的白色皱纹,紧随其后懊恼、无奈涌入脑海。..

笔者相信上面这段剧情很多智能手机用户都亲身体会过,随着智能手机屏幕尺寸不断变大,摔碎屏幕似乎也容易了很多。对于很多年轻用户而言,当年诺基亚摔成N块仍旧可以组装使用似乎仅仅是个传说。对于手机屏幕易碎的问题,厂商们自然也是十分清楚,于是碎屏险便成为“保护”用户手机屏幕的第二道防线。

一部可以用来摔的手机 Moto X 极 深度评测

保护智能手机屏幕的第一道防线大多是“听天由命”,有些产品的边框可以起到保护屏幕的作用,但随着用户对于手机高颜值、高屏占比的迫切需求,边框保护作用微乎其微。不过,今天我们的主角Moto X 极 则并不在以上的分类之中。对于这款融入多项创新技术的智能手机,不怕摔应该是最能引起用户关注的了。在12月18日发布会现场,Moto X 极 “从天而摔”,一下子砸在了舞台上。随后的产品体验,这款手机更是不断与地面碰撞出火花,只不过预想中的支离破碎并为出现,Moto X 极 凭借“过硬”的品质轻松坚持了下来。

Moto X 极 作为今年Moto的压轴之作,采用了Moto ShatterShield极御技术,配备高通骁龙810处理器,拥有3GB内存和64GB机身存储,当前系统为Android 5.1.1,搭载5.4英寸超高清2K屏幕,21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以及5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电池容量3760mAh,可使用涡轮快充技术,支持无线充电。此外,Moto X 极 还支持Moto Maker可定制服务、双卡双待以及存储扩展等。由此可见,定位“年度旗舰”的Moto X 极 还是很有诚意的,当然高达5288元的售价也体现了这款产品进军高端市场的决心。

摩托罗拉 Moto X 极(64GB/全网通)

上市时间2015年12月18日

手机尺寸149.8×78×7.6- 9.2mm

手机厚度范围8mm及以下

手机重量169g

主屏尺寸5.4英寸

屏幕材质AMOLED

分辨率(像素)2560×1440

屏幕占比Moto ShatterShield 极御技术显示屏

CPU型号高通骁龙810(MSM8994)

触摸屏类型电容触摸屏

多点触摸支持多点触摸

处理器频率2.0GHz

处理器核心八核处理器

GPU型号600MHz Adreno 430

操作系统版本Android 5.1.1,Lollipop

内存大小RAM 3GB+ROM 64GB

存储卡支持

存储扩展支持MicroSD(T-Flash)卡扩展

后置摄像头像素2100万

前置摄像头像素500万

摄像头感光元件前置LED闪光灯

闪光灯双LED闪光灯

拍摄模式连拍模式,夜间模式,自动HDR,全景,拖动对焦和曝光,视频防抖

连拍支持

光圈f/2.0

电池容量(mAh)3760mAh

2正面外观

正面外观

在智能手机外观设计严重同质化的今天,Moto旗下的产品可谓是独树一帜。无论是个性化定制服务、机身所采用的天然材质还是对于曲线的大胆应用,都使得Moto在市场发展浪潮袭来之时保留了自己的个性基因。Moto X 极 在外观设计上延续了Moto一贯的高水准,特别在手感方面仍旧表现的十分突出。

Moto X 极

首先来看Moto X 极 机身正面外观,想来只要是见过Moto智能手机的朋友就不会忘记这个“千疮百孔”的面板。特别是白色版本,每个感应器都会毫无保留的暴露出来。相比之下,此次笔者评测的黑色版本则要保守许多。得益于黑色的掩盖,机身正面面板上的诸多传感器都很好的隐藏了起来,如果不仔细观察还是很难发现的。

Moto X 极 机身正面

Moto X 极 之所以勇敢的在面板上开孔,其实是为了向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使用体验。正是牺牲了一定的颜值,Moto X 极 才拥有了“听”和“看”的能力,从而让用户不需要接触手机即可完成交互,这也是Moto的一大特色。而且,这些传感器基本呈现对称布局,算是将颜值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在Moto X 极 机身正面顶部两侧分别为5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和前置补光灯。中部是手机听筒,在听筒上有一个凸起的金属条,可以在后手机倒扣放置时避免屏幕直接接触桌面,还可以保证大的颗粒物无法进入听筒的凹槽里(不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清理听筒的难度)。

Moto X 极 机身正面顶部

Moto X 极 机身顶部

其实在听筒两侧还有两个隐藏起来的红外传感器以及一个光线/距离感应器,不过想要在黑色的面板下发现它们并不容易。

接下来要介绍的就是Moto X 极 5.4英寸分辨率为2550*1440(2K)的AMOLED显示屏了。相比市面上很多产品,Moto X 极 的屏占比也算比较高的了。这块屏幕的显示表现也十分不错,图案细腻、色彩饱和度很高,足够的亮度即使在室内外强光环境下使用也没有问题。

Moto X 极 屏幕

在屏幕下方是扬声器,当然在扬声器外侧同样隐藏着两枚红外传感器。

Moto X 极 机身正面底部扬声器

Moto X 极 正面边框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在Moto X 极 正面周围有一圈边框略微凸起,因此有一定保护屏幕的作用,同时并不会影响手机屏幕的边缘触感。

3背部外观

背部外观

相比机身正面面板的“我行我素”,Moto X 极 机身背部设计则要规矩多了。当然,这份规矩并没有抹杀其表现自我的决心。Moto X 极 支持Moto Maker定制化服务,其机身背部材质可选范围包括:弹道尼龙、多彩硅胶以及荔枝纹真皮,均是高级材质。此次笔者评测的Moto X 极 背部采用的是玛雅黑配色的硅胶,手感温润细腻十分舒适。

Moto X 极 机身背部

在Moto X 极 机身背部,21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还是很抢眼的,在摄像头下方为双色温闪光灯。

Moto X 极 后置摄像头

位于机身背部相对靠中间的位置是一枚Moto logo,尽管这枚logo并没有配备指纹功能,但是在用户使用手机时可以将手指放在此处凹陷下去的曲面之中,手感还是十分不错的,可以说是增添了一丝别样体验。

Moto X 极 背部logo

Moto X 极 机身背部边缘采用了弧面设计,圆弧过渡可以获得更为舒适的握持感受,因此不会有边框割手的感觉。此外,弧形边缘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出色的视觉延伸感,因此机身厚度看上去要比实际上薄一些。

Moto X 极

Moto X 极 背部硅胶后壳表面均为细腻的三角形纹理,进一步优化了手感,在背部下方靠近边缘位置有一枚降噪麦克。

Moto X 极 机身背部麦克风

众所周知,Moto在通化技术方面一直走在国际前列。出众的降噪技术可以很好的提升用户通话体验,可以说是其他很多产品所不具备的一大优势。

4侧面外观

侧面外观

Moto X 极 的机身侧面金属边框为深灰色,显得十分沉稳体现了Moto细腻扎实的做工。在机身右侧分别为电源键和一体式音量控制键,两枚按键的手感、确认感均很不错,同时在电源键上方还格栅纹理,从而提升了盲触的辨识度。

Moto X 极 机身右侧

Moto X 极 机身右侧

机身左侧边框没有任何按键与接口,十分简洁。

Moto X 极 机身左侧

在机身顶部分别为耳机接孔以及SIM卡槽,Moto X 极 随机附送一副入耳式耳机,佩戴感受以及音质体验的表现均很不错。

Moto X 极 机身顶部

Moto X 极 附送耳机

SIM卡槽与机身贴合紧密,触摸时不会有凸起的感觉,使用附送的卡针即可轻松将卡槽取出。对于这枚取卡针,Moto同样下了功夫,做了些修饰。

Moto X 极 SIM卡槽以及取卡针

取出的SIM卡槽后发现,用户可以放置两张SIM卡也可以将SIM 2卡槽放置一张存储卡,从而扩充机身存储。

Moto X 极 机身底部

在机身底部为Micro USB接口,同时还在边框上印有一些产品相关信息。Moto X 极 没有采用时下热门的Type-C接口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不过在快充表现方面,该机还是十分亮眼的,在后文中笔者再做介绍。

5为什么不怕摔?

为什么不怕摔?

接下来就是今天的重头戏了——Moto X 极 为什么不怕摔?这就要说起笔者在文章开头处介绍的“Moto ShatterShield极御技术”。一直以来,技术创新都是Moto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的重要利器。在其移动业务并入联想后,与联想的研发团队融合,从而碰撞出了更多的火花。在Moto X 极 发布会上,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移动业务的总裁、摩托罗拉移动管理委员会主席陈旭东指出,根据此前调研结果显示,全球53%的手机用户有摔碎过屏幕,其中21%的人还在用碎屏手机,因此从这一痛点出发,一款不怕摔的手机诞生了。

Moto ShatterShield极御技术作为全球首创的手机防碎屏技术,研发周期长达三年,所取得成果十分显著。在笔者进行跌落实验时,Moto X 极 战胜了木质地板、大理石、凹凸不平地面等多种环境,尽管机身边框会出现轻微磨损,但手机屏幕并未收到影响,甚至连划痕都很难发现。

Moto ShatterShield极御技术

据陈旭东介绍,Moto ShatterShield极御技术实际上有五层可吸收冲力的特殊材料所组成。第一层,也是Moto ShatterShield极御技术的根基——一体化硬铝芯基座。之所以选择铝,是充分衡量了材质的坚韧性和轻薄型,尽可能在保证产品强度的同时不影响便携性。

第二层,Moto X 极 配备了AMOLED柔性显示屏,作为Moto ShatterShield极御技术的第二层。柔性显示屏像素密度更高,色域范围更广,响应时间更快。所以在遇到外力冲击的时候,柔性显示屏可以很好地应对和吸收外界的冲击,避免屏幕碎裂,保证显示效果。

第三层,触摸层,Moto X 极 提供了双触摸架构。不同于市场上绝大部分手机采用的单触摸架构,双触摸架构的好处是提供双重保障,即使主触摸架构失灵的时候,辅架构可以确保屏幕的正常使用。

第四层,则是通透的防碎内层,提供了额外的保险机制,同时能够让AMOLED显示屏更加靓丽。

第五层,极御防碎外层采用全新工艺,有良好的防磨损效果,通过采用精密防护材料,抵御冲击、划伤,这也是为什么手机在多次摔落后屏幕上仍然没有明显划痕的重要原因。

Moto X 极 防摔特点无疑正中用户痛点,特别是“手滑党”,避免了因为碎屏而耽误使用以及所造成的财产损失等等。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融了Moto ShatterShield极御技术,Moto X 极 机身的便携性、屏幕显示效果均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得益于独特的机身造型以及机身背部出色的材质,Moto X 极 的握持手感仍旧排在同价位产品的前列。

6系统体验

系统体验

Moto旗下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重要特点就是简洁、流畅、原生体验。从15年一月份Moto正式回归中国,就为用户带来了一种“别样”或者说是纯粹的Android体验。一直以来,iOS系统都凭借流畅性将Android系统压的抬不起头来,但是体验过纯净的原生Android系统后就会发现,Android是可以做到十分流畅的,当然在某些交互逻辑上可能与经过国能厂商定制后的UI有所区别,初次上手的用户可能需要习惯一下。

Moto X 极 界面

两段式下拉通知栏

Moto X 极 搭载的是Android 5.1.1,并没有过多的预装软件,应用商店仍旧为联想乐商店。不过,Moto X 极 的人性化体验不仅仅局限在系统上,还包括其特色的移动互联体验,换句话说这款手机是“活的”。

Moto X 极

正如上文笔者所提到的,Moto X 极 正面面板上排布着各种感应器,而它们都是这款手机的“眼睛”。Moto X 极 的众多“眼睛”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感知用户动作,例如用户仅需要手掌拂过手机屏幕,屏幕就会点亮部分区域,显示时间和消息,这一功能十分方便,一如用户查看时间就不需要再通过Home键或者锁屏键点亮屏幕了。此外,Moto X 极这些传感器反应十分灵敏,用户稍有动作它就会做出反应,比如你从口袋里将手机拿出,当看到屏幕的时候,相信的信息就已经显示出来了。而且凭借AMOLED屏幕的特性,这种设计并不会对手机续航带来多少压力。

息屏通知显示

息屏通知显示

与此前发布的Moto智能手机一样,Moto X 极 也会在息屏状态下显示一些推送信息,包括电话、短信、微信、天气等等(最多同时显示三款应用的推送),用户只需按住对应图标即可快速浏览信息内容,向上滑动即可快速进入应用界面,这一设计深受广大用户喜爱。

语音服务

Moto X 极 语音服务

除了上面这些,用户还可以通过语音服务在息屏情况下唤醒手机,进行信息查询。Moto X 极 的语音服务仍旧有灵犀语音提供,识别的准确度还是很让人满意的。用户还可转动手机两次快速开启摄像头、进行前后摄像头切换,从而及时抓拍;也可以甩动手机两次,快速打开手电筒,在暗光环境下免去了查找应用的时间,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7拍照表现

拍照表现

Moto X 极 除了有“绝招”快速开启摄像头外,摄像头自身的配置来看,相比很多产品同样毫不逊色。2100万像素的后置摄像头采用相位对焦,拥有双色温闪光灯、f/2.0大光圈,从对焦速度和成像质量表现上均很不错。

Moto X 极 拍照样张

需要指出的是,Moto X 极 在拍照取景器中,轻触屏幕即完成拍照,而并非很多产品通过轻触来完成对焦。用户想要手动对焦也十分容易,只需要将焦点显示在取景器中,按住焦点框拖动即可,完成对焦后同样轻触屏幕完成拍照,在焦点框一侧还可进行亮度调节。由于交互逻辑与绝大多数智能手机存在差异,初次使用的用户需要习惯一下,不然频繁点按取景器 就会拍出一堆自己并不需要的照片。

Moto X 极 取景器

Moto X 极 取景器

Moto X 极 拍照样张

Moto X 极 拍照样张

Moto X 极 拍照样张

Moto X 极 拍照样张

通过拍照样张可以看出,Moto X 极 在白平衡、饱和度以及解析力等方面表现均很让人满意,无论是微距拍摄还是室内拍摄均有不小提升。

8跑分测试

跑分测试

最直观展现Moto X 极 各方面性能的方式就是软件跑分了,笔者选择了多款应用对该机进行测试,方便大家进行比对。

安兔兔测试

安兔兔系统评测AnTuTu Benchmark是一个专门给Android系统的手机、平板电脑硬件跑分的软件,它能一键运行完整测试项目,通过内存性能、CPU整数性能,CPU浮点性能、2D、3D绘图性能、数据库I/O、SD卡读、写速度等多项性能测试,并对手机的整体和单项硬件性能做出评分。

安兔兔测试结果

Moto X 极 的安兔兔测试结果为:81412。

Vellamo测试

Vellamo是一款网页基准测试,它能够很全面的测试设备的网页浏览能力的强弱,包括网页渲染能力、加载速度等等多方面的测试,是一款比较专业的软件。

测试结果

Moto X 极 的Vellamo测试结果如图所示。

NenaMark2测试

NenaMark2是一款提供硬件加速测试的专业软件,它能够测试手机的图形处理能力。

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

Moto X 极 的NenaMark2测试结果为:59.7fps,足以支撑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大型游戏的流畅运行。

Geekbench测试

Geekbench是一个兼容多平台的综合性测试工具,可以支持苹果、视窗、solaris和linux等系统,是苹果平台上最常用的测试程序,主要可以考察cpu和内存系统的运算能力。本次评测使用的Geekbench3全平台通吃的测试软件。15个全新的测试项目,涵盖加密、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物理模拟等各方面,可反映真实的工作任务。

测试结果

得分排名

Moto X 极 的Geekbench测试结果为:单核1245,多核4449。

在配置和性能方面,Moto X 极 表现十分出色、全面,再一次表明了其年度旗舰的定位。在笔者实际使用过程中无论是播放4K视频还是体验大型3D手游均十分流畅,并且再多程序切换时也很顺畅,后台多程序运行也没有导致手机卡顿。

9充电续航

充电续航

作为一款拥有5.4英寸2K屏幕的手机,Moto X 极 的续航表现还是很受用户关注的。为此笔者选择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场景进行测试。在近40分钟的3D手机游戏《狂野飙车8:极速凌云》体验过程中,将屏幕亮度、声音设置适中,全程开启WiFi,最终耗电约为15%。在游戏过程中,画面没有卡顿十分流畅,此外在机身温度方面,Moto X 极 表现也算让人满意。在游戏体验后,机身后方中间区域略有温热的感觉,不过并不会印象用户使用。

Moto X 极 原装充电头

涡轮快充充电头

随后笔者又进行了在线视频播放体验,在WiFi环境下,将屏幕亮度以及声音设定适中,播放超清视频35分钟消耗电量越10%。也就是说,Moto X 极 可供用户在线观看视频超过5小时,如果调节屏幕亮度可进一步延长使用时间。

畅玩3D游戏

在待机方面,笔者同样进行了测试。保证手机全程连接WiFi、接收消息推送(声音+震动),待机测试16小时,最终耗电接近10%,表现还是十分不错的。

延长手机续航除了配备高容量电池外,还有一个解决方案——快充。Moto X 极 同样配备了涡轮快充技术,充电效率十分出色。采用随机配送的原装TURBOPOWER充电器(Moto系列手机充电器与“数据线”并非分离的),电量从0充至100%耗时仅在1小时15分钟左右。充电半小时,电量即可增加50%以上,有效提升了用户碎片化时间充电体验。在充电过程中,0-50%阶段,手机发热会比较明显,机身背部温度会上升至手掌可以明显察觉的温热感,随后在手机充电达到80%以后,机身温度会逐渐下降,在充电完成后,手机温度恢复正常,用户感受不到热感。

10写在最后

写在最后

Moto系列手机是市面上为数不多没有陷入同质化的产品,Moto X 极 作为定位高端的“年度旗舰”自然更是如此。不怕摔(Moto ShatterShield极御技术)可以说是Moto强大技术创新实力的精彩亮相,切中了很多用户的痛点,从而备受关注。强劲的性能配置则保证了手机在面临各种应用挑战是可以轻松自如。Moto Maker则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彰显个性的舞台,尽管“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

Moto X 极

除了这些,作为一款真正的“智能”手机、一款有生命的产品,Moto X 极 配备的Moto移动互联体验,让用户得到了更加人性化的交互感受,让手机从一个接受者变身为一名伙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响应用户需求,这是Moto X 极 或者说很多Moto产品在体验上与其它产品一个明显的区别,也是优势。

对于Moto X 极 这款产品,笔者认为还是很值得入手的,仅仅是不怕摔一项就够尝试好久了!毕竟,真的硬不硬,摔过才知道!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MOTO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36

    浏览量

    47216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RK3576来了值得吗?看看他怎么说

    选购的时候,可以选择是直接核心板,还是全套核心板加扩展板的开发板。米尔官方给这个开发板的定位是赋能工业AI智能化这个就得益于瑞芯微RK3576SoC了。它采用
    的头像 发表于 12-13 08:04 704次阅读
    RK3576来了<b class='flag-5'>值得</b><b class='flag-5'>买</b>吗?看看他怎么说

    AGV小车VS人工搬运 选哪个 到底值不值

    agv小车VS人工 哪种费用少? 人工搬运 初始成本:较低,主要包括招聘工人的费用和培训成本。 长期成本:较高,包括工人的工资、社保、福利、加班费以及可能的工伤赔偿等。此外,还需要考虑工人的休假、离职等因素导致的生产中断和效率下降。 AGV小车 初始成本:较高,主要包括购买AGV小车的费用、系统集成和调试成本等。 长期成本:较低,AGV小车不需要支付工资和社保等费用,且维护成本相对较低(主要包括定期维护、零部件更换等)。同时,
    的头像 发表于 11-22 11:21 187次阅读
    AGV小车VS人工搬运 选哪个 到底<b class='flag-5'>值不值</b>?

    mos管g和s串联电阻作用一

    MOS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G(栅极)和S(源)之间串联电阻的作用是多方面
    的头像 发表于 09-18 10:01 778次阅读

    华为三折屏新机,两万元值不值得?深入剖析其线路板工艺!

    华为再次以惊人的创新力吸引了全球的目光。9月10日,华为在深圳湾体育中心举办了“见非凡”品牌盛典及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了全球首款商用三折屏手机——华为Mate XT非凡大师系列。这款手机的亮相不仅标志着华为在折叠屏技术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也预示着智能手机市场将迎来一场新的变革。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在现场详细介绍了Mate XT非凡大师系列的多项全球首创技术,包括华为天工铰链系统、全球最薄硅负极大容量
    的头像 发表于 09-12 17:39 474次阅读

    请问运放在使用上是否有像三管一的门限电压?

    管也有一个门限电压Vγ,通常硅管约为0.5~0.6V,锗管约为0.1~0.2V。 那么问题来了,使用运放的时候,比如弱电压电流,在用运放放大的时候,是否也存在像三管一的门限电压需要考虑呢?
    发表于 09-04 08:14

    绿展科技电子面膜|电子面膜到底值不值得入手?

    面对各类面部肌肤问题,绿展科技创造性推出「电子面膜」,打造精准护肤需求下的划时代产品,以全新技术导入,为解决肌肤问题提供新方向。
    的头像 发表于 08-09 12:00 1572次阅读
    绿展科技电子面膜|电子面膜到底<b class='flag-5'>值不值得</b>入手?

    跟随器和射极输出器一

    跟随器和射极输出器是两种不同的电子电路,它们在功能和应用上有所区别。 定义和工作原理 射跟随器(Emitter Follower)是一种基本的电子放大器电路,其特点是输出电压跟随输入电压,但
    的头像 发表于 08-02 10:51 970次阅读

    稳压3管各引脚测试的数字一

    不一。稳压3管,也称为稳压二管或齐纳二管,是一种特殊的半导体器件,用于维持电压稳定。它具有三个引脚:阳极(Anode)、阴极(Cathode)和参考引脚(Reference)。
    的头像 发表于 07-12 10:04 591次阅读

    当用三管驱动继电器开关时,电路中的电阻,二管,三管如何选型计算?

    继电器的驱动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用三管驱动,2003芯片驱动等,其中用三管驱动继电器是比较有性价比的一种电路驱动方式,应用比较广泛,电路核心的工作原理是让三管工作在饱和区/截止区,让三
    的头像 发表于 06-11 15:20 2.7w次阅读
    当用三<b class='flag-5'>极</b>管驱动继电器开关时,电路中的电阻,二<b class='flag-5'>极</b>管,三<b class='flag-5'>极</b>管如何选型计算?

    瞬态过压防护,TVS二管和ESD静电二管应该选择谁?

    TVS二管和ESD静电二管的工作原理是一的,都是基于二管反向击穿原理实现电压钳位。
    的头像 发表于 05-18 17:11 2933次阅读
    瞬态过压防护,TVS二<b class='flag-5'>极</b>管和ESD静电二<b class='flag-5'>极</b>管应该选择谁?

    计算

    道哥的书籍值不值得呢,这本书还没有看过,不知道写的怎么
    发表于 05-16 11:55

    NPN三管与PNP三管除极性相反外,使用起来效果是一的吗?

    NPN三管与PNP三管除极性相反外,使用起来效果是一的吗? NPN三管和PNP三管是现代电子器件中最常用的两种晶体管。尽管它们的极
    的头像 发表于 01-15 11:26 1299次阅读

    变阻二管与普通二管的区别在哪?

    变阻二管与普通二管的区别在哪? 在日常生活和电子产品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二管。二管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器件,旨在控制电流的流动方向。值得
    的头像 发表于 01-12 14:44 114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