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柔性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还有最近大火的“马云新制造”……近些年来,不管是来自业内的还是圈外的,在我国工业领域内,各种概念和提法层出不穷,令一众制造企业眼花缭乱:到底哪个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而不断更迭的概念,往往伴随着不少产业政策的出台。对制造业来说,他们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10月23日,《装备制造》杂志记者专访了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前副院长屈贤明。
“新制造”概念 百害而无一利
《装备制造》:在日前的云栖大会上,马云重提“新制造”。他认为,新制造是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完美结合,新制造的竞争力不在于制造本身,而在于制造背后的创造思想、体验、感受、以及服务。对此,您如何看待?
屈贤明:在马云看来,新制造是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完美结合。首先,我认为这二者融合发展是很有必要的。但是马云对概念的认知不大明确。什么是制造业?什么是服务业?这二者是有明确的定义的。制造业制造的产品是有形的,而服务是无形的,他们属于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行业,两个不同的行业融合后就不是制造业了,只能说是一个新业态,而不能称之为“新制造”。比如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叫“两化融合”,而不是叫工业化或者信息化。
其次,他认为制造业的核心不在于制造业本身,这与我国的国情太不符合了。中国互联网应用走在世界前列,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但我国制造业水平上去了吗?当前,我们要成为制造强国,要摆脱制造业受制于人的状态,关键还是在制造业本身,在于制造的基础,离开了制造这个根,所有的服务、体验、感受都是空谈。只有像德国一样,制作技术精良、部件、核心技术能自主研发,产品质量能保证了,服务、体验、创新才能为之加分。
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重不重要?当然重要,但是这些重要,在人们的大肆鼓吹下,是存在泡沫的。它们始终解决不了制造业的基本问题,机床的可靠性、钢板的质量稳定性问题等归根到底还是要通过制造业去解决。哪怕过一百年一千年,制造仍然是制造业的根本和基础,是决定制造业竞争力的核心。
人们把大数据吹得比金子还重要,比石油还金贵,但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数据更像一堆垃圾,顶多算贫矿。大数据质量良莠不齐,怎么用、怎么分析,怎么变成实在的经济效益?这还有一个很长的过程要走。
所以,马云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概念,百害而无一利。
《装备制造》:马云建设了淘工厂,作为新制造概念的一个落地,您认为它未来的走向会如何?
屈贤明:马云新建的这个淘工厂,我将其理解为数字化工厂。他用了个新名词,但在我看来,并不新鲜,它和数字化、网络化是一个概念。
不过,这个淘工厂的建设理念并没有错,我希望他能有办法,为服装制造行业带来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在服装制造、纺织行业等对装备没有很高要求,而且产品需要快速面对市场的情况下,他提出的这个淘工厂是值得探索的。我寄希望于他在这个领域能够做出成效,然后把淘工厂的理论和实践做好总结,推广到家具、消费品等领域。但是他不要想法膨胀,用一个所谓的“新制造”,建一个淘工厂,就妄想解决整个制造业的问题。
“企业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装备制造》:从先进制造、柔性制造,到智能制造等,近年来有很多概念流行,而国家也有不同的产业政策,您认为这些概念是否利于制造业的发展?
屈贤明:在探索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时候,国家就相继发布了许多文件。《中国制造2025》刚发布(2015年5月19日),不久(2015年7月4日)我国又提出了互联网+,当时在人大会上就有人说,互联网比制造还重要了?《中国制造2025》提到的基本工作还没搞好呢!后来***又解释,互联网+制造,二者结合,谁放前面,谁放后面不代表谁引导谁。紧接着(2016年5月20日),***又出了一个文件,《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在那段时间,围绕这个问题出了好多文件,出现的名词就更多了,什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企业都搞蒙了!所以,我经常告诉些企业,千万不要轻举妄动,要把钱放在产品和整个制造过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不要跟风!
中国的学者、行业,提出了许多新名词,国家新项目也层出不穷,比如这个五年计划支持机器人,下个五年计划就支持别的去了,但是机器人的发展需要连续支持啊。学者和行业尽可以提新名词、新业态,学术界业可以百花齐放,企业也可以不断探索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但是国家的决策,不能够变化太快,一些基本问题要常抓不懈。
即便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都很重要,政府也不一定要马上出文件。科学领域可以抓紧机会占据技术前沿,但在经济领域,政府文件一出,就等于下了号令,各地一哄而上,一下要搞大数据,一下要搞人工智能,而核心零部件问题、短板问题,这些重要的、要常抓不放的问题,反而被冲淡了。
此外,企业在进行智能化转型的时候,要考虑成本、考虑需求,不可一味追求最先进的智能化工厂、无人工厂。我在调研的时候,看到一些运用低成本数字化的企业,也创造了很好的经济价值,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考虑投资的回收期,然后适当地引进数字化技术,解决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智能制造适合所有制造业
《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是否适合所有制造业?
屈贤明:从2012年开始到现在,智能制造已经推行六年多了,从最初开始的大家不认识,到现在的竞相追捧。起初,智能制造的“智能”还处在2岁小孩的水平,过了四五年后,智能制造热了。但是这个热,并不是因为国家有计划,和一定的后补助资金奖励,主要原因还在于企业招工难、用工贵以及保证质量的一致性需求,再加上职工的流动性大,比如东莞,职工的流动性按人次计算接近100%。
总的来看,智能制造主要是随着企业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开始的时候我们把它称为“机器换人”,后来叫“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网络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制造”,这些模式也顺应了历史的发展需要。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和制造业的融合,也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
举两个例子。九阳最初通过机器代替小磨盘给豆子破壁,后来又研发了全自动豆浆机,彻底解放了人们的双手,九阳净水、九阳抽油烟机也在这一轮浪潮中纷纷实现了智能化;2014年,凭借核心技术优势,九阳又成为了中国航天太空厨房的合作伙伴。从生产角度来看,九阳建成了数字化车间;从服务来看,九阳50万台豆浆机都实现了联网,上传到了云平台,可以远程掌握这些豆浆机的使用情况;从产品的智能化到生产的智能化再到服务,这是一个很成功的智能化应用案例。
还有一个是上海蝴蝶牌缝纫机,这个企业一度濒临破产,后来他们对缝纫机进行了改装升级,开发出一系列智能化家用缝纫机……装上微型电动马达,可以制作各种花式图案,一系列的多功能缝纫机又重新启动了国内的市场需求,2011年销售5000台,2012年直线上升至3万台,2013年仅上半年就已经完成了4万台的销售。后来,这个企业又收购了杜克普、百福等4家德国著名老牌缝纫机公司。现在,在国际市场上,上海蝴蝶与美国胜家齐名,被列为世界上最好的两个缝纫机械品牌。而后,上海蝴蝶又研发了工业缝纫机,应用在航天领域,现在,空客等几个大公司都选用蝴蝶牌的工业缝纫机。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智能制造的方向是对的,它可以在所有的制造业行业进行推广。因为制造过程,产品,服务,都需要智能,它不一定同时存在一个企业的所有环节,局部应用是肯定需要的。
但是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推进智能制造的核心器件如芯片、传感器、伺服电机和工业软件绝大多数依赖进口,关于智能制造装备的70%采用外国产品的做法,极容易受制于人,多数企业还没有打好产品质量、精益生产、底层自动化、数字化这三个基础,就匆匆忙忙去发展数字化车间、工厂,最后肯定无法取得很好的效果。
总之到2049年度、***实现的时候,智能制造依然不会过时。当然,我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能把这个事情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往后肯定还会有各种新概念不断出现,但是制造是根本,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融合,这两点不能变,必须牢牢抓下去。
《装备制造》:马云认为,“未来的十到十五年,所有的制造行业所面临的痛苦远远超过今天大家的想象,我们必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且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对此,您怎么看?
屈贤明:首先,这个有哗众取宠的成分,制造业永远是在一个全球的大环境下发展的,这种竞争一定是非常残酷的。在***不断升级的情况下,制造业的发展会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困难,但也会面临很多的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如我国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和高度重视发展智能制造就是重大机遇。我觉得制造业的发展还存在这么几个关键问题。
其一,首先国家的宏观政策要有所转变,对于地方政府发展制造业的积极性和热情要加强引导,否则,出现一个新名词就一哄而上,往往会造成重复建设、低水平发展。各级地方政府不遗余力地招商引资,免费用土地、给建房子,免税,结果会导致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现在很多地方都有一批工业园建设到一半就荒废、搞不下去了。
其次,需要形成一个有利于各种类型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尤其是民营企业,国家一定要加强引导,建立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大环境,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但绝不是过度干预。民营企业不发展,地方经济就没活力,以前甚至现在,许多民营企业出现问题的时候,政府也不支持,让其垮掉,然后,国有经济将其兼并。在这种大环境下,很多民营企业家一赚到钱,就转行或者到国外去了。
第三是我比较担心的,国家能不能把制造业放在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把中国制造2025坚持抓下去。美国人反对,就证明我们的路走对了,美国越制裁,我们越要发展!
政府虽然多次强调制造业重要,但这几年,政府投资制造业何其困难,反而往***投了这么多钱,***看起来是回报快,但能给***的长远发展创造实际的效益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是个大问题。政府虽然多次强调制造业的重要性,却没有真正做到常抓不懈。
第四个是创新。说到创新,第一,在科技项目的实施上,要允许失败,充分激发企业和科技人才创新的潜能。目前,我国的许多科技计划,真正具有创意的项目很难列入,都是实实在在已经做出来,或者很容易成功的。徐匡迪院士曾说,中国的颠覆性技术是被评审专家给投没的,这种创新在目前的行政审批和评判下,是难以实现的。第二是知识产权。再次以九阳豆浆机为例,九阳去年创造了72亿元的营销收入,纯利润超过10%。九阳负责人介绍,能取得这么高的利润,第一个秘诀是在产品研发上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第二个秘诀就是强化保护知识产权,九阳专门组织了一支30人的专利保护队伍,为九阳研发的每一项技术申请专利。据统计,九阳豆浆机申请了两千多项专利,每一个零部件都被保护得很好。
在制造工艺已经实现突破、国产装备也能全面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一个行业的技术门槛就会变得很低,如果不加以保护,各个企业就会重复建设,然后产能过剩、价格战等乱象就会不断拉低企业利润,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行。而九阳如此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一方面设置了门槛,排除一些投机取巧的企业,有效确保了市场秩序;另一方面保证了企业的利润,能有足够的资本投入下一轮的研发。据介绍,九阳每年的研发费用高达2.7亿元,接近总收益的4%。
最后,最根本的还是人才问题。现在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制造业,都热衷于金融行业,都愿意去挣快钱、挣大钱,不愿意做艰苦的工作。这种情况下,各级政府在人才的培养上应该有所引导。
总之,在全球的大背景下,在***会长期进行下去的情况下,制造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也会有很多机遇。
-
核心技术
+关注
关注
4文章
625浏览量
19642 -
制造业
+关注
关注
9文章
2249浏览量
53675 -
工业互联网
+关注
关注
28文章
4328浏览量
94196
原文标题:新制造 | “制造业核心不在制造业”不符合国情 |
文章出处:【微信号:industry4_0club,微信公众号:工业4俱乐部】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