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信行业苦苦追求流量经营的时代,语音业务正遭受OTT业务的替代性打压。语音业务是过时产品,也就成了行业内外很多人的认识。然而,在流量量收背离形成的剪刀喇叭口越来越大,OTT对语音的替代性越来越强,通信行业因缺乏“内容”而被持续管道化的时候,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语音的业务价值贡献。
▲ 图片来源:Pexels
1
语音业务带来的营业减收到底有多严重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全国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完成21372亿分钟,同比下降4.7%。同时期,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净增1.36亿户,同比增长10.7%,总数达到15.5亿户。移动电话用户规模正向增长,语音通话负增长,如果做个简单的加减法,我们可以推算得出,实际的语音通话时长同比下降15.4%左右。
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下降幅度,带来的总量的缩减也会非常明显。造成语音通话时长快速下滑的原因很多,其中既有被OTT业务替代的被迫因素,也有运营商自身不主动经营的影响。提速降费推行了几年,运营商确实大幅下调了流量资费单价,但是如果剔除取消漫游费影响后,语音单价实际上并没有降低多少。
如果说用户有主动通过微信等OTT业务替代语音业务的需求,那么运营商不主动通过降低语音资费单价等多种形式刺激用户语音消费,对语音通话时长的缩减也起到了变相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运营商能够主动检讨自4G正式商用以来的经营政策,相信会对自身的政策失误有更清晰的认识。可以说,用户有主动使用微信语音的需求,这其中也有运营商为单纯的追求流量半壁江山和用户DOU增长而放任语音被替代不作为。
剔除语音漫游费外取消的影响,国内语音资费单价下调并不明显,而且运营商也未进行大范围营销刺激的情况下,语音通话业务总量的下降,必然造成的该项业务收入的下滑。我们虽然未能从公开渠道查询到语音业务收入缩减数据,但是我们还是有了趋势推测。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流量业务收入增量和增幅环比都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同时期,移动通信业务收入也呈现跟随式下降。流量业务收入和移动通信业务收入同时出现了月度增量最高值。之后的走势变化情况非常相似,都是总体上一路下滑。这既是流量业务收入占营收比重最大顺带的结果,也是语音业务收入持续下滑导致的被动边缘化后的恶果。如果剔除短信业务带来的营业收入增长,那么就可以推测出语音业务收入减损的大体趋势变化情况。
2
单纯的流量经营无法支撑通服收入持续增长
语音、流量和短信是通信行业的三大主要业务收入来源。从2009年1月3G发牌正式商用,运营商就开始深耕流量经营,到现在即将十周年。流量收入虽然是运营商的第一大业务收入来源,但是其占总体业务收入的比重并未超过50%。
从2017年开始的流量不限量竞争,虽然快速放大了用户流量消费,抬升了用户DOU,但是包括运营商在内各方期盼的薄利多销并未出现。流量业务收入占通服收入比重在2018年4月份达到48.3%的高点后开始一路下滑。
可以说正是由于流量业务收入增长乏力,导致了运营商通信服务收入增长的持续下滑。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1-10月,电信业务总量完成50659亿元,同比增长139.8%,10月当月增速达139.5%;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0948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较前三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
无论是否有意为之,运营商为追求流量业务总量和收入占比放任OTT业务对语音等传统通信业务的冲击和替代。到现在流量业务收入即便一枝独秀,既没有发挥出顶梁柱的作用,也未能在总体业务收入占比中取得半天的地位。从这个角度看,运营商曾经幻想的靠流量“一条腿”走路的经营思路是不成功的,而且还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这种模式是失败的。
试想,如果没有短信业务的意外崛起,我们相信在OTT替代性持续加速情况下,运营商的通服收入增速很可能出现负增长。另外有通信行业分析人士认为,流量资费单价同比下降超过60%,远超监管层要求的降低至少30%的底线。
在运营商持续增量降价推广不限量套餐的情况下,未来流量业务到底还能贡献多少收入,我们有非常大的疑问。毕竟今年前十个月的流量业务收入累计同比增长仅有10.4%,而且比三季度还下滑了零点三个百分点。如果剔除今年1-10月份移动电话用户同比增长10.7%的现实,那么流量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长情况到底还剩下多少呢?
其实,我们没必要关注到底流量业务为通服收入增长贡献了多少份额,我们只关注其中的趋势就已经足够了,而其中的结论就是单靠流量业务或许不能支撑起通服收入的持续增长。
3
语音价值该怎么体现
我们没必要摆出更多的数据用以证实流量资费单价过低的事实,也没必要再次批判为流量经营而放任语音等业务被替代的错误做法。相比之下,语音业务贡献的收入可能更实在。因此现在该到了探索如何挖掘语音业务的价值贡献的时候了。
我们认为无论是语音包,还是包含在套餐中的语音量都应该足够吸引人。其中的原因就是,如果只有流量而语音通话不够用,那么本质上来说,就是运营商逼迫用户主动使用微信等OTT业务替代语音通话。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就是抬升了用户DOU ,但是流量资费过低时,这种玩法很可能导致负向收益。
运营商曾经幻想的依靠套餐中的语音溢出获得收益,实际上是非常天真,甚至是幼稚的想法。这种情况下“买的没有卖的精”,可能并不适用。毕竟用户也是理性经济人,也知道该怎么省钱,更会相互交流如何划算。
现在部分运营商已经认识到了语音业务的重要作用,开始重新探索流量时代的语音经营。我们认为,与其靠一味做大用户DOU不但不能带来业务收入增长,而且还会造成语音业务持续萎缩,还不如刺激用户语音消费需求,通过平衡套餐中语音和流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并从中获益。
现在通信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这种套餐卡。以近期中国联通开始推广的兵王卡为例,29元的月租中包含40GB全国流量和300分钟语音,国内接听免费,赠送来电显示,超出套餐后国内流量1元/GB,国内语音0.1元/分钟,短彩信0.1元/条,而且首次办理中国联通兵王卡的用户还有话费和权益特权。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吸引用户之处就是,兵王卡用户之间通话免费。仔细分析并对比其他名义的套餐卡,这其中包含的非常重要的内容,实际上就是月租便宜而且语音足量。
中国移动现在也在大面积搞全国范围的一体化运营,其中就包括全国范围内的家庭亲情网用户之间语音通话免费。以上两个实例,既有通过语音业务获取增量用户的探索,也有靠语音加强存量用户保有的尝试。
无论大家是否愿意接受,通信市场呈现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再由运营商自己左右。监管层的要求,用户的实际需求,行业内竞争和异业渗透的压力,都要求运营商不能再靠单一的业务来支持行业发展。放任语音通话被OTT业务替代的做法应该尽快结束,挖掘语音价值的尝试和努力应该尽快实施。
-
运营商
+关注
关注
4文章
2392浏览量
44382 -
通信行业
+关注
关注
1文章
63浏览量
12316
原文标题:运营商有必要重新挖掘语音业务价值
文章出处:【微信号:C114-weixin,微信公众号:C114通信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